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露
科学家精神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伟大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大力弘扬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核心的科学家精神。[1]在2021年5月的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发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2]2021年国庆之际,包括科学家精神在内的46个伟大精神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第一批伟大精神,要求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和深入宣传,并将其作为党史学习和“四史”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3]充分体现出党和国家对科学家精神的高度重视,也为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良好范本。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以科学家精神引领更多青少年心怀远大理想,树立人生目标,实现自我价值,努力推进科学家精神与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机结合。
目前,我国学界关于科学家精神研究的焦点是与育人机制的联系。其中将科学家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教育等研究已初见成果,但将科学家精神融入理想信念教育研究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青年自身的完整人格尚未成熟完善,新形势下的理想信念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因此,将科学家精神融入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已然成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现实课题。
科学家精神是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充分彰显了中国人民长期形成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以及伟大梦想精神,深刻诠释了广大科技工作者崇高理想信念的伟大力量,是理想信念的具象化表达。
从广义上看,科学家精神可以看作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是科学精神的人格化和时代化。[4]从狭义来看,科学家精神是中国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研实践中铸就的宝贵精神财富,[5]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内涵包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简言之,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就是科学家精神的核心要义,这是对中国科学家群体优秀品质的集中概括,也是对科学家精神丰富内涵的高度凝练。这几方面内涵不是彼此孤立的个体,而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并在此基础上勾画出完整的价值体系,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家精神。其中,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是科学家精神的核心内容,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是基本前提,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是本质要求,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是价值取向,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是基本方法,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是传承和弘扬科学家精神的必要条件。[6]它们彼此联系,共同发展,形成合力,不仅是我国创新型人才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更是推进我国科技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
爱国精神是一代又一代科学家投身于科技事业的初心,是整个科学家精神价值体系中最本质的部分,也是科学家精神的核心,其他内容都是围绕着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形成和展开的。科学家的报国信念和强国理想是爱国精神的突出表现:科学报国是科学家学习科学知识、展开科学研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技强国则是其共同愿望。报国是动力,强国是目标。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兴起的科学救国思潮,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积极投身于科学报国、科学强国的实践,科学家群体的价值追求就是为了将所学的知识用以回报祖国,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远大理想不懈奋斗。故科学家精神的基本特质就在于科学家坚定不移的报国信念和强国理想,正因为有这样坚定且强烈的理想信念,科学家们才能够确定自己的奋斗方向,并激励和鼓舞他们将自己的科研报国之心转化为科技强国之行,朝着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不断迈进。
理想信念属于意识形态范畴,理想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信念则是人们基于客观认识所确立的对某种事物坚信不疑的态度。理想信念的形成离不开人们在实践过程中价值观的选择和引导,也离不开强大精神力量的支持。[7]理想信念对于人的精神世界的塑造具有决定性作用,能够激发人的斗志、指导人的行动、决定人的奋斗方向。人若是没有了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犯“软骨病”,从而导致政治立场上的动摇、道德品质上的堕落、日常生活上的腐化。对于社会主义国家而言,理想信念是红色基因的本质内涵,坚定理想信念是事关马克思主义政党、社会主义国家精神力量和前途命运的根本性问题。[8]
科学家精神是长期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不断坚定理想信念、敢于攻坚克难的科研实践中所形成的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价值理念,是红色基因在科研领域的赓续与发扬。我国科学家是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群体,科学家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精神力量,本质上是坚定的理想信念,是爱祖国、爱人民、爱中国共产党和爱社会主义的有机统一。科学家精神作为中国科学家崇高理想信念的生动体现,蕴含着理想信念教育的丰富内容,对于引导当代青年树立和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科学家精神内涵与理想信念教育的核心高度契合,将科学家精神融入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有着现实必然性,从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实现青年自身的人生价值,以及推进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引导他们对个人与国家、小我与大我之间的关系形成正确的认识,并由此理解和把握其现实意义。
