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雪,洪梦静,于颢阳
(合肥工业大学 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9)
社区治理,即由相关组织、居民或者政府等依据市场规则,在人们认同的情况下进行相关协作,有效供给社区公共物品,满足社区需求,完善社区秩序的机制和过程。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和独生子女就业压力以及养老压力的不断增大,原本很多由家庭承担的如孩子陪护以及老年人生活等问题,迫切需要社区参与解决。但是,当前我国社区存在着诸如专业管理技术落后、人力资源供给不足、对弱势群体关注不够以及治理资金缺乏等各种问题,难以满足社区百姓的需求,亟待解决,这使得我国的社区治理进入到关键期。而大学生参与社区治理的志愿服务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大学生志愿服务具有的能力技术强、整体素质高、管理相对方便等诸多优势,可为社区有效治理提供一定的发展动力。
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主要通过为社区提供多样化服务项目,从而融入社区治理。如:科技宣传、义务劳动、医疗保健等,可以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结合线上线下弘扬志愿服务精神,践行我为人人宗旨,可以使社区居民间的人际关系更加融洽,从而有效构建和谐社区。大学生志愿服务与社区治理相结合,可以弥补和改善社区存在的服务缺陷,有助于推动社区治理改革,进一步促进社区治理模式的现代化。
在实践中,大学生志愿服务仍存在一些不足。从整体上看,首先,在社区治理与大学生志愿服务相结合的过程中,与之相关的工作机制较不健全,政府、大学和社区三方没有形成一定关联的工作协同机制,限制了社区治理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互联;其次,社会各界的支持力度不够,没有给大学生志愿服务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影响了其与社区治理的结合程度;最后,虽然大部分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都是义务的,但部分志愿服务项目本身有着很大的成本,所以如果项目经费不足,就会导致志愿服务不能持续进行并有效完成,而最终流于形式。而对于一些相关组织的独特项目,由于多方面原因,以及缺乏十分有效的管理去运作,难以发挥大学生志愿服务改善社区科学治理的作用。从大学生自身来讲,有些大学生在思想认知层面尚不充分,重视程度不够,把志愿服务当作是找工作以及评奖评优的资本,从而导致某些服务不周到,应付了事,没能发挥出大学生志愿服务在社区治理中的应有作用。
1.大学生志愿服务未形成长效机制
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助力社区治理模式的社会影响力较弱,导致大学生群体无法在社区志愿活动中充分发挥自我价值。这是因为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仍未形成可效仿的优化机制,使得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将志愿服务简单的理解为学校布置的一项任务,很难保持其对基层志愿服务的投入度。同时,高校和社区也没有形成一个相对完善且可行的合作模式,其运行机制没能与时俱进,并且管理过程存在缺陷,对于服务内容缺乏创新和统筹规划,服务形式存在单一和重复现象,缺乏秩序性和目的性。部分高校发起者和社区工作者未将社区志愿服务中的大学生群体合理定位,通常组织的活动服务水平较低且缺乏针对性,很少涉及专业性较强且技术含量较高的基层文化建设和基层管理建设,未能从根本上帮助到社区治理的建设。
2.大学生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尚不健全
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并不健全,缺少对志愿者的完整评价体系来保障其自身权益,更没有制定统一的评定标准来对其进行量化和区分。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过程和工作态度经常被后期评价者所忽视,浮于表面的奖惩评判,也存在随意性。在社区志愿活动结束后,大学生志愿者通常只能获得活动证明和学院加分,没能得到社会及相关单位任何形式的认可和肯定。因此,全方位、多角度、全过程的评价体系的缺失,无法有效激发大学生群体对社区志愿服务的投入和自觉参与。
1.通过制度化专业化管理、项目化运作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模式
为了更好地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社区治理,政府应出台相关的社区志愿服务条例,社区及相关部门也应不断完善各自的志愿服务制度体系。在对大学生志愿者的行为规范与岗位职责做出明确划定的同时,推动大学生志愿者队伍的规范建设,通过专业化的管理,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伍的综合能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氛围。
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社区治理的核心是,与社区一起共同为受助群体提供真正满足他们需求的服务,这就要求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伍要具有过硬的专业素质。目前,针对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伍存在的专业系统化培训不足、志愿服务内涵浅薄、形式大于内容等问题,应通过志愿服务岗前专业性培训来提高,增强其对志愿服务的认知和专业能力。专业的、系统的岗前培训能够强化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内核,使大学生志愿者对志愿服务产生更加强烈的认同感与责任感,也只有通过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伍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真正推动其志愿服务助力社区治理的长效发展。
大学生志愿服务助力社区治理,需从志愿服务的根本入手,不断完善服务质量。而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不仅能使大学生自身专业素养有效提升,还能使大学生志愿服务向“专、精、优”的高品质目标发展。因此,应积极推进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进程,带动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志愿服务,为营造和谐社会氛围以及扩大志愿服务效应贡献力量。
2.以多种奖励形式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助力社区治理发展
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活动应以奉献社会的志愿为初衷,在传承发扬志愿精神的同时,探索志愿服务的真谛。虽然大学生志愿服务秉承的是义务服务理念,但其行为本身是值得赞扬的,应该给予物质鼓励以此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氛围的形成。同时,可以通过完善激励机制增强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其产生责任感与自豪感,促使他们把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奉献给志愿服务事业,以自己的青年志愿力量带动身边更多的青年投身公益事业,使大学生志愿服务常态化。
3.推动科学治理,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与社区功能相融合
社区是社会的最小单元,要充分发挥党委对社区的领导作用,坚持服务群众的社区治理基本思想,不断促进社区治理主体资源相互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以利益和生活共同体为基础的社区整体功能,推动利益、生活共同体在社区尽快形成。大学生志愿服务与社区功能的整体融合不仅有助于社区全方位提升服务能力,同时能够为社区居民打造出一个更加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同时,良好的社区治理也可以从根本上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模式管理机制。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社区治理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仅有助于提高社区科学化治理水平和人性化、信息化服务水平,还能大幅度优化社区基层治理。而对于大学生融入社区志愿服务过程中存在的多方面问题,如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尚未形成长效机制、志愿服务激励机制不健全等,可以通过构建完整体系、完善激励机制、推动科学治理等方式来完善,从而不断提高服务社区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