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敏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下初中地理教学评价优化分析
周敏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丁家庄初级中学,江苏南京210028)
教学评价可对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提供一定指导,使学生正视自身优缺点,以此逐步提升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分析地理教学评价现存不足,进一步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提出初中地理教学评价优化策略,在教学评价带动下提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学科核心素养;初中地理;教学评价
核心素养是学科建设的目标,是落实“以德树人”教学理念的根本举措。在新课改背景下,为构建高效初中地理课堂,教师需按照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对教学评价方式进行优化,使教学评价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第一,人地协调观。初中地理教学期间应注意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引导学生理解人类发展与自然生态间的关系,将环保意识良好融入学科教学期间,应根据学生行为表现及观点理念,对学生的人地协调观进行良好引导。第二,区域认知。地球表层被人们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成不同的区域,初中地理教学期间应强化学生的区域认知,掌握各区域特征,使学生学会运用区域关联、区域比较、区域综合分析的方式理解区域人地关系。第三,综合思维。指人们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初中地理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地理现象,探究不同地理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了解地理演化过程,以此全面地学习地理知识,正确认识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第四,地理实践力。地理学科的学习不可将学生约束在课堂中,应使学生在实践中正确理解地理知识,在真实情景中感悟地理环境,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探究能力。
第一,教师进行教学评价时,虽明确因材施教这一原则,但并未在教学评价期间贯彻落实,仅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进行评价指导,导致因材施教的教学评价规范性不足,无实质性落地措施。第二,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强调地理实践。由于当前地理实践活动开展频率较低,导致初中地理实践性评价缺乏有效载体,继而形成初中地理教学评价缺陷。第三,初中地理教学评价多为单一化评价,即教师评价学生,缺乏互评、自评等多种形式,局限了初中地理教学评价效果。除此之外,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多为语言鼓励或作业打分,评价手段新颖度不足,易导致学生形成“审美疲劳”,继而降低教学评价效果。第四,在学科核心素养及新课改双重指导下,地理实验逐步成为初中地理课程的重要部分。但在实际教学期间,教师多以实验展示的方式展开实验模拟教学,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较少,因此在初中地理课程中,缺乏实验互动评价。
首先,按照学生性格特征、地理基础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表,用以记录学生地理知识学习情况,重点放在学生核心素养上。学生成长记录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教师评价部分,主要记录教师视角下的学生成长情况;另一部分为学生评价部分,引导学生通过归纳对比了解自身优缺点,并将学生自评结果纳入成长记录表中。其次,采用分层教学法将学生分层,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特点,对不同层次学生采用不同评价方式,如学困生层次需以鼓励表扬为主,尽可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分层与成长记录表主要为实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特点采用个性化评价方式,提升教学评价针对性。最后,学生个体间存在一定差异,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不同,继而表现为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层次不同。为提升学生地理学科综合素质,教师应以学生分层情况及成长记录表为依据,针对学生特点展开评价,在分层个性教学评价方式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指出,教师应注重教学期间的实践活动。为全面优化初中地理教学评价,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增设实践环节,使学生在实践情境中感受地理知识。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给予恰当评价,在实践情境与恰当评价相互映衬下,使学生深入理解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实践能力要求。例如,在人教版初二地理上册《中国的地理资源》一章中,完成章节学习后,教师可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索当地自然资源情况,使学生根据组内情况进行分工协作,自主分配任务。经实践调查后编制实践报告,并由小组自主选取实践作业汇报人,讲述小组实践结果。教师根据学生分工协作情况及汇报结果予以评价,分析该组分工是否合理、实践方向是否准确、实践结果是否完整等,对学生进行引导性评价,结合学生表现予以鼓励,将教学、实践、评价融合为整体,在教学评一体化驱动下,打造高效初中地理课堂。
