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EPIP学习之“鹰”
——浅谈EPIP“鹰”式学习法

2022-03-18 03:43黎志东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工程化实践性创新型

李 响,黎志东,申 奕

(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402)

EPIP是Engineering Practice Innovation Project的首字母缩写,是“工程实践创新项目”的简称,EPIP教学模式(以下简称EPIP),即“工程实践创新项目”教学模式。2010年,在天津被确立为中国职业教育示范区之际,EPIP首创者吕景泉教授首次提出EPIP的正式名称并沿用至今。此后的十数年中,EPIP通过大赛、国际论坛、研讨会等平台为全国职教人广泛接受、应用,在我国职业教育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收效。

2016年3月8日,伴随着中国首个海外鲁班工坊——泰国鲁班工坊的正式落成,EPIP作为鲁班工坊的核心要义,第一次以中国职业教育话语体系的新姿态迈出国门,开始了中国职业教育话语服务于全球职业教育的破冰之旅。

2019年初,第一部EPIP专著《EPIP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造我们的学习》正式出版,在详细阐述EPIP理论、应用体系的同时,借用革命伟人毛泽东的名篇正式提出了EPIP的终极目标——改造我们的学习。这一目标的提出,标志着中国职业教育理论发展成果由抽象转为具体,也完成了对中国职业教育在实践中取得的改革经验的系统梳理。

源于中国职业教育实践的EPIP,体现继承性、民族性的立场主张,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彰显系统性、专业性的实践特色,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EPIP课程论、EPIP专业论和EPIP教育论。在EPIP理论体系中,主张“教无定法、教而有道”,而EPIP之“道”,是把职业教育作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组成部分,是把职业教育发展作为社会营商环境改善的重要内容。正因如此,EPIP才能在中国乃至全球的职业教育沃土中勃发生机活力,迅速成为被全球职业教育界广泛认可的先进教学模式。

一、EPIP的内涵与要义

EPIP生发于明代著名思想家王守仁提出的“知行合一”哲学理论,并将“知行合一”这一学习的终极智慧以“职业教育”、“现代教育”的话语形式予以解读,通过不断汲取中国古代、近现代教育思想,充分借鉴全球先进的职业教育经验,厚积于中国职业教育实践及理论研究而薄发,是从中国本土实践中来,再到中国本土实践中去的极具中国特色的教学模式。

EPIP的核心要义是“五四三二一”,即:“五观、四元、三谛、两核、一宗”,以下逐一进行详解。

“五观”自大而小依次为:达观(或称宇观)、宏观、中观、微观、纳观,大自院校办学思想、方略谋划,中到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小到教学实践中的“知识、技能、素养”点设计,缜密涵盖了职业教育“从宇宙到纳米”五个维度的应用层级,为EPIP的组织实施提供了路径遵循。

“四元”即“工程化、项目式、实践性、创新型”,既是EPIP得名之源,也是构成EPIP理论体系的基本骨架。“四元”中“元”一词本身,直观理解应为“单元”“元素”等词中包含的“基本单位”之意,表示“四元”为EPIP之根本。更深一步理解,还应有“元首”“魁元”等词中包含的“首、始、头”等含义,表示“四元”在EPIP应用过程中的“提纲挈领”的地位与作用,是EPIP“改造学习”目标得以实现的唯一路径和根本奥义,后文将予以详述。

“三谛”指学习中“实谛、名谛、合谛”(分别对应职业教育中的“原、代、衍”)耦合融通的“圆融”境界。此处的“谛”,不仅具有“无谬真理”的“真谛”之意,更含“仔细追问、认真审辩”的“谛听、谛视、谛思”之意,经过“仔细追问、认真审辩”得到“无谬真理”这一过程,正是我们的学习经过改造而达“知行合一”境界的入微体现。

