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域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策略探析
——以洛阳市为例

2022-03-18 06:35王洪彬刘笑琳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洛阳市教研育人

王洪彬,刘笑琳

(1.河南科技大学,河南 洛阳 471000; 2.洛阳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洛阳 471934)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十分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把全面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摆在重要位置。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思政课的课程目标进行了总结和规划,并在文件中明确提出,大中小学阶段思政课的开设必须“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一、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德者,本也。”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立德树人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多次强调:“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1]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思政育人格局。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2]

形成全社会思政育人氛围。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良好的思政育人氛围能起到浸润心灵的作用。市域范围内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要有机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各个方面,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

二、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能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起到关键性作用,是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条件。因此,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开展系统化的教育研究,同时重视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培养,是思政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3]上好一堂思政课,教师是关键。既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又要具有人格魅力。有人格,才有吸引力,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为此,学校要经常组织思政课教师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教师自身也应积极主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六项要求,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不断反思。2020年,洛阳理工学院在高校青年理论宣讲专家团队的指导下,建立了“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工作室”。此外,洛阳市依托洛阳师范学院,对市域中小学校教师进行党建和意识形态专题培训,并成立了洛阳市思政课教师阅读共同体,定期邀请专家开展经典导读、阅读分享会等活动,以此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理论素养。

思政课程涉及领域众多,对教师自身的专业性和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因此,思政课教师的培训十分重要。一是要完善思政课教师的培训系统。洛阳市制定了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培训计划,确保全市范围内所有思政课教师每三年轮训一次。同时,利用网络平台,建设洛阳市思政课教师网络学院,整合国内外优质教学资源,为思政课教师提供在线学习、教学管理、交流互动等培训项目。二是要丰富教学实践。要建立思政课教师了解世情、国情、社情、民情的有效载体和良性机制,加快思政课教师自身的专业化成长。洛阳市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挖掘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和愚公移山精神等,形成具有河南特色的思政课教学技能大赛。遴选名师赴名校学习,全程参与学校的课程管理、课堂教学、教研活动等,以此实现教师专业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教研系统化。2019年8月14日,《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备课机制,普遍实行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制度,全面提升教研水平”[4]。系统化的教研可以加强不同学段教师的交流互动,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促进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的一体化发展。第一,打通思政课教学资源通道。从“互联网+教育”的时代特征出发,洛阳市建立了思政课教学案例库、精品网络课程、名师课堂等,将线下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图书资料、研究成果等搬到线上,丰富了思政课教学资源共享渠道。第二, 依托高校教育基地学习交流。支持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进入在洛高校借阅图书、参与教研,并在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帮助下,对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进行培训。第三,制定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同上一堂课方案。联合大中小学,围绕相同、相似思政课主体进行互助式备课,促进思政课教师了解不同学段的教材内容,通过互助式备课加强教材研究,突出教研重点和难点,形成协同攻关效应。洛阳市鼓励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开展合作,重点围绕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思政课教学教研和校本教材开发等问题,市县教育部门和“洛阳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每年进行课题发布和招标,要求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组成研发团队,开展联合教研项目和活动研究。

三、坚持改革创新

思政课建设要走改革创新之路,用改革来激活力、增动力。在思政课改革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统一中,更加先进的教学方法、科学的课程设置以及全方位的教学评价能为思政课建设注入活力,确保思政课改革取得实效。

创新教法和课程设置。在市域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的创新要充分探索市域范围内可利用的传统文化资源、地方特色资源,根据不同学校的教学现状,在整体统一的背景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探索各具特色的校本思政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要有效果,就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起点、身心成长情况,找到适宜他们接受的叙述话语和活动方式。”[5]小学阶段,坚持启发性为主,以具趣味性的体验式、互动式教学为主,用小故事讲大道理。如洛阳市组织编写、出版的具有地域特色的“黄河明珠洛阳城”连环画系列丛书,作为课外读物,增强了小学生学习洛阳传统文化的兴趣。中学是学生思想道德和人格完善的重要时期,强调通过探究式、专题式教学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中,注重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国际与国内的结合,提高思政课的魅力和亲和力。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洛阳市依托“东方博物馆之都”的深厚历史文化资源优势,组织学生走进博物馆,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孩子的文化自信。中学阶段要注重时事政治的学习,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思辨力。大学阶段,要注重增强学生的使命担当。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其通过小组研学、课堂辩论、社会实践等形式,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并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把社会实践作为成绩评定的重要部分。如洛阳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国庆节里谈爱国”课程,让新时代大学生感受到爱国主义在推动历史进步中迸发出的磅礴伟力,有助于培育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完善思政课教学评价机制。教学评价标准是评判教学质量优劣的标准,市域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一套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一是创新统一的思政课评价体系。丰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评价形式,坚持知识性评价与价值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且要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二是设立大中小学教育专家小组负责评议。主要包括专家小组随机听课、教师教案评价,审议学生评教及教师互评。三是坚持校内校外评价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的学习效果和家长、家族、家风的作用密切相关,要注重家校合作。”[6]完善家校合作评价模式,通过学生、教师、家长等多种评价主体,突出学生对思政课一体化的体验反馈,全方位、多领域,拒绝唯分数论,使学生始终能够自我监督和约束,并有意识地改进和发展自己的思想。

四、多元保障,协同育人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各个领域、各个部门协同配合。其中,加强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形成各类课程协同同向育人效应、构建“大思政”育人模式是最终目标。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各级党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组织都必须紧紧抓在手上。”[7]为此,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践中,地方各级党委要把思政课建设和发展提上重要议事日程,落实主体责任,强化责任意识,发挥党的坚强战斗堡垒作用。洛阳市委宣传部在洛阳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带领教育局和洛阳师范学院共同负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和管理指导,并建立洛阳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目标考核体系,将责任层层分解到相关部门和单位,定期检查工作推进情况,确保工作的实效性,为思政课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利用洛阳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将城市红色基因融入课堂教学,推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

形成各类课程协同效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课程体系,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鼓励教学名师到思政课堂上讲课。”[2]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建设,应坚持构建纵向和横向贯通发展的教学格局。在纵向发展方面,“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设计课程内容,体现不同学段特点,研究生阶段重在开展探究性学习,本专科阶段重在开展理论性学习,高中阶段重在开展常识性学习,初中阶段重在开展体验性学习,小学阶段重在开展启蒙性学习”[4]。在横向发展方面,一是组织教研团队进行课程思政研究,将思政课元素有机融入其他学科,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而行。通过典型示范、由点带面,推出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从“单一课程”向“多学科”转变,从知识体系向价值体系转变,推动思政课程与各门课程协同育人。二是扩大校校合作范围,创新校校合作形式,逐步形成大中小学思政课市区联动、区校合作、校际协同、校社联动的一体化建设格局。洛阳市在每个县区先遴选5~10所中小学校,与高校签署共建协议,积极探索符合洛阳实际、富有洛阳特色的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共建模式,就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猜你喜欢
洛阳市教研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河南省洛阳市东升第三中学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洛阳市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洛阳市
洛阳市建设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