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胡思远 谭艳君
非全日制研究生是时代的产物,在各行各业中,工作人员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需要提升最高学历,满足职位晋升、职称评审等需求,另外,企业需要与业务高度匹配的“专精尖”员工。2016年9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对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录取途径、培养方式、毕业标准等进行了明确。文件指出非全日制研究生在从事其他职业的同时,可以采取多种方式、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这为引入线上教学模式提供了依据。
新冠肺炎潜伏期长、传染性强,后遗症严重。2020年至今,新冠肺炎疫情在多地零星爆发。非全日制研究生大部分已经参加工作,活动范围广、行程复杂。一所本科院校的非全日研究生数以百计,要求非全日制研究生频繁往返学校与单位之间,将为学校的疫情防控增加风险挑战。采取线上教学模式,减少非全日制研究生往返学校频次,对于高校而言,有利于减轻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压力,保障校园师生正常的学习生活环境。
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工作和学习同样重要,其主要矛盾是工作时间与在职学习时间的冲突。虽然,高校在安排课程时,尽量安排在节假日,但是工作和学习时间,是由两家不同的单位根据自己的业务进行安排,缺少统一性。时间上的冲突,可以通过请假、调休来解决,但或多或少,对工作、生活、学习都会产生影响。
非全日研究生一般情况住在校外,工作单位距离学校有一定的路程,返回学校上课,通常会花费1至2小时路程时间,疲于奔波,影响学习状态。对于工作在外地的非全日研究生,往往需要提前一天返回学校,来回路程花费两天时间,路程时间与学习时间几乎相同。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而言,采取线上教学模式,可以增加学习时间的灵活性,方便合理规划工作学习时间,同时,将突破学习地点的约束,减少路途上的时间浪费。
在疫情时期及后疫情时代,腾讯会议、钉钉等网络办公软件迅速流行起来,线上办公、线上教学模式也快速发展。在部分高校里面,为减少人员接触,加强疫情防控,不仅非全日研究生,全日研究生也会要求通过会议软件参加学习和讨论。线上教学模式虽然相较于疫情之前,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然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缺少相关的规范和要求,比如不同的老师,其线上教学方式偏向于个人爱好,有的要求学生全程打开摄像头和麦克风,有的习惯将课程安排在晚上。高校的线下教学模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早已成熟,形成了明确的规章制度和规范的教学流程。高校及相关教育单位,需要加强线上教学模式探索研究,形成规范的教学流程和要求,为高校教学方式提供新的思路。
正如前文所讲,线上教学模式具有利于疫情防控和突破时间、地点限制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的功能,线下教学模式的基础功能,比如老师讲课、点名和提问,学生听课、互动和讨论等,线上教学模式完全具备,因此,线上教学的效果可以达到或者接近传统下教学的水平。
相较于传统线下教学模式,在线上教学模式中,老师不能实时观测到学生的一举一动,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这也是众多老师、家长担心的地方。非全日研究生都是成年人,不同于中小学生,和线下教学一样,老师重点在教授知识,不在于督促学生学习,因此,两种教学模式的效果,都取决于老师讲课质量、学生自觉程度等因素,与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无关。
如何检验学习成果,客观公正地给出成绩和评价,是线上教学模式需要探索的地方。传统模式,采用考试和监考的办法,进行检验和评价。如果采用线上考试的办法,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同学传送等方式作弊,老师不能进行有效监考,因此,线上考试的方式暂时不可取。此时,可以采用“线上教学”+“线下考试”的组合方式,保障老师打分和评价的公平公正性。考试不是唯一的检测途径,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开放性的题目,或者要求非全日制研究生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情况,通过完成课程结业论文或调查报告,依据反馈作业的原创性、理论性、实用性等因素,给予打分和评价,同样可以达到检验学习成果的目的。
自关于统筹研究生管理工作的文件印发后,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一同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和面试,同样需要达到国家线,相较于之前的在职研究生,入学要求更为严格,生源质量大幅度提升。在部分院校,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全日制和非全日研究生并没有明显差异,以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例,2021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招生中,全日硕士研究生招收55人,最低分324,非全日制招收13人,最低分329,以上数据来自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官网。可以看出,在相同的标准下,入学阶段,学生基础相当,采取适当培训方式,保障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同一标准,同一质量,是具有可行性的。
虽然线上教学模式近两年有飞速发展,但主流观点仍然认为是疫情特殊时期下的传统线下课堂的补充模式。保障线上教学的质量,是发展和推广非全日制研究生线上教学模式的首要工作。如何保障教学质量,需要始终坚持同一标准,保证同一质量原则。虽然非全日研究生是在校外通过网络进行线上学习,但并不能在课堂之外放弃学习,对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标准同样适用非全日制研究生,比如,要求非全日制研究生通过视频按期参加研究生组会,汇报近期学习进展和下一步工作计划。部分学校、老师和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在职研究生的管理模式上,认为非全日制研究生与以前的在职研究生知识名称不同,没有本质区别;因此,已完成基础教学任务为目标,放弃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管理和要求。部分高校、老师和学生需要转变思维,首先正确认识到非全日制研究生与以前的在职研究生的本质区别;其次正确认识到线上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主要区别是学习的地点是在校内还是校外,而不是紧盯式还是放任式管理。
校内外互动,优势互补,促进双方成长。通过线上教学模式,非全日制研究生返回学校次数减少,同时,和在校师生的交流互动不足,导致非全日制研究生对学校的归属感不够,同在校师生情谊淡薄。非全日制研究生选择报考院校,通常是考虑离就职单位近和本科毕业院校两个因素,因此,非全日制研究生可以为学校提供资源,比如实习资源、校友资源等;全日制研究生在学校上课,也可以为非全日制研究生提供部分教学资源、程序帮助等。传统线下教学模式集中在节假日授课,非全日制研究生返回学校后,单独上课,与老师、全日制研究生接触较少,也不利于各方交流,通过互帮互助,通过互联网交流,同样可以增强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归属感,促进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共同进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为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因为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非全日制研究生线上教学模式适应互联网时代,同时继承了线下教学模式教学的功能,它属于新的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具有远大前途。在互联网时代,积极探索和发展非全日制研究生线上教学模式,符合时代发展趋势,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