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磊
在临床医学上,骨伤通常是指骨头的完整性和连续性被中断。导致中断的可能性有两种,一种是来自外界的直接创伤;另一种是由于骨骼本身就患有疾病,如骨髓炎、骨质疏松、骨肿瘤等,会破坏骨质,影响骨骼的坚固性,只要有轻微的外力就会发生骨折,被称为病理性骨折。在骨折类型中,最常见的是创伤性骨折,主要是由于暴力直接作用于受伤的部位所致;也可能是间接的暴力,即暴力通过传导、杠杆的作用等引发骨折。此外,还有长期反复的直接或者间接暴力所产生的损伤而引起疲劳性骨折。
在骨折发生后,可根据骨头被破坏的程度将骨折分为不完全性骨折和完全性骨折。其中,不完全性骨折指骨头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部分中断,常见的有裂缝骨折、青枝骨折。完全性骨折指骨头的完整性和连续部分全部中断,常见的有横形骨折、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嵌插骨折、压缩骨折、凹陷性骨折以及骨骺分离等。
在中医上,骨伤核心要点是损伤,指由于外界各种致伤因素导致的损伤作用于人体,使得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器官出现了结构上的破坏以及功能紊乱。所以在中医骨伤的科学范畴内,损伤主要涵盖了骨折、脱位、筋伤以及内伤。
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筋骨受到伤害往往需要修养一段时间才能痊愈,要想不留下后遗症,就必须调养好。中医认为,“筋”和“骨”同等重要,“伤筋动骨”的调治原则是“筋骨并重”。骨伤在中医的治疗上,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职业、伤情、骨折部位以及身体状况等进行分析,再开展治疗和康复。总结起来,中医的四大治疗原则是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
其中,动静结合是指骨伤患者在受伤初期完全静养,受伤部位千万不能承受重量或者移动,必须等到骨折处依靠自身的修复能力达到初步连接后,才可通过适当活动帮助伤处恢复原有的弹性和韧性。但也不可长期静养,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否则会导致关节僵硬、功能障碍,肢体也会因长时间受到压迫而导致压迫性损伤。
正确做法是待骨折处初步连接后,根据伤情的具体恢复进度开始进行恢复性锻炼。但要注意适度适量,避免过分活动,以免留下后遗症。例如,手指肌腱处发生断裂,需要通过手术进行缝合修复;在术后第1周内,可以对手指进行轻度的被动牵拉活动,降低肌腱发生粘连的可能性。
还需特别注意的是,在受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骨伤处都需要“温养”。比如最常见的踝关节扭伤,日常要避免被冷水冲淋或者受風着凉,平时活动时最好佩戴护踝,否则很容易留下隐痛的后遗症,如在天气变化时足踝会有不适感,以及容易反复扭伤。
内外兼治是指全身和局部共同治疗。中医认为,肝主筋,肾主骨。在骨伤早期的时候,可通过内服活血化瘀一类的中成药缓解肿痛;中后期可以通过补益肝肾、强筋壮骨来促进骨伤的恢复。以崴脚为例,排除骨折脱位的情况,治疗上需要重在局部外治法。在早期可服用三七胶囊、云南白药、桃红四物汤等活血化瘀的中成药,再配合局部外敷消炎散,坚持佩戴护踝和支具,或者用石膏进行固定;在中期的时候,可以服用和营止痛汤、新伤续断汤等,同时还需要进行固定,每天可以多活动脚趾、膝关节以及小腿肌肉;在后期,可以服用舒筋活血汤,并纠正不良的走路姿势。在骨伤中后期,可使用盐包热敷伤处,并加入少许生姜片或者葱须,活血的效果会更好;还可以用加入白酒或者醋的热水进行泡洗,按揉伤处3~5 min,以感到酸、痛、痒为度。
筋骨并重指软组织与骨的调治,二者不可偏废。在骨伤早期治筋,可以利用筋对骨的牵拉、约束作用,更好地达到骨折复位的目的;中期调筋可改善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促进骨伤的愈合、筋脉柔和畅通;在骨伤后期主要是养筋,具有疏通经络、濡养筋脉的效果,促进骨伤肢体功能的恢复。
在筋骨并重的阶段还可以进行正骨治疗,共分为手摸、牵引、旋转、提按四个步骤。手摸主要指医生用手指触摸患者骨折的位置,通过感受骨伤部位能更加明确患者骨骼的形状。牵引是指康复治疗师握住患者骨骼的远端和近端,根据骨骼生长位置对患者的骨伤部位进行牵引,缓慢地使骨折的位置得到纠正,帮助其恢复正常的肢体长度。旋转是指某些部位的骨伤部位不会被轻易改变,因为骨折远端可能失去了连续的可活动性,所以需要进行外旋、外展、内旋等,以此帮助骨伤部位进行旋转或者移动。提按是指康复治疗师用一只手按住患者骨折部位的远端,再用另外一只手按住患者骨折部位的近端,进行反复提按,帮助其恢复骨折部位。
通过正骨手法的复位后,使用小夹板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并内服中药治疗。内服药物可帮助患者的骨细胞增长。因患者受到骨伤后会肿痛,导致气血不通而出现循环障碍,所以根据情况给予患者中药治疗,可以促进气血通达,增加新陈代谢。
医患合作指在骨伤在整个治疗和康复的过程中,都需要医患相互配合。患者要听从医生的建议,在损伤的早期和中期坚持固定骨伤处,将肢体抬高以消肿,给予软组织充分的休息,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肌肉收缩锻炼;后期可在支具的保护下进行锻炼、按摩和熏洗。
骨伤患者在饮食方面要定时进餐,膳食平衡。进餐的食物应该软硬适中、冷热相宜。具体来说,要做到:(1)食物多样,以谷类为主;(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食物;(3)常吃奶类、豆类及豆制品。(4)多吃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5)适当进行运动和体力活动,切不可过量,保持合适的体重。(6)每顿餐都需要清淡少盐。(7)禁止吸烟饮酒。(8)食物一定要干净卫生、未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