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岗 阎青 李震 严细婵 杨懿农
[摘 要] 医学院校本科毕业生在通过四至五年的学习周期后,能较好地掌握所学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在初步具备执业的基本素养或开展相关科研工作的能力后,经过学校的审查和考核,根据国家学位管理规定,授予学士学位。在国内,毕业生学位的授予率已经成为彰显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课题组以湖南一新晋升不久的医学本科院校学位授予工作改革为研究基础,对国内高等教育中医学院校本科毕业生学位授予现状予以分析,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对策,是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效果的重要内容。
[关 键 词] 医学院校;本科毕业生;学位授予;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0-0076-03
本科毕业生学位授予是学生修完学业、取得学历、成功毕业的必要步骤。但是近几年高校中一些学生因为自身难以完成基本的课程,或是最终学业成绩难以达到学校规定的要求,或是在校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违法违纪的行为,导致不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并成功拿到学位。其中,医学院校中因为执业能力不足而无法正常取得学位的学生越来越多。2019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明确指出:“严把考试和毕业出口关”“坚决取消毕业前补考等‘清考’行为”。这一政策的实施,导致很多专业性强的高校学生毕业率降低,因此而引发的学位授予率降低也引起了各高校及教育部門的关注。结合近些年来医学院校本科毕业生学位授予情况的分析,课题组就医学院校在加强学生学籍管理中需要不断改进和优化的问题进行一些研讨。
一、学历和学位的定义
(一)学历
学历就是指学生在某一教育单位中经过一段时间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所形成的学习经历。通常情况下,我们所说的学历指的是能够判断一个人所接受的最高层次的教育是什么。而证明一个人的学历,就必须有经过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经过国家认可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所颁发的学历证书。
(二)学位
学位的授予是为了证明授予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学术水平达到了一定标准,是一个学术称号。学位不仅包括学士学位,更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医学院校的本科毕业生经过几年时间的认真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完成了学校所规定的学术任务,学校可授予其医学学士学位或者理学学士学位。
总之,学历不等于学位。区别主要在于学历证明的是学生有过的学习经历,而学位则是体现了学习者的学术水平和受教育层次,因此,有过学习经历的人并不一定能够达到某种水平和层次,而能够达到某种专业水平和受教育层次的人也并不一定是通过学习经历来获得的。
二、医学院校对本科毕业生学位授予相关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以下简称《学位条例》),我国很多高校立足本校实际情况,结合对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考虑,针对本科毕业生的学位授予制定的相关规定,说明了本校学位授予的具体情况。对医学院校来讲,本科毕业生要想获得学校所授予的学士学位,必须遵循如下规定:拥有国家所认可的正式学籍,通过系统认真的学习完成了学校所规定的课程任务,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积极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良好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有健康的身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做到诚实守信;在校学习期间,能够完成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基本要求,毕业阶段所取得的学分,不低于本专业所规定的最低学分。一般情况下,学生在校期间必修课的平均绩点必须在2.0以上,学位课程平均绩点必须在2.5及以上。经学校审查合格后,授予相应的学士学位证书,准予学生毕业。
与此同时,国内大部分医学院校也对不予授予本科毕业生学位的条件做了规定,如有的学校就做了如下规定,具备以下情况之一者,不以授予学士学位: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受到了刑事处罚;在校期间因为违反校纪校规而受到了记过、留校察看的重大纪律处分;考试作弊人员;在校期间因为成绩达不到相关规定而留级、降级人员;在校期间累计几门课程不合格,学分无法按照相关规定修满,在毕业考试中没有取得合格的成绩或其他原因,不予授予学位。
各个学校对学位授予情况和不予授予的情况所作规定大致相同,在《学位条例》的基础上有一定的补充和修正。
三、医学院校对本科毕业生学位授予现状分析
根据《学位条例》和各个医学院校有关学位授予的规定,每年各大医学院校都会对本科毕业生的学位授予情况进行调查审核。结合审核结果来看,大多数毕业生能够顺利取得学位证书。不授予学士学位的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校期间因为违反校纪校规或其他相关规定而受到一定的纪律处分;在考试中作弊,因考试而取消学位授予资格;在校学习期间平时成绩及毕业补考不合格,这是最大的群体;毕业技能考核中不合格。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让每一个进入大学学习的学生都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取得学士学位,高校必然要重视对本科毕业生的学位授予工作的管理和优化,应该提早对学生灌输学位授予的重要性及相关专业学习的必要性。同时,因为医学的特殊性以及为了培养更贴合实际的应用型人才,要在对五年制和四年制专业的学位授予要求中做出更加细化的规定。
四、做好医学院校本科毕业生学位授予工作的对策
(一)加强制度建设
医学院校领导及相关管理部门一定要提高对本科毕业生学位授予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认真严肃看待学生的学位授予工作,统一思想,协调行动,高度意识到学位证书对学生今后发展的重要性,为学生能够顺利获得学位证书而有序展开各项工作。制度建设是高等院校做好学位授予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医学院校要立足自身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管理模式、办学风格与特色,结合对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和政策的解读,做好对学士学位授予制度的研究和执行。根据新时代下医学院校教育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来修订更加符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授予相关细则、规范标准,充分渗透生本理念,使制度具有实操性,保证对学生考核和评价方法的科学、合理,形成更加完整和规范的管理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改进、丰富。这些规章制度的形成能够为医学院校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的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切实的保障。这既是当前全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又是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育质量必须坚持的准则,制度建设任重而道远,不论是对学生还是对学校都有重大的意义。
(二)加强教学管理
医学院校教学工作质量是彰显医学院校教育水平和能力的指标,学校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才能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获得应有的学习效果,才能避免学生成绩不合格,无法达到规定的学分,或者是在考试中作弊。学校教育工作者需要本着求生存、谋发展,诚实守信,质量第一的原则,在学校的支持和指导下,为培养更加优秀、高素质、社会所需要的医学人才而不断优化教学管理工作。针对医学院校学生的特点,首要是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对整体教学工作的管理,从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制订入手,从课程设置到学时分配都要充分体现出医学教育的特点,重点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把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责任感作为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环节;教授给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不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刻苦钻研的精神,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约束的能力,帮助医学院校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使命。
