高龙霞
摘 要:常用计量单位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很重要的内容。在常用计量单位教学中,需要数学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经验优势,灵活利用各种举措帮助学生了解计量单位的内涵和特征,在趣味引导的基础上,把计量单位从书面上的数学符号转化为生动多彩的、可见可感的数学现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为今后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量单位;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05-0169-03
Teaching Strategies of Measured Units Commonly Used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GAO Longxia (Huafu Guangcai Primary School, Liuchuan Town, Jingyuan County, Baiyin City, Gan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The teaching of common measurement units is a very important content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the teaching of common measurement units, mathematics teachers need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ir own experience advantages, flexibly use various measures to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easurement units, and on the basis of interesting guidance, convert measurement units from written mathematical symbols to Vivid, colorful and visible mathematical phenomena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mathematics, enlighten students' mathematical thinking,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future mathematics learning.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Unit of measurement; Teaching; strategy
在小學数学教学中,计量单位是很重要的一个章节。一般来说,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差,在学习中常常因为掌握不了计量单位之间的进位关系、不熟悉计量单位的内涵意义而出现失误,从而影响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解决。做好常用计量单位的教学,明确不同计量单位之间的数学关系,尤为关键。
1.“放手”学生,调动学习计量单位的兴趣
国外著名学者费舍尔认为,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在心理方面和思维方面的发展并不完善,但他们也需要一定的属于自己的“学习空间”,因为属于学生的“学习空间”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意识,并且通过自我思维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而对现有的数学知识进行学习和创造。小学阶段学习的计量单位是学生在生活中非常接近的数学知识,因此这部分知识本身就在一定程度上吸引着学生。但是,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大部分都是教师为学生布置好有关的教学内容,然后让学生根据要求完成,虽然能极大程度提高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认知,但学生的主体思维和主观能动性得不到有效发挥,即使再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也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适当地在数学课堂上“放手”,“放手”并不意味着真的放手,而是要适当地给予学生发挥自主性和主观意识的空间。比如,当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和学习厘米、分米的知识后,可以给学生规定具体的时间,让学生量一量校园内自己感兴趣的物体。比如:窗台上的花、黑板的板擦、粉笔等,这些都是学生可以测量的目标。教师还可以加入学生的测量队伍中,拉近同学生间的距离,及时了解是否有对这部分数学知识掌握不足的学生。当时间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测量心得,这时有的学生会提出,自己的头发宽度要比一厘米还小,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这就是新发现,教师可以作为扩展知识给学生讲一讲比厘米还要小的单位,如毫米、微米等,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搜一搜介绍毫米、纳米的动画视频,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的有意思之处。这种方式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还使他们增加了知识,从而发挥出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2.通过实物观察,感知计量单位
计量单位在学生眼里只是一个文字、一个数字。但其实计量单位是有它的现实意义的,学生可以通过一种真实的体验了解其计量意义。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好这个直观感知,也就是要使用最直观的方式让学生对计量单位所代表的意义产生形象的认知。例如,长度单位所表示的意义便是一个物体的长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就地取材,选取教室里,学生手边的一些物体让学生观察不同物体的长度,如课本的长和宽、文具盒的长和高,甚至让学生可观察和猜想一张纸的厚度等。这种方式不仅可以直观比较不同物体的不同长度,也能让学生对长度单位所代表的意义拥有更深刻的认知。具体来说,要使用直观感知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选择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教师必须对所要教学的计量单位进行分析研究,在现实生活中找出能够代表其计量单位表征的物体;其次,教师应当联系所找到的计量单位表征物体,对其进行计量单位的教学设计,将所需教学内容与该表征对象结合;最后,在数学常用计量单位教学中,教师可以借用计量单位的表征对象全面开展教学活动,将有关的相关计量单位所代表的意义内涵直观表现出来。比如,教师进行面积计量单位的教学时,使用生活中甚至是课堂上常见的平面物体作为面积的表征对象,如教材书的封面、作业本的纸张以及三角尺等。通过这三个物体不同面积的对比分析,让学生对面积所包含的意义产生最直接的理解,同时可以熟练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
在组织教学活动中,对于此类可以比较简单直接感受到的计量单位,还可以设计一定的活动,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真切的感受。例如,在关于毫米、厘米、分米等计量单位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拿出尺子,分别按照刻度在纸上画出1毫米、1厘米、1分米的线段。然后把这些线段裁剪下来,形成一个个小纸条。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学生发现,1毫米的距离短到根本就没办法裁剪,似乎用三四张纸就可以叠加出1毫米的厚度;而1厘米的纸条给人的感觉就要长得多,学生将其和各种物体做比较,发现1厘米的长度差不多和一本厚一点的书相同,或者等于几个练习本叠加起来的厚度。
