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颖
古诗词是语文教育体系中的主要内容,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却伴有古诗词思想内涵解析不到位,学生主动性不高等问题。一方面,教师在设计古诗词教学活动时,未能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认知水平,为学生制定个性化教案方案,导致学生在有限经验中无法更为深入感知古诗词思想、文化内涵,难以激发学生想象力,增强学生文化审美能力,及其在古诗词学习中的鉴赏能力[1]。另一方面,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传统文化的精华,而学生作为古诗词教学中的主体,其在教学实践中需要主动探索古诗词背景故事、深入解析古诗词才能获取较强的情感体验,领悟传统文化魅力。然而教师在教学中,依然坚持教师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没有强调学生在古诗词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被动、灌输式教学中主动性不高,长此以往甚至会对古诗词的学习丧失兴趣。
为此,我们要创新古诗词教学,针对古诗词的特性,拓展教学相对来说最为有效。古诗词拓展教学是在解析、讲解课本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语文教学目标、传统文化渗透目标,从古诗词教学中将教育内容拓展至语文学习、传统文化教育中,给予学生更为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确保古诗词教学内容的多样性。让学生从单一化的古诗词文本教学中,逐步转移至多元化语文教育活动中,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想象思维能力,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基础[2]。
为提升古诗词拓展教学质量,教师需根据古诗词“篇幅小”“情感浓”等特点,引导学生深入解析古诗词文本内容,从古诗创作背景、文化价值、思想感情等方面寻找古诗词的创作缘由[3]。首先,教师可在古诗词教学前后,与学生共同探析古诗词背景故事,了解古诗创作时的时代背景、场合,让学生对古诗学习产生兴趣。同时使学生更为系统的理解古诗词整体内涵,有利于保障古诗词教学效果。其次,拓展性古诗词教学通常建立在教材文本上,所以教师可在文本解读基础上,凭借具有启发性、拓展性的阅读素材,充分为学生解读古诗词文化价值,使学生在深入思考与阅读中感知古诗词中的文化价值。最后,教师可利用问题情境、故事情境,引导学生深层次解析古诗词,并结合课堂互动中已知内容,探究古诗词背景故事走向,体会古诗词中的思想感情[4]。
以《蜀道难》拓展教学为例,教师在导入缓解,用“诗人李白”在盛唐时期的故事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了解《蜀道难》的创作背景、李白作品风格,积累文学知识。之后,教师播放较为豪放的古风曲目,用名家朗读音频缓缓呈现诗句。学生在立体化情境中了解教学内容后,教师组织学生齐读课文,纠正膺、凫、噫吁等生字词的发音,解释疑难句子。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开国何茫然”“不与秦塞通人烟”等句子的情感体验,并根据《蜀道难》创作于安史之乱前期的文化背景,与学生共同探究古诗背后的故事,品味古诗词的文化意境,体验诗人借蜀道风光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探索诗歌主旨,学习诗人浓烈的爱国之情,懂得从古诗词创作背景入手,探索古诗词背后蕴含的思想情感、文化价值。上述案例中,教师在古诗词拓展教学中更为强调古诗词情感、文本解析中的拓展,旨在使学生更为全面感知古诗词思想内涵,鉴赏古诗词文化艺术特色。
编排古诗词教材时,通常会根据语文单元教学主题确定古诗词的编排内容。教师在古诗词拓展教学中还需通过相同主题的古诗词,为学生组织阅读活动,使学生在教材内古诗词、课外古诗词阅读素材中,把握古诗词教学主题。让学生在多个古诗词鉴赏中对比、分析古诗词思想内涵,品味不同情境、场景下的古诗词语言文化,从而在增强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基础上,突出古诗词教学与课外阅读的联系性,确保古诗词教学内容调控的灵活性、开放性[5]。
比如在《锦瑟》教学设计中,教师播放锦瑟乐曲《淡月映鱼》,请学生猜一猜该曲目的弹奏乐器,感知琴瑟音的哀怨、清幽特点。引出主题内容后,教师组织学生初读课文,感受古诗的情感基调,品读古诗词的意境,启发学生品味作者迷惘、伤感、怀念美好事物的情感。之后,教师请学生总结诗句中隐藏的典故,分析“庄周梦蝶”“美玉生烟”“望帝春心”“鲛人滴珠”等典故代表的意象。课堂拓展环节,教师PPT 呈现《诗经·关雎》《春夜别友人》《仙人篇》等诗词,请学生从“琴瑟友之、泠泠琴瑟篇、安坐咏琴瑟”等句子中,分析不同意境中“琴瑟”含义的变化,使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懂得结合古诗词意境、情感基调分析词意,赏析古诗词。案例中,在古诗词拓展教学中将其与其它诗句对比,可确保古诗词教学活动的开发性,使学生在文本内容拓展中不断开阔思维,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古诗词拓展教学中仍需通过古诗词文法的分析,丰富古诗词教学内容,同时用更为多样的古诗词文法,增加语文课堂趣味性。在此期间,教师可结合学生个性特征、认知特点,创新古诗词教学方法,拓展古诗词学习的深度与广度。一方面,教师可从古诗词文法表达作用入手,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加强古诗词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性,使学生在古诗词不同文法中总结古诗词情感表达方法,体会语言文化魅力[6]。另一方面,教师可根据节日进行古诗词拓展教学,借此通过古诗词教学内容与生活情境的贴合,激发学生诵读古诗词,分析古诗词文法的兴趣,为学生有效学习古诗词,多角度感知古诗词意境美、文化美创造有利条件。
比如教师可根据中秋节、端午节等节日,拓展古诗词教学内容,将《中秋月》《水调歌头》《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少年游》《屈原祠》《春晚叹》《南乡子·端午》等古诗词渗透在语文教学中,使学生根据节日情境,探究古诗词中的情感意境,了解古诗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性,从而积极参与古诗词拓展教学活动,提升古诗词整体教学水平。
传统古诗词教学模式缺少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产生极大影响,因此教师需在古诗词教学实践中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创新空间,让学生能在探究古诗词的奥秘中掌握知识,拓展能力。创意探究对于学生既是挑战,也是能力提升的重要渠道,教师可以通过“小剧场”的形式,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展开异常奇妙的创意探究之旅,在创意研究中开展拓展训练。
以《蜀道难》为例,教师提前准备好材料,并将设置好角色,角色有李白,李白的好朋友孟浩然、贺知章、杜甫。假设李白的好友都读过了《蜀道难》,然后他们一起对《蜀道难》展开讨论,并让学生了解李白与好友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几个人诗歌风格的异同。李白与他们的好友在诗歌风格上有很大不同,学生为完成好“小剧场”,要了解这些诗人的背景、诗歌风格等,这样才能编写出符合人物特征的对话。对话期间,每个人都要从人物出发,不仅要夸赞李白的诗歌,还要与自己的作品进行对比,在这样的环境中不仅可以让学生加深对《蜀道难》的记忆,还能通过其他诗人的拓展,让学生掌握更多知识。
综上所述,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需要利用拓展性活动,改变语文教学模式,锻炼学生想象、创新思维,为其构建更具开放性的语文课堂。但是为确保古诗词拓展教学质量,教师还应结合学生个体差异,设计个性化的拓展教学方案,并在教学过程中确立学生主体地位,重点培养学生对古诗词拓展的积极性,从而为学生情感认知、思维发展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