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地整合

2022-03-18 06:34刘泳宏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知识点历史

刘泳宏

“整合”并不是将二者合为一,而是将两个有关联的事物或者学科中互通的观念进行融合,以达到更好的效果。高中历史教师增强史地整合意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史地整合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践行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史地整合可以更好地践行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使学生建立起时空观念。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将原有的“三维目标”转变为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其中就包括时空观念。历史事件是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下产生的,特定的空间往往是地理环境、地势特征以及地形特点等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地理条件。[1]因此,必须重视史地整合,强化学生的时空观念。教师在介绍某个历史事件时,需要交代其具体发生的时间、地点,引导学生着眼于时间与空间进行考量;要利用历史年表、地图等直观教具对相关历史事件进行总结并加以描述;要把握历史事件时间与空间之间的联系,将中国与外国、中国近代与现代之间建立起联系,培养学生形成看问题的整体思维。

(二)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翻开任意一版高中历史教材,很多知识都与地理有关,例如,燕京指的是现在的北京,临安指的是现在的浙江杭州。一些教师往往对自己不清楚的知识点一带而过或者避而不讲,但是学生可能会产生疑问,形成问题的累积。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培养综合性人才,如果教师自身专业水平有限,就很难实现这一培养目标。

以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教材为例。教科书中增加了许多关于各种战争形势图、路线图或是示意图等。历史教师如果没有一定的识图认图能力和一些基本的地理常识,就不能准确地向学生传达历史信息,以致学生无法形成正确的认知,甚至还有可能导致历史知识点的混乱,带领学生去感受历史的情感与独特魅力自然也就成为空谈。

中学历史教师光有本学科的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掌握一些不同学科的基础知识,比如,语文、政治、地理学科等等,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专业能力和素养。有效的史地整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

(三)有利于适应高考改革

近几年高考文综试卷更注重学生多视角分析历史问题的综合能力、全面看问题的能力、对题干信息的整理和提取能力,考查学生是否能够提炼出题干中真正要表达的含义。以前的高考只是强调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与背诵,关注的重点是他们的记忆力,记忆力好的学生能将自己所记住的知识点按要求写在试卷上,得分就会比较高。现在则是大量增加历史地图题,试题中不仅有地理学科的知识,还涉及政治、语文等学科基础知识,考查的侧重点由单纯的记忆力转向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能力,以及从题干中提炼有用的历史信息的能力。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高考改革的需要,史地整合尤为重要。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史地整合的策略

(一)运用地图资源,增强学生时空观念

历史地图是一种直观的教具,用图文对照的方法使学生能够轻松找到其中所蕴含的相关历史信息。如高中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材提供了两幅分布图: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和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将这两幅分布图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让学生从中找出中国新旧石器时代人类遗址分布的特点及成因。学生可以得出分布较为分散、广泛,呈现满天星的特点,另外多集中于有水源的地方,一般分布在长江、黄河周围。其一,河流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满足了人类用水需求;其二,河流附近的平原相对来说比较肥沃,且气候也非常适宜,为原始人类提供了活动、发展以及生存的条件;其三,由于当时常有野兽出没,原始人类很容易受到野兽的攻击,将居住地迁到河流附近,野兽会害怕湍急的河流,从而保证了原始人的安全。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结合自己搜集的历史信息,就加深了对这一课内容的认识。

历史地图中蕴含着丰富的时间与空间因素,教师要善于适量运用历史地图辅助教学,让学生探究其背后的历史因素及历史知识,增强他们的时空观念。在选择历史地图时,应注意地图的来源是否正规、内容是否准确、数量是否在合理范围内,从而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渗透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理解能力

在高中历史教材中,地理知识较多,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引导,让学生通过某个历史事件联想其背后的地理因素,进一步加深他们对于历史的理解以及感悟。

以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中“经济重心南移”为例,教材中只有短短的5行字,而学生对于经济重心为什么南移一直存在疑惑,教师可以从原因分析入手。这一时期的经济重心南移经历了三个阶段,到南宋时期能够最终完成的原因,首先,从经济因素来看,北方战乱较多,而南方相对来说比较安定。北方民众在“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变”之后逐渐南迁,为南方提供了大量劳动力,随着人口流动,南方的资源得到了一定的开发与利用。北宋时期,在经济上对南方的依赖较为明显,因此,经济重心的南移越来越明显。其次,从政治因素来看,两宋的疆域大多分布在南方,北方则为少数民族的领土,都城建在南方更安全,可免受战乱的影响。再次,最关键的就是地理因素。从气候条件来说,北方自然环境恶劣,而南方适宜农业生产;从地理条件来看,北方水土流失严重,南方自然环境较北方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渗透一些相关的地理知识,学生对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或者感到疑惑的内容就会换一种思路、角度来认识,能力也会进一步得到提升。

(三)阅读专业书籍,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是学生心灵的引路人,是学生智慧的启迪者,同时也是课堂的总设计者。[2]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史地整合关键在于教师。

现行的高中统编版教材中蕴含着许多地理知识,属于历史地理学,教师只有阅读并了解相关专业书籍,才能对历史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例如,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顾颉刚《中国疆域沿革史》、施和金《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等都是历史地理学专业书籍,能够帮助教师更加全面、系统地掌握历史自然地理中的气候变迁、森林植被变迁、江河湖沼演变,以及历史人文地理的政区沿革、人口移民、经济地理等内容。

历史教师只有对相关历史地理知识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3]同时,丰富的知识储备对于教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阅读历史地理学的专业书籍有利于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史地整合的注意事项

(一)整合要适度

高中历史课不是地理课,历史教师也不是地理教师,不同学科有自身的特点以及教学特色。因此,高中历史教学中史地整合要适度。史地整合的目的是提升高中历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在历史教学中,要以历史学科知识为主,中间可以穿插地理及其他学科的知识,要把握好扩展知识的度和量。

(二)注重启发引导

对于涉及的地理知识,如果仅仅依赖教师灌输式的讲授,久而久之,学生在对历史知识感到困惑的同时,还会出现畏难情绪,对历史学科的兴趣也会大打折扣。因此,史地整合要注意启发引导,使学生主动地进行历史问题的探究。学生主动学习,在脑海中自行构建历史知识网比教师灌输知识点要记得更加牢固。不少学生喜欢历史但是不喜欢历史课,历史教师要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在达到史地整合最佳效果的同时,让学生喜欢历史课。

(三)要因材施教

学生具有个体差异,历史教师应了解所教班级学生的地理基础,选择适合不同班级学生的教学方法。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渗透一些地理知识,以辅助学生认识与理解历史事件、历史知识。如果学生的地理基础薄弱,那么就对相关的地理知识进行讲解即可,不必延伸与扩展。要注意因材施教,根据每个班级、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史地整合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水平以及能力。期待更多的历史教师找到史地整合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知识点历史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实践探索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新历史
关于G20 的知识点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