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人民性特征*①

2022-03-18 09:22:44
关键词:文明生态思想

刘 斌

( 山东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250014 )

新时代,愈演愈烈的资源环境问题,不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利于促进人的全面解放全面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生态文明建设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促进生态治理,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彰显了鲜明的人民性特征。学术界从不同视角研究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人民性特征,比如,方世南(2021)论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造福人民、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保护人民的人民情怀,张乾元(2019)论述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文明思想体系,张富文(2018)论述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价值追求。但是总体上,关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人民性特征的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已有研究成果概括性论述较多,使我们难以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人民性特征的全貌,尤其难以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人民性特征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特殊作用。当前,正处于经济发展机遇期、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关键期与生态文明建设紧迫期三期相叠加,只有坚持为了人民,才能促进人民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只有坚持依靠人民,才能打赢生态文明建设攻坚战,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进而要求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人民性特征深化研究。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人民性特征的生成逻辑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人民性特征的生成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与历史逻辑。张富文认为以人民为中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遵循”(1)张富文:《以人民为中心: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追求》,《科学社会主义》2018年第1期。,吉志强认为“人民至上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2)吉志强:《人民至上: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遵循》,《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但是,这些研究尚不全面,进而要求深化研究,深刻反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崇高的政治站位、实践站位与历史站位。

(一)理论逻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彰显人民性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它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3)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8页。马克思主义深刻论述资源环境问题对人的生命健康乃至尊严的威胁,第一次揭示资源环境问题源于资本主义私有制,认为当人类进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当人民自觉成为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与享受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主体,最终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马克思说:“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85页。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贯穿生态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环境保护方针。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强调绿化祖国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集中力量先行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5)《中央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工作座谈会召开》,《人民日报》1998年3月16日。。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6)《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19页。。党坚持在发展中保护环境,以发展促进保护环境,以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态需要,不断提高人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新时代,面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任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新进程相结合,洞察生态文明建设规律,深刻论述“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7)习近平:《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求是》2019年第3期。。面对经济发展机遇期、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关键期与生态文明建设紧迫期三期相叠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调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促使人民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促使人民发挥生态文明建设主体作用,不断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彰显鲜明的人民性特征。

(二)实践逻辑:人民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主体地位要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彰显人民性

实践决定认识,对丰富的实践活动全面把握才能形成正确的有生命力的认识。马克思主义第一次从人民创造历史主体的视角全面总结人类发展实践,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104页。,决定历史发展的是行动着的群众,进而形成人民性的理论观点。任何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都是以人民为主体的实践活动,因此,任何全面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理论必然坚持人民性,尤其要代表其中占绝大多数的劳动人民的利益。在中国革命与建设的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自觉参与革命斗争与生产斗争实践,充分享受社会发展成果,不断开拓人民性特征的新境界。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强调“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强调“以人为本”,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为了人民、服务人民到依靠人民、发动人民,再到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体现出深刻而又鲜明的人民性特征。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全面把握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理论成果,它全面深刻认识人民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的主体地位,既反映资源环境问题威胁人民的生命健康,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实现人民共同富裕,损害人民根本利益的现实情况,更强调充分发挥人民自觉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意识与首创精神,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进程,进而赋予人民性新的时代内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正确把握生态治理与经济建设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关系,在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不断满足人民在生态方面的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人民自觉发挥主体作用,彰显鲜明的人民性特征。

(三)历史逻辑:继承发展人类文明成果要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人民性

历史发展是一个人民需要日益被满足、人民日益解放并自觉参与阶级斗争与生产斗争的进程。即便在阶级社会,统治阶级为维护自身统治地位也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民需要。中国古代较早提出民本思想,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9)《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十四节》,赵清文译注,北京:华夏出版社,2017年,第330页。,有利于促进统治阶级关注人民疾苦。西方在文艺复兴时期兴起人文主义思潮,强调天赋人权,有利于反对封建神权。马克思主义重视继承人类文明成果,强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国共产党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践行者,特别重视继承人类文明成果,尤其是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毛泽东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10)《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34页。党继承发展人类民本思想中的先进部分有利于在领导革命和建设进程中就为什么以及如何坚持人民性形成科学的理论观点。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承发展人类文明成果方面,推进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比如,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求“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1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164页。。

