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学遗产传承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
——以西安文理学院为例

2022-03-18 00:57:57西安文理学院
成才 2022年15期
关键词:关学文理学院书院

■ 西安文理学院 高 谨

1 关中书院的历史及现状

关中书院是明清时期陕西的重要书院,与东林书院、徽州书院齐名。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冯从吾在陕西布政使汪可受、按察使李天麟等人的帮助下创建关中书院。其规制典雅,建有讲堂六楹,名为“允执堂”。“允执”出自《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一语,意为遵守儒家中正之道。三年之后,新任布政使汪道亨资助书院建“斯道中天阁”,以祀孔子,兼具藏书功能。至此书院初具规模。明天启六年(1626年),魏忠贤派人砸毁书院,冯从吾见一生心血被毁,次年悲愤离世。崇祯元年(1628年)书院复建,但不久因战乱停办。清康熙三年(1664年),关中书院重修,题书“继往开来”。康熙十二年(1673年),李颙主讲于关中书院,这是关中书院继冯从吾之后的再度复兴。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御赐书院“秦川浴德”匾额。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更名为“陕西第一师范学堂”。而后数次易名与院校合并,1985年,重新使用“陕西省西安师范学校”。2009年,该校并入西安文理学院。关学精神和关中书院的教育传统,必将继续由西安文理学院承继。

关中书院现存建筑基本完整,主要有正门石牌坊、允执堂、精一堂、东西廊庑、醒钟亭、暮鼓亭等。原藏书楼“斯道中天阁”在1949年后因漏损而拆毁。书院环境清幽,院内有10余棵古树,枝繁叶茂、葱茏劲秀,默默地庇佑着一代代学子,见证着书院的千古沧桑。

2 冯从吾的教育思想

冯从吾是关学大儒。关学是儒学重要学派,因其创始人北宋大儒张载是关中人,故称关学。张载的思想,集中体现在“横渠四句”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儒学所倡导的兼济天下、经世济民的思想。张载之后,关学经蓝田吕氏兄弟、吕柟、冯从吾、李颙、刘古愚等传承与延续,历时800余年,影响深远。冯从吾的教育思想,同样谨守孔孟之道,遵循圣人之学,以家国天下为己任,以“德”为先。因此,“德教为先”也就成为冯从吾的主要教育思想。

冯从吾在宝庆寺讲学时,作《谕俗》有言:“千讲万讲不过要大家做好人、存好心、行好事,三句尽知矣。”他还说过:“学者须是有一介不苟的节操,才得有万仞壁立的气象。为人臣者只当秉公持正,以进君子,退小人,一心为国家计。”由此可见,冯从吾重视德治,教育学生不仅要修身立德,还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使命感。他遵循关学“崇实致用”的基本精神,主张“敦本尚实”,提倡实学,反对虚浮玄妙,反对空谈说寂。他认为做学问要坚持追本溯源、刨根问底、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成就。读书人不应沉溺于章句之末,而是应把学术与躬行践履相结合,经世致用,注重真才实学,拯救时弊,匡正人心之失。

冯从吾以“明道”为宗旨,在关中书院执教二十余年,弟子五千余人。他认为,“讲学促使士人自我意识觉醒,形成独立的人格,实现内在精神的独立……强调学者应有独立的担当精神,更要有担当的气魄与能力,倡导自信、自立、顽强的士风。”他所倡导儒家修齐治平理念,在明朝中后期朝政昏聩、社会矛盾激化、异端纷起、魏党专权、学风虚浮、鄙陋之习泛滥的历史背景下,为改变世风日下的社会风气起到了一定作用。

3 关学精神的当代教育价值与实践

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学生修身立德,形成健全人格,养成博大胸襟;学好专业基础课,做好本职工作,时刻牢记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建立正确的家国观念,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仰。

3.1 围绕立德树人,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左传》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我国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注重道德教育,他认为人的差别主要由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影响所致。孔子之后,孟子强调教育和学习是人之必须,强调教育的功能和作用。“中国古代优秀的教育理论将教育的功能归结为对人的塑造。就是说,要将一般人塑造成为有道德的‘君子’;再培养为‘仁人’——圣贤。”总之,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以德育、教化为本,修德行、养气节对促进社会发展,维持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作用。

古人强调的“德”和新时代强调的“德”本质上同根同源。立德树人是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和首要工作。高校要围绕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大学生道德教育,一方面要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行修养和职业操守;另一方面要教育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意识和集体意识,明确政治立场,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和国家观念,将个人理想融入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之中。纵观世界历史,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悠久历史的灵魂所在,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仍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信息技术、经济社会的发展,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国际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存在提供更多价值选择,传统文化在现代大学教育中出现断层与缺失。一方面,一些学生强调职业至上的功利论和社会需求论,重视数学、英语、计算机等实用课程,而忽略人文课程,缺乏品格情操的塑造和文化艺术的熏陶;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的技术水平较高,应用能力较强,但是社会责任感不够,个人主义、享乐主义与拜金主义思想滋长,概括而言就是知识水平不低而文化素养不高。这些都客观地警醒高等学校应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抵制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侵入与渗透,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优良校风学风。

3.2 以横渠四句为支点,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环节,爱国主义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国古代教育一开始就同社会、国家联系在一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冯从吾一生以讲学为志向,为救世主张,宣传儒家思想,弘扬横渠四句使命责任精神,以端正日渐颓废的风气,挽救社会危亡。党的十八大强调,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难看出,此二者倡导的核心理念是一脉相承的,都强调人的价值、责任与担当,层次从家庭到国家再到天下。把家国天下放在首位,重国家、重集体是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这与西方理性主义——重个人截然不同。横渠四句所表达的政治理想为民族精神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与生命力,告诫一代代学子应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3 坚持预约参观,开放公共课堂,做好社会服务

关中书院所在“书院门”,是西安市南门内东侧的一条古文化步行街,也是热门旅游景点,书院门便是得名于关中书院。关中书院采取预约制方式,服务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参观。2016年,纪录片《关中书院》在央视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播出;同年,西安文理学院原创校史话剧《冯从吾》公演并获得多项荣誉;随后,关中书院承办了一系列中国传统文化交流与体验活动,受到广泛好评。作为西安文理学院的一个校区,关中书院的功能还没有完全开发,未来可进行线上线下同步宣传。线下在书院内进行开放式办学,面向社会大众,设立文化艺术类公开课,由学校专业教师组建团队,诸如历史、书法、文物与博物馆、中国文学与文化等专业领域;校内外设置关学文化讲座;线上利用学校官方网站、高校自媒体、APP、校园网络专项模块等,进行关中书院全景H5展示,研学活动、学术沙龙、读书会、文化体验等,既体现了书院的现代教育功能和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同时也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如何让关中书院“复兴”,在教书育人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好,是学校今后探索的重要方向。

猜你喜欢
关学文理学院书院
朵云书院黄岩店
现代装饰(2021年5期)2021-12-02 02:18:48
“关学”的精粹及其对后世的启迪——张载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
当代陕西(2020年14期)2021-01-08 09:30:48
张载关学暨关学文献整理与研究学术会议在西安举行
张载关学暨关学文献整理与研究学术会议在西安举行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作品选登
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作品
大众文艺(2020年15期)2020-09-11 02:28:04
黑夜的献诗
大众文艺(2019年23期)2019-12-15 09:59:08
国内首家关学研究机构在西北大学成立
唐都学刊(2018年5期)2018-09-25 06:35:52
西安文理学院高萍教授
唐都学刊(2018年3期)2018-06-12 08:20:22
白鹿洞书院记
老友(2017年7期)2017-08-22 02:3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