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视域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

2022-03-18 10:21吴艳华何林林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命运共同体人类

吴艳华,何林林

(喀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喀什 844006)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之源

(一)时代背景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源自于对全球问题的关注和对现实世界的思考,并致力于调节和完善复杂的国家秩序。其形成过程并非历史的偶然,而是人类社会实践的结果。当前,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一体化进程日益加深,国家局势日趋复杂,人类命运联系日益密切。在全世界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世界性问题,甚至达到了愈演愈烈的地步。首先体现在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上,自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虽然世界各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来刺激经济,但在资本主义市场出现短暂的复苏后,又陷入低迷状态,世界各国的外资投资有减弱趋势。其次,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百年难遇的危机,西方部分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矛盾不断,右翼民粹思想风起云涌,越来越多的民族对资本主义模式产生怀疑。面对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挑战和危机日益严峻复杂,人们也不免陷入迷茫。事实证明,在面对世界性挑战时,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要解决世界性问题,就需要国际社会共同携手努力。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国际地位和国际话语权不断提高,逐渐走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央,成为国际社会中重要的成员。党的十九大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为了适应全球化的新发展、解决全球治理新问题、担负新时代新责任,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人类的高度,放眼历史,立足当下,以深刻的哲学思维,适时提出了符合人类历史发展大趋势和世界各国利益的命运共同体理念,并逐步形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中国方案,为促进共享人类发展成果和携手应对全球化问题提供了重要契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会议中强调,全球经济将进入新阶段,封闭保守必将被历史所淘汰,世界各国应该要做经济全球化的引领者和倡导者,共同携手积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二)理论之源

人类命运共同体虽产生于当下,但具有深厚的历史理论基础,并与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下大同思想一脉相承。

首先,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内涵就必须要深刻理解“共同体”这一思想。共同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马克思早期在《论犹太人》和《〈黑格尔法哲学批评〉导言》中就针对“政治解放”和“人的解放”进行了系统阐述,并强调称“人不是抽象的蛰居于世界之外的存在物。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属性就是要通过社会、国家、世界等共同体而存在。在马克思看来,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的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在对未来社会的阐述中,马克思设想了在人的本质特性中拥有群体合作的基因,而群体的合作也是人类得以生存下来的重要条件,而其对未来设想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人的解放”,也就是建立“真正的共同体”。为此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从前的共同体是一个阶级反对另一个阶级的联合,因此对于统治阶级来说,它不仅仅是完全虚幻的共同体,而是新的桎梏。在真正的共同体的条件下,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自由。由此,马克思基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程度归纳出三种形态:以人的相互依赖为基础的“原始共同体”、以物的依赖为基础的“虚幻共同体”和未来社会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前提的“真正共同体”,以上三种形态建构了一套完整的人类生存条件的共同体图景。

其次,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中国古代传统“大同”思想的理论继承和发展。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大同”思想中,同样蕴含着丰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内涵。《礼记·礼运》记载了孔子的“大同”思想,其设想了中国古人对天下大同理想社会的追求。《论语》有言:“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在儒家思想中“仁”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天下大同则是“仁”的最终归宿,是古代人民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景。命运共同体思想源自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根植于中华民族灿烂的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无比广阔的世界舞台。同样,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代表着新时代中国对未来世界的追求和探索,二者具有高度的价值相通性,其主体是全人类,范围是全世界,是习近平总书记鉴于世界格局新发展,对世界秩序的总体性构想和系统性方案,这种超越了民族国家意识形态的全球观将引领世界走向新的高度。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承和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中蕴含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和坚实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之一。这一重要理论成果打破了长久以来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局限性,使其站在真理的制高点上,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原理,分析和揭示了世界历史进程和发展趋势,深入的剖析了当前全人类面临的问题。因此,分析和研究马克思主义视域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哲学意蕴,不仅推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还有益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开拓和创新。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本前提

一切从实际出发作为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指导我们在实践过程中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作为依据,坚持追求客观真理和为人民谋幸福相统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就是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主要以国际形势和国内具体国情两方面的“实际”为依据,准确判断和把握了世界未来发展的趋势。从国际方面而言,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发展,各国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联系和依存度不断加深,逐渐形成了利益交融、安危与共、命运相连的共同体格局。事实上,无论对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而言,人类命运共同体都是积极有益的共同体,而复杂的国际形势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提供了现实基础和条件,使得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具备了合理性和实现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当前全球性问题日益复杂,全球性的环境、恐怖暴力以及贸易冲突日益频繁。面对复杂的国际性挑战,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而单凭一两个国家也无法应对。事实证明,全球性的挑战涉及到全世界所有国家的前程命运,团结合作共同应对挑战才是当下的唯一出路。只有形成关系密切、目标统一、理念一致以及权责分明的人类共同体,才有望解决当下的世界性问题和挑战。从国内方面而言,当下最大的“实际”就是,我国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就是在此现实基础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并制定了相应的方针和政策。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国际影响力、感召力与日俱增。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大力发展本国经济的同时也承担起了相应的大国责任,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助推器,为世界发展提供强大的原动力。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提升,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奠定了基础,体现了中国为了捍卫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而做出的不懈努力,为发展中国家在严峻的国际关系中提供更多相对公平的合作机会。当然,这一理念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同,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领导人的支持,并被多次写入联合国决议。事实表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仅与联合国安全理念高度契合,还合乎了世界人民的共同意愿。