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人类生态文明成果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具有积极意义。资源环境问题本质上是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人类在发展实践中不断探索人与自然为什么以及如何和谐共生等重大课题,逐渐认识到在人与自然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中人是其中的主要方面,而作为先进政治力量的人民发挥着实践主体作用。比如,中国古代儒家思想讲天人合一、人与天调、万物一体,进而要求人善待自然,保护生态环境,正所谓“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川泽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不麛不卵,以成鸟兽之长”(12)黄怀信:《逸周书校补注释》(修订本),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年,第113页。,其中就凸显了人民的实践主体作用。在近现代发达国家,也是人民呼吁践行环境保护与环境治理,推动发展道路转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洞察人类发展历史中形成的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智慧的时代价值,认为“中华文明传承五千多年,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这些质朴睿智的自然观,至今仍给人以深刻警示和启迪”(13)《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6页。,认为人类发展史中形成的“关于对自然要取之以时、取之有度的思想,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4)《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12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史中人民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决定性作用,要求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中进一步发挥人民的主动意识和主体作用,形成生态文明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思想,不断彰显其人民性。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人民性特征的基本表现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人民立场,要求为了人民与依靠人民相统一,要求促使人民共享生态文明成果与发挥人民的生态文明建设主体地位相统一。对此,已有研究成果倾向于概括性论述,因此,进一步深化研究颇具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主张生态文明建设为了人民,促进人民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主张为了人民,强调人民需要什么样的生态环境就努力创造什么样的生态环境,促进人民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此,学者较多地阐释为什么为了人民,而对如何实现为了人民、从哪些方面实现为了人民论述较少,进而有必要深化研究。

第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主张生态文明建设富民,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

新时代,在中华民族富起来的基础上,中国人民对物质需要提出新的要求。同时,资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进而不利于满足人民在物质方面日益增长的新需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认识资源环境已经成为生产力的重要构成因素,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视角论述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不断富民的方法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15)《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4页。对此,不少学者重视研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的价值内涵与实现路径。同时,亦有论述要求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视角深化研究。

首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主张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转变生产方式,促进经济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生产力水平决定着人类进行物质变换的能力,进而决定着人类物质需要的满足程度。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调整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以及人的生活方式,“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16)《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36-37页。。一方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促进调整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创新绿色科技,发展绿色产业,构建绿色生产体系,既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水平,又大幅降低污染物排放,在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基础上提高人类的物质变换能力,促进绿水青山不断发挥经济社会效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另一方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主张促进劳动者发展,为生产力发展注入动力。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生态文明建设不断促进提高人在物质与精神、生理与心理诸方面的满足程度,促进劳动者在体力、智力等方面不断发展进步,有利于劳动工具创新,劳动对象拓展,进而促进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再一方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主张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不断提高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为经济发展开辟新空间。面对工业文明快速发展导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下降,而资源环境承载力下降又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恶性循环。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促进地区间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17)《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31页。,从根本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资源环境的承载力提高了,就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社会财富可持续增加,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可持续提高奠定了基础。

其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主张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提供条件。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因此能够主动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断促进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大幅地提高生产力……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18)《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4页。。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同先进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因素依然存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洞察生态文明建设中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规律,根据中国实际情况,主动调整。在生产关系变革方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提高了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有利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在上层建筑变革方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既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体系,将生态文明指标纳入政绩考核全过程,又抓紧完善法律法规,还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如习近平特别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19)《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99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构建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第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主张生态文明建设健民,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

健康需要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生命健康与资源环境息息相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人民健康事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问题,强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健康的基础”(20)《习近平出席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医学信息学杂志》2016第9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把握资源环境问题与人民生命健康的内在联系,开创维护人民生命健康的新局面。目前,学者关于该问题的研究还比较薄弱,主要有方世南研究生态健康与人民健康的同构关系(21)方世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视野下生态健康与人民健康同构关系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0年第4期。,贾绍俊、胡菊华强调以制度建设维护环境保护与人民健康的互相促进关系(22)贾绍俊、胡菊华:《互促与同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人民健康”维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年第1期。。本文立足于生产力中的劳动者要素,从促进发挥人民参与生产斗争主体意识与主体作用的视角,进一步深化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

