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做好家长与孩子的中间人

2022-03-18 02:25:34武汉市洪山区珞狮路小学
成才 2022年14期
关键词:交流班主任家长

■ 武汉市洪山区珞狮路小学 汪 梅

当今社会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但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家长与孩子的关系却越来越紧张。一方面,经常有家长跟班主任报怨,很难跟孩子沟通:想与孩子好好聊天,他就用“嗯”“啊”来应付;想跟孩子讲讲道理,他却顶嘴;想督促孩子学习,他会反唇相讥说你什么也不懂;想制止孩子玩游戏、玩手机,他甚至还会摔门而出……而另一方面,班主任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很多学生却感觉与父母无话可说,一旦说话往往是以吵架结束,而他们也会因为得不到父母的理解而情绪低落。正因为如此,班主任如果能做好家长与孩子的中间人,引导双方互相理解,这对改善亲子关系,促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形成合力是极为有效的。

那么,在化解家长与孩子沟通不畅所引发的亲子矛盾时,班主任应采取怎样的协调策略让亲子关系达到同频共振呢?

一、转变观念,减缓焦虑

在亲子交流过程中,家长通常起主导作用。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交流沟通的关键是家长。但很多家长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认为子女是父母的私人财产,家长在家庭中具有绝对权威,子女必须绝对服从,他们最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我这么做是为了你好”。家长认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爱孩子,却没想到,自己的孩子最终都用怨、恨来“报答”家长“一切为了你好”的爱。其实,“一切为你好”之下展示的不是爱,是“比不过别人家孩子”的焦虑,是对孩子和自己缺乏信心的体现。在中国传统的思想影响下,还有许多父母存在着“不打不成材”的陈旧、错误教育观念,这些观念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班主任只有先改变了家长的教育观念,才能更好地促进学校教育。

1.培养学习型家长

现代社会迅猛发展,科技日新月异,孩子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已经与家长们旧时的生活环境与教育认知有着鲜明的不同。班主任平时在与家长的交流沟通中,可以引导家长多学习,比如阅读几本教育理论书籍:《父母的语言》《非暴力沟通》《正面管教》《不吼不叫》《在远远的背后带领》等。除了看相关的理论书籍外,还可让家长利用互联网及时获取与儿童教育有关的科学知识。比如下载“喜马拉雅”APP、“得到”APP,关注如《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新闻网》等教育期刊的微信公众号,用现代的技术手段与时俱进,鼓励父母成为学习型家长。

笔者的一个家长在听了“喜马拉雅”APP里的一节《“别磨蹭了”为什么不管用?》的课程后,很惊喜地说:“老师,您推荐的这个课太好了。它让我知道了陪孩子写作业应该是‘小灰兔’与‘小白兔’的关系,而不是‘大老虎’与‘小白兔’的关系。我在检查女儿作业时,知道了要尽量用正面语言表达正面期许,对孩子进行正面的引导和暗示。这个课非常实用!”

2.定期举办家长沙龙活动

除了鼓励家长自主学习外,还可以尝试利用家长群,让家长们在班级大家庭中互相学习。比如,可以针对全班大多数家庭存在的问题举行家长沙龙活动,让家长们在活动中互相探讨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困惑、矛盾等。家长们敞开心扉,各抒己见,共同交流,进而碰撞出新的教育火花。沙龙活动还可以请优秀家长分享自己的教育故事、教育感悟;也可以针对某个主题,如“怎样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思考、讨论,或者是研究“共情”对亲子教育的重要影响,抑或相互交流亲子教育书籍阅读体会反思等。家长通过交流、分享、思考、讨论,找到解决家庭教育问题的最佳途径与方法,感觉到自己并不孤单,总有好的方法可以结束和孩子的冲突。

二、家长聆听,孩子听懂

这里的聆听是指家长要能耐心听、认真听,并从聆听中解读出孩子真正想表达的意思,从而理解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在聆听,能有效地激发孩子“说”的愿望,这也是父母了解孩子最有效的方法。当孩子年龄比较小时,他们在表达自己的意思时常常词不达意,有时颠三倒四,那么,家长要非常有耐心,认真听他们讲话。家长在聆听时,首先要做到全神贯注地听,目光注视着孩子,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问题被家长重视了,孩子的情绪就会好很多。其次,家长可用悦耳的话语来回应孩子。孩子判断父母的情绪,除了看表情和神态以外,主要靠说话的语调。当孩子接收到悦耳的话语,先感受到的是舒服,他们不会马上采取“自我保护”的方式,用逆反行为去反抗。所以,对孩子使用亲切的语言,远比采取命令、喝斥要好。第三,家长可以用一句来复述孩子此时的心理感受,是开心、悲伤、生气还是内疚,家长不需要给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只需要感受到他的情绪就行了。只要理解了孩子的真实想法,孩子自然不会着急、发脾气了。

