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金婷, 白 雪
(1.辽宁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2.辽宁大学 历史学部,辽宁 沈阳 110136)
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最严峻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的爆发严重威胁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自疫情爆发和传播以来,习近平反复强调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周密方案,组织各方力量开展防控,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1]。与欧美等国群体免疫防控政策相比较,这种以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中心动态清零的防控政策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显示了巨大优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伟大抗疫实践中彰显了睿智的战略思维和显著的实践价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以人民为中心的战略地位出发,对人民健康工作作出了战略性思考,高度关注和重视人民健康工作。习近平在赴地方基层考察、出席重要会议中,就人民健康工作发表了一系列的论述和重要主张。2014年,习近平在考察江苏镇江市世业镇卫生院时就提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的重要论断[2]。
2015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说明中,首次明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推进医药分开,实行分级诊疗,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3]。将人民健康工作上升为国家战略,标志着我国关于人民健康工作和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进入新的里程碑阶段。
2016年8月,习近平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讲话中强调“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4]。
2017年,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5],开创性地回答了人民健康和国家命运的关联,形成了关于人民健康工作的新论断、新理念,有力地推进和开创了人民健康工作创新局面。
自2019年12月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多次发出指示,“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6]。习近平针对我国人民群众和世界各国面临的疫情危机,作出重要论断,彰显我们党执政理念是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健康为根本的价值旨归,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和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的战略要求,是新形势下做好人民健康工作、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实践指南。
习近平强调,要始终把广大人民群众健康安全摆在首要位置,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体现,更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经久不衰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
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了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贯穿着立场鲜明的政治思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针对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系列方针政策,满足个人、家庭和社会对生命健康的强烈愿望,更是实现“全民健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理论保证。因此要坚持以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的论述为指导,从近景看,这是为人民谋幸福、谋健康;从远景看,是为了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切努力和坚持的价值旨归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健康为根本。
人民生命健康得以保障的重要原因是国家通过制定、完善全方位的公共政策消除人民群众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习近平针对人民群众健康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作出的重要论述,体现了对人民健康事业的通盘考虑和策略思维。
建立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设计的提出源于我国对人民健康的认识不断提升,人民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不都是人们一直关注的医疗卫生和遗传因素,而是被人们一直忽视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因素。不论是个人生活方式的改变还是社会因素带来的健康问题,都需要国家政策的引导。因此,习近平提出的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正是基于此,同时也为了更好地解决关于人民健康的相关问题。设计思维秉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为改善人民健康状况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这条道路虽然不是笔直的,需要我们党不断摸索前行,但在习近平的政策设计思维引领下,我国的各个领域的公共政策、行政政策都在进行改革。这些政策的融入和完善,将为整个社会建立起统一的健康价值观。
“实现全民健康”是“健康中国战略”的总体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多方面、全方位的参与。虽然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健康的问题,但在新形势下,国民健康仍然受到多方面的威胁与挑战。所以,我们目前不仅要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要构建新时代中国健康体系,中国健康体系包含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同时包括医养强生、医德厚生等体系,此外还应包括生态环境保护、食品安全保护等更为丰富的健康保障工程,几个子体系共同构成新时代中国健康体系。中国健康体系应该是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体系,应该覆盖到每个人从出生、成长到死亡的全部生命周期里。创建这样的大健康体系,需要国家做好顶层设计,坚持对医疗卫生事业结构进行调整,细化各项具体措施,自上而下地落实推进,整合社会资源,动员全民参与,建立一个符合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健康体系。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就是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上,是人民健康得以保障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基本战略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民健康理论的最新成果,是做好新时代人民健康工作的根本遵循。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当下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该《纲要》明确突出了“大卫生、大健康”的发展理念,并提出将该发展理念融入公共政策实施的全过程。强调全社会、全员共同参与卫生和健康活动,旨在促进人民健康、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精准施策、细化措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一方面,人民群众树立了新型健康观。新型健康观和以往传统的以“治病”为主的理念相比,具有进步性。人们在关注自我健康的同时,还普及健康知识,参与健康活动,提升健康素养,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人们在健康饮食、快乐健身中逐渐树立了新型健康观,而健康也日益成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一方面,对卫生和健康事业发展进行深层次调整。从提供单一的医疗服务到关注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健身空间等多方面,转变治理理念,扎实推进中国健康行动,融合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构建了全社会“大卫生、大健康”的发展格局。
众所周知,关于保障人民健康事业面临的瓶颈制约因素有很多。在国际法学的界定中,一般将健康权的影响因素分为“健康的基本条件”和“保障健康的条件”,健康的基本前提条件又称为防护性因素,包括安全卫生的食物、水源以及生态环境等;保障健康的条件又称为保障性因素,包括民众健康所需的基本治疗和预防保健。由于外部环境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民众健康和各种因素也具有高度关联性,所以人民健康的保障在操作实施和实现的过程中,存在着众多和复杂的制约因素,加大了保障人民健康的难度,这也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难点。顺应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发展要求,对突破人民健康面临的制约因素具有不可忽视的实践意义。
一方面,关于突破人民健康面临的防护性制约因素。防护性制约因素的突破使人民健康免遭受社会环境的加害。人们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存在的内在逻辑,通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绿色发展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体现出了我们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决心,从而为突破人民健康面临恶劣生态环境的障碍提供实践路径。
另一方面,关于突破人民健康面临的保障性制约因素。保障性制约因素的消除和国家政策、社会扶持相联系,比如通过教育摆脱贫困、精准扶贫、大病扶持等系列的保障政策,使人民摆脱贫困,保障人民的健康。除此之外,实施就业保障政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等政策也是为了突破人民健康面临的保障性制约因素。
中国健康体系包括医疗事业保障体系、生活保健体系和环境、工作防护体系,三者分别对应政策、学科、产业三个主体,三者协调发展共同构建了中国健康体系。中国健康体系的构建就是为人民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务,而“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体现了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应有之义。
首先,建设医疗事业保障体系。医疗事业保障体系的建立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为了摆脱疾病而建立起的安全体系,我国的医疗事业保障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中逐步完善,不断提升体系质量,旨在建成一个在新时代满足人民需要的保障体系。这不仅需要政府的主导,更需要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杜绝政府包办一切的思维,转向政府主导下多方合力推进的社会合作思维。在价值取向上,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在医疗事业保障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要广泛征集人民的意见,做到聚民智、汇民意,激发广大人民的热情,发挥主人翁的精神,通过全员参与、全员尽力,最终实现依靠人民力量建设共治共享的医疗事业保障体系。
其次,建立生活保健体系。生活保健体系包含人民的吃、穿、住、用、行,每个环节都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生活保健体系是社会卫生健康基础性大事,虽然它的建立具有复杂性、长期性,但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要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树立健康观念,关注身体发展状态,掌握卫生服务常识,自觉担负起维护健康的主体责任。
最后,完善环境、工作防护体系。现代人的健康观已经不再是“没有疾病就是健康”,而是要求人的躯体、心理、道德、环境、智力等多方面的健康。而环境、工作防护体系就包含法治公正、精神愉悦等多方面对健康要求的保障。完善环境、工作防护体系更需要依靠人民,自觉维护法制的公平正义,提高自身素质,规范在生活、工作中的言行举止,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精神愉悦,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通过每个人的努力,在共建共享中完善环境、工作防护体系。
长期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人民的健康问题,将保障人民健康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发展卫生健康事业放于基础性战略地位。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的重大胜利,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必定能够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适应的健康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