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新闻编译中的叙事建构策略——以人民网德文版为例

2022-03-18 06:45李永村
绥化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人民网螺蛳大运河

朱 越 李永村

(1.合肥学院外国语学院 安徽合肥 230601;2.天津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 天津 300204)

一、把握译文功能,选择性采用文本材料

在大多数情况下,译者出于发挥译文功能的考虑,会进行有意为之的省略和添加。Lüger在《新闻语言》一书中梳理新闻语篇承载特定功能,如赢得关注,提供信息,表达情感等[1]。德国受众关注非遗背后的文化特色、发展情况,译者应相应地保留、凸显相关叙事元素。在跨文化交际中,在向德国受众传递信息时,翻译也应该尊重德国读者讲求实际的交际方式,在提供信息时揣摩受众感兴趣的信息,用具体的数据和答案说服读者。而有些中国本土的信息,可能会增加受众的阅读负担,翻译应该适时删除。

例1 柳州螺蛳粉为何能成为“网红”?

(人民网,2020-08-14)

原叙事:广西特产柳州螺蛳粉爆火,不仅风靡网络,而且俏销全球。

再叙事:Zusätzlich zu den traditionellen Exportmärkten wieden USA, Australien und einigen europäischen Ländern wurdendie Fertiggerichte auch in neue Märkte wie Singapur undNeuseeland geliefert. Luosifen wurden 2012 in der beliebtenLebensmittel-Dokumentarreihe ,,A Bite of China“gezeigt.

该新闻是介绍广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螺蛳粉,原文和译文都涵盖了对螺蛳粉以及近年销量的介绍。对比来看,译文增加了有关螺蛳粉畅销的国家(美国、澳大利亚以及欧洲国家)和开拓新市场(新加坡、新西兰)的信息,呼应了中文新闻里“俏销全球”,满足了受众的阅读需求。在译文中,译者增补了这一美食是汉族和少数民族饮食文化结合的象征,曾在2012年亮相于中国的美食节目《舌尖上的中国》。译者选择这样的再叙事可以让读者充分感受到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体察几分中国风土人情。同样,译者顺应外国受众的阅读习惯,结合时政,通过具体的销量数字展现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该美食的成功营销。

例2 文化旅游助力脱贫攻坚 (人民网,2020-12-24)

原叙事:“十三五”期间,文化和旅游部通过戏曲进乡村、贫困地区文化活动室设备购置等项目和旅游发展基金,共投入42.96亿元,为贫困地区文化建设、旅游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再 叙 事 :Während der Laufzeit des 13. Fünfjahresplans(2016-2020) habe China rund 4, 3 Milliarden Yuan (656Millionen US-Dollar)aufgewandt, um die Entwicklung vonKultur und Tourismus in verarmten Gegenden zu fördern,sagte LiQun, Vizeminister für Kultur und Tourismus.

该新闻介绍的是“十三五”期间我国文化和旅游部在扶贫攻坚方面的作为。译文中增补了有关“十三五”规划的时间段,将投资金额也换算成美元。译者考虑到“基金”“投入”同属于一个语义场,为避免语义重复,在译文中使用了aufgewandt(花费)、fördern(资助)不同词汇。考虑德国人阅读篇章时大多习惯于“主述题”的逻辑行进结构,一句话围绕核心内容展开,后续句子围绕已知内容推进,呈现读者新的信息。译者在本句仅体现国家对于贫困地区的扶持金额力度之大,暂且删去有关资金的具体流向的信息。

二、引发读者共情,搭建时空框架

贝克指出,选定一个文本,将其嵌入一个时间和空间背景中,以强调它所描述的叙事。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在将原文移植到另一个时空语境中,突出表现原文本的原始叙事,使得读者建立这一叙事与其他叙事的联系。

例3 千年大运河 描绘新愿景(人民网,2020-09-28)

原叙事:大运河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组成,全长近3200公里。

再叙事:Der Große Kanal, der über fast 3200 Kilometer vonBeijing im Norden bis zur Provinz Zhejiang im Süden verläuft,war im antiken China eine Lebensader für den Transport.

该篇新闻向德国受众介绍国家发改委对大运河文化遗址的保护传承。德文报道中,译者勾勒了大运河的流向和起止点,点明了大运河在古代贯穿南北交通的重要作用,是“Lebensader”(命脉)。如此叙述,让德语区读者领略古人智慧,激发读者联想多瑙河、莱茵河、易北河对于德国的意义。通过如此的时空框架搭建,引发读者共情,为德国读者认同中国政府保护大运河的举措奠定基础。

例4 探寻云南迪庆锅庄舞文化(人民网,2020-07-27)

原叙事:迪庆藏族自治州,藏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

再叙事:Das Wort,Shangri-La“,auf Tibetisch,Sonne und Mond im Herzen“,trat zum ersten Mal in dem 1934 verfassten fiktiven Buch des britischen Schriftstellers James Hilton,Lost Horizon“,in dem ein mysteriöses irdisches Paradies beschrieben wurde.

在上述新闻中,译者向外国读者讲述云南迪庆的锅庄舞,这一民间舞蹈以云南省香格里拉市的最有代表性。在译文叙事中,译者将香格里拉的藏语名称“心中的日月”准确译出,读者脑海中不禁浮现让人心神向往的生活环境。此外,译者介绍了“香格里拉”这一名字最初来源于詹姆斯·希尔顿于1934年创作的《消失的地平线》。书本中神秘的人间天堂如今揭开了神秘面纱,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锅庄舞文化的繁荣,越来越多的当地年轻人加入保护传承的队伍。通过时空建构,读者充分领略香格里拉的历史变迁。

三、发出中国声音,加标记建构

在《新闻德语教程》中,陈志斌提及新闻标题是读者阅读新闻的向导。根据宣传报道意图,为了让新闻主题突出、目的明确,编辑务必重视标题编排[2]。标题是所有叙事要素中的一个重要成分,对标题的标记建构,可以第一时间为读者提供诠释框架。

例5“非遗购物节”将亮相“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人民网,2020-05-15)

德语标题:China startet Online-Shopping - Festival zurFörderung des immateriellen Kulturerbes

在上述实例中,原文标题中的“亮相”“显身手”在汉语标题里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若直接译入德语,受众难以把握新闻的核心信息。2020年是中国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举办“非遗购物节”此举目的是什么?译者拟写的例5标题不仅体现中国政府支持信息时代背景下网络销售这一商业活动,而且意在传播非遗理念、讲好非遗故事。

综上,本文主要探讨非遗新闻编译中叙事建构策略的运用,并解读归纳译者需要综合考量译文功能、目标受众以及发出中国声音的需要,明确灵活选用叙事建构策略。目前,德语外宣新闻研究多从翻译学经典理论出发,希望本文可以启发更多的学者从跨学科的角度关注非通用语种的翻译过程以及翻译实践。

猜你喜欢
人民网螺蛳大运河
螺蛳树
秀美大运河 千年韵古今
螺蛳粉
大运河,行走山东
大运河:最后的绝唱
吃完螺蛳粉,我忽然不想死了
吃完螺蛳粉,我忽然不想死了
从人民网的实践看区块链技术在主流媒体创新中的探索应用
人民网:杭州9名环卫工赴新加坡“进修”
遇见“大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