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民族复兴的担当者和实现者。将科学家精神融入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路径,是最终价值指向。我国的科学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忠实践行者和有力传播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建设者和无私奉献者。新时代的有志青年应当以科学家为榜样,从其先进事迹中汲取正能量,学习他们热爱祖国、对党忠诚、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青年一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9]其个人的理想信念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未来息息相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行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10]引导他们将个人奋斗与实现民族复兴远大理想相结合,是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最高旨归,也是培养时代新人的目标指向。科学家精神中包含着如何处理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共同理想关系的内容,从诸多科学家的个人经历中可以看出,他们始终秉持着国家在前、个人在后的价值取向,把小我融入为国家奉献、为人民服务的大我之中,这对于青年正确认识小我和大我,处理好个人追求和国家理想之间的关系,自觉肩负起实现民族复兴重任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青年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成熟的关键期,也是树立正确理想信念,确立人生目标的关键期,在这个人生的“拔节育穗期”,他们心智逐渐健全,思维呈现最活跃状态,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11]青年的理想信念是否坚定直接关系到他们未来的发展以及人生价值的实现程度。目前,我国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形势依旧复杂严峻,表现为历史虚无主义、个人主义、普世价值等错误思潮仍长期存在,包括消费主义在内的西方小资产阶级式价值观、“精美”“精日”观念不断渗透,网络中所谓的“躺平文化”“丧文化”“饭圈文化”等也在不断冲击青少年群体的价值观和道德底线,对其身心健康、理想信念的形成都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可见,将科学家精神融入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刻不容缓,必须把科学家群体的家国情怀、务实精神、无私品质、责任担当贯穿于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全过程,让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并以此作为砥砺前行、开拓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总之,将科学家精神融入理想信念教育有助于广大青年在塑造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的健康成长,确立未来的前进方向,实现人生价值。
首先,将科学家精神融入青年理想信念教育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马克思曾在中学毕业论文中谈到青年对未来职业的选择应当遵循内心追求,以实现全人类的幸福为目标。我国的杰出科学家大多是遵循着这样的择业观走上了科研道路,尤其是老一代的科学家,他们下定科学救国的决心,以实现国家强盛、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己任,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这些事例充分说明,理想信念并非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而是可以感受的真实存在的强大精神,坚定的理想信念能够在激发人潜能的同时,影响其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青年正处于三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期,难免会有对未来发展的迷茫和困惑,将科学家精神融入青年理想信念教育能够唤起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对科学家这一职业的憧憬。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提出,要激发和引导青少年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培育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5]
其次,将科学家精神融入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有助于推进新时代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培养。国家富强需要人才,民族复兴依靠人才,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重要人才中心更是离不开具备科学家精神的创新型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明确指出:“我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2]在创新人才培养这个重大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做好人才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12]这就需要将科学家精神融入青年理想信念教育,以科学家精神确立青年群体的爱国报国理想,引导广大青年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观念上扭转错误认知,加强党对青年人才的思想领导,为新时代高水平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在进一步把握科学家精神的深刻内涵,理解将科学家精神融入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现实意义的基础上,必须在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环境育人、科研育人过程中,找到将科学家精神融入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路径。