3.通过实践活动,感知计量单位
有些计量单位可观察、可触摸,但有些计量单位却不能看到,如时间单位:分、秒、小时、天等。对此类抽象性强,不容易直观呈现和表达的计量单位,通过实践活动感知会更有效果。比如对时间计量单位的感知,利用多媒体在投影仪上投射出一个几十秒表的图案出来。然后设定计时为1秒、10秒、60秒、10分钟、20分钟,等等。通过设定时间,让学生在不同的时间段内感受计量单位的意义。1秒的时间有多短暂?学生回答,1秒钟的时间只够用来眨眼睛。10秒钟呢?学生发现,10秒钟的时间可以从文具盒里拿出铅笔写字,或者读一道简单的加减法计算题。那么60秒呢?学生发现,用60秒的时间可以完成几道数学题,可以完成几行笔记,可以听教师讲解一个数学概念或者数学定义。
所以实践教学是小学计量单位教学一个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只是因为条件的限制,教学活动出现了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所以,教师必须以有限的条件作为基础,制订科学系统的实践教学方案,贯彻落实实践教学方针,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针对计量单位的教学内容,在全面考量自身实践教学条件的情况下,明确开展实践教学的计量单位教学内容;其次,制订实践教学的设计方案,依据计量单位的特征,将实践教学的有关资源进行整合分析,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最后,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时,必须在实践中与计量单位的有关教学内容进行结合,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对计量单位的认知程度。比如,对高度这一计量单位进行教学时,可以制订一个学生相互测量身高的实践教学方案。在上课前需要准备好4个到6个卷尺,在上课时将学生随意划分4组到6组,随后让每个小组的学生相互测量身高。依靠相互测量身高这一实践活动,学生不但了解了高度的基本特征,还学到了测量高度的有效方法,可以快速加强学生对计量单位整体的认知。
事实上,围绕实践活动组织的计量教学并不仅仅是针对某一类计量单位来设计,而是根据情况进行综合实践。比如,给学生创设一个情景:“从前有3个王国彼此征战,但始终不知道谁最厉害。后来他们想了一个办法,三个国王分别派出军队去完成一项任务,那就是切割出10个五厘米长的纸条,10个面积为25平方厘米的纸片,以及称量出100g的土壤。哪个王国的军队完成得最快最好,哪个王国就赢了!”这个实践活动是围绕故事情境组织的关于计量单位的综合体验教学。它包含长度计量单位、面积计量单位、重量计量单位、时间计量单位,等等。根据这个实践活动,学生分成A、B、C三组进行竞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认识计量单位、感知计量单位,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通过信息技术,演示计量单位的数学关系
数学的抽象性决定了对计量单位的教学不可能完全依赖于实物或者实践活动来进行。比如,涉及吨的计量,或者公顷的计量,或者千米的计量,这种大的数学单位就不是依托课堂实践、实物展示能够感受到的。因此,计量单位的教学还是要在一定程度上借助信息技术来实现。比如,关于千米、百米这种大的计量单位,教师可以利用Flash动画来演示,通过图形的缩放或者根据中国地图上的省市之间的距离测量让学生理解,一千米在街景地图上呈现得有多远,会大概经过几个十字路口或者几个红绿灯。而在关于吨位的计量单位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网上搜集资料,用不同重量的物体做类比。比如,一辆汽车可能是一吨多重,接近两吨;而一辆卡车可能有十吨重,一辆满载的重卡则可能有几十吨重。而万吨巨轮的重量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借助信息技术,把这些不同重量等级的物体以图形比例缩放的方式呈现,帮助学生认识计量单位的概念。在信息技术参与的计量单位教学中,借助网络素材资料的多元性,教学活动的组织更加富有趣味,比口头说教传授更能启迪学生的认知。教育工作者可以多做积极的探索。
5.确定合理的参照物,强化巩固计量单位
对很多学生而言,一旦具有计量单位特征的实物从眼前消失,脑海中对计量单位的印象就会渐渐遗忘,当以后再想起这个计量单位的时候,因为没有参照标准导致与实际发生偏离。所以,必须为学生构建一个科学的表象,还要给学生的计量单位表提供准确的参照物。可以选择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为参照物。例如,1厘米大约是一个手指的宽度,1分米差不多是一拃长度,1米相当于小朋友两臂伸开的长度或者学生课桌的长度,1秒是时钟秒针嘀嗒一下,或是红绿灯的数字闪跳一下,家中常用的食盐一包是1千克,1平方厘米差不多是成人指甲盖的大小,等等。学生有了参照物,再想起来的时候就有了依据,确保学生对计量单位的有关知识点产生更深刻的认识。采用这个方法进行教学时,教师必须注意几个重要事项:第一,参照物的选择一定要在学生的基本认知范畴内,而且是现实生活中非常普通且能让学生理解的对象。假如使用学生不能理解的事物作为参照,也就没有什么太大的教学意义了;第二,选取参照物要看重其便利性以及易操性,可以将参照物快速轻易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而不应该花费过多的精力对其进行方案设计;第三,参照物一定要和教学内容保持一致性,也就是参照物的选取必须贴近课堂,同时不能与实际脱节。例如,1cm就将手指宽度视为参照,1秒钟也能将眨眼作为参照,1平方厘米可以选取成人的大拇指指甲盖作为参照。除此之外,应用于计量单位教学的参照物是十分多的,教师在计量单位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时刻注意这三个重要事项,选取切实可行的计量单位参照。
6.注重体验教学,深化认知计量单位
體验教学便是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更加直观的体验,通过切身体验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拥有更加直观的认知。在计量单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科学使用体验教学的方法,强化计量单位的教学效果。当然,在使用体验教学法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守以生为本的基本教育原则,因为体验教学本来便是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所以,教师在制订体验教学方案时,就必须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入手,而不应该站在教师自身角度制订方案。比如,在教学容积这一计量单位时,教师可以制定一个让学生“挤一挤”的游戏,让学生在限定的区域空间内,进行“挤一挤”的体验活动,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容积的含义和计量意义。开展这一体验教学活动之后,教师还能对其进行拓展延伸,可以对比分析桌仓的容积、文具盒的容积等,加强学生对容积这一计量单位的认知掌握。
7.结语
计量单位对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来说非常重要,它贯穿整个小学生涯,只有引导学生学好计量单位,才能为他们以后的数学学习和数学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的思维发展并不完善,计量单位又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在学习和理解计量单位时会存在一定的学习难度,这时就需要数学教师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计量单位,这对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意识有极大程度的帮助。总之,教师只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精心设计计量单位教学过程一定会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 葛余刚.小学数学常用计量单位教学策略探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9(05).
[2] .傅鑫星.结构化视角下"量与计量"教学思辨与改进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2021(05).
3775501908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