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遵清
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出现频率越来越高。根据研究显示,在2011年-2019年中国知网相关文献中,以“微课”为主题词的论文数量逐年升高,从2011年的4 次增长到2019年的4845 次,累计出现30188 次[1]。数据和现实都凸显出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具体到高中古诗词课堂,微课因其自身的趣味性、聚焦性、情景化等特点,可以有效改善高中古诗词课堂氛围沉闷、知识点零散、情感共鸣难等教学现状。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好的导入对于课堂是至关重要的。对于高中古诗词课堂来说,课程导入时常常需要对诗词的写作背景进行介绍,一般包括诗人生平、写作背景等。这些背景知识比较零散,距离当今生活比较遥远,学生常常难以认识到这些知识的重要性,也无法快速有效地记住这部分内容,给后续的诗歌理解带来困扰。借助微课进行古诗词课堂导入,既可以方便、快速的展示相关背景知识,还能让课堂导入变得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以《登幽州台歌》为例,导入课程时首先要介绍诗人陈子昂和他写作这首诗歌的背景。陈子昂,字伯玉,唐代诗人,24 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28 岁从军,出征西北平乱,官至右拾遗;后遭人构陷贬谪,最终冤死狱中,年仅四十一岁。诗人的生平可谓一波三折,哪怕只是简要概括都需要不少语言,更何况简单的三言两语并不足以让学生了解诗人。如果用微课来介绍诗人生平,就可以在简短的视频中直观而立体地展示出诗人跌宕起伏的人生。
以微课导入古诗词背景的方式多种多样,比较常见的是使用PowerPoint 制作动画,一方面Power-Point 使用简单,大多数教师都能熟练使用;另一方面PowerPoint 可以自动播放动画,可以将零散的背景知识融合成生动的动画展示。如介绍陈子昂的生平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动画人物代表陈子昂,然后以科举喜庆的画面代表中举入仕,之后的从军则以壮烈的沙场征战图作为背景。如此,以代表性的图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介绍起诗人的生平就不再枯燥,反倒平添趣味。需要注意的是,课程导入要避免出现大篇幅的文字,而应尽量使用图片、动画、音乐、旁白等来表达意思。为了减轻备课负担,教师可以尽量从网上寻找合适的微课资源。经过多年来的沉淀,网络上的古诗词教学资源十分丰富,像李白、杜甫等著名诗人的背景知识小视频随处可见,稍加剪接就可以作为微课在课堂上使用。陈子昂虽然不如李白、杜甫出名,但网上关于《登幽州台歌》的教学资源比较多,其中不乏介绍其作者的,不妨采用“拿来主义”,将这些网络资源变成课堂教学材料。
可见,微课导入古诗词课堂教学的最大优势在于趣味性。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类网络资源,来介绍古诗词教学中背景知识,将零散的诗人生平、写作背景等枯燥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微课[2],让学生在趣中学。
多媒体进入课堂,可以有效处理古诗词中的难点与重点。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运用图片、视频等进行授课,也可以借助相关的史料、研究资料等从不同角度来讲解古诗词的字词含义、表达方式。微课是碎片化的,在系统性方面稍有欠缺,但可以针对某个点进行深度挖掘,正好弥补了多媒体教学的不足之处,可以很好地帮助教师攻克古诗词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
理解《登幽州台歌》的难点之一是正确朗读古诗,理解诗歌大意。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帮助学生把握这首诗的朗诵节奏,在朗诵中感悟诗意。对于学生来说,正确朗诵这首诗并不难,基本节奏如下: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结合课本上的注释,学生可以理解这首诗字面上的意思:向前看不见古之贤君,向后望不见当今明主。想到天地无穷无尽,我倍感凄凉独自落泪。仅仅将古诗词翻译成现代白话文,并不代表真正理解这首诗。古代诗人写作时惜字如金,以文字表达出来的意思只是冰山上的一角,更多的意思隐藏在文字之下,需要将冰面上下的意思联系起来,才能证明理解全诗。比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时,为什么要向前寻找古之贤君、向后回望明主呢?因为幽州台独特的象征意义。幽州台即黄金台,燕昭王曾在此招纳天下贤士,并借此将燕国打造成一个强国,燕昭王成为知人善任的明主象征,幽州台(黄金台)成为报效君王、建功立业的象征。李贺《雁门太守行》中“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就引用了这一典故。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微课形式,在诗歌的吟诵声中发问:诗人为何前看古人、后望来者?天地万事万物,为何诗人只觉“悠悠”?诗人为何而“怆然”以致“涕下”?通过接连发问,引导学生思考,将诗人未明确写出的意思补足,让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不留空白。
利用微课攻克古诗词教学难点,就是围绕难点“定点爆破”、激发学生思维,以微课深化学生对古诗词的认知,达到理解上的融会贯通。
诗人为何要写作古诗词呢?抒发情感。有的诗人借景抒情,有的诗人咏物抒情,有的诗人怀古抒情……除了理解诗中歌咏之物外,体味附着其上的诗人情感也是高中古诗词的重点之一。相比初中古诗词教学,高中古诗词课程的难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诗歌理解上的难度提高,如对生僻字、特定意义的词语等的理解;二是诗歌情感更加复杂,学生难以轻易体味到诗人的真实情感。
例如,《登幽州台歌》语文教学目标包括“了解古代君子之风骨,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课外古诗词背诵中同样对这首诗提出要求,对情感体味的要求为“怀才不遇的诗人,面对辽阔的山河,前思古人,后念来者,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不禁油然而生”。从诗歌情感体悟上看,难度有着明显提升。“孤独寂寞之情”比较容易体会到,“古代君子之风骨”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却很难看出,因而教学是需要引入微课针对诗词情感进行重点体悟,帮助学生对诗中情感做一次细化与转换。同时也要注意到,现有的微课资源大部分都着重于“孤独寂寞之情”,较少涉及“古代君子之风骨”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师需要对微课资源进行再加工。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灵活的特性,重现诗中情境:诗人行进在崎岖的道路上,前后皆不见人影,仰望天空只觉自身渺小如沧海一粟,环顾大地只余自己一人踽踽独行。想到追寻明主、建功立业的志向仍遥远不可及,突然想起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在微课情境中,陈子昂的“涕下”与屈原的“掩涕”重合起来,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诗人的人生抱负是什么?对悠悠天地的情感如何?然后学生就能够体会到诗人的追求是“像古代贤者一样追随明主,开创盛世”,这种政治理想与儒家君子讲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致的。同时,诗人“独怆然而涕下”的根源不在于这天地间的景色不够美丽,而在于没有明主赏识,没有志同道合的同伴,只能自己一个人孤单跋涉在这条看不到前景的理想道路上。反过来思考,如果有明主提拔,诗人会做什么呢?为民请命、装饰江山如画。所以,诗人本心是对祖国山河与人民的热爱。
利用微课构建诗词情境,方便学生将自身代入诗人写诗的时空背景中,也就更容易体味到诗人的情感世界[3]。高中生对于古诗词知识的积累比较丰富,利用微课构建诗词情境时,可以借用相似的诗词情境,便于学生举一反三地体会诗歌情感。
微课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其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应用仍处于摸索阶段,需要在长期实践中寻找更合适的应用办法,希望能发挥出微课灵活机动、重点突出的特点,使得古诗词课堂能够兼顾趣味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