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基于资本的利用与导控视角

2022-03-18 10:21吴天歌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经济体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吴天歌,张 斌

(安徽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纳入制度范畴,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指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通过将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成有机整体,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发挥经济体制的显著优势,不仅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与超越,也与当前所处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紧密结合。在当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需要多种所有制共同发挥作用,既不能放任私有资本的作用,也不能扼杀私有资本的存在。只有通过分析资本的逻辑与内在矛盾的运动并与现实的经济活动相结合,使得资本运行的逻辑与规律被有意识地利用与导控,才能更好地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离不开资本

商品、货币、劳动力商品、资本、剩余价值等是市场经济中所共有的经济范畴,并不是与资本主义直接等同,也不能将它们直接划分到社会主义的定义中。马克思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于资本的考察并不是只局限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中,而是作为一种抽象物来探究它的发展规律。中国在不断寻求正确的经济发展道路过程中,也曾一度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资本,但在不断探索中,逐渐找到了资本与社会主义结合的可能性。理性看待资本,首先要明确其与资本主义的区别,不能简单将资本与资本主义划等号,直接去否定它、抛弃它;其次要正确看待资本的作用以及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合的可能性,更好激发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中的活性。

(一)资本作为要素的作用

放眼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资本作为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一项,极大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了全球性的交流与巨大财富的积累。正确看待与发挥资本要素的作用,是当下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从“以手工业者组成的工厂”到“以机器支撑的大工业”的演变中,土地、劳动和资本这三类物质形态的投入在生产过程中逐渐形成,资本在其中作为决定性要素,扮演着核心角色。资本作为生产要素被用来购买可以用于投资的厂房和机器设备等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以此根据机器体系运转需要吸纳相应数量的劳动力来获取资本的增殖。资本的增殖为资本主义创造了空前的复杂生产力,积累了极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同时带动了世界各地的交流,使市场在世界范围内联合起来,使相对孤立的各个地区的人群相互融合,打破隔绝的状态,带动了政治文明的发展。在市场中,资本作为要素不仅能够使得相对过剩的产能、低能无效的要素出去,还能促进有竞争力的、有潜力的要素进来,不断将资本要素送至高效率的部门,形成全面提高要素生产率的新格局。在实体经济增长的重要节点中,资本能够通过有效的资金配置源源不断实现增殖,加快生产要素的流动,促使社会资源的更优化配置;在国有资产配置方面,不断通过资本化、证券化提高国有资本收益,进一步加深实体经济的稳固性。在经济要素市场的配置过程中,资本可以通过参与投资持续推进现代金融体系的建设,促进经济秩序的革新,同时使投资者对参与国家经济发展的积极性提高,加大对企业发展的监督力量。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资本的认知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对于资本的态度经历了从认知到对立再到接纳的一系列转变。新中国成立初期,对于资本的认识受到苏联从“军事共产主义”转向“新经济政策”的良好效应阶段,以及后期斯大林建立起的“教条式”公有制与计划经济相结合并采用按劳分配方式的社会主义的影响,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当时的中国并没有很好地将国情与马克思在文本中对共产主义的论述相结合,使得资本积极的一面在一定程度上被遮蔽。1978年,党和国家针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反思总结,踏上改革开放的道路。在这之后,党和国家对资本作用的态度更为理性,从计划经济时期对资本持全盘否定的态度向初步尝试资本用途转变。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P372)进一步表露出资本在市场经济中的关键性作用。随着市场逐步确立,商品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自此开始探索以制度来规制资本发展的道路。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始终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并鼓励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注重资本发展的重点逐步向正确管理、合理引导、正确控制转变,进一步走向资本在社会主义市场的规范化。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指出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强调坚持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当下,我国面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化改革的全面期,需要通过政府不断发挥主体优势引领其他所有制资本共同发展,用制度优势平衡资本逐利行为的不良影响,调和资本隐藏的公共性矛盾,不断推动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发展资本的现实合理性

对于资本的评价与考察不仅限于其在生产要素中的作用,也在于它所带来的其他方面的推动力。虽然限于当时的社会水平,马克思得出了劳动要素创造的价值要大于资本要素的结论,但他也通过分析借贷资本的生成,指出资本要素的增殖作用。除此之外,马克思基于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的实际状况对资本进行了澄清界限意义上的批判,指出资本增殖的本性刺激了追求更大剩余价值的欲望。从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再到工业革命的爆发,科技发展被逐步推动,这是资本逐利带来的结果。资本家利用“最大限度地增殖它的资本”[2](P497)的动机,促进了分工和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带来了科技创新的可能性。