首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主张在保护环境中维护人民生命健康。一是维护人民生理健康。由于资源环境恶化,相关疾病的就医率死亡率不断提高,进而导致医疗费用增加。比如,饮用水污染造成的就医与住院费用约占城乡居民门诊费用和门诊报销费用的10%。(23)方黎明、郭静、彭宅文:《环境污染的代价——饮用水污染对居民医疗费用和医保基金支出的影响》,《财经研究》2019年第12期。对此,习近平强调“集中力量优先解决好细颗粒物(PM2.5)、饮用水、土壤、重金属、化学品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24)《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84页。。生态环境改善,污染物排放减少,直接有利于维护人的生理健康。二是维护人民心理健康。现代医学已经证明了资源环境问题与人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紧密联系。比如,不明原因精神分裂症、药物性精神病和酒精性精神病与PM2.5显著相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视人的心理健康问题,认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心理健康的基础。当生态环境彻底改善时,人民沐浴阳光,享受蓝天,倾听鸟鸣,观瞻花语,必定能够缓解人的郁闷、暴躁、紧张的心理情绪,进而维护人民心理健康。

其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主张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促进经济发展,为维护人民的生命健康奠定基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要求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发展全过程。一方面,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就是创新绿色科技、降低能耗与排放的过程,当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必然从源头推进环境保护与环境治理,维护人民的生命健康。另一方面,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也是不断提高国家社会及个人收入的过程,既有利于持续增加医疗卫生事业的支出,使人民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资源,还可以提高人民的生命健康意识,使人民形成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工作学习方式。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命健康需要,不断提高劳动者要素的活跃程度,为生产力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生产力发展又进一步促进维护人民的生命健康,这样就形成维护人民生命健康与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良性循环。

第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主张生态文明建设育民,不断提高人民的精神文化水平

马克思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2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9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情况的正确反映,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培育人民正确价值观的鲜明品质,其掌握群众,促进提高人民的精神文化水平,必然形成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物质力量。目前,学者对该问题研究较少,主要有谷欣萍、吴家华论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致力于建构新型生态文明观。(26)谷欣萍、吴家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文化意蕴的三个维度》,《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下面从理论掌握群众的维度论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育人价值,进一步彰显其人民性特征。

首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起到整合作用,凝聚人民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共识。由于个人收入、受教育程度、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差异,不同群体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存在较大差异。比如,某些先富起来的人士对资源环境问题更敏感而对困难群众要求经济发展的紧迫性认识不足,某些较困难民众则因物质需要驱动而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缺乏认识。面对多元化利益、多元化认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不同群体关于物质与精神、长远与当前诸方面的利益相整合,“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27)《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8页。,回应民生之患民心之痛,凝聚人民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共识,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凝聚力。

其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起到导向作用,引领人们形成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正确价值观。在全球环境治理实践中,由于发展程度、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不同国家形成具有不同价值取向的生态思想。比如,西方发达国家的生态思想为西方发达国家资本服务,并图谋发展霸权与生态霸权;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代表发展中国家的根本利益,代表全球环境治理方向,提出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揽子科学方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宣传科学的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与错误生态思想坚决斗争,促进人民形成正确的发展观与生态观,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阵地。比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地方政府端正政绩观而在追求GDP方面自我约束,引导企业进军绿色产业而在能耗排放方面自我约束,倡导个人践行绿色消费而在异化消费方面自我约束。

第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主张生态文明建设聚民,有利于汇聚世界人力资源

世界各国均特别重视汇聚人力资源,不但要培养并留住本国人力资源,还要积极引入世界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速度下行,资源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的情况下,经济发展、生态良好、文化先进已经成为世界人民的基本追求。面对发达国家图谋发展霸权与生态霸权,造成人力资源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向发达国家快速流动的境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特别重视人才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充分发挥好现有人才作用,同时敞开大门,招四方之才,招国际上的人才,择天下英才而用之”(28)《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107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促进生态治理,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党和国家汇聚世界人力资源的能力与自觉。目前,学者侧重就为什么以及如何汇聚人才问题展开研究,但是,从生态文明建设视角研究党的人才工作的学术成果很少,因此,深化该问题的研究颇具价值。

