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 河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
作为组成国家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部分之一,公共体育服务是广大人民的群众体育权益得到保障与维护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公众得以实现健康幸福、社会得以实现和谐发展的关键着手点。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水平的有效提升,离不开公共体育服务多元协同运行模式的构建以及完成。此外,这可有效解决体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供给不充分等问题,保障公共体育服务的效率与公平。
作为我国社会时代内容的重要成分之一,公共体育服务还是我国体育事业可以实现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所在。公共体育服务在不同的时间、阶段,不管是对于提升人民幸福还是对于确保群众可以将健康生活这一理念真正变现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机制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环境背景、意识形态的影响,进而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
所谓供给主体,在此处主要是指将为民众在体育健身以及运动锻炼这方面提供一定服务作为工作内容的供给方与供应者。起初,政府扮演着主要角色——属于供给公共体育服务的单一主体,控制着公共体育服务活动的实施以及实际操作。在我国改革开放逐渐深化的实际过程中,市场经济的作用逐渐得到提升,社会组织的实力也比以往更加壮大,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迅速提升。在此背景下,政府一方所提供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显然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于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因此扩大供给主体、大胆吸收来自社会的资源就成为现在必须采取的措施之一。也正因此,政府的垄断性地位开始被逐渐取缔,与此同时一种顺应时代潮流的新形式——以市场与社会组织作为供给主体就此产生,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不仅对于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质量以及效率的提升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还利于激发起公共体育服务的市场竞争活力。
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方式的发展历程和与供给主体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起初,在特殊背景下管理模式主要采取上传下达的形式。换句话来说,政府部门依据于特别背景下的国家以及群众实际需求会对公共服务的范畴、内容以及形式进行干预。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逐步得以深化、经济得以繁荣发展的背景下,政府内部机构之间逐步开始尝试通过密切单位部门之间的联系来加强彼此之间的相互协作性,通过协同合作以此来为人民群众提供一系列公共体育服务行为的科学性以及先进性,已经在实际操作中得到验证,这一方式已经被普遍推行。各地政府普遍都偏好于选择政府购买服务这一形式,原因就在于其可以根据现实需求通过各种形式来对于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方式、内容以及范畴进行拓展以及丰富,这可以极大程度地保证地方政府供给的缺陷以及不足得到弥补,可有效拓展资金渠道,减轻行政机构在财政方面的压力。此外,第三部门的蓬勃发展,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形式较之前也更为丰富多样,不仅有志愿服务、捐赠,还有非营利性收费等方式,至此综合多种形式的混合多元化供给已成为主流方式。
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在供给内容这一方面最初是相对较为纯粹单一的,发展到此阶段逐渐具有多样性,在此过程中不管是供给主体还是供给方式都变得更为丰富多样。起初,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单纯只是一种围绕政府行政部门的面向全体群众的健身服务活动,所以此时对于该类活动所具备的服从性、集体性十分重要。直至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改变之前的态度,意识到了群众体育以及竞技体育所具备的价值,并开始对其持有一种肯定态度,开始越发重视其发展,所以此阶段不管是公共体育场地设施还是组织群众体育组织活动等都较之前呈现出一种明显的增加态势。再加上此时市场经济、社会制度都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各个方面已经渐趋完善,所以此时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内容的市场性较之前更为显著。在人民群众的呼声下,不管是大众体育赛事组织还是锻炼健身指导活动都比前者多。
供给与需求两者之间是一种复杂的关系,彼此之间既相互依存、相互适应又相互对立,由此可见,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需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个根据时代的变化以及发展随之加以改变的辩证过程。在社会发展初期,我国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人民的温饱问题,所以对体育需求尚不强烈,再加上此阶段政府全权负责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所以供需之间的矛盾关系在此时尚不显著,但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公共体育服务需求开始逐渐摆脱原来的单一化,开始向层次化、多元化、个性化转变,人们在公共体育服务的选择上更加丰富多样。与此同时,由于此时无论是经济还是社会都处于急剧变化的阶段,政府、市场、社会都未能做出及时地调整,所以问题频发,这无疑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公共体育服务供需之间所存在的矛盾,再加上社会流动、地域参差等环境要素的作用导致公共体育服务需求的受益群体较之前更为复杂多变,所以怎样选择以及选择什么样协同供给模式这一问题的解决,对于如何突破供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过可观的是,在我国相关政府部门也逐渐意识到了群众体育所具有的价值以及意义,并加以重视的背景下,现阶段体育改革日益深化,且与之相关的制度和政策也得到了完善。在这一过程中,值得注意的一点便是民众的喜好以及意愿开始得到重视,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才使得未来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模式更具人性化、科学化、实际化。