马克思所提出的人类社会三形态理论——人的依赖关系、人对物的依赖、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3](P107)为当下我国市场经济利用资本来推动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第一大社会形态主要通过宗法、血缘、宗教、习俗、习惯、人对人的权力等来表达,生产能力范围较小,在这种关系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不稳定的,人不具有独立性。第二大社会形态中,人在物的交换中逐渐实现了形式上的平等,但货币中包含的通兑一切商品的权力使其成为一种“有形的神灵”,由此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倒置的社会。第三大社会形态中,个人能够实现自由全面发展,实现个性的彰显与劳动的自由。当下,我国与资本主义社会仍都处于第二大社会形态阶段,物的交换成为必然,货币、市场经济存在有了必要性;同时我国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也远未达到第三社会形态的水准,所以要通过资本来创造剩余价值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对比当时苏联所直接实行计划经济的道路,没有发育资本,没有过渡到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二大社会形态,想要直接依靠国家权力的调节,这是必然不可能成功的。

我们还应该重视马克思所说的“资本背后蕴含着的是一种社会关系”。同为资本,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中所蕴含的社会关系是不同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其所形成的社会关系与资本主义社会在主体、政治制度、人的观念等方面都是不同的。在这种前提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资本所引进的并不是资本本身,而是引进了以资本主义先进设备为载体的工人和资本家的雇佣关系,以此来创造剩余价值,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扩大。从以上方面看,当前利用资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合理的,也是现实的。

二、资本的扩张界限

资本主义生产的私人目的和社会目的的两重性使得资本既有主动的一面也有被动的一面。资本主义社会在资本积极一面的影响下前进,与此同时其中的矛盾也在逐渐暴露,资本所带来的弊端以及未来资本主义社会灭亡的结局也逐渐凸显。

(一)资本的本质

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中,资本是社会关系和权力的代表,资本作为一种社会关系来组织生产,与此相适宜的是资本家和工人的生产关系,即资本家无偿榨取工人占有剩余价值的关系;资本同时作为一种权力,代表着资本家对无偿劳动的支配权,从这种生产关系出发,资本主义的本质就是资产阶级对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和对剩余价值的剥削。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存在成为必然,资本剥削的本性一步步凸显,压榨的现实被掩盖,物与物的关系发展到了顶峰,整个资本主义社会成为了颠倒的世界。

基于对当时英国资本主义现实的剖析,马克思对资本进行了批判,发现了隐藏在资本主义身下的剥削秘密以及它终将走向灭亡的道路。而中国与资本主义社会在制度、结构、目的等方面的差异,为资本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带来了可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生产资料公有制作为其本质特征,目的就是通过多种经济主体的参与逐步达到共同富裕,国家的发展是为谋取全国人民的利益。同时,在社会主义结构中采取的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方式,这与资本主义国家按资分配为主体的分配方式形成对比。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它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满足资产阶级的利益需求,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群众的需求,是向着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解放这个宏伟蓝图不断奋进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下,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对剩余价值的不同分配造就了社会主义社会不能出现任资本剥削的状况,这就使得对资本的导控成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举措。

(二)资本的三重积累

资本虽然带来科技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物质财富的累积,但其所带来的恶性影响是我国当下发展市场经济应着重注意的,需要通过对资本的本质及资本在运行过程中所带来的负面积累来正确认识资本的边界,把握对于资本导控的正确方向。

第一重维度是资本带来物质的积累与两极分化的积累。资本主义虽然积累了大量物质财富,却只掌握在数量不多的资本家手中,对工人剩余价值的压榨与资本积累的进一步扩大,使贫富两极分化随之加剧。第二重维度是资本在推动生产力发展中,一方面完善了社会的基础设施、提升了人类生活的便利;另一方面却加剧了环境的污染,带来经济发展的积累与环境恶化的积累。资本在扩张中,通过将人本质力量作用到自然界来创造这个物化的世界,使物从自然中分离变成商品,使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资本增殖的欲望在科技的发展中加剧了对自然的破坏力度,这是资本对自然的异化。第三重维度是资本的发展带来有组织人群的积累与单向度的人的积累。资本主义的发展使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个体在此基础上成为更丰富的个人,知识与技能都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又使人变成被机器支配动作的群体,使人受到资本的奴役与控制,付出的劳动仅仅成为维持生命所必须的手段,没有闲暇的时间与精力来实现个人的发展,这是资本对人的异化。

在资本的三重积累之外,资本还会带来权力的侵蚀与虚假共同体的假象。马克思指出“资本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会铤而走险,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冒着被绞死的危险”。[4]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权力与资本的勾结带来可能,当资本的触角蔓延到更高的领域,权力与资本相互勾结,群众的利益就会逐渐被侵蚀。

