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跃
最近,咨询信箱里同学们的来信多是对考试成绩苦恼。尽管我们知道,一次考试成绩并不能代表什么,它只是对我们一段时期学习成果的验收,但很多同学面对考试成绩依然会有情绪波动。怎样才能做好考试后的心理调适,稳定自己的情绪呢?
首先,要接纳自己的不良情绪。当我们成绩不理想感到沮丧、难过时,要给自己心理暗示:难过和沮丧是正常的,我们可以表达出来。情绪没有对错之分,喜、怒、哀、乐是人正常情绪的表现,恰当地表达出来,内心才会变得平静,情绪才会处于一个较稳定的状态。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方法:写“情绪日记”。当我们觉得情绪有波动时,可以将情绪变化写进日记里。可以列出这些问题:今天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件事的哪个地方让我觉得不舒服?这种不舒服具体是什么?怎样做可以包容和接纳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写“情绪日记”的过程,也是整理、宣泄自己情绪的过程,同时也增强了自己对情绪的辨识能力。
其次,改变认知。西方心理学家艾利斯在20世纪50 年代提出了“情绪ABC 理论”:A 表示诱发性事件;B 表示个体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释;C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它的核心理念是:事件A 不是引发情绪C 的直接原因,而对事件的认知B 才是更为直接的原因。也就是说,理性的认知形成积极的情绪,不理性的认知导致消极的、不稳定的情绪。
大家可能听过这样一则故事:老太太有两个儿子做生意,大儿子卖扇子,小儿子卖雨伞。天晴时,老太太为小儿子担忧,担心雨伞卖不出去;天阴时,老太太为大儿子担忧,担心扇子卖不出去。邻居问她为何总是满脸忧伤,老太太说明了情况。邻居说:“天晴时,你大儿子的生意很好;天阴时,你小儿子的生意兴隆。”老太太听了,顿时豁然开朗,转忧为喜。这其中蕴含的道理就是:同样一件事,不同的认知,会获得不同的情绪体验。
面对同样糟糕的考试成绩,有的同学认为都快高考了,自己再努力也没用了,自暴自弃一蹶不振;也有同学觉得幸亏在高考之前发现了存在的问题,赶紧查漏补缺,这样高考时就不会在同样的问题上犯错。你看,不同的认知,导致的结果截然不同,这也很好地诠释了“情绪ABC 理论”的真谛。所以当我们面对成绩的时候,不妨多角度去思考。
最后,科学分析成绩,理智控制情绪。当陷入不良情绪时,要主动调动理智这道闸门的力量,控制不良情绪,并尽力使自己愉悦起来。
面对自己的成绩,感受到情绪波动时,一定要将自己的注意力聚焦于问题解决上。比如,如何在短时间内提升自己的成绩?第一,全面理智地分析成绩,对各科试卷进行认真思考,及时查找知识漏洞;第二,制订可行的计划,安排好下一阶段的学习;最后,多听取他人建议,多和老师、同学交流。
法国作家萨雷克曾说,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考试是同学们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面对成绩的波动,我们要学会接纳自己,理性对待自己的情绪,不在困扰中放慢脚步,我们就会离自己的目标更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