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锡波 张祖迪 何锁宋 郭琪琪 张雪松 胡绍斌 阳超 王玉锁
【摘 要】 文章以成都轨道交通9号线某V形坡盾构区间隧道为例,考虑V形坡的影响,对盾构施工掘进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掘进推力、土仓压力、刀盘扭矩和掘进速度在V形坡影响下的变化趋势。并进一步进行掘进参数间相关性分析,得出掘进速度受地质情况、刀盘扭矩、土仓压力和掘进推力等因素影响的结论,提出符合该地层条件下的掘进参数优化建议,为类似工程建设的盾构选型及掘进参数的选择提供参考。
【关键词】盾构隧道; 掘进参数; V形坡; 富水砂卵石地层; 相关性分析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修建地铁,施工面临的地质情况也越来越复杂多样。盾构法因其具有对周围环境影响小、施工速度快、对地层沉降控制好、工程质量容易保证、地层适应性强等优点,在城市地铁建设中已经成为主要施工手段[1]。文献[2-3]通过现场实测数据,分析了各掘进参数间的关联性。文献[4]提出软硬不均地层复合盾构掘进参数的控制范围,并对适应性进行分析。文献[5-6]通过数值模拟,重点分析掘进参数与围岩级别的适应性,并提出了针对不同围岩级别的掘进参数的选择建议。
目前,针对富水砂卵石地层,已有大量文献对盾构掘进参数进行了分析研究,但研究V形坡对盾构掘进参数的影响较少,然而目前修建的城市地铁、水下隧道采用V形坡的工程案例越来越多,同一区间隧道、同一地层,盾构的掘进参数都可能不同,使得在规划阶段对盾构掘进速度的预测偏差较大。为此,本文以成都轨道交通9号线某V形坡盾构区间隧道为例,考虑V形坡的影响,对掘进参数进行分析,以期为类似工程工期预测、掘进参数的选择提供参考。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简介
成都轨道交通9号线某盾构区间工程地理位置如图1所示。
1.2 地质条件
该区段地质纵断如图2所示。
从图2中可以看出,此工程段为V字形坡段,左侧下坡段坡度值为25 ‰,右侧上坡段坡度值为23.628 ‰,为典型的富水砂卵石地层。盾构隧道主要穿越密实卵石土地层,卵石含量占65 %~80 %,粒径6~10 cm,卵石成分以岩浆岩、变质岩类岩石为主,分选性差,磨圆度较好,呈次圆形至圆形,局部卵石具有风化痕迹,夹杂少量粉细砂,磨圆度较差,呈次棱角状,砂质较纯,砂质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等,分选性较好,级配较差。另外,此工程段地下水埋深一般为5.0~7.20 m,地下水平均埋深6.22 m,地下水标高为502.79~505.99 m。地下水主要存在于砂、卵石土中,水量较丰富,为孔隙潜水。
2 掘进参数分析
由于与盾构相关的参数有很多,并且每种参数有可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应该选取那些可以体现不同因素作用,并且和当地的施工条件相结合。而对于成都轨道交通9号线某V形坡盾构区间,选取与地层因素关系较为密切的盾构机掘进推力、刀盘扭矩、土仓压力和掘进速度4个主要掘进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对共计600 m的工程实际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各掘进参数的整体分布情况及随掘进距离的变化规律。
2.1 掘进推力
上坡段与下坡段盾构掘进推力统计直方图如图3所示。
由表1、图3可知,下坡段掘进推力平均值为1 202.60 t,数值多集中在1 000~1 500 t之间,过大值出现次数较多;而上坡段掘进推力平均值为1 116.19 t,数值多集中在1 000~1 250之间,过大、过小值较少出现。通过单样本K-S检验,下坡段掘进推力的显著性系数为0.006,小于显著性水平0.05,不符合正态分布[7];上坡段掘进推力的显著性为0.08,大于显著性水平0.05,符合正态分布。可能的原因是掘进推力更容易受到下坡段的影响,在下坡段平均掘进推力偏大,变化幅度较大,易出现异常值,所以不符合正态分布。
由表1、图4可知,随着掘进的深入,上、下坡段的掘进推力均逐渐减小,但下坡段标准差为167.15 t,变化较大;上坡段标准差为76.13 t,与下坡段相比变化较小。可能的原因是盾构在下坡地段所受摩擦阻力小于上坡地段,为保持同的贯入度,下坡地段掘进推力减少的幅度要大于上坡地段,所以趋势较陡。
2.2 土仓压力
上坡段与下坡段盾构土仓压力统计直方图如图5所示。
由表1、图5可知,下坡段土仓压力平均值为77 kPa,数值多集中在60~110 kPa之间,过小值较多;上坡段土仓压力平均值为91 kPa,数值多集中在70~125 kPa之间,过大、过小的情况较少。通过单样本K-S检验,上、下坡段土仓压力的显著性均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不符合正态分布。可能是由于受V形坡影响,土仓压力波动较大,一直处于变化中。
上坡段与下坡段盾构土仓压力散点如图6所示。
由表1、图6可知,随着掘进的深入,下坡段的土倉压力逐渐增大,且标准差为14 kPa;上坡段的土仓压力逐渐减小,标准差为15 kPa,上、下坡段土仓压力变化幅度相差不大。可能是由于土仓压力主要跟覆土厚度、外界水压和预压有关,且此地路段为富水砂卵石层地段,受地形因素影响较大。从上图中可以看出上下坡段对土仓压力的影响规律比较明显,下坡地段,随着掘进的深入,覆土厚度逐渐加大,且更容易受地下水的影响,所以土仓压力逐渐增大;而上坡地段,随着掘进的深入,覆土厚度逐渐减小,所以土仓压力也随之逐渐减小。
2.3 刀盘扭矩
上坡段与下坡段盾构刀盘扭矩统计直方图如图7所示。