三、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利用与导控好资本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生产力得到极大促进,创造出让世界惊叹的经济发展奇迹。同时,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为发展提出了新形势与新要求,要着力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于我国现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现实背景,我们更需要适当的资本来发展生产力,同时资本的界限与负面效应的积累是不可忽视的。资本追逐利益的本性逐渐向各个领域渗透,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更加要求我国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必须从各个方面强化对于资本的合理导控,用制度优势来遏制资本的恶性影响。

(一)处理好“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关系

在我国的经济体制下,市场具有调动经济活力的最大优势,但如果任市场自由发展,其中就会存在由资本逐利本性控制的恶性竞争。这就要求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对市场进行合理驾驭,实现“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结合,要“坚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5]当下我国坚持稳步发展市场经济,更应该认清并尊重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认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地位,加强资本在市场中的配置与投资作用,通过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活跃市场中的各个要素。同时,政府对市场资源的配置应减少直接性的干预,以防出现对于市场的刺激不足、要素流动不顺、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等问题。此外,我们需要加深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的改革,实现国有资本的科学配置,深入引导非公经济发展,创造不同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另一方面要积极稳妥力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调动市场上各类主体的活力,通过资本的交叉持股促进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对于自然垄断等特殊行业要提高其基础设施供给质量,加大对自然垄断环节的把控,加速进入有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从根本上破除市场垄断。通过正确塑造“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来导控资本的合理利用,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

(二)防控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

随着金融业的发展,金融资本应运而生,资本在金融中的作用也在逐渐扩大。我国金融业于2020年开始实行全面开放的举措,放开外资金融机构的持股比例限制,目的就是推动资本的全球化配置。全面开放金融业是我国在考察与实践金融业的自身发展后的一项自主性决策,同时也是进行金融供给侧结构革新的举措,符合中国经济确保提升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金融业的发展虽然能够更大程度促进资本等要素的配置效率,但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得实体部门受到挤压,金融资本的扩大化发展也会带来全球经济系统风险,使资本的拜物教性质加剧。这就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健全金融市场体系,防范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正确看待处理好发展和风险防范的关系,防控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有力控制资本在金融杠杆的作用下对劳动进行剥削的力度,是当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三)资本要素市场的有效配置

当下,我国正处于发展转型的过程中,资本作为要素流向何处是经济发展的重点。当经济增长走向疲软期,发展新产业则是经济增长的新能量。这就要求推进资本要素流向我国政策主导的方向,充分发挥资本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国债、股票市场、企业中长期证券市场、中长期房贷市场几大要素在市场中为资源配置提供了主要场地。但长期以来,我国股市仍存在融资占社会融资比重不足、直接融资占比相对较低等一系列问题。“要进一步推进资本要素市场的配置,需要通过完善股票市场基本制度的市场化、法制化改革、扩大债券市场规模、增加有效金融服务供给、有序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等一系列措施发挥资本在市场中的融资作用,以此推动更多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加大民营企业融资力度,推动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1]通过推动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能够加快技术要素和各类创新要素等与资本要素的融合,以此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使得蕴含创新力、发展力的企业得到更多资金支持,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这不仅是资本市场的新开拓,也是发展金融市场的新路径。

(四)健全经济制度体系建设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资本的导控,最终要落实到经济制度体系的建设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逐渐形成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的。在对市场经济实践摸索的过程中,通过将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有机的结合,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逐渐凸显,为政府更好发挥作用奠定基础,进一步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这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伟大实践,而且为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注入了源源动力。经济体制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对资本的最终导控力量需要落实到体制的规制上。这在社会主义经济下就要求坚持发展公有制经济,同时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打破国有资本形成的垄断,促进资本在各部门的流动,实现利润均等化;针对各类企业要强化资本的竞争约束,使之在市场能够合理的进入与退出。“十四五”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道路的首个五年,要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大程度利用资本要素的作用,只有健全经济制度体系,才能从最根本源头把控好对于资本的导控,使之更好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四、结语

我国正面临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力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与完善是关键一步。既不能否定资本作为要素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更不能忽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视阈中所指出的资本主义内在矛盾,以及资本的虚假逻辑所带来的恶性影响,以此来寻找资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合理性与现实路径。新中国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摸索中,从对资本的简单认知到对立再到逐渐接纳的过程中,开辟了经济发展的新道路。当下,我们仍要坚持走好这条道路,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理解资本,并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对其进行导控,合理发挥资本要素的作用,这对于我国在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至关重要。

猜你喜欢
经济体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市场经济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
国务院批转《意见》: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清单明确
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清单出炉——国企改革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2015年经济体制改革八大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