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精神的历史地位与时代价值

2022-03-18 08:55:30赵雪飞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征程中国共产党精神

赵雪飞

(河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离开西柏坡时发出“进京赶考”的号召。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赶考精神的激励下,团结带领全国人民锐意进取、发愤图强,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伟大成就。在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之际,分析研究赶考精神的科学内涵、历史地位及其时代价值,对于深刻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走好新时期的赶考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赶考精神的科学内涵

赶考精神凝聚着中国共产党革命实践的成功经验,是中国共产党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坚定信念的时代写照,是为完成历史使命而不懈奋斗的革命精神的集中反映,在党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赶考,原本指“欲明明德于天下”的贤能之士为了施展理想抱负,经历十年寒窗磨砺,赶赴考场博取施展才华的机会和平台。毛泽东形象地把进京建立人民政权、进行国家建设比作赶考,把广大人民群众比作考官,这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立场和执政理念。毛泽东“进京赶考”这一比喻,既道出了取得革命胜利的路途艰辛,也指出了进行国家建设的责任重大;既指出了继续走向成功的必由路径,也指明了中国共产党争取更大光荣的基本遵循。

(一)为人民谋幸福的建党初心奠定赶考精神的思想内核

中国共产党赓续“安邦”“保民”的民族文化血脉,为“救人民出水火、挽国运于倒悬”而生。她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肩负起为民族谋独立、为人民谋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尤其是三大战役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已经在战场上取得显著优势,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条件已经成熟。1949年3月进京之前,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建立人民共和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理念和建国方略。为了彻底夺取全国胜利、建立新中国,中共中央将中央指挥部从西柏坡移师北京,踏上了建立人民政权、领导国家建设的赶考之路。在短短的时间内,建立了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权,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确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在第一部宪法中明确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在建立政权、建设国家的实践中,为人民谋幸福的建党初心奠定了赶考精神的思想内核。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建党初心的思想内涵不断丰富和深化。

(二)为理想而拼搏奋斗的使命担当铸成赶考精神的意志张力

从党的成立到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理想带领劳苦大众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为了理想信念拼搏奋斗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写照,也铸就了共产党人“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强意志。毛泽东一句“我们决不当李自成”铿锵有力地声明,中国共产党的进京赶考不是为了进城做官当老爷,而是为了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国家。为此,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1]1438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国共产党即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赓续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经过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等,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快速恢复经济,巩固人民政权,战胜敌对势力武装挑衅和经济封锁,以实际行动向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的成功实践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为理想而拼搏奋斗的使命担当铸就了赶考精神的意志品格,成为不同时期赶考路上敢考必胜的不竭动力。

(三)党的建设赋予赶考制胜法宝和赶考精神永葆活力的健康密码

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之一。面对即将到来的革命胜利,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队伍并没有放松警惕,而是进一步从政治思想、组织纪律等方面加强党的建设。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要求全党“必须学会在城市中向帝国主义者、国民党、资产阶级作政治斗争、经济斗争和文化斗争,并向帝国主义者作外交斗争”[1]1427。针对革命胜利后可能出现的居功自傲、贪图享乐问题,为提防在糖衣炮弹面前打败仗,毛泽东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1439全会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作出“六项规定”,出台了《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这些与“两个一切”“两个务必”等成为赶考路上的清规铁律和制度遵循。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政权、巩固政权的斗争中,党中央领导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三反”“五反”和整党运动,尤其是对刘青山、张子善的公判处决,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绝不容忍利用执政党地位谋取私利、贪污腐败的态度。所以说,党的建设赋予了赶考精神永葆活力的健康密码。

(四)人民立场始终是赶考精神的归宿和立足点

对于如何考个好成绩,如何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毛泽东曾给出英明论断:“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2]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到接管城市、中央移师北京,在制订革命战略、建立政权和建设国家的规划设计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利益和人民力量放在中心位置。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从为人民谋幸福的立党初心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根本工作路线,不仅体现了中国革命的人民立场,也昭示着人民立场始终是“进京赶考”的出发点和归宿。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机关以“人民”命名,学校向工农开门,文艺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卫生工作面向工农兵。党中央积极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和完善,畅通人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渠道;推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提升人民参政议政能力,为人民参加国家管理和建设创造条件。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国家建设的征程中,始终坚持人民立场,把人民满意与否作为评价党的工作的最终标准。

二、赶考精神的历史作用

赶考精神继承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又一次升华,指引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华丽转身,开启了人民当家作主、国家持续走向富强的征程。新中国成立以来,历代共产党人始终秉承着赶考精神,夙夜在公、一心为民,在时代和人民的考验中砥砺前行。赶考精神上承武装革命斗争,下启国家建设,从建立政权、巩固政权到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在不同发展时期和各个领域,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赶考精神始终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精神圭臬

中国共产党的赶考精神生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贯穿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总结了建党以来的革命斗争经验,谋划了在全国胜利后建设新世界的宏伟蓝图,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联合政府等建国方略,确定了治国理政的基本坐标。“如果我们在生产工作上无知,不能很快地学会生产工作,不能使生产事业尽可能迅速地恢复和发展,获得确实的成绩,首先使工作生活有所改善,并使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那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会要失败。”[1]1428在走向新的考场时,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从部署到政策处处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以人民满意不满意为衡量标准,这已成为党领导国家建设、贯彻执政为民理念的精神坐标。

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互助合作到精准脱贫,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到“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初心,我们党莫不是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莫不以人民为评审官,始终以赶考精神为标杆秉持执政为民的治国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铁腕惩治腐败,从严治党,致力于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说明我们党在新的历史维度下阐释了赶考精神的新内涵:“继续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经受考验,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3]

