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 超
(遵义市红花岗区人民医院口腔科,贵州 遵义 563000)
慢性根尖周炎(chronic apical periodontitis,CAP)是口腔科的常见病,是指根管内长期存在感染,使根尖周围组织出现慢性炎症反应,进而导致根尖周围炎性肉芽组织形成和牙槽骨破坏的一种疾病[1]。此病患者的典型症状是患牙咀嚼时有不适感、牙冠变色、牙根痛、根尖周囊肿等,可影响其正常进食及生活质量。临床上治疗CAP的方法较多,其中最常用且最为有效的方法是进行根管治疗。以往临床上对此病患者主要是进行多次根管治疗。采用这种方法治疗CAP虽然可取得一定的疗效,但治疗的周期较长,患者需要多次复诊,不仅浪费其时间,还会增加其痛苦及经济负担[2-3]。近年来随着口腔医学的发展,根管治疗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一次性根管治疗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进行一次性根管治疗的最大优势是能减轻患者复诊的次数和痛苦,减少其治疗的费用。本文将35例CAP患者作为试验对象,比较对其进行一次性根管治疗与多次根管治疗的效果。
选取2018年11月至2021年3月期间在我院口腔科就诊的70例CAP患者作为试验对象。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CAP的诊断标准,且经相关检查得到确诊;近期未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进行口腔X线检查显示根尖周围稀疏区的直径<5 mm;患牙的根管为直根管,且无钙化现象出现;患牙未接受过牙髓治疗;单颗牙齿患病;对治疗的依从性良好;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其排除标准是:患牙已发生钙化;患牙接受过牙髓治疗;存在精神异常,无法配合开展本研究;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根管严重弯曲或合并有牙周病;患牙的松动度>Ⅱ度,牙周袋探诊深度>6 mm;存在严重的心、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同期参与其他临床试验或随访脱落。按照就诊时间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多次治疗组(该组患者就诊的时间为2018年11月至2020年2月)和一次治疗组(该组患者就诊的时间为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每组各有患者35例。在多次治疗组患者中,有男性17例(占48.57%),女性18例(占51.43%);其年龄为20~60岁,平均年龄为(45.37±10.56)岁;其病程为5个月~6年,平均病程为(3.67±2.03)年;其中,磨牙、前磨牙、前牙发病的患者分别有15例(占42.86%)、13例(占37.14%)、7例(占20.00%)。在一次治疗组患者中,有男性18例(占51.43%),女性17例(占48.57%);其年龄为22~62岁,平均年龄为(47.38±11.54)岁;其病程为7个月~5年,平均病程为(2.98±1.21)年;其中,磨牙、前磨牙、前牙发病的患者分别有14例(占40.00%)、16例(占45.71%)、5例(占14.29%)。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由我院同一位口腔科医生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且每例患者均接受以下根管预备工作:进行口腔X线检查,了解患牙的具体形态及架构,确定患牙根管的深度、直径、走向等,并以此为依据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用口腔科专用的消毒漱口水为患者漱口,清除其口腔内的病原菌,并制备开髓洞型。揭开髓室顶,将变形、坏死的髓腔组织全部清除干净,探查患牙的根管口,对根管进行疏通。用生理盐水和过氧化氢溶液对患牙的根管进行反复交替冲洗,做好根管的消毒工作。在此基础上,对多次治疗组患者进行多次根管治疗,方法是:完成根管预备工作后,在根管内注入氢氧化钙糊剂,用吸潮纸压实尖端,用氧化锌水门汀对患牙的窝洞实施暂时性封闭处理。封闭约7 d后去除氢氧化钙糊剂,并填充根管。将牙胶尖、根充糊剂填充在根管内,并通过口腔X线检查了解根管填充的情况。若填充效果理想,则用磷酸锌水门汀铺垫根管底部,再用复合树脂对窝洞进行封闭。治疗后定期让患者回医院复查。对一次治疗组患者进行一次性根管治疗,方法是:完成根管预备工作后,用消毒棉捻将根管内的液体吸净,直到无渗出液为止。待根管干燥后,用棉捻蘸甲醛甲酚液对根管进行消毒,5 min后再次将根管内的液体吸净。将Vitapex糊剂缓慢填满根管与窦内道,最后用牙胶尖对窝洞进行封闭。治疗结束后让患者口服抗生素3~5 d,以预防口腔感染的发生,并嘱其定期回医院复查。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复诊的次数及治疗后1周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评分。VAS的分值为0~10分,患者的评分越高表示其疼痛越严重。用显效、有效、无效评估两组患者的疗效。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患牙无叩击痛,咬合功能恢复正常,对其进行口腔X线检查显示患牙根尖周的阴影基本消失。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患牙无叩击痛,咬合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对其进行口腔X线检查显示患牙根尖周的阴影较治疗前显著缩小。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未得到改善,患牙有叩击痛,咬合功能无变化,对其进行口腔X线检查显示患牙根尖周的阴影未缩小。
用SPSS 23.0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一次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14%,多次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2.86%,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治疗后1周,一次治疗组患者与多次治疗组患者平均的VAS评分分别为(3.19±0.91)分与(5.12±1.05)分,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次治疗组患者与多次治疗组患者复诊的平均次数分别为(2.33±0.56)次与(4.48±1.05)次,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后1周两组患者VAS评分及复诊次数的比较(±s)
表2 治疗后1周两组患者VAS评分及复诊次数的比较(±s)
组别 治疗后1周的VAS评分(分) 复诊的次数(次)多次治疗组(n=35) 5.12±1.05 4.48±1.05一次治疗组(n=35) 3.19±0.91 2.33±0.56 t值 3.08 3.47 P值 <0.05 <0.05
根尖周炎可分为急性根尖周炎和CAP。CAP患者可出现根尖肉芽肿、根尖囊肿及脓肿、牙体变色、牙髓坏死、叩诊不适等表现[4-5]。CAP的病因主要是牙髓腔内发生细菌感染,且细菌通过根尖孔向周围的组织扩散,破坏牙槽的功能及结构。当前临床上对CAP主要是进行根管治疗。治疗原理是:利用机械和化学的方法消除根管内的炎症反应,再采用永久性材料进行根管填充,最后对牙冠部进行封闭处理,从而达到改善CAP的目的[6]。以往临床上对此病患者主要是进行多次根管治疗。临床实践证实,对CAP患者进行多次根管治疗虽然疗效尚可,但治疗周期较长,患者需要反复多次复诊及进行治疗,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其痛苦及医疗费用,且其感染的发生风险较高。近年来,一次性根管治疗逐渐取代了多次根管治疗,成为临床上治疗CAP的主要手段。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与多次治疗组患者相比,一次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复诊的次数更少,治疗后1周其VAS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对CAP患者进行一次性根管治疗的疗效较为理想。对此病患者进行一次性根管治疗时,可一次性完成根管预备、根管冲洗和消毒、根管填充等操作,能显著减少患者复诊的次数,减轻其痛苦。另外,进行一次性根管治疗能一次性完成所有操作,这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感染的发生风险,提高其疗效。研究指出,进行一次性根管治疗时只要能够保证根管预备、消毒、填充等操作得当,就会显著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其康复[7-8]。
综上所述,与对CAP患者进行多次根管治疗相比,对其进行一次性根管治疗能更有效地缓解其临床症状,减轻其疼痛感,减少其复诊的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