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运营现状及发展对策

2022-03-18 08:08陆黎梅唐立平黄献宁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专利技术专利知识产权

■陆黎梅,唐立平,黄献宁,朱 武

(1.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外语外贸学院,广东 广州 510550;2.广东省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南沙分中心,广东 广州 511455;3.广州市南沙区知识产权发展促进会,广东 广州 511455;4.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广东 广州 510550)

创新有助于企业保持其竞争优势,扩大规模,吸引资本投资,还能提高企业生产力,促进技术进步、提高就业率[1]。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的重要主体。据Sixlens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我国存续在营的中小企业数量突破42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8.5%。中小企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和出口总额分别占全部工业总量的60%、57%、40%、60%。中小企业与市场联系紧密,总体上来说结构较为简单,易于在技术方面集中突破,是自主知识创新的生力军。但对企业而言,只有创新还远远不能保持其竞争力。企业要巩固其垄断地位、拓展市场,需要有效地管理知识产权,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我国中小企业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如存在缺乏资源、资金有限、缺乏核心技术等问题,知识产权运营管理能力十分欠缺,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下。如何有效运营知识产权、发展知识产权,实现知识产权价值最大化,更是无从谈起。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我国65%的发明专利和超过80%的新产品都来自中小企业,但同时80.2%的中小企业没有知识产权部门,88.5%的企业没有专利交易。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我国企业和高校平均科学技术转化率只有15%,专利转化率不到25%,而数量更为庞大的科研成果和专利最终转化成功率也不足5%。可见,我国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运营能力十分有限,知识产权作为企业的宝贵资产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技术创新是生存之道,而知识产权是制胜之宝,加强知识产权运营管理,占据垄断地位、获取资本投资、拓展市场,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2]。如何增强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运营管理能力,提高其科技成果转化率成为亟待破解的现实难题。本文以我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运营为研究对象,剖析当前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运营发展战略的现状与困境,探索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运营新路径,为我国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一、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概念界定

知识产权运营是指知识产权权利人和相关市场主体优化资源配置,采取一定的商业模式,实现知识产权价值的商业活动。运营模式主要有许可、转让、投资和融资等。国外学者未曾提出知识产权运营的概念,而是在相关研究中使用知识产权商业化这一概念,并积累了很多实践经验[3]。以专利为例,美国的威斯康星大学(Wisconsin)、麻省理工学院(MIT)和斯坦福大学(Stanford)等高校以“专利运营”为主体的技术转移非常成功。英国剑桥大学将技术转移办公室(technology transfer offices)、大学创业基金和剑桥创业者中心集成为一个知识产权产业化的孵化器,主要开展技术价值评估、知识产权运营等服务,并紧密结合有关基金组织,为创业者提供全链条的服务,平均每年帮助建立5家企业,并已成功孵化300家企业[4]。在国内,知识产权运营概念的全面提出是在2014年,主要出现在当地政府的一些法律法规当中。2014年4月,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企业专利运营指南》,该《企业专利运营指南》将“专利运营”界定为“通过对专利或专利申请进行管理,促进专利技术的应用和转化,实现专利技术价值或者效能的活动”。至此,国家对知识产权战略做出了调整,知识产权由量转变为质,交易是机构调整的重点。知识产权交易作为知识产权运营的主要方式,主要包括知识产权权属交易、许可和入股等。国内知识产权运营的初级阶段(2014—2016年)主要是知识产权成果转让,权利人把自己多余的、尚未成熟应用的科技成果转让出去,甚至放弃知识产权成果。知识产权运营的中级阶段(2017—2019年)初步建立了知识产权评估体系,将知识产权根据潜在的经济价值划分等级,并根据知识产权的类型、所处的行业或技术领域进行分类。但这一阶段的知识产权运营仍未成熟,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经验和能力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知识产权运营的高级阶段(2020—至今)的标志是,市场上出现了一批专门的知识产权交易经济公司或者中介机构,能对知识产权价值进行有效的评估,有效地推动知识产权成果转移转化。在这一阶段,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强调知识产权运营模式创新,以促进企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市场上出现专门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机构,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促进知识产权成果市场化[5]。

