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隐性教育的路径研究

2022-03-18 08:08阎润萍周树勇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大学生学校

■阎润萍,周树勇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7)

爱国主义是一个古老而长久的话题,进入新时代,爱国主义随着时代的变化有了新的内涵,《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提出了一些新要求。当前“00后”群体作为大学生的主体,在对他们的教育中,更要适应时代的要求。

一、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

(一)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

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爱国主义教育是其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是通过对学生宣传爱国主义思想、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引起爱国主义共鸣的教育实践活动,最终达到爱国主义思想、行为和情感的有机统一。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首先不仅要教育学生认真学习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祖国的灿烂文化,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强烈认同感,还要教育学生理性爱国,形成正确的爱国主义认知。其次要落脚到行动上,爱国主义要行动,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学生通过参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活动,在日常行为中形成真正有效的爱国主义行为。

(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

当前国家发展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新时代赋予了爱国主义教育新的内涵。尤其是对于“00后”学生,对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要结合他们的特点,遵循以下几个要求:要把爱党、爱社会主义教育融入到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坚持三者的有机统一;要教育学生爱自己的国家,把实现中国梦与个人梦教育有机结合;要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同爱国主义教育相融合。

二、新时代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隐性教育的必要性

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更多的是采用显性教育的方式,充分运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通过思政课以及形势与政策课程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但是其实对于高校学生,尤其是“00后”学生,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时代和学生的思维方式,高校需要更多挖掘隐性教育资源,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一)符合新时代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特点

“00后”大学生,他们追求个性、自由,高度自信,思维活跃。在与他们的接触中不难发现,在学习上,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已然不再被他们所接受,他们希望自己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希望师生间是一种自由平等的关系。如果一味地继续采用这种显性教育方式教育学生,不从中挖掘适应学生思想发展特点的教育方式,教育效果肯定大打折扣。此外,新时代大学生自主意识特别强烈,生活在网络信息时代,接收知识的渠道更加畅通,他们更加愿意从亲身实践中获取所需要的知识。

(二)有效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从小学开始,老师就教我们要爱国,学会的第一首歌是国歌,学会的第一个手势是敬礼。爱国是对每一个人提出的基本要求。爱国从古至今一直存在,古有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今有袁隆平“禾下乘凉梦”已然实现,却已与世长辞。今天我们的国家繁荣强大离不开一代代人无私奉献、舍身为国的努力,如何从历史长河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并化其为实际行动,这是当前需要我们思考的。

爱国主义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说,更要落实到做上。学校如何检验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成效,单靠课堂上的教学、课本上知识的考核是不够的,必须发挥隐性教育的渗透性和生活性,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进行无形渗透,如学校食堂、教学楼、操场、校园展板、校园广播之声等学生接触到的物件中,都要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容易受到情感熏陶,有利于增强学生理想信念,强化爱国主义信仰,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成效性,使教育效果更具有可持续性和持久性。

三、新时代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隐性教育的路径研究

(一)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价值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种非常有效、便捷、直接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学生可以去到里面,身临其境地聆听爱国故事,感受爱国之心,形成爱国情感。

现代科技先进,声光电技术、AR、VR等高新技术的投入使用,能够让大学生获得更加直观的感受。很多高校建校历史悠久,自然不乏其红色文化资源,展馆讲解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常用的一种方式。很多高校里面会有校史展览馆,在校史校情教育中弘扬爱国主义。学校可以经常请一些建校的老前辈、历史学家来校给学生讲解,通过他们以亲身经历讲解建校历史,在与专家学者的交流中,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比如湖南大学,有着非常丰富的红色资源,学校老师对其进行教学经常会利用到这些资源。在学校旁边,有一个东方红广场,广场上赫然屹立着毛泽东的雕塑,每年来这儿的游客络绎不绝。学校背靠著名的5A级国家旅游景点岳麓山以及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本人在读研究生期间,专业课老师在给我们上思政课中关于爱国主义精神这一内容时,充分利用到了学校富有的红色文化资源,带领学生们上了一堂移动思政课堂。在岳麓山上,向我们讲授了湖南大学的历史以及中国革命的历程,让我们感受到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依托学校固有文化基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会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也更加身体力行。不同于在教室中被动地去听,学生通过自己真实地去感受、去触摸,内心自然而然会产生一种对祖国的深厚情感。

很多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校园道路都是以历史人物的名字命名的,许多同学可能走在校园小道上,也不知道脚下的路的艰辛;很多同学即使读完了大学,可能也未注意过校园内的标志性建筑物、雕塑等,高校需要充分挖掘这些资源的潜在价值,对学生进行教育。如我就读的本科院校,里面有个广场,立着陶行知的雕塑,每次上下课路过这个广场,走在道路上,都会激发我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的教师的信念,教书育人,向陶爷爷学习。

