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 辉
2015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 年)》,指出:“发展乡村教育,教师是关键,必须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⑴“送教下乡”是“国培计划”项目中一项直击课堂教学,提升乡村教师教学能力的繁重而又系统性的工程。如何保证培训质效,使培训走向专业化? 这对“送教下乡”培训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综观诸多“送教下乡”培训,大多只注重对课堂教学的指导,缺乏对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整体、系统的培养与管理;培训管理方式简单,评价角度单一,缺少动态的、发展的、多元的管理过程设计,致使培训效果不明显,不利于教师个性化发展需求;培训管理缺乏专业性,还存在随意零散、“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成体系的指导与评价,缺少深度研究。因此,实施精细化与专业化的“送教下乡”培训管理已成为提升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要素。
在“送教下乡”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永吉县针对送培实施特点,探索形成了有标准、有师资、有模式、有课程、有成果的“四六九”送教下乡培训管理模式,即构建四级管理体系,实施六步操作流程,建立九种工作机制,并在“送教下乡”培训中得以有效应用,极大提升了乡村教师的专业素养。
为保障“送教下乡”培训管理有序,执行有力,我们科学构建如下四级管理体系,精组各类团队,即项目领导团队、项目执行团队、项目管理团队、项目送教团队。
项目领导团队,包括教育局主管局长、业务科室人员及进修学校校长,负责培训项目的组织领导、督促检查及保障。项目执行团队,包括进修学校校长、副校长,负责培训项目全面统筹规划,培训项目申报、培训方案制订、培训课程设计、培训项目实施、培训质量监控、项目跟踪指导评估。项目管理团队,包括教研部、培训部成员,负责沟通协调相关部门、学校和送教团队,撰写项目申报书、实施方案、自评报告以及培训管理工具的开发。项目送教团队,包括教研员、基层学科骨干教师,负责组建本学科送教团队、制订送教方案、实施专题讲座;负责送教实施过程中的跟踪指导、培训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集结汇编培训成果,资源共享管理。通过行政业务一盘棋,实施分层直通式四级管理体系,有力有效地推进送教下乡培训项目的实施。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施六部操作流程,即培训需求调研、方案可行性论证、训中满意度测评、阶段方案调整、训后效果访谈、结束自评报告。
1.培训前定向式管理,力求培训起点是正确的。培训前,做到培训需求调研、方案可行性论证的定向式管理。定向,定的是“送教下乡”培训项目的思路与方向。一是对方案设计的定向,包括培训需求调研、培训主题确立、培训课程设置、方案可行性论证等,精准地判断“缺什么”和“送什么”的问题,为送教团队把脉定向,进行靶向式培训。二是对组织安排的定向,包括送教下乡项目的执行方案、活动设计、实施模式、时间分配,管理团队都要整体规划,侧重有度,精准地解决“怎么送”的问题,[2]为送教团队做好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使培训有序有效实施。
2.培训中跟踪式管理,力求培训过程是适宜的。培训中,做到训中满意度测评、阶段方案调整的跟踪式管理。跟踪,跟的是“送教下乡”培训项目的过程与质量。跟踪过程要体现“两全三看”。“两全”是全程全员,全程是送教下乡的全过程跟踪,全员是施训者和受训者的全员跟踪。“三看”是看培训实施情况,看学员满意度,看培训成果。通过全方位、多层面地了解和检验送教团队的培训质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交流与指导,对送教方案不断调整与完善,使过程指导和效果评价具有实效性,做最科学、最适宜的培训。