(二)人民群众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主体

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体系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变革的决定性力量。马克思曾在《神圣家族》中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群众队伍必将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而扩大。”他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社会物质生产,而不是个人意识,并着重阐明了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了人民群众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打破地域、种族和党派等差异,在尊重全世界人民共同利益的前提下,强调全世界各国人民要携手共同维护国际秩序和国际环境,展现了对人的全面发展和解放的追求与人民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力求把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想和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因此,任何阶级和政党应当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性地位,坚持遵循人民群众的意愿,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密切联系和依靠群众力量,并把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作为我党的奋斗目标,不断创造和丰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为全世界人民和整个人类社会发展所服务的,世界各国应该齐心协力发挥出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在推动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当代重构的同时激发其时代生命力,共同致力于创造互利共赢、资源互惠的共同体,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开辟更广阔的前景,为人类社会发展谋取更美好的未来。

(三)联系与发展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主题

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观和发展观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重要主题,要求我们善于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因此,发展作为第一要务,适用于全世界每个国家,而人类命运共同体谋求的是全人类共同发展、永续发展、共享发展,强调共同发展去解决当前所面临问题。一方面,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日益加强,当今世界已进入了普遍联系之中。纵观国际国内形势,一个国家若要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就必须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之上,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此体现了其科学的理念。当前,为了谋求发展,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各个领域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世界已经成为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再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另一方面,随着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气候问题、全球贫困、跨国犯罪等一系列危害人类文明的现实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新冠疫情的加剧,全球矛盾也日益激化,这些问题依靠某一国家或组织很难去解决。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就是为呼吁和号召全世界各国要风险共担、和衷共济,保障世界的安全和稳定,为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三、新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策略和当代价值

(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的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中国的命运与世界的发展紧密相联,中国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也相辅相成。所以,我们必须要创新完善全球治理系统,助推构建全新的国际体系;要不断树立世界眼光,努力将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紧密统一起来,持续扩大同各国的合作共赢,为全球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理念,鲜明地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既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也为世界谋大同的全球视野,体现了中国将自身发展与世界发展相统一的博大情怀。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而延绵不绝,离不开其包罗万象、天下大同的胸怀。中国梦与世界梦相得益彰、高度契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同世界的历史文明共同发展、互相促进。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也将继续为整个国际社会发挥积极作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参与到国际治理体系中,携手应对危机和挑战,为共同推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

在当今世界人类政治体系建构之下,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愿望主要有两大重要因素:一方面是各国内部的政治建构与部署。事实上,世界大部分国家已经确立了契合本国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特征的治理体系,以及成立了肩负社会治理责任的政府组织。另一方面国际社会的政治架构与部署。长久以来,国际社会长期以来表现出无政府状态,弱肉强食成为了主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直到二战后,联合国的介入,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才有所改善。但当今世界并不稳定,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导致世界动荡不安,民粹主义之风依然盛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传统国际关系的延伸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自建党以来就怀有深挚的人民情谊,这份深厚的情谊不仅是对中国人民,还有世界其他各国人民。人类命运共同体所提倡的是人类社会历史的全面发展、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以及与中华民族天下合一的坚定信念相统一,超越了国家和民族的狭隘范畴以及传统国际关系的理论概念,站在整个人类历史社会发展制高点上,联结了全人类共同建设美好生活的最大公约数,展现出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望。

(三)创新发展是开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力量之源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实践中得到不断丰富和完善,所倡导的新发展理念成为理解当下中国与未来的重要枢纽。众所周知,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之上,在经历大发展的同时,也必将需要共同去承担复杂多变的挑战和风险。这些挑战与风险制约着整个人类的发展,很难通过一国之力去解决,日益成为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引发了世界格局的剧变,风险挑战不断恶化,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思想也随之卷土重来。但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早已是命运与共、风险共担的联合体,只有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守望相助,才能凝聚起坚不可摧的强大力量去赢得这场战“疫”斗争的伟大胜利,为人类创造更加光明的前景。

猜你喜欢
命运共同体人类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命运的更迭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人类第一杀手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命运秀
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