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呼吸危重症

2022-03-18 22:11:11王婧雯
健康之家 2022年23期
关键词:心源性危重症呼吸衰竭

王婧雯

呼吸道相关疾病在临床很常见,包括肺部疾病、支气管疾病等,可导致患者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没有采取进一步的治疗措施,可能会引起呼吸危重症。那么,什么是呼吸危重症?其临床表现和治疗又是怎样的呢?

什么是呼吸危重症

呼吸危重癥是临床上十分危重的病症,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通气、换气功能障碍,导致体内二氧化碳潴留或缺氧症状的发生,患者常因呼吸衰竭而死亡。一般情况下,只要是属于呼吸内科的疾病,到了后期比较严重的情况均属于呼吸危重症。

呼吸危重症主要包括哮喘、肺炎、气管炎、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肺结核、肺心病、气胸、肺脓肿等疾病。与呼吸衰竭相关的疾病包括心源性休克、肺血管栓塞、胸部外伤、胸廓畸形、肺梗死、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等。其中,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气管炎等疾病并不属于呼吸危重症,但如果不加以重视,则可能转为呼吸危重症,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呼吸危重症的临床表现

各项临床指标表现

呼吸危重症主要表现为呼吸频率提高至每分钟超过30次,氧分压低于60 mmHg,血压低于60~90 mmHg,氧合指数降低至300以下。

典型症状

呼吸危重症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胸痛,严重时可出现头痛、发热、肌肉酸痛、呼吸衰竭等,部分患者可出现全身乏力、腹泻、干咳、有痰等。

呼吸危重症患者还可出现发热、乏力等感染症状,并出现频繁咳嗽、气促、呼吸困难,一活动则会出现气喘、心悸等。

部分患者甚至可发生精神状态的改变,包括神志模糊、昏睡、昏迷等。

其中,呼吸异常包括:(1)呼吸费力,烦躁不安,鼻翼扇动,呼吸急促,张口抬肩,口唇及面部发紫,出冷汗,常见于哮喘、肺部疾患、呼吸道阻塞;(2)呼吸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达到一定程度后,再变为浅慢,甚至停5~30 s,然后再由浅慢加强,如此反复,多见于严重心源性肺疾病。

严重呼吸危重症病程改变

严重呼吸危重症的临床表现为潜伏期1~16 d,常见为3~5 d,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常超过38℃,不规则热或驰张热、稽留热等。热程多为1~2周,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全身疲劳、腹泻,常无鼻塞、流鼻涕等上呼吸道症状。

发病3~7 d后,出现干咳、痰少,偶有血痰,肺体征不明显,部分患者可闻少许湿啰音;10~14 d病情达到高峰,发热、疲劳等中毒症状加重,经常咳嗽、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如果有轻微的活动,就会出现哮喘和心悸,被迫卧床休息。这一时期容易发生呼吸道继发感染。

病程进入2~3周后,发热逐渐消退,其他症状和体征减轻甚至消失,肺部炎症的吸收和恢复相对缓慢。轻度患者临床症状轻,病程短,易出现呼吸困难综合征。

呼吸危重症的治疗与护理

呼吸危重症在临床上主要采取机械通气的治疗方式,使用气体交换、呼吸做功的方式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等症状,同时还可改善胸腔内器官压力容积环境,达到减轻肺损伤的目的,促进肺组织与器官的恢复。机械通气分为有创和无创两种方式。

无创正压通气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是指不需要建立人工气道的通气治疗,使用鼻面罩将氧气装置与患者连接,从而达到给氧的目的。这种通气方式临床常用于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同时也可用于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已经存在意识障碍、呼吸微弱、不能正常排痰、内部脏器功能不全、严重腹胀、纵隔气肿等患者均不能采取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有创通气

有创通气治疗适合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包括极度急性肺心肿、重症哮喘持续发作、心肺复苏、重症肌无力、格林巴利综合征引起的呼吸麻痹,以及手术中与手术后的呼吸支持。

有创通气治疗禁忌包括没有引流的气胸、纵膈气肿的患者;伴有肺大泡的呼吸衰竭患者;误吸后导致的严重呼吸衰竭疾病;急性心肌梗塞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

感染预防

多数情况下,呼吸危重症患者具有起病急、病情危重等特征,以感染为主要表现,因此多需要采取抗生素治疗。但长时间抗生素治疗可能产生耐药性与副作用,因此要注意合理使用药物治疗。另外,需尽量将呼吸危重症患者单独安排病房,降低交叉感染的发生率。

护理

由于呼吸危重症患者病情严重,因此做好护理十分关键。

护理要点:室内温度调整为18℃~22℃,湿度应为50%~60%;保证病房内的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室内避免放置花草相关的物品;保证病房内的干净整洁,定期对室内进行消毒处理;饮食方面应以高蛋白、高维生素等食物为主,严禁吃油腻、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减少患者亲友探视;患者应绝对卧床休养,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可下床活动;为避免患者出现压疮等情况,需注意加强对皮肤的护理,避免同一部位长时间受压;在护理时,应在患者周围随时准备好相关的抢救用品,并加强用药监督,随时观察治疗后的不良反应与疗效变化。

除对患者采取必要的生活环境、疾病护理以外,还应采取心理干预措施,告知患者疾病相关内容,提高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同时,对存在负性心理情绪的患者,合理采取心理干预措施,消除其消极情绪,以便能积极配合临床护理。

结语

呼吸危重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会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引起临床的重视,平时多学习相关的科普知识,以便在发现疾病征兆后及时治疗。同时,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合理的治疗与护理方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心源性危重症呼吸衰竭
脑有病,“根”在心——关于心源性脑栓塞
保健医苑(2023年2期)2023-03-15 09:03:06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心脏危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勘 误
广西医学(2020年12期)2020-03-04 01:22:19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心源性猝死的10个“魔鬼时刻”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