3.培训后评析式管理,力求培训终点是有效的。培训后,做到训后效果访谈、结束自评报告的评析式管理。评析,评论分析的是送教下乡培训项目的成果与问题。确立了“3+1”管理模式:一是对“三个层面的考核”进行评析,即“送教下乡”结束后,采用自评、他评、县评相结合的方式,对考核对象进行过程性与终结性的评析。二是对“一种形式的汇报”进行评析,即送教下乡结束后,送教团队成员选择现场汇报、视频回放、主题论坛等某一种形式,总结特色做法、梳理典型经验、反思困惑问题。通过“3+1”管理模式的有机整合,综合评价,使评析更加有影有声,有理有据,利于培训的改进、乡村教师的发展。
“送教下乡”培训管理过程就是培训过程。作为专业的培训者,应站在提升乡村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角度去思考和设计,建立与完善科学专业的培训管理机制。
1.协同实施机制。建立协同实施机制,强调高校带动、平台支持、地方实施三方合力,这种模式推动乡村教师研修工作形成了“上连高校,下接基层学校”的协同机制,构建了高校引领,进修学校主导,基层学校落地“三位一体”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我们与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教育学院、北华大学深度协同,开展了乡村教师的学科置换脱产研修、专题培训、名师带培等多个项目的研修活动,精准对接永吉县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系列培训项目,推动乡村教师研修走向高位和专业,实现对乡村教师的理念引领、知识引领与价值引领。
2.任务驱动机制。建立任务驱动机制,以任务职责规范、指导项目培训实施。在送教下乡培训中,制定了送教负责人、学科带头人、指导教师、基层学校、参培学员等职责分工,明确“定职定责定标”工作要求,以此为“送教下乡”培训项目实施指南,按目标、有质效地推进培训进程,以实现乡村教师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的逐渐提升。
3.工具开发机制。建立工具开发机制,可以实现培训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可持续改进。一是制定《学员管理制度》 《考勤管理制度》 《宣传报道制度》 《财务管理制度》 等制度要求;二是制做《“送教下乡”项目实施要求》 《“送教下乡”项目实施各工作团队职责一览表》 《学科“研课磨课”说课表、观察量表、研讨记录》 等培训工具,引领和指导培训项目专业化、高质效实施。
4.跟踪指导机制。建立跟踪指导机制,对送教下乡培训过程实时跟踪,及时指导。一是送教团队对学员跟踪指导,确立实地跟踪和网络跟踪两种方式。实地跟踪是指教研员在送教下乡结束前,完成对每个学员的跟踪指导。网络跟踪是指送教学科“工作坊”完成三方面的线上研修活动,即发起主题研讨,进行答疑解惑,开展研修成果交流。二是管理团队对送教团队跟踪指导,在送教下乡的每个阶段,管理团队深入各送教团队,以“课堂教学”为导向、“乡村教师需求”为契机、“问题解决”为落脚点,[3]全程跟踪指导送教团队实施送培情况,保证送教团队的送培质效。
5.总结交流机制。建立总结交流机制,定期召开阶段总结辅导会议,实现二维交流。一是阶段总结。组织送教团队采取诸如说亮点、说模式、说故事、说案例等形式,充分交流培训特色、培训成效、存在问题及今后设想,各送教团队认真梳理、详细总结,取长补短。二是阶段辅导。针对下一阶段工作,就成果如何研发、送教注意事项等,进行针对性辅导,保证下阶段送教减少盲目性,促进送教团队的送培质效不断提高,送培方式不断完善。
6.成果研发机制。建立成果研发机制,以成果研发任务规范、引领培训实施过程,高标准研发成果。完成送教团队成果研发“五个一”,即一份高质量的培训实施方案;一次高水准的专题讲座;一篇有质量的培训案例;一份有创意的送教下乡培训与校本研修指导整合设计说明;一份有价值的送教下乡绩效评估报告。通过对成果研发“五个一”的有效运用,提升了送教团队指导乡村教师的专业能力。
7.宣传激励机制。建立宣传激励机制,对送教过程及培训成果实时跟踪与捕捉,及时宣传激励。通过文本宣传、网络宣传、会议宣传、入校宣传等形式和渠道进行宣传,以梳理经验、提升认识、取得支持;同时,利于乡村教师进一步感受浓厚的研修氛围,增强乡村教师的荣誉感,提升职业尊严,实现效益多元。
8.考核评价机制。建立考核评价机制,科学评价。以学员满意度为标准,通过匿名问卷、对话访谈、网络测评等形式,对参培学员、送教团队和基层学校进行分层评价。
