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思考与创新

2022-03-18 02:25:34蚌埠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成才 2022年14期
关键词:思政课党史思政

■ 蚌埠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卜 婷

一、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可歌可泣的宏伟篇章,是新时代铸魂育人丰富生动的好教材。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加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方面有着先天优势和独特价值,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与资源库。党的百年历程、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党的历史经验和伟大成就是高校思政课教书育人的重要抓手,这对处在“拔节孕穗期”的大学生尤为重要。

“蒙以养正,圣功也”。新形势下理直气壮地讲党史,将党史学习教育有机融入高校思政课中是引导、激励广大高校学生树立正确党史观的重要措施,这对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爱党爱国情怀具有重要意义。

二、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现状

(一)教育融入力度不够

首先,我国高校本科阶段大都将党史教育放在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为代表的几门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专门开设中共党史相关必修课程或选修课程少之又少,且每门课程中的党史教育内容存在部分重合的现象,一些学生容易混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导致课堂教学的秩序性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不利于党史学习教育目标的完成。其次,大部分思政课对于党史知识的运用与呈现多限于教师对传统教材内容的讲解,学生接受党史教育的直接途径是课堂、讲座、培训等方式,表面化的灌输方式,易造成党史知识迁移和吸收的效果不佳,加之若未能及时跟进最新的党史研究成果,很难吸引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再次,当前思政课面临课堂“抬头率”不高、“吸引力”不够等多方面的挑战,导致党史学习教育效果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

(二)教学方法启发性不足

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大都采用教师在讲台上讲述+学生在下面听讲记录的讲授法,对于学生来说,这种教学过程中没有太多的互动和交流,缺少引导启发式教育方法,学生容易对填鸭式的“硬性灌输”产生反感的情绪。现阶段高校大学生主要以“95后”“00后”为主,相对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加之历史虚无主义及现实主义等不良价值观念的影响,学生对党史的了解大多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对党史教育的具体内容没有强烈的认同感。与此同时,部分高校的党史学习教育存在因未引起高度重视而导致学习和宣传氛围不浓厚的现象,缺少一些诸如党史文化长廊、党史教育网站、党史教育训练基地等宣传媒介,基础建设的明显滞后也导致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在实际中未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和形式脱离生活实际

首先,在教学内容上,当前思政课中的党史教育多为宏观叙事,缺乏个体层面的微观叙事。由于具体的历史条件发生了变化,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少代入感,很难真正地感受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精神和优良传统。在教学形式上,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方式仍然停留在传统的PPT展示、经典纪录片和经典电影播放等手段,但相较于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来说,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也只能大概对一些基础理论留有印象。其次,定期召开讲座、培训是高校进行党史学习教育较为普遍的途径,但一般参加讲座、培训的学生通常是入党积极分子、“青马班”学生、学生会干部等,只占学生总数的小部分,整体覆盖率较低,导致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影响范围非常小。最后,现阶段大部分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考核和评价体系依然停留在纸质版的试卷考核附加学习心得体会报告的方式,虽然说这种考核和评价体系使学生对党史的记忆、书面表达能力得到了考察,但学生对于党和国家的情感和表达就会受限,长此以往,党史学习教育就会流于形式。

三、在高校思政课中强化党史教育的路径

(一)创新教育形式,让党史教育活起来

在高校思政课中融入党史,不能硬生生地植入,要多措并举,巧妙、灵活地将党史融入思政课中去,让党史教育“活”起来。首先,思政课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党史教育元素,科学地梳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发展规律和发展线索等,找准课程与党史教育的契合点,将课程与党史教育有机融合,引导大学生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其次,党史学习教育中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充分彰显,思政课教师应经常接触学生,通过与学生谈心谈话等交流方式,话语亲和有感情地讲述党史知识,加深学生对党史学习的印象,赢得学生的信任与赞赏,在碰撞中和学生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拉近和学生的距离,提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体验感和获得感。

(二)紧贴学生兴趣,推动党史教育热起来

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政课相关学院、教研室要充分重视网络环境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作用,发挥网络媒体积极的教育引导作用,建设一批有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服务性于一体的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网站,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可以充分利用AI人工智能、VR虚拟现实等新技术,以及微信、QQ、微博、论坛等新媒体手段,形成积极学习党史的良好氛围,逐步养成良好的党史学习意识和习惯,从而使党史学习教育真正在大学生群体中“热”起来。

(三)扎实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助力党史教育动起来

讲好思政课,社会实践永远是最好的教材和载体。在鲜活的实例和活动中主动地全面了解我们的社会、认识我们的国情,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怀就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思政课教师可结合课程所学内容开展各种形式的校内外实践教学,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在学习毛泽东思想这一章节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观看《建党伟业》《建国大业》《长征》等经典影视作品并进行影评,在体验激情燃烧的革命岁月中引发家国情怀的共鸣。与此同时,还应充分发挥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的作用,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迹、革命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在历史与现实的比照中强化党史学习教育的整体效果,使新时代大学生切实读懂党史这部最好的教科书。

猜你喜欢
思政课党史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2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社会科学家(2021年3期)2021-04-30 09:12:04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党史上的今天
海峡姐妹(2021年12期)2021-01-01 03:58:58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