(二)赶考精神始终是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思想基石

中国共产党赴京赶考的目标是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建设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为了确保在全国取得军事斗争胜利后实现人民翻身作主,党中央在进京赶考前就明确了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作为建立政权、治国理政的核心任务。在建设国家政权的赶考实践中,无论是召开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还是在《共同纲领》中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在首部《宪法》中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都体现着我党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思想。在进行国家管理和建设的实践中,我党“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4],始终以赶考精神为思想基础和根本遵循。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将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治国思想再次提升到新的高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无不践行着赶考精神和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治国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用了整整一个章节论述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治国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再次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在新的赶考路上,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稳人民立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三)赶考精神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团结领导人民实现国家持续繁荣富强的力量源泉

赶考精神既包含着中国共产党对初心使命的自觉践行,也蕴含着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开天辟地的创造精神、自力更生的奋斗精神、万众一心的团结精神和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这些共同形成了为实现国家持续繁荣富强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激发出中国共产党敢于面对艰难险阻的斗志和勇气,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和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赋予了其善于攻坚、战无不胜的自信和智慧。新中国成立伊始,在内忧外患、一穷二白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踏上了修复战争创伤、恢复发展生产、建设国家的新征程,共产党人无私奉献、廉洁奉公、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坚守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始终与人民休戚与共,以其伟大的感召力团结带领人民战胜重重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伟大奇迹。

在赶考精神的激励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先后完成了国家政权建设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体系,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进行了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经济发展走上快车道,实现了富起来的发展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明确了我国的基本方略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四)赶考精神始终是中国共产党拒腐防变的防火墙

赶考精神蕴含的政治、组织、工作、生活等方面的规矩意识,不仅成功地为建立政权、巩固政权保驾护航,而且始终成为中国共产党拒腐防变、永葆政治本色的护河堤、防火墙。在党的制度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及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中,“两个务必”“六项规定”等,始终成为党自我革命建章立制的基础依据、反腐倡廉的长鸣警钟和工作生活的行为准则。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党风廉政建设和防腐反腐斗争实践中,面对国内外形形色色的各种冲击,赶考精神蕴含的规矩意识始终发挥着重要的指导、警示和防护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赶考永远在路上,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善于应对各种风险考验。党中央以“八项规定”开局,先后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等 ,出台了《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工作条例》等一系列党内法规,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腐肃贪斗争,党内外政治生态得到持续改善。党风廉政建设为实现伟大梦想、推进伟大事业提供了坚强政治保障、组织保障和纪律保障。

三、赶考精神的时代价值

“在新时代,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仍然严峻复杂,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5]43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在新的征程上,如何坚定正确方向,应对重重考验,化解种种危险,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赶考精神必将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赶考精神的时代价值更加凸显。

(一)赶考精神是新征程上推进党的建设的航标灯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各类矛盾和风险易发期,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6]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的历史考验将不断摆在党的面前。百年奋斗历程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在每个历史时期,人民的向往、国家的需要就是中国共产党前进、奋斗的方向目标。打铁必须自身硬。要想考出优异成绩,不仅需要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和过硬的本领,还需要政治坚定、永葆活力的组织体系,需要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在党的奋斗历程中,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等,始终发挥着重要的激励和引领作用。赶考精神凝聚着党的初心使命、理想信念、奋斗意志和成功经验,面对新征程上的众多新变化和未知因素,是一切歪风邪气的“照妖镜”,是确保党组织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的净化器和防腐剂。赶考精神确保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团结带领人民以不可阻挡的步伐向着理想目标昂首前进。

(二)赶考精神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推进器

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要求“全党必须继续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全力办好自己的事”[7]。在新的赶考路上,必将面对许许多多政治、文化、经济、社会、生态等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战胜重重风险和困难。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中国共产党必须用正确的政治思想和强大的精神力量引领时代,团结中华各族儿女,广聚天下英才,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共同奋斗。赶考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为国为民拼搏奋斗的精神写照,凝聚着我党带领全国人民同心同德战胜国内外敌对势力和发愤图强建设伟大国家的卓越智慧和成功经验。在新时代的奋斗征程上,我党“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8]。赶考精神必将焕发强大的凝聚力、推动力,激发和汇聚各族人民同心同向建设祖国的磅礴力量,加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

(三)赶考精神是实现人民美好向往的压舱石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9]经过党团结带领人民的百年奋斗,中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的赶考路上,需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升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水平,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强盛、安全、美丽的国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全球发展作出贡献。在新的奋斗征程中,我们不仅要面对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气候、能源、新冠肺炎疫情等问题,还要战胜妄图挑拨党群关系、瓦解党的领导、颠覆人民政权、遏制国家发展的敌对势力。赶考精神中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内核,及其在党和人民共克时艰、建设国家的奋斗历程中爆发的强大伟力,就如同各族人民的“定心丸”,给人民以信心,调动和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伟力,引领各族人民信心百倍地走向新的辉煌。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5]43赶考,永远在路上。从建立新中国开始凝聚生成的赶考精神,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建设伟大祖国的奋斗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并都发挥着重大激励和引领作用。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中,赶考精神将继续为实现伟大梦想、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智慧,并在新的赶考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其影响历久弥深弥远。

猜你喜欢
征程中国共产党精神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散文诗(2022年13期)2022-07-29 09:06:10
一个人的征程
新征程,从春天出发
金桥(2022年4期)2022-05-05 06:09:52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人民周刊(2021年22期)2021-12-17 07:36:09
《伟大征程》文艺演出在京盛大举行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 08:56:04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 06:45:34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当代陕西(2019年24期)2020-01-18 09:1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