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厚娟 张芳妮
黄山学院艺术学院
漆艺是一种慢艺术,它的价值在于时间的沉淀。漆器制作,需要一遍遍地髹漆、入荫,等漆层累积到一定厚度还要经过打磨、擦漆、抛光等一系列的手工工序,无法量产,这导致漆器价格普遍昂贵。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大国,中国有着深厚的工艺文化底蕴。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发展,我们曾引以为傲的诸多传统工艺逐渐失传,细思其中都有蛛丝可寻。
以传统漆艺为例,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使用天然大漆的国家。考古证明,早在八千多年前,跨湖桥的先民已经对漆的性能有所了解并开始使用。第四届跨湖桥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中外专家就做出“跨湖桥出土的‘漆弓’乃中国‘漆之源’”的论断,中国的漆文化也一度兴盛。“秦汉时期疆域的统一,文化的兼容、交流为漆艺提供了丰富的战国楚文化题材。介于青铜文化与陶瓷文化之间,漆文化在这一时期迎来了黄金时代。”[1]隋唐之后,瓷器工艺的发展不断冲击着漆器的市场,瓷器工艺的便利性和批量生产技术,特别是低廉的生产成本使其在大众消费阶层、日常生活领域大行其道,漆工艺从平民生活中逐渐消失,开始走“高精尖”的道路。唐代漆工艺流传至日本,并对日本漆工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的《髹饰录》更是被日本漆艺界奉为经典,造就了日本漆艺的辉煌历史。
日本作为漆艺大国,人们的生活与漆器息息相关,生活用具从小到锅碗瓢盆大到出行工具都与漆形影不离。据不完全统计,日本平均每个家庭漆制品不少于15件,日本国内漆艺市场需求尚且如此庞大,再加上20世纪经济全球化之后,大量外国游客旅日,购买漆艺制品作为伴手礼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既是文化的传播,又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巨大的市场需求,使日本不得不打破原有的工坊生产规模,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开发漆器生产线,机械化批量生产廉价的漆器生活用品,满足人们日常的需求。结合现代工业化技术,研究漆器生产线,这也是传统漆器转型为现代漆器的一个关键时期。
虽然机械化生产的漆器精美程度无法与手作漆器相比,但是大量漆器生产线降低了生产投入成本,自然也会比纯手作漆器廉价,在同类型生活用具中占据优势,日本知名工艺美学家柳宗悦曾这样说过:“因为大量制作,工艺之美才能证明其存在的意义。少量制作的肯定不是民间器具,只能为富者所有。少数作品中很少有美的制作,只有技巧的炫耀、过度的装饰,从而导致美的死亡。”[2]这种服务生活的漆艺发展理念促进了漆行业的产业化发展。
日本漆器闻名遐迩的原因不单是漆器本身的精致、奢华,还在于日本民众将漆艺运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日本民众追求手工之美,推崇匠人精神。赤木明登曾说道:“同样形状当然可以复制,但是旧物的质感是时间带来的。时间培养出的东西人工无法再现,所以我们想,如果丢弃就永远失去了它们。”[3]这句话直接道明了手工制品在日本的地位。
日本的漆文化早已融于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漆器作为日常用品出现在人们生活中的各种场合,不局限于家庭使用,甚至融入日本的民俗中去,婴儿百天、红白喜事、婚丧嫁娶这些人生重要时刻都会出现它的身影,在女子出嫁时,陪嫁的漆器规格关乎女子在婆家的地位。日本美食提倡把吃东西的视觉、触觉也视为一种“吃的体验”,食物的摆盘精美除却食物本身因素,脱离不开器皿本身造型美。漆器沉稳、含蓄中透出的古朴、大气,显露出来的就是一种美感。为了烘托节日氛围,不同的节日要搭配不同的器皿装点食物,比如端午节就要用一套专门吃粽子的餐具。再加上日本酷爱茶道,茶壶、茶杯等每个家庭使用的漆器数量是十分可观的,可以说漆器伴随着日本民众一生。