由表1及图7可知,下坡段刀盘扭矩平均值为263.94 t·m,数值多集中在150~350 t·m之间,过小值出现次数略多,上坡段刀盘扭矩平均值为228.42 t·m,数值多集中在125~360 t·m之间,过大、过小的情况较少。通过单样本K-S检验,下坡段刀盘扭矩的显著性为0.002,上坡段刀盘扭矩的显著性为0.04,均小于显著性水平0.05,不符合正态分布。可能是由于刀盘扭矩是被动值,受其他参数的变化及地层的影响极大,由于其他参数的变化和岩层地质的复杂性,造成刀盘扭矩波动性极大,数值也较为分散。
上坡段与下坡段盾构刀盘扭矩散点如图8所示。
由表1、图8可知,随着掘进的深入,下坡段的刀盘扭矩逐渐减小,且标准差为67.09 t·m,变化较大;上坡段的掘进推力逐渐减小,标准差为58.90 t·m,与下坡段相比变化稍小,但变化幅度差别不大。所以刀盘扭矩受上、下坡段变化的总体趋势规律不明显,数值呈现多尖峰的波动性。
2.4 掘进速度
上坡段与下坡段盾构掘进速度统计直方图如图9所示。
由表1、图9可知,下坡段掘进速度平均值为58.87 mm/min,数值多集中在45~75 mm/min之间,数值变化范围比较大,上坡段掘进速度平均值为69.15 mm/min,数值多集中在65~75 mm/min之间,通过单样本K-S检验,上、下坡段掘进速度的显著性均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不符合正态分布。对比分析可以看出V形坡对掘进速度影响较大,下坡段数据较为分散,处于不断变化中,而上坡段数据较为集中,比较平稳。
上坡段与下坡段盾构掘进速度散点如图10所示。
由表1、图10可知,随着掘进的深入,下坡段的掘进速度逐渐增大,且标准差为12.23 mm/min,变化较大;上坡段的掘进速度变化趋势较为平缓,标准差为3.83 mm/min,可以看出掘进速度受上下坡段影响比较明显。但掘进过程中,地层稳定性不断发生变化,加上富水卵石地层本身的特点,掘进速度与掘进推力、刀盘扭矩的变化情况并非一致,说明我们通常认为的“掘进速度越大,掘进推力、刀盘扭矩越大”的规律对较为复杂的富水砂卵石地层不一定适用。
3 关键掘进参数间相关性分析
掘进速度是盾构施工的核心,所有参数均应保证掘进速度在合理范围内,下面将结合富水砂卵石地层V形坡段,进行掘进速度与各掘进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根据成都轨道交通9号线某V形坡盾构区间施工资料,根据上、下坡段实测数据进行相关关系分析,其中显著性系数取值为0~1,当显著性系数小于0.05时,存在相关关系,反之则不存在[7]。采用SPSS软件得出相关关系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下坡段掘进速度与各掘进参数均是相关的,其中与土仓压力呈正相关,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314;与掘进推力和刀盘扭矩均呈负相关,皮尔逊相关系数分别为-0.068,-0.036。而在上坡段掘进速度与各掘进参数均不相关,可能的原因是上坡段地形更为复杂,掘进速度与
4 掘进参数优化建议
结合本工程富水砂卵石地层的地质情况,考虑V形坡的影响,应将各个掘进参数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使得盾构设备可以安全稳定的运行,同时保证掘进状态的稳定性。另外不同的刀具配置,不同的渣土改良,不同的出土量也会影响盾构掘进参数的变化,选择最适合本工程范围地层的掘进参数范围,保证盾构机的良好工作状态。
5 结论
通過对掘进参数的分析研究,得到如下结论:
(1)掘进参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且可能存在叠加效应。在富水砂卵石地层,土仓压力和掘进速度受V形坡度影响变化趋势较为明显,土仓压力的大小在下坡段呈增加趋势,上坡段反之;掘进速度的大小在下坡段的增加幅度比上坡段要大得多。而V形坡对掘进推力、刀盘扭矩的影响不明显。
(2)掘进速度是盾构施工的核心,所有参数均应保证掘进速度处于合理范围。在本工程中,通过相关性分析,在下坡段掘进速度与各掘进参数均是相关的,而在上坡段掘进速度与各掘进参数均不相关。说明V形坡的存在会对掘进速度与各掘进参数间的相关性产生影响,掘进速度会受到地质情况、刀盘扭矩和掘进推力等因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杨旸,谭忠盛,彭斌,等.富水圆砾地层土压平衡盾构掘进参数优化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7,50(增1):94-98.
[2] 张瑀.砂卵石地层下盾构关键掘进参数匹配关系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6.
[3] 王双龙.关于软弱地层中盾构掘进参数相关性的研究[C]//2016中国隧道与地下工程大会. 2016.
[4] 谭忠盛,洪开荣,万姜林。等.软硬不均地层复合盾构的研究及掘进技术[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25 (增2):3945-3952.
[5] 刘小刚,王玉锁,卢梦园,等.青岛地铁二号线双护盾TBM施工掘进参数统计分析[J].四川建筑,2020,40(1):89-93.
[6] 王玉锁,何俊男,吴浩,等.基于摩尔-库仑准则的双护盾TBM掘进参数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17,34(5):83-88.
[7] 程琮.SPSS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113-206.
3659501908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