与此同时,学校还应加强学位管理工作,规范学位管理流程和步骤。在授予相应的学位证书时应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保证学生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医德医风和政治修养,使学生能够按照学校相关规定完成所学毕业教学计划中所规定的各门课程,其专业水平考核和理论考试成绩能够达到授予学位证书的标准。在外语考试中,学生能够获得合格的证书。
(三)加强学位认证
我国高校毕业生所获得的学历证明、学位证书与其未来的就业有着紧密的关联,伴随着整个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推动学历证明信息化是大势所趋,加强对学生的学位认证能够更加保证学生学历的真实性,为学生今后参加就业及其他活动提供便利。因此,醫学院校在加强对学生学士学位证书的授予和管理工作的同时,还应积极开展学生学位证书的认证工作,充分满足社会对医学院校学生学位所提出的认证要求,维护本科毕业生的合法权益,严厉打击各种学历造假的现象,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学信网是目前高校普遍使用的学位证书认证平台,可信度更高。医学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应逐步实现自身教学和管理工作的自动化与信息化,在展开对本科毕业生学位授予工作时,加强对学生的电子认证,从而为信息的传递和及时查询提供保障。
(四)加强队伍建设
学校负责本科毕业生学位授予工作的师资队伍是决定学位授予工作整体效率和质量的关键,医学院校为了保证自身本科毕业生学位授予工作的顺利开展且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必然要组织一批更加专业的、熟悉医学教育规律且具备丰富教育经验的教师队伍,这样更有利于把握医学教育的规律,更能够推动整个医学院校的现代化教育教学管理进程。加强队伍建设也同样需要校领导引起重视,不断提升教学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医学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内容繁多,本质上就是为了保障学校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能够更好、更快地达成人才培养目标,若是缺乏一支有着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有着较高政治素养和管理能力的教学管理队伍,那么学校的办学和育人目标也就难以实现。要完善这一工作,学校要建立好对本校教职人员管理和培训制度,定期展开对教职员工的培训和学习,使其能够对国家有关教学改革和学位授予工作所出台的相关政策与规定有及时的把握,领悟党和中央所传达的精神,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展开研讨与教学实践,使学校教师能够充分意识到自身所承担的工作责任和教育使命,努力做好对学生的学位授予管理,明确教职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学校在职称评定、进修等方面应当落实相关制度,向负责学位授予工作的教职人员倾斜,以提升其做好学位授予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五)健全评价体系
更新更具现代特色、更加科学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是提高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授予工作质量的根本保障。学校需要积极顺应信息化发展趋势,构建属于自身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推动自身教学和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在现代化手段的支持下,构建医学院校本科毕业生的信息数据库,抓好对毕业生学习、考试、临床教学、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动态管理。针对学生的学位授予工作,要积极整合和利用相应的资源,及时获取国家和其他高校所发布的关键信息,以此树立全局观,为做出学生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决策提供可行的数据信息,真正完善对学生在校学习及毕业考试的评价,完成对学校教职人员工作的评价。
学校对学生学业的评价应纳入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教学管理质量,关注学生的个性、阶段性、多元化发展,转变传统教育管理工作中只看重学生学习成果是否达标的评价观,通过真实的评价来获得对学生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反馈,不断改进和优化。
(六)加强毕业设计审核
毕业设计的指导和评审工作是保证医学院校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授予工作质量的重要内容,是衡量学士学位授予工作规范性和真实性的重要环节。对此,学校要及时根据相关规定制定有关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设计工作条例,明确对本科毕业生毕业设计的规定,对毕业设计的目的、选题、时间、答辩、成绩评定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为了切实保证医学院校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的质量,要有详细而明确、可靠性较强的评分标准,同时通过中期检查来加强对学生毕业设计完成过程及效果的动态监控。学校和教师应明确告知学生,要遵循学术道德标准,具备学术人应具备的品行和特质,坚决杜绝造假、腐败的行为,弘扬学术正气,杜绝学术歪风。学校可以学习和借鉴其他高校的一些好的做法,同时归纳和总结自身经验与方法进行推广,针对毕业设计指导与审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
五、结语
总之,医学教育为整个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优秀的医学人才,对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意义重大。然而当前医学院校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授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严重阻碍了学校教育和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因此需要学校对学位授予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不断解决相关问题,完善自身教学和管理,真正彰显学校的育人效果,让医学院校成为更多学生圆梦的平台,让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符合社会需要,在学校专业、科学的教育管理工作下顺利获得学位,创造美好未来,实现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狄三峰,王俊生,熊一.学士学位授予质量的影响因素及质量提升对策[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9,23(6):45-49.
[2]杨康.提高学士学位授予质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9,6(99):115-117.
[3]宗会霞.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学士学位制度的坚守与展望[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38(10):1-3.
[4]于晓敏.承德医学院二十二届普通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授予情况分析[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0,27(3):338-340.
[5]章敏,文历阳.影响医学生学士学位授予的因素分析[J].医学与社会,2005(1):35-37.
[6]梁金婵,刘正泉,尹卫东.如何做好医学院校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授予工作[J].张家口医学院学报,2003(3):70-71.
◎编辑 栗国花
1190501186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