除了民众对漆器的喜爱将漆器融入生活外,日本政府也大力扶持漆艺发展。日本将每年的11月定为传统工艺品推进月,进行纪念典礼、展示会等。“在政府的参与下有三大展览,即日本传统工艺展、日展、日本生活工艺展,这三大展览对日本漆艺的发展起着极大的推进作用,而且有着相当长的历史。”[4]在这种氛围下,漆器成为日本的一个重要标志。
乔十光先生曾经说过:“中国漆艺的衰弱,原因是多方面的,原因之一就在于脱离了实用、脱离了生活,不惜工本,盲目堆砌的淫巧滥施,是脱离实用的主要表现,其结果不仅丧失了实用功能,还丧失了审美价值,因为技术上的精工细刻不等于艺术的完美,材料的堆砌不等于价值的高贵。”[5]现代中国漆器的装饰大多还是沿袭明清风格,装饰多以繁复为主,与现代人们推崇的极简主义背道而驰,脱离了现代审美,所以如今人们印象中的漆器古朴无趣,无法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
日本漆器在由传统漆器向现代漆器转型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也会碰到同样的问题。日本的现代漆器在造型设计上贴合大众生活,比如考虑到日本民众席地而坐的习惯,餐具造型方面往往设计得小而精致,方便进食。现代日本人尝试将漆运用到不同的领域,当代日本漆艺名家与珠宝、汽车、钟表等高奢品牌联名,打破漆器传统的造型,探索新的表现形式 。例如2019年,梵克雅宝联合了日本的漆艺大师箱濑淳一创造出了独一无二的漆绘蝴蝶系列。这也是一次中西方传统技法的碰撞,既有漆绘的技巧与典雅,又有西方珠宝中最爱的金银、宝石的搭配。简约的蝴蝶造型上点缀了金粉、蛋壳和各种彩绘颜料,绘制了烟花、花卉、纸伞等很多日本传统绘画中雅致的意象元素,创作出了这个系列中日式风格的独特珠宝,在传统的基础上引入现代艺术理念,迎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
漆艺最早源于中国,却在日本发扬光大甚至成为日本的文化标志,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中国漆艺发展的一种遗憾。我们不仅要着眼于曾经的辉煌,也要看到别国的先进技术,并学以致用。
第一,理念的回归。工艺美术与纯美术最大的区别在于,工艺美术的工艺性和服务生活。在如今的中国,漆艺的研究人员主要是艺术家,他们更多将漆艺当作一门艺术在发展,漆艺品自然是高高在上的艺术品,让普通百姓望而生畏,心生敬仰,这无异于在漆艺与百姓生活之间划了一道深深的鸿沟。众所周知,市场决定生产,中国传统漆艺要发展,不能再孤芳自赏,脱离生活,必须融入百姓生活,成为百姓消费得起的产品。
第二,改进生产形式。我国现存的大部分漆器制作仍然以家庭工坊的形式生产,无法大规模批量制作,虽然在制作流程方面有着明确分工,但是仍然无法与机械化工业生产相媲美,市场逐渐被价格低廉、同类型的产品替代,无法获得实际性的经济效益,这会导致漆艺从业人员逐年减少,行业规模萎缩,最后造成传统工艺失传的局面。
我们要不断地探索新科技、新材料,改进现有的漆艺加工环境设施、工具,形成产业链,尽可能在传统技艺中适当融入现代科学技术。顺应时代的发展,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研究出富有中国特色的漆艺生产道路。
第三,漆材料生产的优化。目前,我国生漆的生产、加工都处于相对初级的状态,对漆的硬度、纯净度、干燥时间等都没有统一的标准,更有不良商家在国产大漆里掺低品质漆,以次充好,所生产的漆品质得不到保证,这也影响了中国漆工艺的定量研究,不利于有效传承。
将生漆原材料的产地、成分、炼制数据、色漆成分、比重、干燥条件等均数据化,有利于髹漆者根据所在地域环境选择适合的漆品进行髹漆,以降低失误率,更好地控制制作时间,保证作品品质。现今中国炼漆的主要地域在福建福州和陕西西安,即便在福建同一地域,同一种色漆也会存在色差、干燥时长不同、漆性难以掌控的情况,直接影响漆品的使用。倘若漆材料的加工都数据化、规范化,相信即便不是同一厂家生产的漆品,其漆性也不会存在太大差异,使用者也能有更多的选择。这样一来也能有效促进传统漆艺得到更好的发展。
在中国除了相关从业者,很少有人了解中国传统漆艺,甚至会本能地认为这是日本的文化,这种文化的侵略导致的局面莫名使人悲哀。
