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巧玲 金凯(辽宁)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财务内控就是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为了保证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开展,帮助企业有效规避财务风险,在遵循基础控制原理的基础上,在企业内部实施的一系列规范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约束企业财务活动的方法和措施。[1]企业财务内控工作的实施主要以企业内部的监管和控制为基础,目的是为了帮助企业更好应对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特别是现阶段,受疫情的影响,各行各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同时市场环境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企业更应该积极采取相应的内控手段,来增强自身竞争和发展优势。而这同样是企业向管理要效益,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企业中有效开展的财务内控工作,最显而易见的作用是能够增强企业管理资金的水平,有效保证资金安全。在企业中,资金与市场之间的联系最为紧密,因此资金也最容易受到市场因素变化的影响,市场因素中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对企业资金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尤其对于化工企业来说,其日常资金流动量是非常大的,因此也最容易受到市场因素的影响。通过观察存在财务风险的企业,我们可以发现,资金链的断裂往往是压垮企业的致命因素,因此可以说企业资金安全与否决定企业能否获得良性发展,甚至可能直接影响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在企业中实施财务内控的目的之一就是保证企业资金安全。财务内控主要是借助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技术来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约束,以保证企业资金能够在相对合理的区域内流动。在企业中高效开展的财务内控,能够在不良资金发生流动或者错误财务活动开展之前精准发现问题,并作出有效地应对举措,有效减少财务风险。
受以往管理理念的影响,不少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财务数据公开性和透明性不足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形象。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在企业内部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内控机制,导致企业在开展财务活动的时候融合了太多的人为因素,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财务报表或者数据要么存在明显的作假嫌疑,要么存在含糊不清、前后矛盾、模棱两可的问题,导致企业管理者不能借助这些财务数据准确掌握自身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进一步影响管理者决策的有效性,对企业发展造成一定阻碍。在企业开始实施财务内控之后,企业内部的财务活动能够得到有效的监督和约束,人为干预财务数据的现象也能够得到有效降低。[2]这种财务信息的处理方式更加理性和客观,不仅能够有效推进企业管理的现代化进程,还能够增强企业财务数据的公开性和准确性,促使财务信息能够准确反映企业现状,为管理者决策提供更为有利的决策依据,为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有效助力。
企业开展财务内控的目的之一,是为了确保企业会计在开展核算工作的时候是严格按照《会计法》以及《企业会计准则》等国家相关规范展开的,以便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而在财务内控制度中,还包含了一系列对会计信息进行监督的措施,例如会计复核以及内审等,通过这样的监管措施,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在会计报表以及记账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督促相关人员及时进行整改,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化工企业本身属于低投入行业,但是在其生产经营活动中,受到自身行业特点的影响,导致其容易受到市场环境变化的牵制,市场因素的不确定性又为其带来很多的经营风险,这些风险带来的损失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投入成本。同时,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出现的一些安全和意外事故,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成本。而在企业中有效的财务内控措施,能够增强自身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因此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通过对这些财务数据的综合分析,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发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进而制定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减少资金风险的发生,并降低由风险带来的损失,进而有效降低企业成本。
对于企业来说,完善的内部监督体系是财务内控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和前提。但是从财务内控的开展现状来看,我国大部分企业并没有制定完善的内部监督体系,导致企业开展的预算编制工作存在全面性不足、科学性同样欠佳的问题,进而造成企业在开展预算项目时缺乏充足的资金支持,为企业项目的有序开展造成一定阻碍。同时,在企业各项制度的落实方面存在严重的形式化问题,导致其不能为财务内控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相应支持。甚至在部分企业中制定的财务内控机制与自身实际并不相符,导致内部监管工作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存在一定困难,加上内控监督体系的有效落实缺乏行之有效的制度支撑,严重影响了财务内控制度的高效实施。[3]
站在某种角度来看,企业开展的财务内控离不开精细化管理流程的支撑。但是,现阶段在我国企业中普遍缺乏合理有效的管理流程。从企业对资金的管理来看,通常情况下管理人员为了减少企业成本,会严格控制资金流出,并希望通过减少资金外流来缓解自身的经营压力。例如,对员工的运营费用不进行报销等,严重影响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这就要求企业从业务活动的细节处入手,严格遵循精细化管理流程,增强企业发展动力。但是在我国企业中却普遍使用的是片面单一的资金管理方式,忽视精细化管理流程,这不仅与企业的生产实际相背离,还不能有效降低企业成本。