“两核”指EPIP的核心,即“真实”和“完整”,既是对教学模式提出的纲领性要求,也是评判教学模式的直观化标准,更是对“士虽有学 而行为本焉”思想的具象化解读。在学习过程中,“真实”和“完整”始终是我们完成学习、精于学习并最终得以实现改造学习的不竭动力,正所谓:“真实”方可出“真知”,“完整”才能育“完人”。

“一宗”也就是本文多次提到的“知行合一”,其对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已无须赘述,而“宗”一词本身,笔者认为也应具有双重含义。浅显而言,“宗”即“宗旨”,即最高纲领和根本遵循,是指导并贯穿EPIP应用过程始终的要义。而深层意义则正如《大雅》所云:“宗,尊也。凡尊者谓之宗。尊之则曰宗之。”在EPIP的内涵中,“宗”之词意大体近于“宗族、宗派”之“宗”,一方面体现了EPIP对中国经典教育思想的尊崇与继承,另一方面则彰显了积淀自华夏五千年文明的中国职业教育话语非凡的历史张力及现实活力。

二、EPIP学习之“鹰”

正如EPIP强调的“以用立业”,当我们深刻领悟了EPIP的核心要义,找到“改造学习”这一终极目标的实现路径就成为我们亟待完成的任务。笔者认为,这一实现路径就是:正确认识EPIP在学习中的应用法则——以“工程化”作为确定学习目标的导向、以“项目式”作为完成学习任务的依托、以“实践性”作为衡量学习效果的标准、以“创新型”作为提升学习水平的动力,有机融合“鹰”之“首”(工程化)、“体”(项目式)、“羽”(实践性)、“翼”(创新型),放飞EPIP学习之“鹰”。

(一)工程化之“首”

据《康熙字典》:首者,君也,又魁帅也,又要领也。在EPIP的认知、应用维度中,工程化也应处于统帅及纲领地位,并对实践性、创新型、项目式三个维度产生纵向的贯穿、融合作用。在EPIP学习之“鹰”的构架体系中,“工程化”被赋予“鹰首”的重要地位,一方面源自其在翱翔姿态中“领飞”的“旗舰”作用,而更重要的原因则是:由“鹰首”辐散而出的“神经系统”是催动“鹰之翱翔”的重要信号传递系统,须时刻向EPIP其他三个维度传递“工程化”思维,方可为“鹰之翱翔”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一旦失去“工程化”这一“神经信号”,EPIP学习之“鹰”便会形存而实亡,成为丧失自身动力来源的“标本”,其他三个维度的实践也即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在学习过程中,工程化对应“三谛”中的“实谛”,即学习之“原”,又对应“两核”中的“真实”。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工程化就是生产化、现实化、生活化、社会化,这里讲的“工程”就是可以涵盖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工程”范畴之内的所有真实工程、真实世界以及现实生活。

基于此,学习过程中包含的全部资源都要以工程为基础,源自工程、瞄准工程、服务工程,确保学习资源、学习目标完全来源于真实情境,确保课程中的“知识、技能、素养”点可无缝对接真实问题、真实需求,摒弃“旧、虚、远”,引导学习者寻找每一个学习环节、每一个“知技素”点在真实情境中的投射点。

(二)项目式之“体”

在学习过程中,项目式与“两核”中的“完整”相通,这要求我们的学习对象必须是完整的、全局的、融合的,而不能是片段的、孤立的、割裂的。作为被赋予学习过程的承载功能的鹰之本体,项目式学习除了要满足工程化的先决条件,还必须基于完整项目培育学习者的关键能力,如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等,用“项目式之‘体’”承载、串联、整合多个学习环节,指导学习者完成一个个完整的项目而不是互不相连的多个项目碎片,确保学习环节的完整性、全局性、融合性,避免学习过程的“孤立化”“割裂化”。

项目式的优势在于:完整项目是还原真实工程的唯一路径,只有完整的项目,才能涉及真实工程的全部内容,也才有涵盖真实工程所需全部“知技素”点的可能。在对真实工程的完整还原中,教学者在完整项目上“教”,学习者在完整项目上“学”,教学双方在不停地“做”一个又一个完整项目的过程中达成“实谛、名谛、合谛”的“圆融”境界。