要充分利用好这些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价值,即使高校校内没有,但是可以挖掘周边地区、学校附近是否有红色景点、是否有参观示范性教学基地,学校都可以和这些单位进行合作,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的教育。

(二)加强校园文化景观的创新性设计

校园文化景观,既包括物质文化景观,也包括自然景观。对于这些景观,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可或缺的资源,学校都可以充分利用起来。

我们曾做过问卷调查,很多学生被问及“是否可以从校园的文化景观中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时,大部分同学表示很少会关注,只有少部分同学表示每天上下课路过学校宣传栏时,会看上几眼,但很多都是报纸文章上对国内外时政大事的评析,很枯燥。甚至有些学校的宣传栏直接变成了出国、考证、兴趣培训等校园商业宣传的阵地。部分学校设有电子宣传栏,但是电子屏幕几乎未发挥真正的育人作用。高校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物质资源,加强对物质文化景观的创新性设计,真正发挥其宣传育人功能。

每晚七点钟的新闻联播,一直是老百姓生活中每日必看的节目,通过这个栏目大家可以了解一天中国内外发生的大事。对于大学生而言,时政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通过何种途径了解时政信息呢,新闻联播是一个很好的教育资源。高校可以每天晚上七点钟准时在电子屏以及校播音站等平台播放新闻联播,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利用30分钟的时间将国内外最新最热的时事新闻一网打尽,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久而久之形成每日必看新闻的习惯。通过对学生进行时事政治教育,最终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学校可以结合“00后”学生的特点,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热点话题去寻找切入点进行宣传。2021年网络上有一个热门词汇“yyds”,很多大学生都知道,一度出现在学生的微信、朋友圈、微博、QQ上。这个词本意是指永远的神,最早出自一个电玩高手对自己偶像的赞美,去年登上热搜。2021年8月1日,在东京奥运会上,苏炳添成为中国首位闯进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运动员,9秒区代表百米世界顶级水平,曾是亚洲人禁区,1932年,第一位站上奥运赛场的中国运动员参加的也是男子田径一百米,他叫刘长春,最终以11秒1的成绩被淘汰出局,直到83年后的2015年,亚洲人才跨进9秒区,这个亚洲人就是苏炳添。2021年8月在东京奥运会半决赛中,苏炳添以32岁的年龄跑出9秒83的成绩获小组第一,震惊世界。这个成绩比他2018年9秒91的亚洲记录快了0.08秒,百米飞人世界排名高居第8位,苏炳添做到了,他超越了年龄,超越了伤病,超越了体能的局限,被称为中国飞人、亚洲之光。“为生命而奔跑的中国骄傲,打破中国人跑不快的偏见。”苏炳添获得了202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苏炳添的颁奖辞:“世界屏住了呼吸,9秒83冲出亚洲的速度,你超越伤病和年龄,超越了自己,你奔跑的背后,有强大的祖国”。苏炳添被国人发自内心的崇拜,被国人称之为“yyds”。

高校可以充分挖掘这类能被学生高度关注到的人物素材、事件,利用电子屏幕、宣传栏等平台进行广泛宣传,或者制作一些人物小动画、小视频,吸引学生的兴趣,引起他们的关注,进而加深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奥运会上,很多参赛并获奖的运动员都是“00后”,他们更容易成为“00后”大学生所追崇的明星,成为他们身体力行学习的榜样,高校要注重挖掘与学生身心相符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教育素材进行宣传,创新教育宣传方式,加深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

(三)搭建校园爱国主义教育舆论新平台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网络也成为教育的一块阵地。新时代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线下的课堂教育、文化环境教育,同时也要善于搭建线上的爱国主义教育舆论平台,占领网络宣传阵地。

“学习强国”,非常好用的学习软件,自上线后,人们不禁会发现,大学生利用“学习强国”进行学习、下载资料的频率非常高。因此,高校要尽可能开发利用这类软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学校网站、公众号,发布爱国主义教育专栏,与时俱进切换教育的主题,在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利用史料资源制作与时俱进的宣传材料,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

生活在自媒体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范围更广,学生接收到的信息良莠不齐,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带来了深刻影响,进而导致网络生态环境复杂程度进一步增加。大学生不仅可以从网络上接收到各种信息,同时可以利用网络传播信息,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需要充分利用好互联网这个新媒体平台,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充分运用QQ、微信、抖音、直播等平台,发布一些关于爱国主义的话题讨论,或是小视频制作、微电影录制等,让学生参与其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很多高校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党百年的历史,进而做到学史明礼、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鼓励学生利用自媒体制作小视频,向建党百年献礼。对于内容新颖、方式多样、设计感高科技的视频,学校也会在公众平台进行推选,真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并付诸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新时代大学生思想呈现出新的特点,要使爱国主义教育更有实效性,必须要充分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深入探究运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校园文化景观、舆论新平台等这些有利的载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大学生学校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学校推介
爱国主义教育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爱国主义教育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