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与实务”课程思政的实践研究

2022-03-18 03:43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管理学实务知识点

张 旭

(天津市河西区职工大学,天津 300203)

管理学原理与实务课程以学生“知识够用,能力为主”的培养思想为宗旨,突出“实务、使用”,依托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原则,阐述管理学基本原则、技术及方法,主线是管理的基本职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突出章节的核心知识要点和技能要点,再以引例导入,在每章均安排有互动话题、管理故事、管理定律、知识测试、素质拓展、案例分析等,教材更加注重实务环节。在运用教材的同时参考其他管理类教材,如周三多教授主编的《管理学》在原有框架的基础上将部分章节进行合并,并将创新单独安排一个章节。这也启发教师,可以将管理学原理的知识分为基本原理、理论演进、管理的四大职能,最后落脚点在创新上,使学生充分意识到创新是任何事物发展的重要动力,高校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培育一批有创新思维的新时代青年。

一、思政元素在教学内容设计中的体现

要达到立德树人的课程目标,在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上,管理学原理与实务课程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即将明理、增信、崇德和力行作为思政教育主线融入课程中去,这条主线包含有方法论、信念观、道德观和实践观,便于学习、记忆和掌握。

(一)明理,提高学生思想觉悟

明理,明察事理,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建立科学的理论指导方法,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和人生方向。课程第一讲很重要,讲好第一课,无异于抛砖引玉,要将课程的全貌和追求的结果以一幅画卷展现在学生眼前。教师在阐明管理学的课程意义和重要性,即为什么开设这门课,在向学生介绍本门课的地位时可以引用《礼记·大学》中的名句来加以阐明,即“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在学习管理学过程中,首先要将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放在第一位,有了这些,才能更加快速地学习掌握管理学基础知识,并且无论学习哪方面的知识都要做到格物致知,这才是真正的学习。

学会运用方法论解决现实问题,真正做到格物致知。如在学习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中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让学生充分了解古今中外管理思想的发展过程,以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看待管理理论的发展变化。在讲解“决策中组织的环境要素”的知识点时同样可以运用辩证的思想来看待内外部环境对组织决策的影响。在这里可以举现实的例子,比如困扰了中国几千年的贫困问题,在封建社会没有得到解决,在社会主义阶段实现了小康,一是源于国门开放,中国学习先进的思想和技术,充实壮大了自己,国际融通的外部大环境为我们的发展缔造了更好的条件;二是从内部环境来看,中国自身发展呈现良性循环,中国方案经得起推敲,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在讲述“领导管理职能”这一部分时,有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是激励,要使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于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的理论观念了解人性,通过深刻分析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结合古代荀子学说,通过对人性的分析奠定激励理论的基础。在“创新”内容的讲解部分,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科学技术革命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来理解变革、创新的重要性,辅之以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无一不彰显变革、创新的重要性,同理,企业的组织变革的核心元素是创新思想的推动,创新是延长企业生命周期的动力。通过带领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分析专业知识、分析现实问题,树立学生科学的理论思维体系,帮助学生建立起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到授学生以渔。

(二)增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增信,增强信念理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这个环节的目标是要促使学生自觉坚持“两个维护”和树立“四个自信”,尤其是要养成爱国主义情怀。比如在“管理者与管理对象”的章节中,将疫情期间世界各国的防控管理在课堂上进行讨论,通过各国防疫情况对比、中国的应对策略和速度的展现、建立独特的网格化管理等方面彰显我国的制度优势,让学生充分认识管理者和管理对象之间要有相适应的管理制度,而中国的制度对于管理整个国家,服务于14亿中国人民而言无疑是最适宜的政治制度,因此必须坚持“制度自信”。

在“计划和决策”章节中为学生深入讲解国家的五年规划历程,刚刚完成的十三五规划成果和十四五规划的蓝图,从国家发展角度讲述计划和决策的重要性和意义,结合自身发展为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如:自身专业学习如何规划?在理论知识部分,引用国家出台“一带一路”倡议的事例,加深学生对“决策过程需要考核的影响因素”的理解,结合古代丝绸之路的启发,使学生深刻理解决策的背景与反馈调整,同时这个案例还体现了中国在践行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开创了元首外交策略等,走出了属于自身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成果汇报中增强学生们的“道路自信”,进而说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的成果是举世瞩目的,使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充满“理论自信”。

在“管理理论历史演进”的章节中说明我国是最早提出管理思想的国家,古代先贤多次提出并运用管理的思想自我修行、管家、带兵、治国,才会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说法,众多的管理思想家脱颖而出,并将这些管理思想推广流传,使得它们沿用至今,在各个领域起到了可供借鉴的作用,并散发着夺目的光彩。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精髓,借鉴世界优秀的经验,发挥我们的文化优势,坚定“文化自信”。

(三)崇德,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崇德,坚持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在“管理环境、管理道德和社会责任”的知识点讲解中,要求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列举爱国企业家的典范,如张謇、卢作孚、陈嘉庚、荣毅仁、王光英的事迹,学生通过追寻这些近代的企业家的生平,感受浓厚的爱国深情,切实体会到优秀的企业家一方面要为企业谋利益,但更重要的是体会到他们身上具有的伟大的“家国情怀”和印刻在骨子的社会责任感。爱国、敬业、诚信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更是所有企业最原始的企业文化内涵。这是管理者最本质的“德”的体现。

