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务工人员集聚区域小学课堂教学适宜性实践研究

2022-03-18 04:31熊卫珍
读写算(中) 2022年1期
关键词:古诗作业同学

熊卫珍,许 强

外来务工人员集聚区域小学课堂教学适宜性实践研究

熊卫珍,许强

(江苏省昆山市蓬朗中心小学校,江苏昆山215300)

学校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随迁就读的教育问题,为解决因生源多样性、学生层次水平差异大带来的课堂教学困扰,提出了“外来务工人员集聚区域小学课堂教学适宜性实践研究”的课题,探索适宜学生特点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策略。笔者结合教学实际,从目标预设、课堂提问、作业设计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研究收获。

课堂教学;目标预设;课堂提问;多元评价;作业分层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涌入经济发达地区,为当地经济建设做贡献。笔者所在学校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随迁就读的教育问题,为解决因生源多样性、学生层次水平差异大带来的课堂教学困扰,提出了“外来务工人员集聚区域小学课堂教学适宜性实践研究”的课题,探索适宜学生特点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策略。笔者结合教学实际,从目标预设、课堂提问、多元评价、作业设计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研究收获。

一、目标预设适宜,分层达标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预设教学目标时,通常是根据教学内容,确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并以同一目标要求所有学生。但是,这样的预设忽略了学习主体——一个由个体差异悬殊的学生组成的群体。这样,必然会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或达标过易难以达标,难以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如果教师在备课中预设层次性的教学目标,即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就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由发展的机会。

例如,教学古诗《墨梅》,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是这首古诗的教学学习目标之一。为此,设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通过有层次、有梯度的朗读指导,从读正确到读出节奏读出韵味,激发学生朗读古诗的兴趣与参与度,在朗读实践中努力提升朗读的水平,感受古诗的音韵美。在教学伊始,引导学生回忆读好古诗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读出情感。明确这是读好古诗的小秘诀,也是古诗朗读的三大境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朗读的展示,自我评价,教师关注个体差异进行积极性的点评,让学生在朗读方面获得满足感,激发学生朗读故事的兴趣和参与度。在朗读的过程中,相机让学生互评,在互读互评中解决字词和节奏问题,同时以优生带差生,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感受古诗的音韵美。

又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在第5自然段的学习中,笔者让学生通过默读思考,了解这一段是围绕第一句话写的,从而学习这一段“总—分”的构段方式。这是基础性目标,是要求每个学生都掌握的。在此基础上,笔者又让学生阅读三个课外片段,寻找每段的中心句,从而了解中心句可能出现在段落的开头,也可能出现在段落的中间或者末尾。这是发展性目标,起到拓展与延伸作用,这也为学生今后的写作,围绕中心句写话打下基础。

二、课堂提问适宜,由易到难

在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个体差异因素,考虑到学生智力发展速度的不同、认知结构的不同、行为习惯的不同,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精心设计出不同难易程度的问题。既要让成绩好的学生发言,又要让成绩一般甚至后进的学生回答,使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一)提问内容要有层次

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提问应根据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精心设计出不同程度的问题,做到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步引向求知的新天地。问题设计的难易程度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接受掌握知识。所提问题既不能让学生觉得轻而易举,随口可答,也不能让学生感到高不可攀,无从回答。

例如,在教学《火烧云》一课时,指导学生品读第三自然段火烧云颜色的变化多、变化快。课堂上,教师先让学生自己读读这段话,说说火烧云带来的感受,学生一下子就能感受到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多。接着进一步追问,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火烧云颜色变化多的?学生找到了许多描写颜色的词。教师把这些描写颜色的词出示,再进一步指导学生品读。学生发现都是描写颜色的,但词的结构表达上各不相同,有ABB的,有“半X半X”的,还有“事物+颜色”的。然后,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运用这样的构词说出更多描写颜色的词。通过问题的设计与引导,从课文内容到作者的遣词造句,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品读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二)提问对象要有选择

