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靖潭,刘颖慧
(长春师范大学 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实施批注式阅读是热点话题。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批注式阅读教学越来越成为备受推崇的教学方法。批注式阅读教学突出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有必要提高批注式阅读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新课改要求要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行培养。批注式阅读教学使学生养成边读边动笔的习惯,进而使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符号标记系统,例如:横线标记重点词句,波浪线标记优美语句,重点号标记背诵段落等。这是一种快捷并有效的阅读方式,使文章中的重、难点能够被学生迅速锁定,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效率。学生在每次接触到文本时,会习惯性进行批注,切实感受到批注式阅读带来的快乐,养成边读边思考、边动笔、边表达的习惯。
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不敢质疑和发表自己的观点。而批注式阅读教学则构建了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能动性,使学生在轻松、开放的课堂氛围中深刻解读文本,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批注式阅读教学强调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学生不再是教师思维的复制品,而在教师的指导下真正地走进文本,对文章的字词、结构以及主旨等多方面的问题或见解进行圈点勾画,或在空白处写上批语。在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或者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可以有效地解决疑难问题。学生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感悟和创造。
一些教师对批注式阅读教学的了解不够深刻,导致课堂教学过于肤浅。如有的教师只针对如何批注进行讲解,对学生最需要掌握的批注缘由、批注位置、批注方法却未予以深入讲解。造成上述问题的缘由有很多。首先,部分教师专业水平不高,不能对文章进行多元化、深层次的解读,不能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其次,部分教师未能完全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中脱离出来,仍然主要采取灌输式教学,使学生单纯地接受讲解,缺乏独立思考。最后,一些教师备课不够充分,不能以最佳的方式将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相关知识和方法传达给学生,导致课堂效果不佳。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初中阅读教学要打破传统模式。批注式阅读教学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个性的批注。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教学是师生之间对话的过程,师生是可以进行互相沟通、交流和学习的共同体。但是,在实际的批注式教学中,一些教师仍然利用准备好的教案进行照本宣科,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减少了学生的阅读意愿,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使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层次和多元化的理解。有的教师虽然带领学生进行批注训练,但在课堂上过分强调知识与技能,缺乏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阻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和大胆质疑。
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切实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阅读课文并反复钻研,对文本的理解不能停留在表面,而要从多个角度对文本进行深入剖析。但是,在具体的阅读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在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没有做到依据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组织教学。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和展示新的教学方式,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大量展示教学成果,对学生的想法和表现进行规范和约束,即使在教学中安排了讨论和交流等环节,也只是浅尝辄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地流于形式,而要注重实际,并结合学情组织教学。
“知其所写,不知其如何写”式的阅读课堂是低效的。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阅读和写作是密不可分的。写作以阅读过程中的所见所得为根据,写作训练也是检验阅读最好的办法。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重点内容进行批注,能够为学生的写作做好准备。然而,在批注式阅读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了读写分家的现象,教师只注重对文本的解读以及学生能力的提升,不重视学生的写作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将阅读和写作割裂开来,不能自觉地从阅读中发现和提炼精华。学生在阅读中的积累无法在实践中得到应用,会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大打折扣。
作为课堂引导者的教师,要转变观念,不断学习,提高专业素质。每位教师都会有或多或少的从教经验,但怎样在已有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提高才是顺应教学新形势的关键。批注式阅读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但教师的引导也是极其重要的。阅读教学中语言是文章构成的要素之一,教师在批注式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带领学生深入分析文章的语言,使学生更加准确地掌握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教师要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之中,尝试适应新的阅读教学模式,改变教师主讲与分析、学生顺应教师思维去学习的课堂模式。教师要与学生互动、交流,多倾听学生的声音。同时,教师不能闭门造车,要向有经验的优秀教师学习或定期参加培训,把别人的优点引进自己的课堂,形成自己的教学特点。在课堂结束后,教师要从课程安排、学生参与度以及教师的表现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反思,通过教师自评、学生评价、教师互评等方法,找到教学的缺点和不足,使批注式阅读教学更加完善。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专业素养,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批注式阅读教学必须遵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所倡导的学生主体观和人文发展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为激发学生对批注式阅读的兴趣,要给予学生选择的自由,允许学生选择任意体裁和类型的文章去做批注式阅读,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渐感受批注式阅读的优点。在课程准备阶段,教师要走进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批注式阅读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建立学生的批注信心。教师在初步的指导后,要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尽量避开直接给出要求、直接分析课文的形式,让学生分享经验或提出疑问,培养学生边读边动笔的阅读习惯,让学生更加系统地掌握知识,切实提高学生的专注力,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黄厚江老师在名师优课网络学院讲授《猫》时,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氛围。在课堂的开始,黄老师以独特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分析猫的特点,并指导学生要根据猫的外貌、性格以及形状给猫取名。学生迅速回归文本,对三只猫的特点进行批注,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随后给三只猫取了十分可爱的名字,分别是“小花球”“皮皮黄”“小忧郁”。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被黄老师调动起来,真正地投入到课堂之中,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率,使阅读教学不再枯燥、乏味。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式批注,围绕文本展开丰富的想象,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是课堂的引领者,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要适当地进行指导,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教师教授给学生的是阅读方法,学生根据学到的方法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大部分初中生在自行预习时,不知道从何处入手。因此,教师在讲述新课文之前,要引导学生进行预习,指明学习方向和目标。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自由批注,把在预习阶段产生的困惑和感受记录下来。“带着问题去听课”,会更有针对性和侧重点,大大地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提高学生的批注意识,使批注成为一种习惯。教师依据学情及课标明确课程目标及重难点,对重点批注内容进行解读。
如在《背影》一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在众多写父爱的文章中,为什么朱自清的这篇文章脱颖而出?随后,多数学生把关注焦点放在父亲为作者买橘子的背影描写上。学生采用基础性批注的方式对能突出父亲特点的形容词和动词进行圈点勾画,抓住了“攀”“缩”“倾”三个动词进行鉴赏式批注,从动作描写中抓住人物形象的特点。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掌握了阅读技巧,同时开拓了思维,使情感得以升华。在课程结束后,教师要督促学生重视批注,使学生在课程结束后有自己的感悟和理解。教师也要做课后反思和总结,向学生搜集有关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建议,使批注式阅读教学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批注式阅读的目的是发现和记录文章的精彩之处,做到会读、会说、会理解。在批注的过程中可以将文章与自己的生活相联系,在感受作品中人物经历的同时附上自己主观的感受,把自己的心得、感悟批注在文章的空白处。教师可以适当地布置仿写和练笔等任务,使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得到提升。
批注式阅读不能只局限在课内文本,也适用于课外阅读。学生在读课外读物时,可以按照老师的指导方法进行批注,自觉养成良好的批注习惯。批注式阅读教学可以弥补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读书时不进行思考,就会使自己的思维受文章作者的约束,读再多的书也是纸上谈兵。教师要通过批注式阅读教学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让学生创造性地理解文章,并学会灵活运用。
批注式阅读教学是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方法。教师应该重视批注式阅读教学,并将之有效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以提高。同时,教师也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