二、我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运营发展现状和困境

(一)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存在管理难、管理成本高的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仍然处于知识产权运营管理的初级阶段,运营能力有限。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专业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缺乏知识产权专业人才,也缺乏有效的管理工具,企业对其知识产权很难做到有效管理,企业管理层无法做到实时准确、清楚地了解自己企业知识产权情况(包括企业知识产权整体情况、个别专利的申请状态、年费缴纳情况等),甚至经常出现企业漏缴、忘缴专利年费导致企业核心专利失效的现象。如,苏州恒久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忘缴年费丧失5项核心专利而成为创业板首个因知识产权管理问题导致上市搁浅的公司,广州南沙区精益机械等企业的专利也因未及时缴纳年费导致专利失效而无法及时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许多中小企业的专利被放弃、商标被抢注背后,揭示着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缺失,知识产权得不到有效管理和维护,导致企业无形资产流失严重。

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依赖于传统知识产权代理机构来管理其知识产权,但代理机构仅是针对其代理的单个案件通过邮件的方式转达文件、缴纳年费,无法帮助到企业实时、全面、智能地对其知识产权进行有效管理,而且这类服务成本较高,例如目前传统代理机构帮助企业缴纳一件专利年费的服务费在100~200元之间,很多中小微企业本身资金不足,往往会不得已而放弃知识产权成果,企业创新和发展也因此而受阻。

(二)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运营能力欠缺

知识产权只有在流动、转化中实现商业化利用才能体现其价值。由于没有专业知识产权人才和能够帮助中小企业有效运营知识产权的平台,导致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运营工作还处于从无到有的“拓荒”阶段,工作重心以专利等知识产权的申请和日常维护为主,尚处于知识产权运营的初级阶段。而专利分析、布局、交易许可、维权等深层次工作鲜有开展。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将知识产权长年搁置,导致知识产权效能得不到有效释放,大大损害了中小企业的创新动力。

(三)知识产权成果转移转化困难

一是科研院所的大量研发专利需要转移转化,但受国有体制约束,程序繁琐,运转周期长,不能和企业快速、有效对接;二是缺少专业、有公信力的知识产权评估机构对有转移需求的知识产权的价值进行认定,交易双方难以对相关的知识产权价值达成共识;三是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手段有限,中小型企业进行专利产业化的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缺少配套支持和风险补偿机制等,科技成果转化严重受阻。

(四)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有一定的局限性

目前我国大力推动的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和机构集中于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大部分采用线下对接的服务模式,主要对接大型企业或科研院所,存在信息不对称、资源不集中、覆盖面有限、地域区域性服务不均衡等问题。而对于中小企业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企业,受企业自身意识水平和当地服务机构能力所限,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机构所提供的服务不具备专业性、系统性、战略性,企业付出的成本高,回报低。一些地区,如广州市南沙区,存在着企业分布不集中、虚拟注册企业较多等问题,在线下进行知识产权管理和运营服务存在着一定困难。

(五)现有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模式落后

现存知识产权托管平台均是采用线下对接、线上展示的模式,其网络系统基本仅用于知识产权的展示。这种线下对接模式导致服务面极其小,主要面对平台所在地较为发达的地区和大企业、科研院所等,无法大批量地对接中小企业的需求,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区域,对中小企业的帮助极其有限。另外,由于传统知识产权托管平台缺乏相关资源数据库等,无法大量积聚知识产权需求,导致很难做好供需的有效对接。

三、对策建议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新的主体,但知识产权运营管理能力欠缺,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下,现有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难以为企业提供高效的服务。为提升我国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运营管理能力,加强我国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以提升我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率,本文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着力,谋求突破。

(一)大力扶持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新业态的发展

支持有条件、有需求的地区,如高新企业、产业集群区域率先建立“互联网+”知识产权托管运营服务中心,以知识产权各门类联动运营为牵引,探索知识产权引领创新经济、品牌经济和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全新路径。充分释放知识产权综合运用效应,促进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不断提高,以及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的建设可分两步走。

第一步,依托“互联网+”建设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托管中心。中国是全球互联网用户第一大国,依托“互联网+”建设知识产权托管服务中心可打破传统知识产权托管服务的地域性和局限性,能够迅速扩大服务覆盖面,帮助企业供需方有效对接。企业入驻系统后,系统自动将入驻企业的知识产权进行导入,并进行实时托管,能够为客户在PC端和手机端上提供缴费提醒和指引、数据统计与分析、专利文本下载和在线阅读、竞争对手知识产权监控与提醒等功能。方便企业简单实效地实现知识产权的管理,解决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难,管理成本高的问题。