教师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设计的教学问题选择回答的学生。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让班级里学习中下游的学生回答,而一些较难的问题,则可以让优等生回答。这样一来,课堂提问的面就广了,多数同学能参与课堂提问,能在回答问题中较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获得自信。课堂教学中,对同一问题鼓励多人发言,可以补充发言,可以重新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相互交流表达中就形成了一种思维的碰撞,再加上教师的适时点评、引导,无论是说的同学还是听的同学,都会有所得。

例如古诗《墨梅》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感悟诗情。诗中三种梅花“家中梅”“画中梅”“心中梅”统领全诗。针对“家中梅”和“画中梅”这两种梅花,学生能很快找到并且找到依据。教学中,教师可让普通的学生交流。“心中梅”则需要优生进行课堂引领,帮助其他同学解惑。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对应的诵读,初步感知诗中的三种梅花。

(三)学生回答要有指导

接手的新班学生上课举手不积极,也不发言。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降低问题要求——根据提问找出文中语句读一读。能说的同学,说说自己的体会,说一句也好,多说几句也好;如果说不出来,那就找出来美美地读一读。刚开始,多数同学只是根据教师的问题找出句子读一读,教师追问:“你从哪些词感受到的呀”“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说说自己的感受”……当学生说不出的时候,笔者就让同学补充说,或者笔者给他点提示。

例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引导学生品读第四自然段时,教师可用问题引领“从哪些语句可感受西沙群岛的鱼很多?”有人找到了第一句“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教师追问:“你从哪些词感受到的呀?”引导学生关注“成群结队”这个词,理解感受西沙群岛的鱼多。有的学生找到了第二句,这是一组排比句,可让学生说说读后的感受。学生说,“感受到了鱼的样子多而美”。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鱼朗读。

在课堂提问中,通过和学生的一问一答,渐渐地从简短的词语到能具体说说自己的所思所想,学生上课举手的积极性就高了,越来越多的孩子适应了这样的课堂提问,参与到了课堂学习中来。

教师要善于通过巧妙的问题引导,启动学生的思维,开发他们的智力,吸引他们注意力,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让他们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

三、课堂评价适宜,多元激励

课堂评价是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课堂回答、课堂表现作出的及时反馈,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作出的即时评价,是帮助学生对自己学习行为的自我调控和自我塑造的过程,是学生认识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课堂适宜多元的评价,能鼓励学生不断挑战自我,从而迸发出课堂的生命活力。

(一)评价语言的激励性

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课堂上,教师和同学的赞美和鼓励,能让学生感受到被赏识的快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内容的难易、学生学习能力之间的差异、性格的差异,使课堂上学生的回答与表现也不尽相同:有的小心翼翼,边答边观望;有的自信满满,滔滔不绝;有的犹犹豫豫,始终不敢举起手……对于不同性格的学生,教师的评价语言要有所差别。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要以鼓励为主,增强他们回答问题的信心。他们或怕羞,或胆怯,但其实他们内心是知道答案的。当他们不敢举手、犹犹豫豫的时候,教师要及时鼓励他们举手表达。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回答、表演中蹦现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如“你的声音真响亮!”“你读得很流利!”“你真会思考!”这样鼓励性的话语,使学生精神上得到支持,情感上得到满足,收获到了举手发言的快乐。他们也就更愿意主动举起他们的手,参与课堂讨论。

课堂上,总有一部分学生,举手很是积极,但是总是回答不到点子上。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不能置之不理,让他们回答后也不能总是批评打击,先要善于挖掘他们发言中好的一面,再根据他们错误的回答,逐渐引导他们作出正确的回答,循循善诱,教给他们思考交流的方法。这样,不仅保护了他们举手发言积极性,也提高了他们回答问题的能力。

(二)评价内容的启发性

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不能只是一味地鼓励,那会使学生不断膨胀自我,低估学习的难度,从而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知识点掌握不足,学习能力也得不到有效地提高。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要结合教学内容给予学生启发,以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不断接近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

比如教学《桥》一课时,让学生朗读描写雨的句子“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一个学生用非常平淡的声音朗读。这时,教师可以提示说:“声音很响亮,但是这雨还不够大,不够急。谁再来试试。”于是学生很快就领悟了,要读得急促一些。当学生读得不但声音响亮,而且又急又快时,教师可以即时评价:“真是滂沱大雨啊!”

