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音乐人才培养问题新思考
——以三亚学院为例

2022-03-18 07:29赵世兰郭建民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音乐学院演艺声乐

赵世兰, 郭建民

(大连大学 音乐学院, 辽宁 大连 116622)

一、 培养计划与培养目标

根据海南高校的办学状况, 依据三亚学院所处的地域, 以及海南省三亚市“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国家战略部署, 特别是三亚“230万候鸟人”精神文化生活的巨大需求缺口, 笔者认为海南地方高校(尤其是三亚学院)音乐学院学生的就业前景是乐观的。 随着城市文化建设和旅游演艺产业的发展, 地方高校音乐人才的需求量持续增大, 同时, 对音乐人才培养的要求更为全面、 更加标准、 更趋严格。

就三亚城市发展对于音乐人才的需求而言, 其城市旅游演艺音乐人才需求的类型有现代职业型、 技术技能型、 艺术服务型、 能力复合型4种; 同时, 三亚城市旅游演艺产业需要音乐人才具备职业意识、 转型意识、 时代意识、 服务意识、 敬业意识、 奉献意识6种意识。

其他地方应用型高校的音乐学院, 虽未必如三亚学院一样具有地域办学优势, 但由于大多数地方应用型高校的音乐学院成立时间较晚, 当地或周边地区的音乐人才需求缺口依然较大。 此外, 不同省区市的城市文化建设、 基础音乐教育发展程度和城市演艺文化产业发展各有特点, 对音乐人才的要求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为此, 笔者以为, 应结合不同省区市城市发展对音乐人才的实际需求, 不失时机地调整地方高校音乐人才的培养计划, 探索适应地方高校应用型、 职业型音乐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 不断完善教学大纲, 编写符合本校、 本院、 本专业实际的应用型特色音乐教材, 建立科学、 规范的考评机制, 鼓励并引导学生在学好本专业课程的基础上跨专业选修学习, 积极培养能力复合型、 地方服务型音乐人才。

地方高校音乐专业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强化专业课程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以声乐专业为例, 在大一、 大二阶段, 要通过严格规范的声乐、 钢琴教学和训练, 基本实现学生基础知识的全面扎实和基本技能技巧的熟练掌握, 本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基础和规范, 教师要细致耐心, 坚持“基础曲目+简单曲目+中外曲目”结合, 避免高、 大、 难的声乐曲目; 大三、 大四阶段, 学生选择声乐专业主要课程继续学习, 要求其浏览大量的中外声乐作品, 在达到一定数量后, 安排应用型课程和艺术实践活动, 强化学生的应用型、 职业型意识, 要成立艺术实践教研室, 配备得力的“双师型”专门人才, 实现旅游演艺人才培育真正意义上的“一专多能”目标。

如, 三亚学院音乐学院根据教育部对基础艺术专业人才的规格要求, 结合学校整体需要, 要求声乐专业的学生在熟练掌握1—2门(声乐、 钢琴)基本演奏技能的基础上, 实现本专业或跨专业模式的“多项全能”。 音乐专业包括唱、 自弹自唱、 伴奏、 指挥、 音乐理论、 音乐辅导与教学、 合唱训练与辅导、 音乐养生与心理咨询。 关于“多能型”, 既可以是本专业范围的多能, 也可以是跨学科、 跨专业的多能。

二、 关于分类教学、 分类培养的问题

笔者认为, 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应是: 在培养学生具有崇高艺术品格和人格修养的基本条件下, 专业水平应同时达到舞台表演观众反映好、 课堂教学学生反映好、 社区活动组织大众反映好。 以音乐表演声乐、 钢琴专业为例, 进行分层分类教学并以师生互动模式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 是地方高校音乐表演的一条新路。

声乐和钢琴应作为高校音乐表演专业的必修课, 这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音乐基本技能。 地方高校音乐表演声乐、 钢琴专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综合表现来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 如经过一个周期的教学和实践,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未来就业意愿和专业优势, 进行多个方向(城市旅游演艺、 社会音乐辅导、 基础音乐教育和音乐文化管理等)的自由选择, 逐步形成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人才分类培养与多样引领的“师生互动”模式。

第一, 凸显三个特点, 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凸显三个特点: 在教学内容上, 突出因材施教特点; 在教学方法上, 突出规范、 严格、 系统、 灵活特点; 在师生互动上, 突出学生努力、 教师主导特点。 实现一个目标: 实现“音乐表演人才培养的分类教学与多样化的就业目标引领”有效对接。

第二, 强调教学方法的灵活和教学内容的丰富。 具体而言: 一是因材施教方面, 更加具体和精准, 具有促进和催化作用; 二是教学方法方面, 更加规范、 严格、 系统、 灵活; 三是师生互动方面, 逐步形成学生目标明确、 教师引领主动的模式; 四是开设课程丰富多彩; 五是跨专业选修自由灵活。