课程教学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形式,是将科学家精神融入理想信念教育的关键。必须充分发挥高校作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课程教学作为青年综合素质教育主渠道的独特优势,将科学家精神融入课程育人体系中。首先,将科学家精神融入教学目标。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教学内容,也有不同的阶段性目标,但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科学家精神中爱国、创新、求真等内涵都是新时代青年学子应当具备的优良品质,为此需要将科学家精神与教学目标结合,加强其对教学过程的引领,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次,将科学家精神融入教学内容。要想筑牢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之基,必先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将科学家精神中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相联系,以“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埋头研究、为民造福的科学家先进事迹作为教学案例,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最后,将科学家精神融入教学过程。要依托高校教学资源,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创新的基础上,优化教学模式,有效利用多媒体的图文声像功能,采取互动式教学、沉浸式课堂等方式,将学生代入真实情境中,激励他们以科学家为榜样,坚定自身信念,树立远大理想。
文化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作为国家软实力,以文化人是文化固有的功能和使命。相较于纯理论的灌输以及说教式的教育,生动活泼的文化艺术形式更有利于打动人心,为此将科学家精神融入理想信念教育,文化育人是重要形式。一方面,深入挖掘科学家先进事迹中的独特内涵,增强科学家精神的感染力,并将其以影视、文学作品、文艺表演、宣讲会等不同形式的文化作品和传播媒介表现出来,传递正确的价值观,达到以文化感染人、教育人、激励人的目的,这是将科学家精神与文化育人相结合的基础。另一方面,实现隐形教育与显性教育的有机结合。将科学家精神融入包括校园文化建设、网络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内的文化建设过程中,同时,注重社会舆论导向,营造崇尚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文化氛围,使科学家精神渗透到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引领青年群体感受科学家精神内含的思想启迪和心灵共鸣,在潜移默化中领悟科学家精神,并自觉接受科学家精神中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从而摒弃自身原有的错误的、消极的价值观,确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青年的理想信念的确立不仅要通过知识的传授和文化的熏陶,也要重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知与行的有机统一。科学家精神是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这就需要以实践活动为现实依托,在实践中涵养科学家的优秀精神品质。一是注重将科学家精神融入教学实践活动。包括参观主题教育基地、开展军训、课程调研、专业实习等,这是高校实践育人的基本要求。二是注重将科学家精神融入社会实践活动。包括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三下乡”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社会调查等。应将社会实践活动作为科学家精神融入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渠道,使青年群体遵循科学家的前行轨迹,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同人民群众的情感交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增强为人民造福的使命感。将科学家精神融入实践育人过程,不仅有助于磨炼青年群体的坚强意志,提升实践能力,还能进一步强化其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在实践过程中将自身的理想信念转化为自觉的报国行动。
环境作为重要的隐性育人场所,能够持续而深刻地影响人的后天养成,积极的环境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反之则对人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将科学家精神融入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重视环境育人的重要性,以良好环境作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载体。一是要以完备的基础设施营造具有精神引领功能的社会环境。通过将科学家精神融入校园环境建设,科技馆、博物馆、纪念馆等公共场所建设,以及张贴和宣传科学家标语及先进事迹等形式,使科学家精神充分彰显,达到对青年群体的精神引领作用。二是要以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建设一个鼓励开拓创新、勇于追求理想的宽松环境。制度作为一种具有强制性的社会活动运行规则,对于引导人的观念、规范人的行为、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具有关键作用,这就需要将科学家精神中的敢于创新、求真求实、勇攀高峰、砥砺奋斗等内在价值理念寓于制度之中,以充满活力的制度保障赋能于时代新人的培养。[13]从基础设施和制度保障两个方面保障环境育人,有助于形成理想信念教育的环境渗透合力,确保科学家精神有效融入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全过程。
科研是全方位育人格局的重要方面,对报国信念、强国理想、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14]学术失范、学术诚信缺失、学术功利化等问题不仅是对科学家精神的摒弃,还是科研工作者自身理想信念缺失的表现。将科学家精神纳入科研育人全过程将成为现阶段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必然趋势。这里提及的科研育人主要是指高校师生以及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一是要将科学家精神融入学术道德教育,纠正部分高校师生及其科研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将学术利己思想转变为科研报国理想;二是将科学家精神融入科研攻关全过程,让青年群体在科研中深刻感受科学家的可贵品质,增强其对科学知识的敬畏心和对科学家精神的认同感,将个人的科研成果更好地服务国家各项事业的建设,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添砖加瓦。
青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时代赋予青年的历史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15]科学家精神作为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在科研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强大的价值引领和人格塑造作用。将科学家精神融入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恰逢其时,必须以科学家精神铸塑青年的精神风貌,引导他们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共同理想,自觉将个人的前途命运融入国家长远发展、民族伟大复兴、社会进步的奋斗历程,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增强为国家建功、为民族立业、为人民造福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努力成为勇于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