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永建 长治市协成公路养护工程有限公司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大企业也顺势逐步发展壮大,建筑企业也是如此。在不断发展的历程中,客户对建筑企业的要求逐渐提升,因而公司为了实现更好地自我提升和突破发展,将关注点对准企业内部的各项制度,从公司机制上进行改革创新,财务管理制度是其中最重要的改革方向。目前建筑行业的特性主要表现为施工工作量大、施工工期长、施工场地分散等,对建筑企业来说,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的命脉,是建筑施工项目投资回报率和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保证,不仅影响自身收益,也对整体建筑行业市场的稳定性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从现在状况看来,我国建筑企业在财务管理层面存有一些突出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公司的长久发展,因而建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财务管理制度迫在眉睫。从本质问题入手,来推动建筑企业管理制度的健全,从而保障企业的财务状况能够始终保持在合理规范的运行空间内。
财务管理是建筑企业管理的关键部分。随着建筑企业愈来愈注重自身的管理水平,相应地其内部财务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从国内视角来看,建筑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基本实现了五个统一,在管理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然而,随着新时代经济体制的变化,基于计划经济体制的传统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和当前市场形势,出现的矛盾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建筑企业适时认识到问题所在,开始着手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开始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创新。然而,由于传统财务理念的影响,推行新的财务管理制度面临的阻力较大,难以持续开展下去。而且企业的财务管理没有自主权。目前,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一直保持传统的以行政手段为主的模式,即进行财务管理是按照领导层的主观意志开展的,这将对公司财务管理的独立性造成很大干扰,严重影响建筑企业的管理秩序。最后,建筑企业财务管理情况复杂。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有别于其他企业,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需要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同时进行,所谓内部是指公司内部的财务部门,外部是指建筑施工的现场,两相分离的财务管理体系给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造成较大难度,财务管理情况十分复杂。
首先,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是由当前的经济体系决定的。中国经济体系的变化倒逼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必须进行适当的调整,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趋势和要求。从计划经济体系到市场经济体系,建筑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威胁,要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和增长只有依靠自身的软实力。这种情况投射在财务管理上,便需要财务管理制度的变革。另外,建立建筑企业的新型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实现利润持续增长的内在要求。建筑企业只有进行财务管理改革,才能对各种成本支出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量入为出,最大限度地开源节流,实现企业自身经济增长的新高度。最后,我国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离国际相关制度的标准还有较大距离。中国建筑企业必须对标国际标准,才能突破自己国家发展的桎梏,挺进世界一流建筑企业之列,由此观之,构建新型财务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在各种财务活动和业务办理过程中,由于各种预测、控制因素、财务状况的不确定性,造成企业损失的可能性。
宏观环境的复杂多变性是企业存在外部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外部宏观环境包含的因素众多而且复杂多变,不以企业自身的意志为转移,企业管理制度难以适应宏观环境的变动,很难及时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响应。外部宏观环境一般包括市场环境、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资源环境、文化环境等因素。企业要想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实现持续经营假设,就要将这些内容考虑在内,并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适时调整。
企业和其内部单位,企业和相关企业在投资管理、利润分配等领域存有职责不清晰、管理方法缺位的状况,导致资产应用效率不高、财产外流、资金安全、资金链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这表明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明确是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缺乏科学的财务决策能力,是企业财务风险的另一大主要原因。一个重大的决策往往影响企业以后的走向,错误的决策会把企业带到险地,面临未曾遇见过的风险,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学会如何科学合理地做出财务决策是抵御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缺乏足够的认识。财务风险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存在于客观环境中,只要有财务活动发生,就会产生财务风险。但在生产实践过程中,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而且防范和应对风险的能力不足,不能在发现财务风险的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措施。[1]
建筑企业要构建相对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推动建筑经济及其上下游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在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和相关业务流程层面,需要财务部门直接参与,加强财务部门的客观独立性和业务流程完整性,避免因权责界限不清晰带来的不良后果。
企业的观念是企业的生命线,是决定企业能够发展壮大以及能否做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过时的发展观念很有可能造成企业的体制建设也处于落后状态,因而企业需要不断革新发展观念,使其合乎市场经济的大趋势。建筑工程企业要建立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方案,不断更新发展观念,转变以往依靠宏观经济政策支持来谋求发展的旧观念,要认识到在商品经济时代,自身的综合能力需要强大,企业才能发展壮大,才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独占鳌头,打铁还需自身硬就是这个道理。因而,建筑企业务必结合市场经济运行的现状,不断完善自身的财务管理制度,补齐短板,以更明确的标准指导财务管理工作,合理地推动企业的发展。
