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良辉 张淳棣 罗鸣
【摘 要】 文章介绍了在城市更新改造中,利用既有建筑物的基础托换技术,改造了既有建筑也保护了周边的历史建筑。基础托换技术可应用于大城市建筑密集地区的地下空间开发。
【关键词】城市更新; 基础托换; 静压锚杆桩; 树根桩; 钻孔灌注桩
1 工程概况
在上海繁华街区项目改造中,该房屋建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使用,建筑的一些性能下降,现需要将其内部改造为现代风格的大开间结构,并增加2层地下室,由于紧邻两栋建于1920年的文物保护建筑,且地铁从其下方通过。
2 方案确定
在各方的合力考察,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基础上,发现如下问题:
(1)该项目是位于上海的中心地区,人口密集,交通流量大,在施工时可能影响城市的正常运行。
(2)施工场地不能容纳大型机械和多台机械,机械作业难以實现。
(3)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对周围建筑的安全造成影响,为确保安全可能会提高施工成本。在施工时要特别注意地铁安全,控制红线在地铁界限以外,防止地铁出现问题,不要触及国防电缆和地下管道。
通过各方讨论后,提出解决方法,确定施工方案,基础处理决定采用托换形式进行施工,基础托换方式先穿墙梁、再夹墙梁和最后托换桩。
基础托换施工流程:挖土至托换梁底标高—穿墙梁位置墙体开槽—托换桩位置基础开槽—穿墙梁及夹墙梁钢筋绑扎—模板支设—托换体系混凝土浇筑。
大部分托换桩需在建筑内部施工,受到建筑内部空间限制,且建筑内部施工泥浆外运不便。为此本工程采用静压锚杆桩、树根桩及钻孔灌注桩等托换桩形式结合的支护方法。
3 静压锚杆桩施工流程
静压锚杆桩:在指定的位置进行打洞,形成锚杆的设计孔深,再边打洞边置入锚杆,在锚杆处设置反力架、千斤顶,利用锚杆的反力,逐步将一节节桩压入孔内的土中。
静压锚杆桩特点:设备体积小,不会影响净空高度,便于施工,不影响周边民众的生活;无振动、无噪声;无泥浆产生;狭小场地内可施工,可以增强土地周围环境受力的情况。
3.1 施工工艺流程
(1)确定桩位,放样,编号。
(2)安装压桩架。
(3)桩段就位,校正桩身垂直度,压桩及记录桩入土深度和压力表读数。
(4)接桩与压桩交替进行,压桩力达到480 kN时且持续时间不小于5 min,压桩结束。
(5)焊接槽上层钢筋网,浇筑C40微膨胀强混凝土封桩。
(6)压桩施工时,不宜多台压桩设备在同一部位。
(7)到达要求以后,拆除压桩架,清理预留的泥土,去掉多余的锚杆,把表面的边坡用混凝土修平。
3.2 压桩施工
(1)准备前工作,压桩架在平地安装,有利于控制垂直度和使仪器安全,用锚固螺栓、螺帽拧紧,在压桩过程中,适当调节螺帽,当一个承受不了时,要多个螺帽一同承受,使锚杆受力。
(2)桩在进入孔中前,要垂直压入的倾斜偏差不能高于3 mm,所有上、下节桩要对正,中心偏差不大于3 mm;压桩前应在桩顶垫3~4 cm厚的木板或多层麻袋,然后套上钢桩帽再进行压桩。
(3)应保持千斤顶与桩段轴线在同一水平,压力中心与桩的截面中心一定保证重合,千斤顶在水平面上偏差不大于2 mm。
(4)压桩时不宜多台设备在同一基础上施工;压桩过程不能中断,一次压到位置,如在途中要桩尖在软土停留时,在24 h内要施工完;当桩端末压到设计标高时就已满足压桩力要求时,必须切除外露桩头,切割桩头前应用楔块把桩固定住,严禁在悬臂情况下乱砍桩头,要按除桩头规程进行施工。
(5)随时根据情况做好数据,用480 kN的标准控制压桩。单节桩长2 m,接桩时锚固筋插入锚固孔,调整垂直度并检查无误后,将上节桩起吊10 cm后装上硫磺胶泥夹箍,浇入熬制好的硫磺胶泥,使上、下桩面充分粘结对齐,防止桩面错位,待硫磺胶泥凝固后(停留时间大约为3~5 min)即可继续压桩。
在压桩过程中,做好桩的垂直和移动的监控,防止桩移位出现质量问题。
3.3 压桩施工记录
施工前检查桩长,施工时根据桩长记录孔深、油压表读数,并在施工完及时计算数据进行整理,对桩质量作出评估,证实承载力是否充足。
