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怀
(浦城县实验小学,福建 南平 353400)
在开展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语文在整个教学体系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价值,语文教学能够充分保障学生的理解能力得以充分提升,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促使学生的个人素养得以充分提升。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的个人素养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语文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个人素养,同时还能够对语文教学提供帮助,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上保障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得以提升。因此,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坚守以核心素养为基本原则,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创新与改革。
随着新课改的开展,在学校教育当中有些新的方式与方法得以运用,语言核心素养逐渐成了提升中小学生素质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语文教育过程当中也起到了相当突出的作用。其是国家教育部门在2014年针对学校教育提出的一项相当重要的新概念。该概念明确提出以后,各教学组织并对之加以运用,并且在实际运用的过程当中也达到了更加有效的教学效果。所谓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必须掌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关键性能力和满足个人终身发展的基本能力,突出学生对社会关爱、个人修养和家国情感进行重视外,更强调了学生对于教学领域的合作组织、独立研究和创造实践。而采用核心素质导向的小学语文课程,主要是为了把传统课程的焦点聚集到小学生的素质养成方面。但对于传统课程而言,这样注重小学生素质的培养方式更加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只重成绩的传统教学模式。所以,这种方式也比较具有实际使用价值,并且对小学语文课程也有着很大的引导意义。
尽管现在我国正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可是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许多学生与老师仍普遍认为学校的考试成绩是最主要的因素,对学校教育的本质与重要性了解并不全面。学校的教育计划与考核较片面,而且一般父母也没有理解教育素养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当前阶段,应试教育还没有遭到彻底取消,而学生在日后的职业发展也较大程度上依赖于毕业学校,但学生升学最基础的保障就是考试分数,所以对老师而言,提高班级的升学率才是最关键的。在语文课堂上,老师的课堂安排并非是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而只是学生背会了哪些课文、记住了几首古诗词翻译、作文风格能不能拿高分等等。
语文老师的思维与情感大多都比较细腻,所以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也相对全面,可是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却缺乏完善的指导方法以及优秀的教学经验,所以没有放手尝试,生怕“过犹不及”,结果延误了学生的学习前途,从而在思想上造成了循环。许多学校里都会设置老师公开课,以增进学生与老师间的沟通,并总结出比较符合学校课程目标的优秀教学方式。而在教学实践中,不少老师都会在上课前和学生一起进行彩排,以让学生清楚明白需要在什么时间讲话、说哪些话。在这些情形下,学生实践知识与创新的机会也就被老师白白浪费,而不能实实在在地总结出学习经验。而作为前来听课的老师,基本上又是心照不宣,无法客观地加以观察,也因此就无法分析出这堂课中有什么闪光点、怎样灵活导入新知识点、怎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等,所以素质教育也就无法深入贯彻到实处。
在全国中小学中有大量的优秀教师,他们教龄长、经验丰富,但在实施综合性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却往往是比年轻老师更有建树。其实这就像老外吃中国饭时那样,即使拿惯了刀叉,要适应新碗筷还是有相当困难的。对从教龄长的老师而言,他们可能已经参与了十几二十年的教学工作,并积淀下了宝贵的教育经验,但他们坚定地遵循着“老师要传道授业解惑”的信念,以为考试是对学生作出评价的唯一标准。所以,在教学中课堂主体是老师,学生被动接收知识,读书兴致逐渐降低,学生对于语文的感知力也无从提高,使得学生的主观分析能力、逻辑思维与学习能力等都无法进行良性的发展。
自从汉字的产生以后,便使语言得以大量产生,并作为与人们相关交流和互动的重要工具,因此语言与文字已成为人类最基础、最流行、最有效的交流方法。而小学语文课程重点就是针对小学生语言形成与使用的基本能力进行训练,在学校对语文课程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语言的掌握能力就是其中重点内容。学生也只有在对于语言的掌握能力有保障以后,才可以针对语文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作文、读书等重要教学部分加以深化掌握。尤其是在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更是训练中小学生语言方面能力的重要阶段,而唯有使核心素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得到了运用,才可以使教育的有效性得到提高。而对语言能力进行构建与使用,主要就是针对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涉及字、词、句方面的基本掌握,而唯有了解这些基础的组成部分才可以使学习者的语言方面能力得以提高,这样才可以使课堂的教学质量得以提高。在此过程中就需要通过教师训练学习者的语言核心素质来实现,进而使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实现。因此,在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使用词汇进行造句训练,并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或者通过对给定的词汇进行联想,构成叙事的小文章,以此提高学生对语文词汇和语句运用的掌握能力。