归纳建筑工程产生风险的原因,深刻剖析风险的不良结果。根据项目建设的风险鉴别系统与评价指标体系,明确提出项目建设风险管理方法的可行性分析方案。从风险预测分析的视角,依据工程建筑特性,明确提出可量化的风险管理制度,根据风险警报系统,从财务现状分析管理方法、新项目档案保管情况、统计分析汇报管理方法、固定资产管理等领域对建筑企业开展保护性风险战略决策。
要树牢风险观念,健全内控制度工作中程序流程,降低资产流出或大规模债务造成的潜在性风险。在签署担保合同以前,要严苛核查贷款担保公司的信誉情况。签署担保合同时,适度适用反担保和担保责任免责声明条款。合同签订后,要马上跟踪贷款担保公司清偿债务的资金能力,降低相关风险造成的损失。[2]
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建立相应的财务预警信息评价指标体系,防止因财务风险而导致企业的财务危机,对财务风险做好预警和防范。因而,预防财务风险,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就成为重中之重。首先是要建立短期内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对现金流做好预算和安排。由于财务管理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向,短时间企业能否正常运营并不在于盈利能力,关键在于现金的周转能力。因而,建筑企业务必确立财务管理体系的各种指标,建立符合企业战略发展规划和长期性发展趋势的财务预警信息管理体系。针对企业而言,还必须建立长期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包括对营运能力、资产负债率、生产效率、商品发展潜力等指标值进行分析,这是企业能够长期发展下去的基础条件。
为了更好地建立符合市场经济条件的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务必将相关责任明确并保证落实到位,压实财务部门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的主体责任。将财务机构的员工编号分组,将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明确分工,每一个组承担一定范畴的财务管理工作。通过这一举措,使财务人员的责任感得以加强。而且工作任务明确以后,工作效能也能得以提升,不会出现人浮于事的情况。除此之外,建筑企业可以将责任压实到不同部门,无论是业务部门还是管理部门,都要分工明确权责清晰,这样才能发挥各部门最大工作效能,相互配合,组成较为完善的工作体制。只有如此,建筑企业才可以形成更为科学合理的责任管理体系,使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进一步发展,推动企业不断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保证企业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生存下去。
按期举行财务管理会议不仅是约束建筑企业财务工作人员的一种硬性条件,也是发现和处理问题的公共平台。就建筑企业自身来讲,按期举行财务会议,不但可以高效部署、审核和批准财务预算,还能够及时对公司的财务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察和调整。与此同时,在财务会议中,建筑企业可以及时处理自身财务管理方法中存在的不足,未雨绸缪提前预见能够发生的问题,起到事前监管的作用,防止问题发生再解决带来的不便和成本的提高。这对增强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和完善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方法十分有益。
财务部门在防范和化解风险层面发挥重要作用,其功效的发挥在于企业机制中财务管理制度的有效性执行。建筑企业要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务必将多种要素考虑在内,紧紧围绕人力资源管理、会计核算管理、风险决策管理等层面,合理避开多种因素导致的财务风险。
第一,依据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将财务人员分成几种类别。主要包含总分账簿管理、资金开支管理、合同管理、税务整体筹划等,详尽布置任务到各类岗位。第二,选人用人制度,全部财务人员都需要根据严苛的选拔任用程序,在笔试题目、招聘面试等环节完成严苛的测试,达到财务部门的标准,才可以入手财务工作。这也是保证财务人员拥有较高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第三,工资管理制度创新,提升目前职位和组织架构,对每个财务人员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员工岗位晋升预。
创建财务和监督一体化的财务管理制度,有利于创建更为健全的公司运行体系。此外,还能够倡导公司财务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协调一致,选用竖直化的管理机制,实现精细化管理。财务人员要对接收的数据资料开展详尽的核查查验,材料直接证据要详细、准确,保证财务工作的科学性。只有准确的数据才能如实反映建筑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减少企业经营中发生财务风险的概率。
重要经济决策如果与资金链经营结果有关,就会对公司的财务收入支出决策、销售市场经济发展战略决策等有较大影响。财务部门的有效监管可以限制管理层的经济决策权,科学划分财务工作人员相互之间的权责义务,防止财务决策错乱而产生经济风险。
健全企业财务制度,创建合理有效的财务管理体制并应用于实际的生产经营过程,是公司规避风险,规范企业内控行为的主要方式。建筑企业建立合理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本质要求和必然选择。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的立足点应符合我国财税管理体系的现行政策,结合本企业运营发展的现实情况,在工作流程管理、资金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投资融资管理、会计工作管理、绩效考核管理等层面,全方位理性地建设公司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
加强外界财务审计管理也是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必不可少的内容。因为金融风险的存在,企业资金收支情况很难预测,最后可能会导致公司资产的损失。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体制下,工程建筑公司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是大势所趋,是公司实现运营盈利的重要保证。财务部门要依据建筑业的发展特性,充分接纳外部审计机关的监察,这是提升建筑企业发展稳定性、赢得社会信任的重要途径。
第一,在施工企业中,要根据建筑企业的业务特点,从大宗原材料采购、验收、保管、领用到工程量统计、核对、结算计量、变更,形成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内控相互制衡机制,外业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与内业工程资料统一闭合。第二,坚持民主决策,树立相关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企业财务部门要大力开展经济状况问责制,结合审计监督、机构监管、纪检组监管等工作,从多维度健全内控制度及管理机制设计方案,为建筑行业的长久性整体规划、健康发展等工作做好全面的准备。
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的今天,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改革创新终将持续推动,只有建立长期性的财务管理制度,才可以从源头上解决风险问题。建立合乎建筑行业趋势和企业自身发展的财务管理制度,不但可以有效解决传统财务管理制度的缺点,同时可以完成企业资金的合理配置,推动建筑企业的良性健康发展。建筑企业与别的企业不同,在财务管理制度上与别的企业存有一定的差别。建筑企业要建立更符合经济发展趋势的财务管理制度,就需要制定一系列独特性的对策,依据现阶段自身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欠缺,明确提出相对应的改进措施,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