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农村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策略

2022-03-18 02:56:47林建阳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纸团科学信息技术

林建阳

(华安县丰山中心小学,福建 漳州 363800)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课程目标: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科学学习能力就是小学生获取科学知识、提升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科学知识一般是由抽象的概念和概念间的关系组成的知识群,较难理解。农村小学生因其所处地域和社会环境限制,各种社会资源和教学资源都无法与城市相比,因此其科学学习能力也较弱,对科学学习兴趣不高,对抽象知识的理解能力偏低,课堂学习效果不理想,创造性思维较弱。

在教学中,教师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中的图像、动画等手段,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从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使科学教学由枯燥化为生动,变繁难为简易,往往能更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事半功倍。

本文阐述教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与科学课堂教学内容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破了农村传统的学习和教学模式,发挥学生自主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科学学习能力。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诱发农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探索知识的原动力。小学生好奇心强,新奇的事物更容易激起农村小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以文字为基础,配合图像、声音、动画等手段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这无疑为开展科学活动打开了大门,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科学活动研究中。

农村小学生在进行小学科学学习的过程中,往往跟随着教师的教学进度,在传统教学手段和方式单一的教学模式下,采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学习。农村小学生大多知识面不广,知识积累不多,思维比较贫乏,外出旅游的机会也较少,学校实验器材的不足,无法让学生动手实验等。教师可以尝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创设情境:可以模拟各种实验场景、情境;可以利用精彩的活动内容,制造“问题意识交流”的学习契机;可以提供日常生活实际体验的感性材料等,推动科学教学任务进行的同时,提高学生科学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各种各样的岩石》一课时,学生需要对岩石的概念有一定的认知,并且能够从颜色、花纹、软硬等角度,描述岩石的特点。教师播放有关“岩石形成”的动画视频等情景,促使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于该课时内容的兴趣。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关于不同的岩石特点的视频,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欲望,促使其能够享受学习知识的过程。这将进一步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后续制作岩石的科学活动。

教学《空气占据空间》一课时,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首先给学生播放历年春节晚会上于谦的魔术节目,学生意犹未尽。教师开始表演:把准备好的纸团塞入透明玻璃杯底部,接着将杯口垂直而迅速按到水槽里的水中。这时教师神秘地说:“你们猜猜老师手中的玻璃杯里的纸团湿了?”学生顿时精神抖擞,同声回答:“纸团都湿了,都湿了!”教师提高嗓门:“纸团真的都湿了吗?”学生议论纷纷。此时教师将玻璃杯垂直向上迅速从水中抽出来,然后取出杯底的纸团,让学生用手摸摸,用眼看看,学生发现纸团并没有湿。这样的实验结果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兴趣,一个个奇怪的问题从学生的小脑袋里蹦出来:“这样为什么纸团没浸湿呢?”“纸团如果单独放入水中,为什么纸团却能湿呢?”“难道这是魔术吗?”……学生顿时议论开了,此时的课堂气氛是非常活跃。教师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为学生制造“问题意识交流”的学习环境,接着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后续探究其中的奥秘。

教学《声音的强弱》一课时,为增强学生对于声音强弱的感受,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播放两种风格的音乐,其一可以播放声音大的、动感强烈的,让学生能够在动感音乐的律动中,增强自己对于声音强弱的把握。其二可以播放声音较小轻柔的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柔美。因此,学生能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声音的强弱,促使学生能够借助信息技术,达成本课时的学习目的。然后,教师向学生质疑:“这两种声音在强弱上,有着巨大的区别,你们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吗?”这样,在教师的提问下,学生能够有意识地将其进行对比,并且在问题情境中,通过思考问题的方式,使得自己能够在此过程中,增强学科学体验,这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学科学习能力,增强学生享受学科学习的乐趣。

二、利用信息技术突破重难点,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实效

由于科学课的内容比较抽象,农村学生不如大城市学生见识广,有些内容对于他们来说晦涩难懂,如果教师照本宣科,仍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讲课,学生只会觉得枯燥无聊,科学课堂缺乏活力。如今是一个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时代,农村科学教师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整合探索,在农村科学教学中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由此农村小学科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突破重难点,把知识融入情境、融入生活,借助信息技术生动的信息展示方式,将抽象无味的科学知识趣味化,将相对静态的科学知识动态化,这样生动地、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学科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科学体验,提高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参与学科学的积极性,有效地突破重难点,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声音的强弱》一课时,学生在实验中拨动尺子的力度越大,尺子振动幅度越大,发出的声音就越大。为了帮助学生对于尺子振动幅度的理解,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播放幅度演示视频,生动形象的内容有利于学生对振动幅度的理解,有利于突破难点,促使学生在观看动画视频的过程中,通过视、听、感等多角度来观察,让学生用视觉和触觉来判断声音强弱,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又如教学《鱼类》一课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鱼用鳃呼吸获取氧气。手机投屏示范实验将鲫鱼放在一个水槽里,用滴管吸取适量的红色液体,并滴到鱼嘴前方,引导学生观察红色液体从鱼的口中进入,经过鳃从鳃盖流出的实验。接着,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直观图像为学生呈现出一个感知的能观察鱼鳃解剖的演示平台,生动而感知的画面让学生观察到鱼鳃是红色丝状的,是鱼的呼吸器官。最后,教师让学生分组自主动手操作实验探究鱼鳃的作用。这一活动让学生积极愉快地进行自主实验,培养他们的小组合作探究精神,有效提高了课堂的教学实效。