首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促进生态治理不断提高汇聚世界人力资源的软实力。在信息时代,相比硬实力,软实力正成为更突出的吸引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在文化、政治价值和外交政策等3个领域促进和提高中国软实力。在文化方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的指导思想,其表现为全党乃至全国人民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推进什么样的生态文明建设,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课题的科学认识,符合中国的发展阶段与发展实际,回应全球环境治理的紧迫现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外化为文化凝聚力,文化吸引力,提高汇聚世界人力资源的软实力。在政治价值方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意志与人民意志,它以生态治理为手段,形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揽子方案,并日益满足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充分反映了全党坚持人民立场的政治价值,颇具吸引力,进而提高汇聚世界人力资源的软实力。在外交政策方面,与发达国家图谋发展霸权与生态霸权不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既向世界展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信心与决心,愿意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中国智慧、中国经验、中国技术与中国资金,又敦促发达国家在全球环境治理中承担更多的责任,形成世界人民认知与认可的鲜明品质,有利于提高汇聚世界人力资源的软实力。

其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促进经济发展,提高汇聚人力资源的硬实力。中国主要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人民生活可持续提高等方面展现自己的硬实力。在世界经济发展下行的形势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生态文明建设视域提出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揽子解决方案,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然形成汇聚世界人力资源的吸引力。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促进人民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加快实现共同富裕,强调既要把蛋糕做大,更要把蛋糕分好。首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高发展水平发展能力,丰富社会财富,起到做大蛋糕的作用。其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调更合理更公平地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使人民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29)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0日。。具体来说,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满足绝大多数劳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推进精准扶贫,以绿色发展满足困难群众提高生活水平的紧迫需要,还关注先富起来的群体,以市场手段满足其更高层次的溢出式生态文明需要。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主张生态文明建设依靠人民,促进人民自觉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

中国共产党坚持在为了人民中发展人民、在依靠人民中发动人民、增强人民创造历史的主动性与自觉性,为其不断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奠定基础。在新时代,面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任务,任何一个政党、一个团体、一个组织都不能单枪匹马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彻底胜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依靠人民发动人民打赢生态文明建设攻坚战,促进可持续发展,不断开拓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对此,学者重视研究人民创造生态文明建设历史的主体地位,但是对从哪些方面发挥主体作用,如何发挥主体作用的研究不够,部分学者尚未从主体地位的视角研究人民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监督评价作用,这样就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较大空间。

第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主张汲取人民智慧,开拓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实践越是复杂多变,越是需要发挥人民智慧。在新时代,经济发展机遇期、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关键期与生态文明建设紧迫期三期相叠加,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进程,需要前所未有的智慧。

首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要求汲取人民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人民在发展实践中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人既开发自然又保护自然,主动参与到自然的发展演变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汲取人民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促进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路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激发出来,就一定能够不断创造出更多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30)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国民政》2021年第5期。

其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汲取人民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首创性智慧。越是生产力发展,人民在智慧创造中起的作用就越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特别重视群众首创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说:“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作出新概括、获得新认识、形成新成果”(31)《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 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实践(思想理论版)》2018年第5期。。生态文明建设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关于如何在发展中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没有先例,这就要求发扬人民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首创精神,进而不断概括形成科学的符合中国实际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指导。

再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调汲取高层次人才的科技创新智慧,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必要支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集中力量推进科技创新,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32)《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23页。,这就要求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33)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5月29日。。生态文明建设对绿色科技创新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推进科技创新,才能不断降低能耗与排放,不断改善环境,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34)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节选)》,《求是》2016年第1期。。这就要求发挥高层次人才的科技创新智慧,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能力与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主张发动人民,打赢生态文明建设攻坚战