初中地理教学期间,教师应注意将学科核心素养融入其中,并根据学生特征与个性予以适当评价,使学生在教学评价带动下提升自身核心素养。为确保教学评价准确性,除课堂即时评价外,还需采用自我评价、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等方式。采用自我评价方式引导学生自我审视,使学生尝试自我点评,对自身地理学习情况进行初步判断,并使教师通过学生自我评价了解其地理学习态度;生生互评可促进学生间的相互交流,补充初中地理课堂评价模式;师生互动方式转变了教师与学生间的单一方向评价传统,使师生在教学评价期间产生互动,引导学生关注教师课堂教学方法,通过师生角色互换传递师生平等理念,彰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以此拉近师生间距离。
课堂即时评价为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直接根据学生课堂表现予以评价,并使教学评价内容与课堂内容相匹配,以此达到良好引导效果。课堂即时评价虽效果优异,但学生在长期学习中,已对该评价方式过于熟悉,若教师一味采用即时评价而不知变通,则会导致教学评价失去效果。因此为优化初中地理教学评价方式,运用教学评价的力量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教师应采用多元化、个性化教学评价方式,切实发挥出课堂评价的效果。例如,①部分学生不愿在课堂内被评价,此时教师可借助课后作业完成教学评价过程,在课后作业后留言、画简笔图等,以此表达出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与指导;②教师可于课堂结束前预留五分钟给学生,引导学生运用几句话记录课堂心得,教师可通过课堂心得了解学生听讲情况,并根据学生表现进行评价反馈;③教学评价内容不仅限于语言,还可以是一句歌词、诗词句、动作眼神等。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灵活运用各类评价方式。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实验教学内容,如模拟地球公转自转、热力环流实验、大气温室效应模拟实验等。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逐步将实验课程纳入日常教学计划中,若条件受限,则采用小实验方式进行直观化教学。对于初中阶段学生而言,对地理实验课程持有较高兴趣,此时教师可将地理实验为载体,针对学生在实验期间的表现进行评价,以此确保学生在地理实验期间能够有所收获。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球的运动》一课为例,完成基础课程教学后,教师可带领学生开展地理实验,用以观察昼半球、夜半球及昼夜交替现象。在实验期间,由学生自主准备乒乓球代表地球,由教师准备发亮灯泡,用以代表太阳,将发亮灯泡对准乒乓球,学生可观察到球体明暗现象。此时教师引导学生用笔描出暗半球与亮半球分界线,由学生控制乒乓球按地球自转方向进行旋转,观察乒乓球暗半球与亮半球的变化情况,帮助学生理解地球自转对昼夜交替现象的影响。在该实验期间,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操作情况,如乒乓球旋转方向及速度,确保实验可真实反映出昼夜交替特征,并根据学生操作与观察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引导,以地理实验为载体完成教学互动评价,使教学评价更有效。除此之外,教师还可设计《实验记录表》,并将其分为实验目的、过程记录、总结收获、自我评价四大方面,引导学生做好实验记录,总结实验结果,反思实验过程,并于“自我评价”一栏中对自身实验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同时要求学生填好《实验记录表》后整理上交,使教师了解学生地理实验学习掌握情况,为针对性评价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教学评价优化期间,教师可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评价指标,以此实现学科核心素养与教学评价的相互渗透融合。在实际教学期间,教师应以因材施教为原则,构建学生成长记录,展开分层个性教学,并注意教学实践评价,丰富教学评价方法,逐步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以此提升教学评价有效性。
[1] 戴志红.“教学评”一致性与“PBL教学法”在初中地理中的联合应用探究[J].中国文艺家,2021(06):113-114.
[2] 李林.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地理教学改革探析[J].读写算,2019(06):175.
[3] 张建元.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情景教学探索与研究[J].文理导航(上旬),2021(08):68-69.
[4] 周天娇.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地理教学的优化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43):153-154.
[5] 张健琴.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地理教学活动的优化[J].试题与研究,2021(15):113-114.
G632
A
1002-7661(2022)02-01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