三、运用信息技术培养问题意识,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然而,农村小学生具有很强的依赖性思维,思维不够敏捷,思维发展较慢。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让他们大脑总是充满问题。因此,首当其冲是引导他们怎样去提出问题、怎样去思考问题、面对问题如何去寻找答案,也就是问题意识的培养。

例如,教学《鱼类》一课中,教师利用视频播放一些大海里的鱼类游动的或静态的、美妙的画面,引导学生在欣赏的同时观察鱼类的外形和游动时各器官的变化。学生畅所欲言,提出问题:“为什么鱼嘴和鳃盖不断开合?”“鱼怎样进行呼吸?”“鱼靠什么器官运动那么快?”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又如教学《点亮小灯泡》这一课,教师让学生小组合作点亮小灯泡实验,学生对“电流是如何让灯泡亮起来”的知识较难理解,其思维扩展不开。此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特殊作用,播放动态的视频发光灯泡的电路连接展示,进行连接装置的电流流动方向的演示;学生讨论交流,明白了电从电池的正极流出,通过导线经过灯泡顺着导线又流回到电池的负极,就形成一条闭合电路。接着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教师再引导学生用导线直接把电池的两端连起来;电路中电流不通,电没有形成回路等想象进行探究。最后归纳在连接电路经常短路和断路。学生掌握了灯泡亮起来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知识,这样,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增强农村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利于培养农村学生乐于探究,热爱科学,从而提升了农村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四、借助信息技术提供广阔空间,扩展农村学生的科学创造知识面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科学课程学习,养成科学的行为和生活习惯,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

科学课程是一门以探索为中心,以实践为延伸的综合性学科,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而信息技术的运用特别为农村科学的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对于进行各种科技类活动,如气象观测、航模制作等专项活动,尤其是宇宙等对学生而言充满神秘的领域,如银河系、太阳系、恒星、行星等,无不是抽象又难以用语言描述清楚的内容。单靠书本图片和教师讲述,无法吸引小学生的好奇心,它们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的课件、动画、视频,可以给小学生们呈现清晰的、直观的情境。例如,教学《制作宇宙模型》一课时,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及时播放太阳系的动画和视频。学生对周围世界、自然界现象充满兴趣和好奇,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中,此时学生思路开阔、活跃。这样不仅拓宽其知科学知识面,而且促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特别是播放《天宫课题第一课》,学生通过观看浮力实验消失、水膜张力实验等现象,始终充满好奇的双眼看得如此认真专注,学生对自然界、宇宙充满好奇。这样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其知科学知识面,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而且能使他们感知宇宙的奥秘,体验探索的乐趣。

此外,科学课新课标知识点出现了新的变化,有“生活中的科学”“科学世界”“探究足迹”“想想做做”等,既要注意生活,又要了解生活,但有很多生活上的知识不可能都能了解的,科学世界以及环保方面的知识大部分是可以靠网络来查询,特别是我国在高科技发展中取得一项项成就。例如,“北斗导航”方面的技术已经在军事高科技和生活中广泛应用、嫦娥工程的月球取壤、火星探测“祝融号”着陆火星探测、“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创造了载人深潜的新纪录、神州十三号飞船发送成功进驻中国天宫空间站、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高铁等。对于农村学生,教师应更多地鼓励学生自己上网查资料,去探索,让农村的学生学会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处理和运用信息能力,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和提高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总而言之,农村教师在科学的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很好地弥补农村的传统教学手段和方式的局限性,打破原有农村单一的教学模式,实现当前农村科学教和学的多元化,从而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农村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时,一定要根据教材的实际情况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做到有的放矢,同时注意和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更有效地以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学习能力,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纸团科学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4
科学大爆炸
小小艺术家(2019年6期)2019-06-24 17:39:44
快走,带刺的“纸团”
科学
纸团作怪
热热闹闹排排坐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