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考分离模式下民办高校新文科课程改革研究

2022-03-18 11:55王莉莉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14期
关键词:教考试题库文科

王莉莉

(大连财经学院 文法学院,辽宁大连 116600)

2020年11月,《新文科建设宣言》发布,对新时代高校新文科课程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和新目标。

新文科是文科教育的创新发展,需要转变理念和形式,是优化和确立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人才培养要求的新变革,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创新的精神。目前,许多民办高校立足地方,和行业企业紧密结合,对课程、专业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结合教考分离的改革实效,围绕着课程提质增效的改革目标,从高校传统评价机制存在的问题、新文科课程教考分离的必要性、教考分离背景下新文科课程改革的可行性措施三个方面,对民办高校新文科课程改革展开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1 高校传统评价机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大部分民办高校教学考核多采用以卷面成绩为导向的测评方式,这种目的性较强的考核模式,更偏向于以期末最终的卷面成绩来对学生进行整体评价,考核内容较为片面,在文科专业中应用较多,显然这种重理论轻实训、重期末轻过程的考核评价体系不适用于新文科课程改革,也不能满足社会对创新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1.1 因教设考,单向输出,缺少及时反馈

传统的教考合一模式操作简单,缺少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教学与考试的主动方均为任课教师[1]。期末一张卷的考核模式和成绩评价体系,削弱了考试作为检查教学质量目标实现程度的功能,难以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做出动态、准确、客观的评价,不利于教学成效的提升,也难以培养出具有多维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生,与新文科课程人才培养目标相背离。

1.2 考核评价体系单一,不利于学生多元化发展

以期末成绩为导向的教考合一评价形式,理论性考试占比多,实践性考试占比少;集中一次性考试占比较多,个性化过程性考核占比较少;闭卷记忆性考试占比较多,开卷拓展性考核占比较少。这种较为单一的教学评价方式,使得课程教学较为枯燥,这种期末短期的“目的性”学习,关注的是学生的记忆能力,却忽略了对学生探索力和多维拓展能力的测评,这样导致学生业务能力、创新能力、多维思考能力欠缺,尚未充分体现出民办高校“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化培养的优势,也未与社会、行业人才需求相衔接。

1.3 考试功能定位模糊,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部分院校将期末卷面成绩看作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标准,使得学生和教师对考试功能定位产生偏差,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也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民办高校的多元化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相背离。

2 新文科课程教考分离的创新性

新文科建设是有效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文科视野下,民办高校致力于培养既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具有家国情怀,且满足社会需求的个性化人才[2]。面对新时代教育发展赋予高校的历史使命,教考合一的评价体系显然已无法满足时代需求和学生学习需求,教考分离的实施对学生发展、教师授课水平提高、教学体系完善都具有重要意义,实现了“教-学-评”教学动态、创新性发展。

2.1 修订民办高校新文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民办高校新文科建设倡导以应对新兴产业领域和社会现实需求为出发点,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以跨学科的视野和思维方式构建课程群,探索开放式教学模式。因此,新时代民办高校在整合自身院校实际情况和既有资源的基础上,对目前市场上专业人才需求进行多方调研,再结合地方经济发展趋势,明确本校新文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制定的人才培养计划,不应局限于专业理论和实务能力,更应使学生德才兼备、素质全面,兼具新文科背景下信息化技能和跨学科融合能力。原有的单一试卷及期末考试无法将此目标进行量化,彰显学生的复合型能力,因而新文科建设视野下民办高校专业教师在进行考评时,需要以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性思维为主要方向,过程性、多元化等教考分离考核形式成为必然。

2.2 新文科课程改革与创新

基于新文科背景的专业课程改革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推动文科教育的创新发展,应以学生实践能力提升为本位,以课程改革创新为核心,以协同培育为手段。民办高校应合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强课程的融合性、综合性、跨学科性,以新技术推动专业的课程建设[3]。对于课程改革而言,要建设新文科,民办高校必须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践行新文科建设理念。例如,依据专业课程特点和学生学情,运用项目式教学、竞赛成果转化、翻转课堂、“互联网+”教学等形式,全面考查学生的个人能力和综合素养、检验学生学习成果,有效缓解高校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之间的矛盾,同时也符合新时代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的新需求。