一是评价参培学员,采取分层评价与反思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重点评价学员参培出勤情况,对知识获取、技能提升程度,工作中行为有无改进,工作绩效是否有提高,将评价结果纳入学分管理。二是评价送教团队,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重点评价学员满意度、方案落实、课程实施、过程管理,结果是否有效,将评价结果纳入项目实施绩效考核等级。三是评价基层学校,采用跟踪指导评价与回访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重点评价基层学校对学员参培支持力度情况、研课磨课环节整合校本研修实施情况、学员发展与校本研修成果对接情况,[4]将评价结果纳入学校目标管理指标体系。
9.服务保障机制。建立服务保障机制,高水平服务管理。树立一线情怀、实践取向的服务意识,为乡村教师参培做好一站式服务。为解决工学矛盾问题,在培训时间安排上,采取灵活调整和抵顶策略,无须学生在现场的培训课程,利用学生不在校时间(双休日和寒暑假)进行;为保障专业高效施培,设有专门人员进行工具研发和专业操作,节省大量时间,提高管理质量;财务管理做到专款专用,保障专项资金的合理流动,做好培训授课、学员食宿等保障;班主任帮助学员解决培训中的诸多问题,全程为学员做好最真诚的体贴与关爱式服务。
建立与完善“四六九”送教下乡培训管理模式,不仅促进了培训走向成熟与专业,也形成了优质、开放的培训资源,提升了校本研修质效,从而推动乡村教师专业成长走向快车道。
以“提升乡村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为核心的“四六九”送教下乡培训管理模式,指导送教团队充分考虑不同乡村、不同教师的实际情况,找准课堂教学的突出问题,以教学行为改进为基础,以教学能力提升为重点,[5]对乡村教师进行系统的研课磨课、专业指导,并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通过乡村教师的自我诊断、自我反思、自我完善,引领乡村教师提升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使一批批乡村教师快速成长起来,促进了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
多元立体的“四六九”送教下乡培训管理体系,创生了诸多优质的乡村教师培训资源。一是创生送教团队的施训经验。通过训前脱产研修、训中研究指导、训后总结提升等途径,促使送教团队深度总结反思送教的方法策略、经验问题等,提高其专业施训能力,为县域送教下乡培训可持续发展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二是创生参培学员课程资源。通过系统、专业的“送教下乡”培训管理模式,促使乡村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有了质的飞跃,形成了诸如精品课、微故事和校本研修案例等2502 篇,1200G 本土培训资源包,作为县本培训资源送到乡村学校共享。编辑出版培训特色经验《“送教下乡”培训视角下的教师研修》丛书3 套,为乡村学校培养本校培训师和教学名师提供了直接的方法与路径。
“四六九”送教下乡培训管理模式的运用,不仅提升了乡村教师培训质效,在乡村学校“主题式”“项目式”等校本研修中也得以充分借鉴与运用,如“各类团队建设”“管理工具的开发和利用”“精品课的研磨”等管理机制,送教团队成员入选吉林省《“国培计划”项目县送教下乡的培训策略》一书的12 篇“典型经验”,直接为乡村学校的校本研修提供可操作的方法策略,使其能够在借鉴、吸收中不断创新校本研修模式,提升校本研修质量,从而使乡村学校和乡村教师真正发生变化,实现管理效益最大化。
总之,科学、专业的“送教下乡”培训管理要贯穿培训的全过程。培训管理不仅是约束、是规矩、是制度,更是交流、是指导、是促进;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平台与途径,是促进乡村学校发展的服务器、催化剂,更是实现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手段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