在领导这一管理职能的讲解中,讲述习近平总书记的事迹来向学生阐明领导者需要具备的素质,总书记在中国这块土地上践行着自己的诺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在疫情大考面前领导中国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在迈向全民小康的道路上带领全国的老百姓一起奋斗,脱贫攻坚;在面对国内国外复杂的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时,奉献了中国方案,真正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领导人,总书记始终坚持走在前面,落到实处,彰显了领导者的人格魅力,以德服人,德才兼备。

在讲控制这一管理的职能时,结合中国经济正在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产业供给的质量,要求商品质量的提升,寻根究底是企业是否能够做到诚信经营,诚信发展,能否坚守管理的道德底线,能否严把质量控制关,这也是企业能否延长生命线的关键。在这个知识点上,还可以讲述中国从世界的加工厂逐渐走出中国制造的光明大道,从模仿到自我研发,无数的企业的实例证明了讲道德、讲诚信才能让企业发展壮大。通过“孟晚舟事件”,向学生说明企业的发展和国家是密不可分的,国家是企业发展的强大后盾,一个拥有爱国热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的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会得到国家的支持和鼓励。

(四)力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力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知行合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实践与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关键是让学生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驱动学生的内驱力,增长“智慧”,增强“志向”,练好本领,增长才干。通过布置课前预习作业,课堂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们了解泰罗、法约尔、梅奥等管理学家挖掘管理思想的过程,学习他们求真务实的专业精神,使学生们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在讲解“人力资源管理”这一知识点时,强调人员招聘充分彰显用人、选人的原则,这些原则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持一致,在就业竞争压力巨大的现实环境中首先要过关的就是是否具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基本素养,其次是才学是否过硬。通过先进企业家和先进人物事迹介绍,培养学生“大国工匠”精神,增强学生们投身专业研究的使命感,鼓励学生把爱国精神转化成为国奉献的实践行动。

二、完善管理学原理与实务课程思政体系的三点思考

(一)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有机结合

将管理学原理与实务课程的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很重要,需要积累一定的思政资源,这些资源突出表现为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前沿性、实效性;关键表现为具有引领性、思想性、觉悟性;形式表现为多元化、易传播。这就要求教师在搜集整理思政素材过程中注意内容要丰富,层次要深入,要把中国传统文化、革命理想、道德修养、古今中外的历史、中国的近现代史、党史、先进人物事迹、企业发展典型案例、法律法规、形势与政策热点等加以归纳总结,建立一套课程思政素材体系,并进行分类整理、存放,以便在获得新的信息和有用的知识点时可以有效归类,同时便于在备课时随时提取。这是目前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比较困难的环节,即不能将课程相关知识点随时随地进行取用,并且自然、流畅地和思政元素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兼获思想政治教育能力。

(二)选择专业知识点与思政元素交汇点

管理学原理与实务课程专业知识点与思政元素交汇点的选择很重要。教师要理解课程思政不是思想政治教育课,不能将两者的重要关系对应错误,让学生误认为走错了课堂,拿错了书,如果这样就失去了课程思政教育的意义。课程思政教育应该着眼在知识点的思政引导上。管理学原理的思维脉络是树干,四大职能是主枝干,各个知识点是果实,思政元素就像叶子一般衬托着果实,让这棵专业的大树散发光彩,果实和叶子相应成章,既不能喧宾夺主,又不能与周围格格不入。因此,将合适的专业知识点纳入思政教育元素可使学生增“智”,更可以使学生增“志”,让思政元素融入起到对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否则会起到反作用。

(三)丰富专业知识点与思政元素的传递方式方法

丰富管理学原理与实务课程专业知识点与思政元素的传递方式方法很重要。课程知识的选材要丰富多样,文字的力量很强大,但是与图片的冲击感、视频的即视感相比起来还是有欠缺的。如果条件允许,尽可能选用图片、视频、沙盘等教学素材丰富课堂。在课程活动方案的设计上还要体现实务的内容,通过任务驱动等方式给予学生更多自我学习的机会,提升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开拓社会实践渠道,通过企业探访、模拟情境、互动游戏、案例探讨、我是老师等活动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聘请劳模做讲座,使学生了解“工匠精神”源于对工作的无限热忱,它是在对一份工作无尽的打磨中缔造出来的;企业探访使学生真正明白遵守组织纪律的重要性;案例搜集讲述使学生领悟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实践运用中去体会去感悟这些思政元素的深刻内涵,以增强教师的说服力。

三、对管理学原理与实务课程思政考核的思考

长期以来专业课程的考核方式大都采用“课堂考勤+作业+期末试卷”的方式,这种模式将学生牢牢限制在课堂上,没有给予学生更多社会实践的机会,更无法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减少了学生提前接受社会检验的机会和能力。

对于学生专业课程的考核不能单纯地考核学生的“勤”和“绩”的部分,而是要提升对学生“德”和“能”的考察,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是德才兼备的人才,而非死读书、读死书的书呆子。培养出来的优秀学子既要拥有报效祖国的能力与素养,更要树立为国效力的理想。这就需要高校在课程思政改革的道路上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降低学生从象牙塔到社会的转换时间和转换成本,更好地实现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做到学以致用、学为所用、人尽其才。

猜你喜欢
管理学实务知识点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浅谈管理学
关于G20 的知识点
联邦快递的管理学
ODI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