第三, 艺术实践教学创新。 高校音乐教育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为国家和社会输送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近年来, 随着音乐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艺术实践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愈加重要。 笔者认为, 高校音乐教育的艺术实践应是常态化、 系统化、 模式化、 全程化的, 要坚持艺术实践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相结合、 艺术实践与学生社团活动相结合、 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相结合的基本思路, 围绕音乐技巧、 音乐理论、 实践演出以及学生就业渠道开展多层面、 多渠道的艺术实践活动。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目前大多数地方高校音乐学院音乐表演专业的实践教学仍是校内舞台实践模式, 仍拘泥于校内音乐厅或实习基地。 事实上, 校内音乐厅的艺术实践充其量是一种“模拟实践”, 无法与城市旅游演艺应用型、 职业型、 服务型的专门人才需求有效对接。 因此, 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的教育教学要解放思想、 开阔思路, 制定切合实际的艺术实践教学计划, 根据城市旅游演艺以及大众文化需求, 组织师生成规模、 成系列地走出校园, 走进社区、 走进大众视野。

第四, 要打破同类院校音乐专业的教学考核评价机制。 音乐专业课堂教学要制定出不同专业完成艺术作品数量的量化指标。 如音乐表演专业, 在学生毕业前, 声乐课要求完成背唱60首中外歌曲, 钢琴课要求弹60首练习曲乐曲, 在此基础上, 要求学生学会30段舞蹈、 指挥或组织30首合唱或器乐曲的排练。 此外, 学生要能够跨专业主持节目、 策划组织演出活动, 掌握绘画等技能。 安排学生参加教育实习、 校外实践辅导和排练(授课)不低于20节。

第五, 考核办法要具体、 完善。 教学评价和考核可以安排在第8学期, 分组(唱歌、 钢琴、 弹唱、 合唱指挥、 舞蹈、 音乐理论测试等)进行; 按照艺术作品风格分项抽查(每一分类抽1—2首作品), 根据学生现场演唱、 演奏、 指挥等表现评分。

三、 关于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的应用型教材

笔者认为, 声乐教材的科学性、 规范性、 应用性非常重要。 三亚学院音乐学院的声乐教材是在学校三度建设和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 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 借鉴国内现有教材优点, 结合地方高校音乐教育及基础音乐教育现状和实际需要, 以培养学生城市旅游演艺表演能力、 社会音乐辅导能力以及基础教学能力为重要参照的。

具体而言, 《地方高校应用型声乐教学分级教材》在教学曲目的选择上, 既考虑了美声、 民族、 通俗三种唱法, 又考虑了音乐剧等演唱样式; 在教学特点上, 体现了科学性、 民族性、 艺术性和时代性; 在教学原则上, 突出循序渐进、 因材施教; 在教学方法上, 既注重基础规范, 又突出专业技能的提升和应用型能力的训练, 还将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有机融合。 声乐分级教学曲集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 除乐谱曲集外, 还配有教材使用的详细说明。

四、 关于音乐专业跨专业、 跨学科学习

要逐步实现地方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的跨专业、 跨学科学习。 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的学生要在学好本专业以及完成必修课程和学分的基础上, 跨专业选修一些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课程。 近年来, 乐山师范学院在此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 并取得了较好成效, 获得了教育部的肯定, 值得同类院校借鉴学习。

事实上, 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 地方经济建设急需跨学科人才。 笔者认为, 对于地方高校音乐学院来说, 既可以从招生要求上考虑“文理兼收”, 也可以对理科学生进行跨专业、 跨学科的引导。 此外, 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制定切实可行的跨学科、 跨专业教学计划, 根据音乐专业跨学科学习, 制定相应教学方案。

五、 关于国内合作培养与国际交流

地方高校音乐学院要把握好与国内国际合作办学的机会, 培养具有一定开放意识及国际视野的应用型音乐人才。 国内国际合作办学的交叉培养模式, 有利于实现国内外高校优质资源共享, 有助于吸收外来资源提升地方高校的办学优势; 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外语能力, 更好地实现对外交流。

笔者认为, 地方高校音乐学院要特别注重交流、 学习国内国际先进的教育管理经验。 要建立完整、 科学的管理服务体系, 以规范的服务制度、 高效的服务方式、 专业的服务队伍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

猜你喜欢
音乐学院演艺声乐
河南金贵演艺集团
河南金贵演艺集团
音乐学院概况
音乐学院简介
浙江音乐学院举办2021新年音乐会
2020年《演艺科技》总目录
生态学视角下得演艺产业——评《演艺产业生态学刍论》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