一方面要大力弘扬漆文化,培养漆艺等工艺美术制品的受众。培养漆艺人才只是完成漆艺工艺上的传承,还不能使漆艺最终走进寻常百姓家。当从业人员不能凭技能养家糊口时,这个行业注定无法逃脱灭亡的命运。“只有具备受众和市场,才能有效激发民间美术家的创作热情,才能有更多的人愿意继承和发展。”[6]只有让国民接触漆艺,感受到漆艺的美,了解漆艺的价值,才能使欣赏成为购买力。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平稳、健康发展,我国已经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国民购买力也逐年增强,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动辄几万、几十万的名包、名表为广大消费者青睐,但鲜有民众为漆艺等璀璨的传统工艺品买单。这其中缘由很大一部分是民族对传统手工艺认知不足。因而,当务之急是要为漆艺乃至所有的传统手工艺培养源源不断的受众,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整个漆艺抑或工艺生态的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6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就提出“四个自信”,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坚持文化自信”,“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激发党和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自豪感”[7]。从而激发广大民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优秀传统工艺的认同,可以有效将对高昂的服饰、首饰、饮食等进口奢侈品的追捧之风扼杀,提升民众的文化修养,培养民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这种热爱最终将形成强大的购买力,促进漆艺市场的繁荣,从而形成传统手工艺真正意义上的活态传承。
传统漆艺要发展,不能孤军奋战,要充分发挥漆的漆性,注重漆的价值挖掘,与切合现代生活的现代产品结合,相互依存,共同发展,方能寻求生存空间。中国传统漆艺产品以观赏功能为主,漆本身的特性几乎被磨灭。
首先,结合材料特性寻求与现代产品的共生机会。天然大漆浑身是宝,具有抗酸耐碱、抑菌防油、防潮耐热等特点,并有巨大的包容性,与很多材料都能结合。这些特性加以利用,可为现代产品提升极大的附加值。如大漆抑菌防油的特性用在餐具上,一方面能够延长食物的保质期,同时用完之后还便于清洗。在1972—1974年马王堆汉墓发掘过程中,有一件漆鼎在出土时里面的莲藕汤仍清晰可辨。可见,大漆在食物的抑菌保鲜方面确实要优于其他材料。事实上这一特性在日本的餐饮业被广泛认可,日本家庭中常以有一套传世大漆餐具为荣。
其次,植根传统文化的现代审美观念的确立。中国现有漆艺市场发展大致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是对传统漆艺的照搬照抄,精工细作,以质取胜。这类漆艺制作者往往是一些漆艺的各级非遗传承人,他们恪守古业,一丝不苟,从技术上很好地传承了漆艺和工匠精神;另一个是全盘学习日本当代漆艺,从造型、色彩到形式感,无一不留有日本漆艺的痕迹,这一类人以年轻的高校学子居多,他们努力好学,注重创新,但缺少技术,疏于理论学习,只能看到日本漆艺的技法而忽略里面的文化内涵。这些漆艺形式都存在发展的短板。健康的现代漆艺不能完全抛弃优秀传统文化,一味迎合时代潮流。应该根植于传统文化,吸收其中的精华,再结合自身审美意趣体现到作品上。当然,也不可闭门造车,局限自己的认知范围,应该打开国门积极与国际上优秀的设计师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设计理念,提取先进的知识尝试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从而使中国漆器走向国际化道路,扩大在国际上的影响,使我国传统漆艺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当代日本漆艺从材料生产到漆艺术的发展都走在世界的前列,有很多技术、经验值得我们国内漆艺人学习。根植民族文化,普及漆文化,科学发展漆材料,迎合当代审美,开发实用漆器,让其产品走进千家万户,是中国当代漆艺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