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真
摘要:目的 观察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3月于医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实验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性、治疗满意度、治疗安全性以及心功能指标。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心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心功能指标LVEF、LVSD、LVDD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心功能,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关键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有效性;治疗安全性
急性心肌梗死为长期心肌缺血使心肌出现急性坏死,临床特征可呈现为心肌损伤、心肌坏死、心肌缺血、急性循环功能障碍、胸痛等情况,血清心肌损伤标记酶上升、心电图改变、心功能异常、白细胞异常、发热、心律失常、急性循环功能障碍、胸骨后剧烈疼痛等[1]。临床治疗措施多为药物干预,患者治疗期间多使用降脂、疏通血管等他汀类药物,不仅可以改善患者血管堵塞的情况,也可以消除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均属于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临床应用后可有效治疗和预防患者出现其他脑血管疾病,避免患者病情加重,同时控制患者血小板聚集情况[2]。而其他实验分析显示,单纯应用阿司匹林会增加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且对整体疗效的改善差于联合用药治疗。故此,临床需进一步观察分析不同方案治疗后的指标变化情况。本研究旨在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3月于医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男20例,女25例;年龄59~78岁,平均(68.64±2.65)岁。实验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58~79岁,平均(68.77±2.69)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纳入标准:(1)医院委员会审批;(2)基线信息完善;(3)家属与患者签订同意书;(4)认知情况较好;(5)各器官功能正常。排除标准:(1)血流动力学健康;(2)未完成全部试验;(3)无配合度;(4)患者与家属拒绝签订同意书;(5)有精神性疾病;(6)患有恶性肿瘤疾病。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改善循环、稳定斑块、吸氧、绝对卧床休息等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100 mg/d,1日1次,用药7 d。实验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75 mg/d,1日1次;阿司匹林给药方法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1)治疗有效性:有效,症候改善30%以上,经影像学观察炎性反应有所改善;显效,症候改善50%以上,影像学观察好转;无效,未达到显效、有效评估标准。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的和。
(2)治疗安全性:观察治疗期间患者呕吐、口干、乏力的发生率。
(3)治疗满意度:选取我院自制的《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及家属展开调查,包括服务态度、疾病宣教、诊疗环境、沟通情况、生活指导以及出院指导等,划分为四个标准,即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和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总例数×100%。
(4)心功能指标:LVSD、LVED、LVEF,分别呈现为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5)心功能分级:按照NYHA(纽约心脏协会)对患者心功能分级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进行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有效性比较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安全性比较
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心功能指标LVEF、LVSD、LVDD均優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5 两组心功能分级比较
治疗后,实验组心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因冠状动脉粥样出现斑块破裂,血小板不断聚集,致使血栓形成后引发心肌供血不足,最终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病症[3]。与此同时,患者长时间处于高强度工作压力,且伴有暴饮暴食的习惯,同样也会引发心肌梗死疾病的出现。心肌梗死的诱因包括饮酒过多、频繁吸烟等会致使人体内心肌耗氧量增加,进而出现冠状动脉痉挛后形成心肌梗死病。老年群体则多受便秘、高脂肪摄入、应激情绪等因素影响发病,使得心脏压力过大,供血、供氧不足后引发疾病。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会致使患者生存质量严重下降,甚至引发较高的致死率。
现阶段,国内外针对心肌梗死的治疗已经取得相应的进展[4]。对急性心肌梗死多实施冠脉搭桥术、经皮介入治疗等或是静脉溶栓等方式干预,但手术毕竟属于侵入性操作,患者经治疗后极易出现闭塞率较高、血管再通率较低的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有效性。此外,临床多个研究表示,一旦患者出现心肌梗死期间机体血液内血小板存在较为特殊的作用,对于患者预后质量以及治疗有效性存在一定影响,临床应积极控制血小板聚集[5]。
阿司匹林属于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抗血小板药物,其可通过对血小板其氧化酶不可逆的变性,从而阻断前列腺素E2以及血栓素A2的形成,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改善心肌梗死症状。但单一药物治疗综合疗效欠佳。在此基础上,应用氯吡格雷可稳定患者血脂与血压、心功能等指标,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提高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6]。氯吡格雷属于临床上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其可以对血小板、ADP实施选择性抑制,从而避免ADP所产生的糖蛋白复合物的活化,在生物转化后保证对血小板的控制療效。同时,临床试验表示氯吡格雷有效控制ADP的释放而避免患者血管出现扩张情况[7~8]。此外,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二者药理相同,临床应用具有相互协作的作用,充分强化临床抗血小板聚集的疗效,有效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疾病的抑制效果。
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是在冠状动脉内部形成血栓,而形成血栓的始动因素是由于血小板被激活,形成血小板团。血小板会再聚拢红细胞,从原来的白色团变成红色团,即为血栓[9]。阿司匹林的作用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临床症状。联合氯吡格雷可增加药物治疗有效性,强化临床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10]。同时,有学者对二者用药期间的注意事项分析可知,不管阿司匹林或是氯吡格雷药物,患者极易出现异常出血情况。在日常用药过程中需关注患者出血倾向,有无牙龈出血、口腔黏膜出血、黑便、消化道出血等情况。一旦出现上述异常反应需及时来院就诊[11]。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心功能,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潘朦朦,杨东妮,刘欣卉.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17):155-158.
[2] 胡海师,杨春丽.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13):163-165.
[3] 蔡承哲,廖翠.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联合肠溶性阿司匹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凝血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J].卫生职业教育,2022,40(2):137-138.
[4] 焦天锐,舒娜,陈慧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及对患者康复效果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21,34(4):588-589.
[5] 武琳蓓.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心肌灌注分级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32(16):2576-2578.
[6] 杨以良.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1,21(13):216-217.
[7] 朱宏涛.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5):147-149.
[8] 高建凯,张明礼,杨平.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与安全性分析[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22,28(1):51-54.
[9] 付宝莲.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肠溶片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1):123-125.
[10] 石琼宜.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与左心室血栓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21,45(11):1188-1189.
[11] 房阳,金雷.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10):89-9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