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义人, 赵 晨
(怀化学院美术与设计艺术学院,湖南 怀化 418008)
党史学习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今后一段时期全国各族人民学习的主要任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对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始终要有“不忘来时路,永守初心志”的高度自觉意识,这是对我们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根本要求。2013年6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1]总书记把党史学习看作是必修课,鲜明指出了党史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在新时代,我们要践行“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努力把党史学习融入艺术类大学生的专业教学中去,大力推进党史学习在专业教学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好地服务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开展党史学习为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方式和内容,同时也为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创造了新的元素。充分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党史学习的新要求,并将其融入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全过程,对于坚定这一特殊专业学生的信仰和理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长征胜利启示我们: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没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没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撑,要取得长征胜利是不可想象的。”[2]2021年2月20日习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说:“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3]这些讲话充分证明了党史学习对于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在新时代理想信念教育背景下,通过学习党史、国史启迪心灵,升华思想,筑牢意识形态阵地,有助于提升艺术类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增强艺术类大学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信心,鼓励他们为中华民族复兴而拼搏,为中国人民幸福而奋斗,用艺术的形式绘制中华民族宏伟蓝图。
相比传统的理想信念教育,党史学习内容更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2021年,正值建党100 周年,党史学习风靡全国,各个高校的艺术专业大学生行动迅速,通过学习、调研、实践、创作,掀起了用专业“画(话)”党史活动。结合专业教学,深入贯彻“三全育人”要求,将党发展壮大的重要时间节点、历史事件、英雄人物等融入党史学习实践中,通过专业创作和创新引领艺术类大学生增强时代使命感,以传承红色文化,引领艺术类大学生对民族的高度认同。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乐观主义和英雄主义融入党史学习的全过程,确保每一位艺术类大学生都能够真正参与到以专业为依托的各类学习和活动中来。如高校举办的“红色记忆”大型主题画展将党的革命历史、国旗、党旗以及革命人物与艺术的现代创作手法相结合,在选题创意和创作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教育,在弘扬革命传统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帮助艺术类青年大学生成长。党史学习丰富了艺术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开展党史学习有助于激励艺术类青年大学生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前进道路上努力拼搏,为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做出无愧于时代的贡献。
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党史学习丰富了艺术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创新了学习形式。开展党史学习不仅需要加强传统的革命历史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加强党史学习融入新时代的典型学习,以此提高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时效性。青年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之地,也是接受前沿信息最快的地方。开展党史学习紧扣了时代主题,有助于提高艺术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时效性。
艺术类大学生具有专业的特殊性,学生的“个性化”鲜明。他们会用新的形式去创作,打破传统,突破常规。总的来说,在国家大力倡导文化自信的背景下,艺术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总体是好的,但是从另一方面看,正因为其个性鲜明,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世界文化的融合,艺术的无国界化,国际关系的复杂以及西方文化的渗透,很容易造成艺术类大学生意识形态导向出现问题,人生观、价值观不健康,理想信念不坚定。艺术类大学生的个性化突出,思想容易散漫,西方敌对势力通过电影、漫画等各类艺术形式鼓吹的错误思潮对艺术类大学生具有很强的蛊惑性和煽动性,会侵蚀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如果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力度不到位,引导不够,会导致这部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走“偏路”,对中国主流文化和优秀民族文化认同感越来越低。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类新媒体不断涌现,网络文化越来越丰富,网络“亚文化”渗透力越来越强。艺术类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交际越来越倾向于网络平台。大多数网络平台的网络亚文化在内容选择上倾向于休闲和娱乐,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缺乏。“网红”“喷子”“RAP”等一些非主流的信息很容易对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造成误导,加上学生对网络文化信息的甄别能力较弱,导致艺术类学生热衷于追捧西方影视、音乐等文化。因此,我们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稍加放松就会被网络“亚文化”钻了空子。