在基于核心素养引导的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需要对学习者的思维加以开发与提高,这是核心素养引导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最主要内涵。而核心素养同样也代表了语文思维,核心素养如果可以得以提高,那么语文思维能力也将会得以提高。所以在基于核心素养引导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把思维发展与提高融入此过程当中。但最终若要对语文思维进行进一步发展与提高,就需要对语文文章加以学习,并重视阅读中起到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在此过程中,老师还必须充分注意学生对语文思维性和特殊性的文章内容加以理解,引导学生领悟到文章作者的思维情感。除此以外,老师还需要把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实际生活实践互相联系与融合,从而使得他们都可以加入文章的意境当中,以便实现学生的读写能力与思维发散,从而让学生的文学思维水平得以进一步发展与提高。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可通过语文阅读文本对学生展开提问,同时让学生通过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思考,让学生主动地联系自己生活经验,进而让学生的学习思路得以进一步拓展。
当新课改实施以后,小学语文教育便上升了新的起点。同时针对课程的内容也又出现了新的特点,按照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课程既必须具有鲜明的教学目标,同时也必须将目标往内容多样化方面发展,在课程目标当中,学习者利用审美观对文学加以欣赏与创作是课程目标的主要内涵。但在传统语文教育过程中,其教育的理念大多只是对文学的内涵加以认知,而不是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技巧以及创造性进行提高。因此传统教学方法往往会使得学生的审美鉴赏技巧以及创造性并未有效地提高,教育的结果也就会与传统教育目标相悖。所以,学校必须对当前的传统教学模式加以革新,并做到与时俱进,以便让传统语文教学更能顺应时代的变革。老师在实施小学语文教育过程当中,不应当依靠传统教育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必须对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加以创新,并同时利用小学生的审美特点对语文课文中的一部分文学加以欣赏。比如,在学习《咏柳》一诗中所描绘出“柳”的审美特性,这便需要学习者可以利用自身的审美特点对诗加以欣赏,并将诗中这种拟人的文学创作手段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创作当中,进而取得学以致用的成效。
在小学阶段语文教育当中,老师担当的角色是引领者,从而在学校课堂教学的流程当中占到了主导地位。在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阶段语文课程当中,学校开展的各种项目课程均离不开老师的引导与教育。所以,在语文教育教学中,老师就必须积极地把学生引入到学校课堂的学习状态当中,让学生可以更全面融合在课堂教学当中。所以,老师的教学风格及其教育的方法十分关键,在对老师进行教育的流程当中,就需要老师改变教育思维,从而提高自己的素养。所以,老师在对小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育的流程当中,就必须把自己的核心素养加以提高,从而确立了终生学习与终身教育的目标,采用“以点带面”的教育方法,让优秀学生的核心素养带动班里的其他学生,以此让全班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但在这种语言素养传递的过程中,还需要充分发挥老师的关键功能。老师必须利用小学语文教材进行备课,并且抓住语言课程中必须把握的重点和难点,并加以深入探究,从而将语文课程中包含的思维情感内容加以掌握,以此使得自己的教学方法得以更加完善,自己的教育能力与素质得以进一步提高,这样老师才可以紧跟语文教育的发展。
作业的布置和批阅是检验课堂教学情况、巩固所学知识的有效手段,也是基本的教学组成部分。为了便于组织教学和教学检验,课堂作业一般统一进行,内容较基础,也都一致。所以这里主要探讨课外作业,也称家庭作业。家庭作业的布置最能体现分层教学理念。结合每个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可将作业分为三个类型:基础型、普遍型和拔高型。基础型作业主要是基础知识的回顾和唤醒,如古诗的背诵默写、汉字的正确书写、句子的填空等;普遍型作业是在基础型作业的前提下增加一些词语理解、句意分析、思想感悟等;拔高型作业是在普遍型作业基础上,加入一些有挑战性的题目供学生选取完成,比较灵活。不同类型的作业搭配不同类型的学生,当然有兴趣的学生也可以自选,尝试挑战一下。作业设计分层,作业批阅标准也相应分层。对于基础型作业尺度要严格,拿捏准确;对于普遍型和拔高型作业则相对宽松一些,答案可以不统一,但一定要有采分点,有学生自己真实的理解,体现独立的思考见解。
总而言之,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核心素养与小学语文教学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作用。因此,在开展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当始终坚守核心素养为基本导向,通过语文教学促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充分提升,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其次,老师同样也应当对自身的核心素养进行提升,做好榜样,用自身良好的核心素养教育学生,促使小学生得到感化,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