(三)实践性之“羽”

实践性是指学习整体过程中的全部实践性活动,对应“三谛”中的“实谛”与“两核”中的“真实”,是在工程化背景下,EPIP学习之“鹰”的“脉络”。此处要注意,“羽”不应简单理解为“羽毛”,而应理解为“羽翼”,与后文谈到的创新型之“翼”共同融合成为EPIP学习之“鹰”升腾翱翔的实质性动力来源。

实践性的内涵是融合动手与动脑结合、理论与实际结合、学校与企业结合、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结合、全面培养与成长成才结合等多个维度的教育教学实践,应如同“鹰之羽”从横、纵、深三个维度覆盖、贯穿、渗透于“鹰”之本体,确保实践性对学习过程的全方位、全角度、全尺寸“适配”,形成专业核心技术的综合应用、专业核心技能的全面达标、职业道德素养的内化养成的坚实保障。

在学习过程中,要坚持“知行合一”,秉持理实一体理念完成学习设计和实施,以工程实践为导向,用真实任务驱动学习,不断寻找动脑和动手的结合点,使技术技能训练、职业素养养成贯穿于学习过程始终,使“良知”通过“实践性”活动不断内化、固化为学习者产生“良行”的内生动力,使学习者最终可以潜移默化地达到“内有良知则外有良行”的“致良知”境界。

(四)创新型之“翼”

在EPIP学习之“鹰”的构架中,创新型被赋予“鹰之翼”的重要作用,与实践性之“羽”共同组成“鹰之羽翼”,亦即催动学习之“鹰”起飞的“发动机”。其中,“翼”之挥舞是腾空飞翔的主观动力,意指创新是学习的目标追求,“羽”之密植是集拢气流的客观条件,意指实践是学习的效果保障。这里的创新,与实践存在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在与实践的融合中,创新既是过程,又是结果,既需要深厚的实践积累,又需要广阔的实践空间。

此外,这里的“翼”不仅有“羽翼”之意,还有“翼护”一词中的“辅助”之意,这可以理解为:创新型学习不仅存在超常的、卓越的目标追求,也可通过追求创新时的反复锤炼,水到渠成地取得巩固成果、辅助成功的学习收效,正如一部电影中说的: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

具体到路径上,创新型的学习就是要不断完善对真实情境中投射点的认知,即从学习中不断“回象”到现实,并在“回象”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尝试高于真实的、更加丰富的工程实践空间,引燃学习者的创新能力。

创新型学习的精髓在于改传统的“仿真”为“代真”的基础上(实践性的具体要求),最终升华为“创真”。即:先将现有学习资源(比如实训设备、仿真课件等)实现精细化激活,由“知其代”进而“知其原”,再利用学习资源可拆解、可重构、可衍生的特点,通过“预设-拆解-重构-衍生”的链条由“知其原”升华至“知其衍”。在“衍生”的过程中,唤起与“其原”(即真实工程)相关的发散性思维,进而获得丰于现实、高于现实、优于现实的创新成果。

三、结语

墨子云: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为了更好地“改造我们的学习”,我们要积极践行EPIP学习之“鹰”这一实现路径,以工程化为“首”,提纲挈领、引动全程,在与时俱新的“工程”中以“天行健”的姿态“自强不息”;以项目式为“体”,完整包容、承载全局,在包罗万象的“项目”中以“地势坤”的度量“厚德载物”;更要以实践性、创新型为“羽”、为“翼”,在“首”之破空、“体”之承托下,让鹰之“羽”“翼”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让EPIP学习之“鹰”在学习的苍穹中扶摇直上,让中国职业教育话语响彻全球职业教育天空。

猜你喜欢
工程化实践性创新型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飞机性能课程设计”课程工程化改革研究
软件测试工程化模型及应用研究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
PPP项目运作中几个实践性问题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工程化应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