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新松
(本文责编:赵宁宁)
自动化专业的一级学科为“控制科学与工程”,它以自动控制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控制技术、网络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为主要技术手段,对各种自动化装置和系统实施控制。由专业定义可知,自动化的发展是与控制和效率紧密相关的。从史前的石器制作,到公元前的城市设计与建造;从汉唐时期农具的改进,到工业革命时的蒸汽机;从飞机、轮船、汽车,到宇宙飞船和洲际导弹。从某种程度上说,人类科技的发展史就是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史,尤其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工业科技的普遍发展和应用,使自动控制技术的重要性得到极大提升,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自动控制源于生活,服务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升华。自动化是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结合、机械与电子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运行与制造结合,集控制科学、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机械工程为一体的综合性专业。它具有“控(制)管(理)结合,强(电)弱(电)并重,软(件)硬(件)兼施”的鲜明特点,是理、工、文、管多学科交叉的宽口径工科专业。
新中国成立前,国内没有“自动化”这个词,高校也没有类似专业。在1952 年院校调整后,开设了工业企业电气化专业,这个专业是自动化专业的起源之一。1956 年,国家出于建设的需要,又在高校中设置了自动控制(保密)专业,成为如今自动化专业的另一个来源。自1977 年到1982 年,由于改革开放对专业人才急速膨胀的需求,自动化专业快速发展,五年间有四十多所学校开设了自动化专业。
1998 年,随着国家对专业发展的建设需要,教育部颁布新修订的专业目录,将自动控制专业、工业自动化、部分电气技术专业、部分液压控制专业、部分飞行器制导专业等合并为自动化专业。
在中国现代化发展大潮中,自动化专业培养了大批理论扎实、本领过硬的人才,为祖国建设立下汗马功劳。他们在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中拼搏奋进,为我国生产方式从落后到先进、从奋起直追到全面赶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我国的自动化事业得到高速发展。
本世纪,信息技术革命浪潮冲击全球,决定了全球经济发展的未来方向。我国高校迎难而上,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采取积极应对措施,不断加大对自动化专业教育的投入,在各高校纷纷设立实验室,改善软硬件条件,以培养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
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应获得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掌握从事自动化领域工作所需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知识,以及电子电气、计算机与通信等技术基础知识,具有初步的人文与社会学的知识。
2.掌握本专业中“信息、控制和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和优化设计的基本原理,了解学科前沿动态。
3.掌握工程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的一般方法,具有较熟练地解决工程现场一般控制系统问题的能力,具有能够独立从事工程实践中控制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的基本能力。
4.具有对自动化系统或产品中的技术进行分析、改进、优化和独立设计的能力。
5.具有创新意识和对自动化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
6.了解自动化专业领域技术标准和相关行业的法规。
电路、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微机原理及应用、软件技术基础、电机与拖动、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系统仿真、计算机网络、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原理、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英语、智能控制、计算机编程语言等。
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可从事自动化、自动控制、数据与信号处理及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技术工作。就业领域包括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金融系统、通信系统、高科技公司、税务、外贸、设计单位、工商、民航、海关、铁路、工矿企业及政府和科技部门等。
硕士研究生阶段的自动化专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控制科学与工程、控制工程、控制理论、控制工程与理论、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等。该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就业前景广阔,根据近年来的就业数据来看,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高,收入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