如在压桩时读数(油压表)出现突然上下浮动大或忽然数据在零附近,要将设备关机后及进检查是否出现桩身问题,并告知设计人员,对方案进行补救,作出对策。
3.4 桩基检测
桩基检测分桩体和承载力检测。本工程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300 kN,由于不再具备承载力的检测要求,因此在锚杆静压桩施工完成后只进行低应变检测、垂直度检测以及桩身质量、钢筋、端板等检测。
建筑论坛与建筑设计朱良辉, 张淳棣, 罗鸣: 浅谈城市更新既有建筑物基础托换技术
3.5 封桩
在达到深度后,认真检查桩身有没有问题,压桩有没有出现不正常状况,检查是否去掉高于设计高度的桩尖,检查桩内是否有垃圾,泥土等异物,检查钢筋是否干净。通过检验后,封桩釆用C40微膨胀混凝土封桩,封桩混凝土注意振捣密实,在终凝前的二次抹面后(即在混凝土浇筑后8~12 h)立即进行养护。混凝土有微膨胀性,对温度升降较敏感,当气温在合适温度(3~35 ℃)时浇筑,当超过规定温度不能浇筑。
4 树根桩施工流程
树根桩:利用机器钻到设计孔深,完成后准备好钢筋笼,将水泥和泥浆注入。
树根桩特点:所需场地较小,噪音、振动小,不损伤原有地基、基础或墙柱,不干扰建筑物的正常使用,桩孔小,对墙身和地基土的影响较小。
4.1 施工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现场准备地平、仪器放样、正反循环钻进成孔、孔周作泥浆护壁、下放钢筋笼、泵车由导管下料、泵送压浆。
5 钻孔灌注桩施工流程
施工步骤:
(1)钻机钻进2~3 m,用吊、挖车挤进护筒,钻到规定值(最好大于20 cm)。
(2)钢管挤土至规定值(最好大于20 cm)。
(3)人力挖掘,边挖边支护,钻到规定值(最好大于20 cm),以上是三种成孔方式,其内下放钢筋笼,用导管灌混凝土,形成灌注桩。
钻孔灌注桩特点:可以做地较深,深度桩承受力强;无需上部结构提供反力;可穿越地下障碍层;适合建筑内部施工。
本工程钻孔灌注桩采用低净空钻孔灌注桩设备进行施工。
该设备具有使用方便、工作面要求低、移动快和工作速度快的特点。设备长4.6 m左右,宽2.1 m左右,高4.5~6.8 m之间。具有对周边环境扰动小;承载力较大,无需反力,可实现零距离打桩;在特殊环境下得到较好的应用;泵吸反循环快速成桩工艺,2~3 h内可完成45 m的桩基成孔。钻出的泥浆主要为土块。
工艺流程:前期工作、放点、钻孔、埋护筒、钻孔、第一次清孔、到达孔深停止钻进(验收)、制安钢筋笼(在成孔前做好)、先安装导管再浇筑(在下完钢筋笼通知混凝土后进行)、第二次清孔、混凝土灌注、拆导管。
注意:浇筑混凝土时两次送料间隔不大于1 h,在浇筑混凝土后要养护,成孔后做好防护防止人员坠落。
6 泥浆减量化处理
现场场地有限,为保证文明施工,减少泥浆对环境的影响和运输困难,在本工程要对泥浆净化处理,首次提出用带式分体压滤机进行。
在现场就近将废液放入池中,再加外加剂,等待时间还原了絮凝,最后脱水(挤压方式),完成泥水分离。
污泥经过机械挤压,形成泥饼和水。泥饼运至弃渣场,水排到城市地下排水系统或形成水泥浆再使用到施工场地。
7 结论
本工程在规定时间内完工并投入使用。基础托换较成功:
(1)对于地铁的影响较小,同时保证了周围建筑的安全,相关监测数据都在允许值内。
(2)在原建筑下以及鄰近区域开发了地下室,合理利用了土地资源。
该工程成功进行了基础托换,提高了地下空间改造使用技术,将对城市的建设发展有一定影响。
参考文献
[1] 王晓鹏.地铁隧道穿越黄土地区桥梁桩基托换技术试验研究[J].铁道建筑,2021(1):27-30.
[2] 刘春杰,刘永祥.多种桩基托换技术在深圳地铁9号线中的应用[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20(12):79-83.
[3] 李洪庆.桩基托换技术在广州地铁工程中的应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6(8):62-66.
3637501908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