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政治委婉语跨文化对比研究

2022-03-18 06:45黄新伟
绥化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外来语中德省略

黄新伟

(合肥学院外国语学院 安徽合肥 230601)

委婉语在很大的程度上使得人与人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并有效地实现了交流的意图。[1]本文通过以德语政治委婉语的构成方式进行比对分析,尝试揭示出中德政治委婉语在构成方式上的异同点,希望对中德跨文化交际研究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一、德语政治委婉语的构成方式

(一)借喻、隐喻(Metaphern)。通常的情况下,人们会使用一个意义相近的词来表达一些禁忌语或忌讳语言,但是对于一些借喻词语的选择必须要与要表达的意思相近[2](P128)。如(Kristallnacht水晶之夜,1938年德国纳粹袭击犹太人事件,表示着纳粹对犹太人有组织的屠杀的开始)。

(二)模糊或多重含义的表达(vage oder mehrdeutige Ausdrücke)。通常情况之下,人们会运用一些模糊或者是多重含义的词语来代替一些直接的表达方式,进而实现语言委婉的目的[6]。前提条件是概念的多义性(一词多义),但由此可能产生误解。如:用(特殊照顾)来替代(屠杀)等。

(三)省略法以及零委婉语(Auslassungen und Nulleuphemismen)。引起不快或非正义的词汇还可以通过省略法转换成委婉语。省略法通过扩大词汇与实际所指的距离,间接弱化了它们的心理影响力。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最终解决(Endlösung)”。这个委婉语缺了两个确定其实际意义的成分,完整的表达应该是“通过屠杀对犹太问题的最终解决(die Endlösung der Judenfrage durch Tötung)。”[4](P90)

(四)添词(Hinzufügen von Wörtern)。通过添加一定词汇的方式达到委婉表达的效果。此种类型例子相对较少。Elisabeth Leinfellner举了个例子“道德的(moralisch)”。当政治人物选举失败时,就会称此为“一场道德的胜利(einen moralischen Wahlsieg)”。

(五)一般化、普遍化(Verallgemeinerungen)。不确切的内容用笼统、一般化的方式表达出来,由于信息值很低,因此很容易达到委婉效果,比如:事件、事务等,尤其在外交语篇中此类词汇运用较多。此外,第三人称单数“它(es)”也经常被使用:“执行这件事(es machen)”。

(六)无内容措词(Leerformeln)。在政治谈话中无内容措词是最重要的修辞手段之一,这种委婉语不是没有意义,而是没有内容。如自由、人权、反动、保守等具有多义性的惯用语在政治谈话中是很有用的,每个词汇都可以用来描述不同的政治事件或观点,以达到委婉表达的效果。

(七)间接肯定法(Litotes)。间接肯定法就是指人们使用反语的否定或双重否定来表示肯定的一种修辞方法,以便减弱、缓和语气。[5]例如,无好运(ohne Fortune)代替失败(erfolglos)等。

(八)外来语(Fremdwörter)。根据Zöllner的看法:“外来词被认为是高雅的,能够提高说者的社会地位。因此它可以创造出一条社会的语言界线,并起到排斥圈外人的作用。同时外来语还能够作为委婉语被使用,达到掩饰禁忌的作用。”[6](P145)如经济衰退、通货膨胀等。社会生活中委婉语表述:如用拉丁语“年长者”表示“老人”。

(九)文体不一致(Stilistische Inkongruenz)。两种不一致的文体风格形成鲜明对比,如由轻松口语化的表达转变为高雅的风格,或是由高雅风格转变为口语化表达,这两种形式都可以达到委婉效果。前一种形式也起到缓和效果,但更多的是达到轻松幽默的效果。后一种形式使用得更多,它主要起了掩饰的作用。[6](P147)

(十)矛盾修饰法(Oxymora)。矛盾修饰法在一定的语用环境下可以生成委婉语。Luchtenberg认为两种从逻辑上来看自相矛盾的表达形式可以起到掩盖真实意义的目的。[2](P140)在德国政治语言框架内的一个例子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soziale Marktwirtschaft)”。就“自由的市场经济(freie Marktwirtschaft)”这一意义来看,这个词组中的“社会主义(sozial)”与“市场经济(Marktwirtschaft)”是相对立矛盾的。“社会主义(sozial)”这个词可以安抚一部分经济状况不好的民众,而“市场经济(Marktwirtschaft)”可以稳定企业家的情绪。

(十一)缩写(Abkürzung)。为了能够很好地规避某些语言说出来给人不舒服的感觉,经常会采用词语的缩写来进行代替。[7]例如用ABC-Waffen,H-Bombe代替核、生物武器和氢弹。

二、中德政治委婉语对比分析

中文政治委婉语最常见的构成方式分别为隐喻、添词、一般化及文体不一致。中国人擅长运用隐喻这一修辞手段使语言更为形象生动,就政治家的交流而言,隐喻能使他们避免直接提及而伤及脸面。中德通过隐喻构成政治委婉语的情况都较普遍常见。同时,中国人也习惯于通过词语(尤以形容词居多)的添加来表达言外之意,暗示其真实的看法和态度,而德语在添词这方面的委婉语并不多见。

在政治领域,尤其是外交场合,大量的官方话语被运用来恰如其分地代表国家表态,因此一般化、普遍化的委婉语成为使用最频繁的委婉语之一;在中国,政治家、政府致力于拉近与民众之间的心理距离,维持并缓和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尤其在一些敏感尖锐问题上要避免矛盾冲突而不能直接表态,此时就要求外交语言能产生幽默诙谐的效果[8],因此文体不一致也被较频繁地使用。同时,模糊、多义表达,无内容措词也能在涉及敏感话题时起到含蓄表态,避免矛盾冲突的效果,因此也是外交场合的常用政治委婉语。这些类型的政治委婉语因为符合国际上一致的外交原则,因而是中德两国均普遍常用的委婉语类型。

省略法以及外来语这两种构成方式的委婉语中文政治语料中较少出现,这一方面与中文的语言特性有关(借用外来语),另一方面与这些构成方式的使用目的有关(省略法与零委婉语主要起掩盖、掩饰、美化作用),因而在中国外交场合较少被使用。虽然外来语在中文政治委婉语中基本上不被使用,但与其具有相似效果的一种表达方式——中国古典诗词与成语,被非常频繁地运用在外交场合中,如“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我们将继续扩大同台湾经贸交流的范围...”同样起到了高雅表达的效果,在体现政治人物文化涵养的同时也提高了中国的国家形象:此外,我们发现,在政策方针的描述方面中国政治人物多倾向于使用简约的“一词”概括表述法,这类似于德语中的缩写,如:第一,抓住“一条主线”,……第二,要抓好“两大重点”工作......

结语

本文就中德两种语言中委婉语的(外交)这一特定领域进行了对比探讨,实际上这种研究是初步的、尝试性的,同时也是处于动态中的,因为委婉语一直经历着不断地演变。我们把汉德政治委婉语进行初步比较和分析,能够有效帮助我们增进中德两国两种语言和文化的理解,对中德跨文化沟通和教学有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外来语中德省略
原来它们是“外来语”
从中韩外来语发展看全球化时代外来语对文化的影响
偏旁省略异体字研究
鼓乐活动中德艺融合教育的实践探索
发扬中德传统友好 推动两国关系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写在中德建交45 周年之际
浅析英语外来语的规范使用
中间的省略
花开的声音 身心的交响——“2014中德合唱大师班”培训有感
也谈“诈马宴”——兼议汉语中外来语译名词义的演变
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