3 教考分离模式下新文科课程改革的可行性措施

考核作为评测工具,对于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都是一种检查手段,但它的作用范围是有局限的,尤其是在新文科建设过程中,教学内容、课程方式、评价体系都进行了调整和更新,与此同时产生了多元化教考分离模式。

3.1 高效利用数据反馈,推动过程性考核改革

在新文科背景下,互联网、大数据、5G 等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推动了智慧课堂、精准教育、探究式学习等教育模式的不断创新,此时以“过程评价”为导向的教考分离新模式的出现符合教学成效评价体系更新的要求[4]。传统的期末考核方式,主要包含试卷质量和成绩统计两部分,关注和反映的是学生对试卷内容的掌握程度,但考核结果无法及时有效反馈,无法及时进行教学调整,因此构建以过程性考核为核心的数据化评价体系已经刻不容缓。

过程性考核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分阶段、全方位评价的考核方式,教师依据课程性质设计不同的教学环节,利用各种信息化平台追踪、连续记录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优缺点,并进行及时反馈,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精准的综合性评价,掌握学生的不足和学习难点,进行教学调整,这样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果,进而比较科学合理、全面地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专业能力、思考分析能力、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进行考评,对新文科课程的教学优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2 基于信息技术建设高质量试题库

目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技术基础,也为试题库的建设提供了可能性,同时也满足了新时代新文科课程教考分离、客观性考试的需要。通过信息化试题库的组建,能够有效避免教师在授课、命题、评阅过程中的主观性和片面性,使得试题内容更加科学合理,尤其是跨校联合的课程考核,能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成绩也更具有客观性和对比性。

民办高校结合自身定位及实际教学需求,可以购买国家统一试题库,例如全国司法考试试题库;可以联合同类院校、行业专家进行协同培育、共同命题;也可以由校内命题组依据课程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探索、共同命题。随后将试题按性质进行分类,通过试题库随机抽取题目组合成卷,最后由课程负责人进行调整并定稿[5]。试题库建立以后,需要定期根据学情及教学实际对试题进行更新,及时删减和添加,对部分试题的难度进行调整,建立多元、创新的动态试题库。

3.3 赛-学-教融合,促进学生多维能力提升

在教考分离模式下,民办高校可以根据不同学科类型、课程特点、教学目标、学生特点,采用以赛促学、赛教融合的教学方法,重构教学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直接将相关竞赛要求作为课堂教学和实践内容,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动态跟踪,见证学生多维能力的提升。民办高校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计算机大赛、广告艺术大赛、金犊奖等相关学科赛事,在赛事进行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考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意识以及探究力,既符合当前新文科背景下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也符合教考分离的教育发展趋势。

教师将课程与学科竞赛紧密结合,以竞赛真实命题及要求进行课程实操练习,以作品任务为驱动,引导学生在讨论、分析、操作完成作品的过程中顺利建构知识结构,例如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与《数字多媒体创作》课程内容融为一体,首先根据竞赛开赛时间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设置,合理设计比赛课程的先修课程《导演基础》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功底,再进行竞赛实战训练。其次,新文科课程改革强调跨学科和协同育人,在纪录片作品的创作中,从选题、策划、拍摄、剪辑、特效制作到最终呈现,需要组建校内外联合指导教师团队,给出分析、点评和建议,这种协同培养,有助于消除课堂和行业需求之间的隔阂,以职业技能为着手点,真正提升学生的多维能力。

在赛-学-教融合过程中,教师可根据赛事标准和赛事结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竞赛结果直接体现实践技能学习的效果,能够直观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竞赛形式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作品与本校或其他院校学生乃至业界专业人士的作品的差距,从而了解到自己的优势和弱点,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6]。这种以赛促教,赛学结合的过程式教学会产生榜样作用,从而促进学生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4 结语

在新文科建设的大环境下,民办高校为了提升专业人才培养效果,采用教考分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多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课程改革新模式,为进一步深化新文科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教考试题库文科
“教考分离”初探
“教考分离”在体育院校田径专业中的实践与探索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石油炼制技术课程试题库建设的探讨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中职学校教考分离后试卷分析的重要性
职业院校旅游专业试题库建设的实践与反思
——以导游资格笔试科目为例
豆文科作品
C语言考试题库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研究
高校试题库建设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