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的18F-FDG PET/CT表现:3例报告

2022-03-18 09:47曾玉萍聂婕妤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2年3期
关键词:实性肿物腹膜

曾玉萍,唐 杰,聂婕妤,陈 萍

(广州全景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核医学部,广东 广州 510080)

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desmoplastic small round cell tumor,DSRCT)为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多见于男性,女性少见。本研究报告3例女性DSRCT的18F-FDG PET/CT表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6月3例于广州全景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接受18F-FDG PET/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DSRCT患者,均为女性。

病例1,15岁,因中腹部隆起就诊;既往体健。查体:中腹部隆起处触及肿物,质稍软,活动度差。实验室检查示血清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升高(223.13 U/ml)。腹部超声:中腹部见25.4 cm×11.3 cm混合回声包块,实性部分周边及内部可见点条状血流信号。腹部CT:腹盆腔16.7 cm×9.4 cm×21.7 cm团块状等低混杂密度影,呈囊实性改变,腹膜见多发等密度结节影。影像学诊断:腹盆腔巨大囊实性占位并腹膜多发转移癌?

病例2,20岁,因脐部肿大1月余就诊;既往体健。查体:中上腹部触及肿物,质稍硬,活动度差。实验室检查示血清CA-125升高(279.40 U/ml)。腹部CT:腹膜广泛增厚,见多发软组织密度影;双侧附件区结构混杂,并可见团块状稍低密度影,较大者分别约4.6 cm×3.2 cm、4.5 cm×2.6 cm。CT诊断:来源于卵巢的恶性肿瘤并腹膜广泛种植转移可能性大。

病例3,19岁,因发现中下腹部肿大1月余就诊;既往体健。查体:中下腹部可触及肿物,质稍硬,活动度差。实验室检查示血清CA-125升高(609.10 U/ml)。腹部CT:下腹腔-盆腔右侧见不规则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较大者约16.4 cm×13.3 cm;腹腔、盆腔部分网膜、肠系膜、筋膜增厚,右侧盆壁及会阴部见软组织结节影。CT诊断为恶性卵巢肿瘤并多发转移,建议结合临床及进一步检查。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Siemens Biograph-mCT PET/CT仪。经肘静脉注射18F-FDG (3.70 MBq/kg体质量)1 h后行PET/CT扫描,扫描范围自颅顶至股骨中上段。CT扫描管电压120 kV,自动管电流,0.8 s/rot;PET扫描采用3D采集模式,采集速度2.3 mm/s,全身采集时间约7 min。扫描结束后采用CT对PET图像进行衰减校正,并以迭代法进行图像重建。

1.3 图像分析 以Siemens Syngo.via工作站对PET/CT进行图像后处理。于显示病灶最佳层面PET图像中手动勾画病灶ROI,以系统自带软件自动计算其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 uptake value,SUVmax)。由2名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核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分别分析图像,观察病灶分布、大小、形态、密度及SUVmax等,并提出诊断;意见不一致时经讨论协商决定。

2 结果

病例1盆腹腔见16.9 cm×10.2 cm×21.2 cm巨大囊实性肿物,实性部分FDG摄取增高,SUVmax为10.63,病灶周围肠管、子宫、膀胱及右侧输尿管中下段受压,见图1。病例2盆腹腔见16.7 cm×8.6 cm×20.9 cm巨大实性肿物,填充大部分盆腹腔,FDG摄取增高,SUVmax为9.90;肝包膜、腹膜、肠系膜和腹膜后广泛受累,放射性浓聚;见图2。病例3盆腹腔见17.2 cm×12.7 cm×16.9 cm巨大实性肿物,FDG摄取增高,SUVmax为15.70;胸腔、腹腔、盆腔大量积液;会阴部、双肺见软组织肿块影,放射性浓聚;见图3。

3 讨论

DSRCT为侵袭性强的罕见高度恶性肿瘤,发病率仅0.30/1 000 000~0.74/1 000 000万,多见于青少年,高峰发病年龄集中于20~25岁,男女发病比例约4∶1[1];临床症状、体征均无特异性,疾病初期症状隐匿,恶性程度高且进展迅速,约60%~70%患者在确诊后3年内死亡,其5年生存率最高仅约25%[2]。DSRCT病灶多位于腹腔、腹膜后或盆腔等区域,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肿胀、疼痛及腹腔积液,并可伴肿瘤压迫周围组织器官引起的相应系统症状[3-4]。本组3例DSRCT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别15、20、19岁,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符合既往文献报道。通过影像学检查及时、准确诊断DSRCT对改善预后极为重要。

18F-FDG PET/CT是诊断DSRCT的主要方法。DSRCT主要CT表现包括腹腔、盆腔不明来源软组织密度肿块,可伴钙化、坏死及腹腔积液,易发腹膜、肠系膜、腹膜后或肝、肺转移,不具特异性,不易鉴别[5]。由于恶性程度高且常累及广泛,DSRCT18F-FDG PET/CT表现为巨大囊实性病变伴弥漫性FDG高摄取,病灶累及整个腹腔为其典型表现[4]。18F-FDG PET对发现DSRCT病灶、尤其隐匿性病变和微小转移灶的敏感性高于CT、MRI,并可用于DSRCT分期、疗效观察及预后评估等[6]。DSRCT患者治疗期间或治疗后SUVmax显著降低可能提示预后较好[7]。

DSRCT具有较强的男性发病倾向,导致女性DSRCT患者易被误诊、漏诊。血清CA-125水平显著升高被认为是DSRCT的相对特异性标志物[8]。本组3例女性DSRCT患者血清CA-125均表现异常升高,最高浓度达609.10 U/ml,提示血清CA-125或可用于早期诊断DSRCT和监测治疗。

综上,遇18F-FDG PET/CT显示存在累及腹腔、腹膜后或盆腔不明原发病灶的广泛性高代谢肿物,尤其伴血清CA-125水平显著异常升高的女性青少年患者,应警惕DSRCT可能。

猜你喜欢
实性肿物腹膜
横切面与纵切面联合定位法在乳腺肿物微创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超声造影在乳腺囊实性复合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及指导活检决策中的价值
双侧腮腺多发不同肿物1例
超声在诊断甲状腺囊实性结节中的应用
带你了解卵巢肿物
18F-FDG PET/CT联合CA125、HE4在诊断复发性卵巢癌及其腹膜转移预后评估的价值
激惹型脂溢性角化病的高频超声及剪切波弹性成像表现
CT引导下实性和部分实性肺结节空心针活检的诊断准确性和并发症
活血化瘀药对腹膜透析腹膜高转运患者结局的影响
山莨菪碱在腹膜透析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