如同希望父母做出转变,成为“聆听”的家长一样,班主任还需要引导学生做一个“听清”父母话的孩子。班主任可利用班队会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去培养孩子听懂父母的话,从而理解父母的用心。如先让学生吐槽自己的父母,说说他们身上最讨厌的言行,此举是让学生发泄被压抑的不良情绪。再让学生想象20年后自己也当了家长,遇到同样的事会如何处理:设身处地用父母的视角来看眼前发生的事,听懂父母的心声,明白他们内心深处真正的需求。当家长生气地说:“小明,别玩手机啦!”“你怎么又把剪刀乱放呀?”“多吃点青菜,别总是吃肉!”……此时,经过活动指导,能听懂父母话的孩子就会调整情绪,言行不再像以前一样激烈。因为听懂了每一句话背后深藏着的另一层含义:父母只是怕自己沉迷于手机而耽误学习;只是希望自己养成整理好物品的习惯;只是担心自己的营养不均衡,个子长不高……

当家长学会了聆听,孩子学会了理解,相互做了情感的联结,产生了同频共振,彼此都有了改变和成长,亲子关系才能逐渐修复。

三、书信交流,打开心扉

曾有调查数据显示,约有69%的学生感到无法与父母交流和沟通,对于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烦恼,42%的学生认为难以与父母交流,27%的学生表示从不与父母交流。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父母与孩子是最熟悉的陌生人,虽然家长站在孩子的面前,但孩子却不能感受到家长的爱。为了拉近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心灵距离,使他们能够同频共振,书信交流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

笔者就尝试过让孩子与父母互相写信,让孩子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更准确、更温柔。孩子先给自己的父母写信,写得越真实越好。有孩子就在信中诉说了自己的成长愿望,希望爸妈不要过多的干涉自己的生活;有孩子会指出爸爸或妈妈身上存在的缺点;还有孩子会由衷地表达出对父母的感恩和赞美之情。当父母仔细阅读完孩子的书信后,他们会从孩子的信中读出惊讶与内疚,读出自我反思与觉醒,甚至会读出骄傲与自豪。此时,再让家长给孩子回信,家长一定有话可说。有家长就曾这样回信:“儿子,我看了你的信,很感动,也很内疚。爸爸会接受你的建议。”短短的几句话就传达了很多情感。这样的沟通还有什么矛盾化解不了。

书信交流让孩子与父母更好地表达内心,感受彼此的真情实意,避免了正面沟通可能出现的不良情绪,同时也化解了许多矛盾。大家彼此都能做到心平气和,思路清晰,条理完整。因此,书信交流起到了沟通心灵的作用。

四、角色互换,体验不易

在平时的生活中,人们都喜欢站在自己的立场去思考问题,以自己的喜好去判断他人行为是否正确。这样看待问题比较主观,还会引发许多矛盾冲突。如果家长与孩子都能试着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变换自己原来的角色,再反思他人的行为,相信许多矛盾就会迎刃而解。

为了让家长与孩子体验彼此的“不容易”,笔者和家长们沟通后,在周末给孩子们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今天我当家”,请孩子与家长角色互换一天,孩子扮演“一家之主”的爸爸或妈妈;而家长变成“被教育”“被照顾”的孩子。

在体验活动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场景:有儿子(爸爸扮演)正在努力地写数学作业,可是爸爸(儿子扮演)却在一旁不停地责骂:“你怎么这么笨!”“哭哭哭,就知道哭,看电视的时候,你怎么不哭!”还有妈妈(女儿扮演)不停地在家做家务,可孩子(妈妈扮演)却只顾看动画片,什么忙也不帮……这样的角色互换活动,家长和孩子可以互相体验到日常生活中对方错误的心态和言行,可以帮助父母和孩子同频共振,获得情感交流。家长们更清醒地感受到要多表扬、多鼓励孩子,少说负面的话;孩子们则更深刻地体会到了父母也不是那么好当的,要感恩父母。

健康积极的亲子关系能够促使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而不良的亲子关系可能会导致孩子性格缺陷,影响孩子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和谐的亲子关系需要父母和子女双方的共同努力。如果班主任能当好家长与孩子的中间人,尽力疏通亲子沟通障碍,将会创造三赢的局面。

猜你喜欢
交流班主任家长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 03:11:00
如此交流,太暖!
科教新报(2022年12期)2022-05-23 06:34:16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0-14 08:35:28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海峡姐妹(2020年8期)2020-08-25 09:30:18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趣味(语文)(2020年11期)2020-06-09 05:32:30
夸夸我的班主任
我心中的好家长
班主任
中学生(2016年13期)2016-12-01 07:03:44
家长请吃药Ⅱ
萤火(2016年7期)2016-07-19 08:18:54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人间(2015年21期)2015-03-11 15:2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