生态文明建设任务艰巨,时间紧迫,只有发动人民,才能取得伟大斗争的决定性胜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全国动员……努力把建设美丽中国化为人民自觉行动。”(35)《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119页。目前学术界重视研究如何发动群众,有学者认为依靠人民就是在实现人民的发展诉求与生态权益中获得前进的动力。其实,关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掌握群众进而发动群众的研究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为深化研究提供了新方向。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主张理论掌握群众,进而发动群众。理论不但要科学,还要大众化,才能掌握群众。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洞察生态文明建设规律,其科学性为掌握群众奠定基础。比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36)《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4页。“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37)《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5页。等等,这些重要思想深刻诠释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与路径方法,为掌握群众发动群众奠定基础。

同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还特别强调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众化通俗化,重视“加强宣传教育、创新活动形式”(38)《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115页。,促进理论掌握群众。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主张以人民的语言,以人民喜闻乐见的接地气的形式进行理论宣传,不断开拓理论掌握群众的新局面。一方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接地气,通俗易懂,便于群众理解把握。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到“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少年儿童要在这方面发挥小主人作用”(39)《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116页。,再到“从见缝插绿、建设每一块绿地做起”(40)《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119页。。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诙谐幽默而又意义深刻,照顾到不同群体,能够起到说服人、教育人、感染人的作用。另一方面,党中央以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理论宣传。比如,党政主要领导同志积极承担宣传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国际多个场合宣传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传播到国内外各个角落。再比如,基层力量积极行动起来,关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宣传活动走进田间地头,走进社区村居,走进工厂校园,不但有朗朗上口、夺人心弦的文艺表演,声情并茂、催人振奋的专题报告,又有润物细无声的榜样引导,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形式多样,润物无声,使人民形成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自觉,从而实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掌握群众。

理论掌握群众,就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人民自觉自愿的活动,进而有利于打赢生态文明建设攻坚战。首先,发动人民形成在日常工作生活学习中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自觉。生态文明建设是事关人民生产生活的物质变换活动,只有每一个人积极参与,才能取得伟大成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人民要“身体力行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41)《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119页。。其次,发动人民形成推进绿色科技创新的自觉。绿色科技源于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当人民尤其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必然形成科技创新的自觉,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教育和引导广大科技人员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42)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6月1日。。再次,发动人民形成与错误思想做斗争的自觉。由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西方错误的生态思想往往经过精心伪装,改头换面,逃过监管而对华渗透。发动反对错误思想的人民战争,有利于剥去其伪装,揭露其本质,坚守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阵地。

第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主张依靠人民监督评价,促进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成效

人民是享受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主体,自然也最有资格最有能力监督评价生态文明建设是否符合自身预期,是否满足自身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43)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求是》2013年第1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要求领导干部自觉接受人民监督评价,改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法路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要利用倒逼机制,顺势而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44)《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83页。目前,学者重视对人民监督评价作用进行研究,不过,关于人民监督评价主体作用及其实现路径的研究仍有较大的深化空间。

首先,人民群众是评价生态文明建设价值目标是否实现的主体。评价生态文明建设价值目标是否实现,就要看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是否由人民共享,是否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否实现了富民、健民、育民和聚民。具体来说,要由人民监督评价生态文明建设有没有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没有促进环境改善,有没有切实提高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程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是什么?是食品安不安全、暖气热不热、雾霾能不能少一点、河湖能不能清一点、垃圾焚烧能不能不有损健康。”(45)《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91页。当人民在生态方面的美好生活需要尤其是急难愁盼的问题解决了,才能获得好评,才能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价值目标。

其次,人民是评价生态文明建设方法路径是否科学的主体。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法路径是否科学,人民最有发言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抓主要矛盾,抓重点,抓人民根本利益,既不因少数人物质利益暂时受损而在生态治理中畏手畏脚,也不搞生态治理一刀切,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生态文明建设道路。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人民的监督评价作用拓展至生态文明建设的全范畴全过程,丰富人民监督评价的内容,拓宽人民监督评价的路径,既重视人民通过法治途径、信访服务平台、新闻媒体反映生态问题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方法,也重视人民因环境问题移居移民而形成的生态诉求。

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人民性特征的时代价值

当前学者多重视研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时代价值,但是,聚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人民性特征时代价值的研究成果较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46)《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日报》2021年11月17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将14亿民众汇聚起来,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无比磅礴的力量,彰显更加鲜明更加丰富的时代价值。