对于企业来说,财务人员是财务内控的最终落实者,如果其在开展财务内控时,没有充分意识到财务内控的重要性,并依旧沿用以往的工作方式,那么财务内控功效将不能得到充分发挥,进而对企业的良好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特别是财务管理层,其管理能力的好坏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能否长远发展。但是,在我国企业中,普遍存在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素养不足的问题,表现在其只能从事简单的基础会计工作,对于会计和财务管理方面的内容了解不深入。同时,一些管理高层缺乏完善和专业的管理和风险知识以及意识,导致其不能正确分析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自然也不能针对这些问题制定有效措施,进而影响企业发展。
信息时代的到来,促使其成为各行业实现现代化的标志。然而,在部分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时候,长时间存在重业务轻管理的问题,也就是说企业通常对生产经营活动的信息化建设具有较高的热情,同时投入也相对较高,然而在财务管理方面的信息化建设却存在一定不足。[4]特别对于化工企业来说,由于其日常资金流量非常大,因此其在财务电算化方面的应用程度很高,但是在具体的财务内控工作中,却普遍存在信息化不足的问题,并且越来越成为制约企业管理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并且其对财务内控造成的影响,已经影响了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不仅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还是所有工作流程的有力约束,更是生产经营效率提升的保障。加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是不断发生改变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想获得长远健康发展,就需要依据自身实际和市场因素的变化情况,不断优化和调整各项监督检查机制。同时,企业制定的内部监督机制一旦落地,就需要在财务内控工作开展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落实,并严格按照既定规章机制行事,以保障财务内控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需要注意的是,在监督机制实际运行期间,一旦发现问题,应该及时进行上报处理,避免形式化现象的出现。例如,在企业进行新的项目投资时,需要财务部门进行拨款,这时内控监管部门应该以内部监督机制为依据,对项目进行严格审核,并明确批款额度,之后才能进行项目拨款。在拨付款项之后,监管部门还应该对项目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和监督,以保证企业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强化监督体系的有效性。
一个企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应该在遵循市场变化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企业管理流程进行不断完善和优化,制定与企业发展实际相一致的精细化财务内控流程,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应该制定完善的财务内控制度,并针对各部门和岗位制定针对性工作流程,将精细化管理渗透到企业各项工作中。其次,应该制定明确的管理流程。在开展财务内控工作时,应该借助信息技术构建科学的内控流程。例如,员工在报销业务经费的时候,可以借助影像识别系统进行自助审核。员工只需要登录费用控制系统将报销单进行录入,然后上传原始单据,就能够在相关资料齐全的基础上,由系统进行初审,然后再进行人为审核,直至审核完成。
在我国企业中许多管理人员都具有非常丰富的销售经验,清楚了解如何才能高效开展业务,但是在管理以及风险控制方面的知识和意识都普遍不足,导致其制定的企业决策容易背离企业发展方向。因此应该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促使其能够将理论知识合理融入实践工作中,有效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同时,企业应该不断强化对管理人员的培训,促使其能够准确洞察市场走向,并能够依据市场实际和企业现状科学制定企业发展方向、战略目标以及各项政策。此外,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能够制定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并具体细化岗位职责,增强各岗位之间的关联性,促使各岗位能够进行高效交流,从而有效遏制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出现的风险,为企业运行模式的优化和调整提供有力支撑。
信息时代的到来,促使信息技术成为优化企业财务内控的有力手段。因此,现阶段信息化建设成为增强企业财务内控有效性的核心问题。一方面,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有效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一线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还能够增强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在财务内控中的合理应用,能够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立体化控制,还能够实现财务数据的自动化采集,并进行智能化分析。对于企业来说,要想借助信息化建设,来增强财务内控的实施成效,首先应该注意财务信息管理平台的覆盖范围,保证财务内控与企业各部门以及各生产环节之间不存在信息壁垒。这主要是由于信息化财务内控的优势就在于能够获取全面有效的信息,因此只有在有效提升平台覆盖面的基础上,才能获取充足的信息数据,这同样是保证财务数据真实性,提升财务内控有效性的基础和前提。对于化工企业来说,应该有意识地在企业内部构建ERP平台,以增强企业各项信息数据的共享性,为企业发展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撑。
综上所述,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获取更多份额,需要其及时依据自身实际和市场变化趋势,不断完善和优化自身管理体系。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体系中居于核心位置,同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最大不足就是内控缺失。因此,企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需要以内控为导向,在企业内部构建完善的财务内控机制,加强内部监督,以财务管理和企业内控之间的促进关系为依托,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保障企业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