艺术类学生大多重“艺”轻“文”,调查数据显示,90.21%的艺术类大学生因为文化成绩差而选择艺术专业,只有9.89%的学生是为了追求艺术理想从小学艺,并且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因此,与文化生相比,艺术类大学生相对表现为知识结构单一、文化底子薄弱、思想深度不够、对民族优秀文化认识深度不够、人文修养较低等。由于各种因素影响,艺术类大学生关心国家时事政治不够,政治生活参与度低,对学校开设的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政治理论课程学习兴趣不浓,导致艺术类大学生看问题全凭个人主观意识,集体观念、大局意识弱。
艺术类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从目前高校的教育情况来看,对艺术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引导方式较为单一,对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调查和分析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公共课教师对艺术类学生存在一定偏见。这些都会造成部分艺术类学生心理上有落差感,致使这类学生有“想不通”“理不顺”的“疙瘩”,行为上自贴“不学习、学不会、弄不通、搞不懂”等“标签”,思想上“自我躺平”“跟谁比衰”“佛系学习”心态严重。这些都使得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大思政教育成为空谈。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党史学习为契机,结合艺术类专业特色,通过课程思政的形式,将党史学习课程化、专业化。以艺术再创造的方式将党史学习与时代需求相融合,在专业理论课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通过挖掘党史中的思政教育元素,以独有的魅力去实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实现艺术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的同向同行,达到协同育人目的。如:在音乐史和美术史教学中增加战争年代艺术家如何通过艺术作品在精神上激励战士们英勇杀敌内容,以及和平年代艺术家如何通过艺术的手法生动地描绘党的辉煌历程内容,使艺术类大学生在专业史学习中既能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又能够深刻了解党的光辉历程,以此提升艺术类大学生课程学习的兴趣,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
党史学习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要求,是高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最有效果和最具内涵的资源。我们要充分挖掘党史文化中的思想育人元素,深度融合艺术专业教学,提升育人实效,增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在建党100 周年之际,在全国共学党史的背景下,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学生重走革命路,参观红色纪念馆,共“画(唱)”革命史,在学习和实践中深刻体会先辈的英勇奋斗精神,进一步增进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结合党史学习,可以充分发挥艺术作品的感性作用,通过开展艺术创作活动,用作品来讴歌党的光辉历史和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以此来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激励艺术类大学生在新的征程中谱写新华章。
艺术类大学生普遍存在文化素养较低、两极分化较为严重等问题。部分学生对专业学习和文化学习都不够重视,个人理想迷茫、信念缺失;部分学生只注重专业学习而忽视了文化修养,虽然专业水准高但文化底子薄,思想也不够积极。因此,艺术类大学生的教学应该合理规划专业课程和文化课程的比例,抓住时代主题,突出焦点问题,丰富课程内容,以国家主流文化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和自身内涵[4]。如:通过党史学习引导学生的思想,把党史学习贯穿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把握规律,创新形式,通过讲故事、看视频、共唱、共画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兴趣;把文化课程艺术化,增加党史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怀,不断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和做好“两个维护”。
“理想信念的培育模式影响着理想信念的培育效果。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积极寻找资源,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才能更好地增强教育实效性”[5]。2015年3月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平台的内容推送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新媒体在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中作用非常重要,“网络亚文化”对传统教育的冲击巨大。针对目前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受教育习惯,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好“互联网+”的重要作用,以党史文化这样的主流思想来优化“网络亚文化”阵地,将党史文化数字化、快捷化,变“网络亚文化”为育人新阵地。融合党史学习,不断丰富网络平台新的育人元素,使党史学习在“网络亚文化”中变得“短”“快”“便”,以学生最乐于接受的方式让党史党情学习做到“人人学、时时学、事事学”,从而实现艺术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目的。
用艺术实践的方式提升理想信念教育的趣味性和艺术性,从艺术角度将理论化的教育内容通过实践变得更生动、更具体、更自然,以艺术实践的形式去学党史用党史,把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枯燥无味变得有趣且有效。如:我校2019年申报的党建项目“以画传承红色基因,以展筑牢理想根基”、2021年申报的党建项目“重走长征路,共画长征史”,以及首演就获得巨大成功的大型舞台剧“通道转兵”等实践项目充分证明,以画(歌) 学党史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学、积极学、认真学和创造学,学生的创作实践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学习、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的过程,不仅能够把党史学好用好,还能够把党史结合专业进行再创作,大大提升自我教育能力。
艺术类大学生是高校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和核心,对维护国家意识形态的稳固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把握时代的新要求和艺术类专业的特性,通过开展党史学习活动,学史明理,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融入党史学习的艺术实践,用自己的专业和行动去践行理想信念,将自己的理想信念和专业追求同党的命运、国家的发展、时代的要求紧密联系,做一名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为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复兴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