(一)有利于增强人民的理论自信

理论越是科学,越是与实践相结合,越是能够掌握群众,越是能够增强人民的理论自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坚定人民立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然能够掌握群众,并增强其理论自信。

第一,有利于增强人民关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自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洞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规律,洞察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规律,强调富民、健民、育民与聚民,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提高人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与自觉性,为实现人的全面解放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掌握群众,促使人民深刻认识推进什么样的生态文明建设,为什么以及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形成美丽中国建设的坚定的必胜的信念,不断增强人民关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自信。

第二,有利于增强人民关于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成果的理论自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成果,凝结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凝结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一贯品格。当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掌握群众,增强人民理论自信,必然促进人民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的内涵本质,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为什么以及如何彰显人民性,进而增强人民关于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成果的理论自信。

(二)有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理论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的理论能够指导实践并促进实践发展。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任务艰巨而时间紧迫,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打赢生态文明建设攻坚战,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加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在生态方面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解决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问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促进人民形成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解决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动力问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顶层设计与群众首创精神相结合,引导人民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发挥聪明才智,解决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法路径问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高了党和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动力、能力与自觉,加快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开辟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生态文明建设是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创新,生态文明建设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是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创造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极大地提高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与能力,加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

(三)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解放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解放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价值。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发展实践中坚持人民立场,将加快实现人的全面解放全面发展。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全局性变化,人民对全面解放全面发展的期盼越来越强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着眼生态问题不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利于促进人全面解放全面发展的紧迫现实,主张为了人民,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不断富民、健民、育民、聚民,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加快实现人的全面解放全面发展开辟道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着眼生态文明建设任务艰苦而复杂的现实,主张紧紧依靠人民,提高人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自觉追求个人全面解放全面发展。正如恩格斯所说:“生产劳动给每一个人提供全面发展和表现自己全部的即体力的和脑力的能力的机会,这样,生产劳动就不再是奴役人的手段,而成了解放人的手段。”(4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44页。当每个人得到全面解放全面发展,就为一切人的全面解放全面发展准备了条件。

(四)有利于推进全球环境治理进程,促进世界绿色发展合作

人类已经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生态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维护能源资源安全,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48)《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127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胸怀天下,立足全球环境治理全局,形成有利于推进全球环境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为全球环境治理提供中国经验与中国智慧。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在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经验与智慧,其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生态文明建设价值理念与发展路径,符合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力水平,符合发展中国家追求可持续发展,并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价值追求,对发展中国家的生态治理起到积极的启示作用。

第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促进完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促进世界绿色发展合作。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人民情怀扩展至世界性的人类情怀,强调在全球环境治理中“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49)《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141页。,有利于促进形成符合各国实际的生态治理路径。首先,敦促“发达国家要履行承诺,提供资金技术支持,增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能力”(50)《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141页。。其次,强调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承担符合本国能力与要求的责任。既要厘清不同发展程度国家在全球生态治理中的责任与义务,又强调“照顾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困难”(51)《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135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敦促世界各国主动参与到全球环境治理中,并发挥主体作用,将加快全球环境治理进程,促进世界绿色发展合作。

结语

“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52)《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二二年新年贺词》,《党建》2022年第1期。在中国,再小的问题乘以14亿都是大问题,再大的难题除以14亿都能被克服。面对经济发展机遇期、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关键期与生态文明建设紧迫期三期相叠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为了人民,要求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依靠人民,要求发挥人民创造生态文明建设历史的主体作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担负起14亿人民要求解决资源环境问题,追求美好生活的期望。当14亿人民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不断提高其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力、智力以及自觉意识,就能汇聚成打赢环境治理攻坚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无比磅礴的力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为了人民与依靠人民相统一,促使全体人民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不竭动力,形成深刻而丰富的历史经验,有利于应对生态文明建设新挑战,开辟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新进程,促进中国经济社会新发展。

猜你喜欢
文明生态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请文明演绎
银潮(2021年8期)2021-09-10 09:05:58
“生态养生”娱晚年
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8:02
思想与“剑”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学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 03:12:30
生态之旅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思想是什么”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