又如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课时,让学生概括课文里的多件事。一个学生说得比较具体,教师先耐心地听他说完,然后评价:“你把事件说清楚了,但是语言不够简洁。我们可以用‘主要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句式概括。”通过方法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学会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三件事。

启发性的评价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渴望,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学习方法,能提升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

(三)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课堂教学的方式是多样的,除了有声的评价语言,即通过对话的方式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出评价外,教师还可以用无声的语言进行评价,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也能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也能起到一定的评价作用。教师微笑的表情能让学生感到亲切。当学生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或犹豫不决或断断续续时,教师微笑地看着他,用眼神示意他大胆讲下去,就是一种肯定的激励性评价。有时,教师也可以在学生回答时走到学生身边,拉近与学生交流的距离,鼓励学生大胆地交流。对于回答好的学生,教师还可以用大拇指、用掌声表达对他的赞美与肯定。

四、作业设计适宜,分层选择

教师应结合学科特点,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难度不同,选择性强,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心理要求的作业。让全体学生各尽其思,各展其能,有效地激发他们做作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一)层次性作业,自主选择

教师在设计学生的课堂练习时,应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差异,做到内容上分层次,要求上有差异。并且在实施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随时调整练习的要求。

例如,在课堂作业设计时,原本要让学生做三道题的,教师可以先设计五道题,分为必做题2题和选做题3题,选做题由易到难,然后让学生选择三道题做。必做题是为了巩固基础,选做题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帮助学生加强基础或者提优练习。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要先完成必做题,再做选做题。个别写字慢的同学,只要完成必做题。有了分层作业选择,使学生摆脱“题海战术”,对于基础较弱的同学,可以选择巩固性练习;对于学习好的同学,可以选择有难度的练习。有了分层作业设计,让学生自主选择,鼓励每个学生都跳一跳,摘那个高处的桃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当然,在让学生进行分层作业选择时,教师还要注意多鼓励,不能听之任之,让学生自己随意选择。因为很多学生都喜欢选择少做、不做。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应该适时地引导学生积极的态度,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积极地选择自己能完成的题目,达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那个水平,真正达到分层作业的意义。

(二)实践作业,适度完成

在布置课外作业时,教师可以布置难度适宜、具有趣味性、实践性的作业,以此提升作业布置的质量,进而更好地巩固课堂内容,拓展课外知识,提高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例如,在教完《七律长征》后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搜集一些有关长征的故事资料;在教完《寒食》等古诗后,可以引导学生搜集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故事……然后组织学生开展课堂交流活动。这样的实践作业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主动查阅资料、收集信息,提高学生对资料信息的搜集整理和表达能力。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做,有能力的同学还可以多准备一些。交流的时候,能力强的同学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搜集成果,把故事说出来;能力弱的不会搜集的同学,即使听听别人的交流也很有收获。这样的实践作业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在课堂上所学的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三)特色作业,体验乐趣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布置特色化的作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学习热情,使作业更加容易被学生接受,更加受学生们的爱戴,并能在课后积极主动地完成。

例如,指导学生创作儿童诗,简洁凝练,趣语成诗。为激发学生创作欲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为自己创作的儿童诗配上图画,在交流分享时,并展示自己图画,使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有些同学诗写得好,有些同学画得好。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写作绘画,可以很好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儿童诗的学习效果也很好。

[1] 谢友强.搞好课堂提问实施分层教学[J].山西教育(教师教学),2008(02):27.2.

[2] 沙水花.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有效性探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3.

G424.21,A

A

1002-7661(2022)02-0138-03

猜你喜欢
古诗作业同学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