第二步,在托管服务的基础上发展运营服务。随着“互联网+”知识产权托管服务的推进与发展,入驻企业和知识产权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后,系统将推出知识产权交易与运营功能,有效接收线上交易运营需求,开展知识产权交易运营服务。并吸引相关优质服务机构(例如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评估机构、银行、投资机构等)入驻平台,最终实现为入驻企业集中提供知识产权创造、申请布局、管理、运营运用等全链条的线上线下服务。

“互联网+”知识产权托管运营服务中心的建设,将利用“互联网”无地域限制的优势,吸收优质的知识产权、企业、服务机构入驻,构成知识产权的全生态链。可在高新产业集群区(如广州南沙新区、粤港澳大湾区等)形成知识产权聚集地,在区域内开展交易、许可、评估、转移转化、金融、维权等全方位的运营服务,打造高质量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促进创新成果转移转化。

(二)加快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为加大对我国重点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大力促进重点产业知识产权的快速发展,提升我国知识产权的综合服务能力,建议在有条件的地区、高新企业集群区,通过政府、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等多方共建联动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依托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对重点产业如人工智能、前沿新材料、精密仪器、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中的一项或多项开展集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于一体,审查确权、行政执法、维权援助、仲裁调解、司法衔接相联动的产业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工作。

(三)加大对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构的支持,建立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体系

加强对各地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的扶持力度,建立一套诉前、诉中、诉后全方位援助的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体系。立足地方,服务外向型企业,帮助企业放心“走出去”,以凸显维权援助中心在我国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援助服务方面的重要作用。

(四)制定完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的相关扶持政策

出台知识产权运营服务相关扶持政策,从知识产权创造、申请布局、管理、运营运用等全方位进行扶持,尤其针对网络托管、交易许可、专利产业化、评估、维权、专利质押融资等运营服务进行重点扶持和培育,以推动我国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快速发展。

(五)积极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与布局工作

在各地推行高价值专利的培育与布局工作,委托优质专利服务机构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进行高价值专利培育与布局。通过培育布局产出系列高价值专利,有效帮助我国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占据行业制高点和掌控力,从而增强我国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的知识产权运营打好基础,促进我国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六)扶持专利技术产业化

专利技术代表着先进的技术,代表着技术进行产业化和市场化时有一定保障。专利技术产业化是专利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支持专利技术的孵化、产业化,势必能有效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合理发展和科学配置,有助于培养一批高精尖企业。(1)完善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彻底打破体制障碍,鼓励优质的专利技术进行转移转化,全面提升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2)建立完善的专利技术产业化服务体系,做好专利技术产业化的配套服务;(3)完善专利技术产业化相关扶持政策,不但要资助产业化已经上规模的企业,更应该扶持正在进行产业化的中小微企业。在有条件的地区打造专利技术产业化的示范园区,吸引优质专利技术到园区内落地,进行孵化、产业化,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价值。

(七)支持发展知识产权新金融,拓宽知识产权运营渠道

探索设立知识产权运营基金,推动知识产权证券化、知识产权保险业态的发展;大力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体系建设,由政府搭建融资配套,促进银行和企业的沟通,政府提供财政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银行风险覆盖率能力[6];设立专利质押融资风险资金池,建立政府、企业、银行风险按照约定的比例共担的机制,鼓励企业、银行在合理的范畴内进行专利质押融资。

(八)出台知识产权人才政策,注重高端知识产权人才培养

各地政府部门出台知识产权人才扶持政策,在入户、个税、住房等方面为知识产权人才提供绿色通道和方便,吸引知识产权专业人才、高端人才、专业机构、科研院所等多方共建高水平专业化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立专家库,快速有效地建立一支懂技术、懂金融、懂管理、懂运营的知识产权专家团队,为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人才引进和培养提供有效保障,进而推动我国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更快、更高质量发展,也为我国知识产权的发展以及科技创新成果保护提供切实有效的保障。

猜你喜欢
专利技术专利知识产权
专利
防爆电机专利技术发展综述
全新充电专利技术实现车队充电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as potential immunomodulatory players i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duced by SARS-CoV-2 infection
镁冶炼专利技术研究
发明与专利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曲面显示器的专利技术分析
知识产权侵权归责原则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