公共体育供给机制之所以会发生进一步地发展与演化,重要的内在推动力就在于我国行政体制管理上的改革与发展。起初,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大多由政府负责,在此背景下,政府成为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唯一主体,一方面需要将管理职责承担起来,另一方面又需要将生产者的角色演绎起来。这种特点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模式促使公共体育服务的效率低下且缺乏一定竞争性。在时代不断进步、新的市场机制引进这一背景下,这一垄断机制被一步一步打破,政府不管是职能还是规模都获得了进一步发展,但与之相对应的是政府相关部门的财政压力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增大,公共体育服务在供给上能力以及效率低的问题尚未能获得十分有效地解决。与此同时,新的问题也逐渐开始浮现,例如,公共体育服务呈现出愈发显著的碎片化,政府相关部门所具有的组织功能也开始逐渐浮现出一定的异化。总而言之,传统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管理模式在此时已经弊大于利,难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于体育锻炼这方面的需求,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改革我国行政管理体制迫在眉睫,搭建一个极具多元化以及协同化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机制已经成为公共体育改革最新改革的方向。
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机制在演化以及发展的过程中能否顺利进行,关键在于我国经济水平是否可以获得繁荣发展、我国居民对于商品的消费能力是否可以获得进一步增长。过去,计划经济体制是我国主要的经济形式,这促使我国不管是生产、消费还是分配资源,经济决策权力在这过程中被高度集中,公有制经济在整个过程中所占据的地位带有绝对性,所以公共体育服务被国家相关部门垄断,但是由于生产力相对较为落后,以及生产力生产关系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合理,所以对共同体育服务供给实现全面发展造成了种种障碍。在我国改革开放日益深入的背景下,市场经济体制取代了原来计划经济体制成为我国市场的主要形式。在这种市场经济形势的作用下,私营企业以及单位纷纷涌现,逐渐开始将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部分职能承担了起来,再加之外界大环境(经济全球化、市场政策活力等)的推动下,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在短时间之内迅速形成市场化模式,公共体育服务产品不管是形式还是内容都获得了极大程度地丰富,这无疑也会反过来推动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机制获得进一步变革与创新。
我国公共体育服务所对应的供给机制之所以会获得进一步发展,间接的动力因素主要在于我国以社会组织为代表第三部门的发展与壮大。起初,我国社会资源相对较少,体育社会团体组织的价值以及意义也尚未被认知到,所以对于社会组织加入管理以及提供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行列之中这一提议也尚未被人所提及。改革开放之后,这点有所不同,特别是党的十四大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未来发展目标的明确,体育社会组织不管是数量还是规模在此背景下获得一步一步地发展与拓展,体育社会组织运行体系所需要面临的环境获得更进一步地完善与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所可能会涉及的工作范畴也获得十分迅速的丰富与拓展,再加上相关会制度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我国第三部门所具有的非营利性供给、志愿供给等形式越发显著,为此促使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组织合作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机制的步伐。
自1949—1978年这段时期,我国的公共资源十分匮乏,不管是社会制度还是经济建设都初步形成尚未经历实践的检验,还和中国国情存在种种不适之处需要加以挑战,“公共体育服务”这一概念在此时并没有得到明确。此时,在实施计划经济的背景下,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主体被国家相关行政部分所垄断,所以此时的政府部门在此过程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在特殊背景的作用下,对群众体育领导模式没有采纳群众意见,而是按照国家相关部门根据国情进行一种行政命令式的安排,国家体委与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在推进全国体育事业这一方面的工作中扮演着主要监督者、负责人的角色。由于此时不管是体育产品的供给还是出资筹备都有政府部门负责,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负责人,所以此时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缓慢,不管是体育事业提供的公共服务能力、供给水平还是竞争水平都出于一种极低的程度。
自1978—1992年这段时期,我国明确提出将经济建设作为工作中心,群众体育事业越发被重视。早在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这一文件中就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公共体育服务市场化这一转变的步伐。尽管此时期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所面临的发展环境较之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由于我国公共体育事业时间尚短、工作尚少,实力没有得到完全恢复,发展速度几乎停滞。此时,不论供给主体还是继承建国之初的设定,都将政府行政单位作为唯一的供给主体,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以国家体委为代表的行政单位在多年发展过程中再加上外来思想的影响已经基本意识到过去一直采用的公共体育服务单一供给模式的缺陷以及不足,转而开始有意识地转变意识,调和各个行政部门之间的矛盾,找寻其可以配合开展工作的点,引导其加以配合,以此来使一种新型的互补式供给模式逐渐形成。
在1992—2008年这段时期,我国不管是政治生态、经济水平还是社会文化、科技力量都得到了快速且全面的发展。在此良性环境的影响下,体育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体育实力得到了快速且全面地提升,此时的体育事业最为显著的特点便是其社会性以及市场性,与之相关的体育场馆设施、体育俱乐部、体育培训单位等组织行为的实际运行模式也逐渐转为半企业化以及企业化。市场嵌入极大程度地促进了公共体育服务其在供给形式上的发展以及完善,其极大程度地拓展了支持公共体育服务实现顺利运转的资金来源,这对于体育服务产品结构的完善以及拓展十分有益,可大力提升中国公共体育服务的实力。与此同时,公共体育服务多元供给模式也就在此背景下逐渐加以形成以及完善。
从北京奥运会至现今为止,伴随着经济、社会以及科技的发展,人民的生活与之前相比已经得到了极大程度地提升,人们的双手逐渐被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精力以及意愿投身于体育运动的行列之中,再加上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更是助长了人们主动利用业余时间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以及积极主动性。在此背景下,以政府、市场、社会组织为代表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主体一步一步地得到拓宽以及延伸,多元混合模式的初步框架逐渐被搭建完成。全民健身以及体育产业在步入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进程,以特许经营为代表的新型供给模式在此背景下开始逐渐呈现出现。在此过程中,以社会民间体育社团为代表的第三组织是推动公共体育服务的内容以及形式等实现更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源泉之一。尽管如此,在我国在推进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例如民众日益丰富多样的体育健身需求和服务供给水平较低、不平衡两者之间所存在的矛盾问题。由此可见,目前公共体育服务在资源的配备上还不够科学成熟,所以需要进一步加以优化。换句话来说,不管是供给体系还是供给标准都需要根据现实情况加以进一步地补充、调整以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