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荧荧 杨志鸿 邹英鹰 徐若冰
[摘 要] 作为新时代的高校专业课教师,既要重视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又要兼顾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培养。然而当前高校中普遍存在应付式思政教育的现象,导致学生对思政课程兴趣不足,从而制约了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为此,针对各高校而言,需不断提高对课程思政理念的重视度,将该理念最大限度地融入课堂教学,实现课程思政与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有效融合。就医学院校而言,为了培养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专业素养良好的医学工作者,需加强医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鉴于此,针对课程思政在医学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展开分析,以期通过分析,提高医学院校对思政教育理念的重视度,促使该教育理念更好地融入医学课程的课堂教学中,进而培养出能力与素质双高的医学人才。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病理学;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0-0037-03
随着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召开,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树立技术过硬、品德优秀人才的教育理念与专业课程教学的充分融合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课程思政全面概括了高等院校教育的核心是“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标,突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育人”的地位,以及发挥各类专业课程中人才培养的育人功能。医学院校肩负着培养“有温度、有灵魂”的卓越医学人才的重任,因此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不但要强调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而且要把思政教育进行有效开展。病理学是专业基础课程中医学生接触的第一门讲授疾病发生和发展规律的学科,是每个专业的医学生都需要学习并掌握的专业基础课程。
如果我们能将思政理念与病理学课程教学进行有效融合,发掘病理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是培养医学生责任感和人文关怀意识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
一、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当今社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服务体系不断扩充,医学模式从单一的“治病救人”,发展到疾病的预防和保健,从只关注“生理健康”转向“生理”和“心理”健康。这些变化都与人民健康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医学教育目标中和与患者的诊疗过程中充满了对患者关怀的人文主义精神,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疾病的诊治和医患合作。病理学教育在医学生医学教育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处于对教师非常依赖的阶段,同时也处于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阶段,所以,基础学科教师应当手把手牵领着学生学习。
进入大学校园后,学生行为相对自由,思想得到解放,互联网的瞬时交互与超时空共享给学生提供了海量的信息,但这些信息真伪难辨、褒贬不一。国内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社交方式和平台刺激了年轻人语言学习与表达的欲望,也带来了多元思潮、多种意识形态和多元文化冲突。青年学生面对错综复杂的环境,很容易产生价值困惑、道德疑问、生存焦虑。因此,思政教育的“育人”核心思想在大学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二、精心打磨课件,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一)将爱国主义教育与病理学专业知识的传授有机融合
结合近两年发生的卫生事件,教师在进行病理学课程教学时可将它们作为课程思政案例灵活应用于总论炎症章节及各论呼吸系统疾病病毒性肺炎章节的课堂教学中。中国在处理各种卫生事件过程中不但充分彰显了中国力量与中国速度,而且广大医护工作者舍己为人、甘于奉献、大爱无疆、救死扶伤的敬业精神,以及广大民众的众志成城、积极配合、守望相助的民族精神无一不令人动容。
在此背景下引导学生学习,促使其更好地掌握基本病变特点,并引导学生学习总论中炎症的基本概念、炎症的病理学过程,细胞因子等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风暴对机体可能造成的影响等专业知识内容。进而通过在病理学课程教学中引入病例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也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其充分意识到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及实操技能,才能更好地服務于临床患者,保障人民的身心健康,提高其生存质量。
白求恩大夫的奉献精神,也可以引用到炎症内容的败血症教学中。他不顾自身的危险,只为减少伤员的痛苦和残废。不幸在一次战斗中抢救伤员时左手中指被手术刀割破,但他不顾伤痛,坚持留在前线指导战地救护工作,终因转为败血症,医治无效逝世。在肿瘤的发生机制部分的讲授中可以引入我国“两弹元勋”邓稼先院士为了我国核武器的研发,工作和生活在条件极其艰苦的大西北,暴露于核辐射的危险中,最终罹患直肠癌离世。2015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屠呦呦研究员坚韧不拔、持之以恒、潜心钻研的科学精神无疑也是对医学生培养奉献精神最好的思政题材。这样的奉献精神,大爱无疆,都是我们作为医务工作者和培养医学生学习的榜样。
(二)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与病理学专业知识的传授有机融合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是认识事物、改造事物的思维认知模式与方法论体系,具体包括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历史思维、实践思维、主体思维等,对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医学专业基础课教师,我认为课程思政与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的结合更能使学生从深层次上理解医学的博大精深,将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贯穿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全过程,既要全面分析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本质与要求,把握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的目标导向、内容设计、本质规律、方法创新、内在关系,又要解析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及其内在教学机理,厘清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各要素在教学活动中的个性与共性、交集与分歧、关联与矛盾,为高校课程思政创新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与环境。
病理学与唯物主义思想存在较多内在联系,该思想广泛渗透于病理学课程教学中,如自然辩证法基本观点中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以及矛盾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世界中的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发展的,因为在该思想理念中客观世界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过程。如在讲授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时,动脉粥样硬化的构成会随着脂质沉积的增多和疾病的演变而不断动态演变,由初始的脂纹期逐渐发展为纤维斑块和粥样斑块,脂质沉积可导致中膜的平滑肌发生压迫性萎缩并进一步形成动脉瘤。当内膜受损情况下形成纤维帽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血栓的发生概率。泡沫细胞中的脂质释放坏死崩解,可释放入学形成栓子,同时受坏死组织钙盐沉积的影响,会导致血管壁的脆性增加,进而大大增加血管破裂的发生概率。这一系列继发改变都是动态发展变化的,教会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以后的临床工作过程中,预测疾病可能出现的后果,可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矛盾的观点在病理学中有着充分体现,如在讲解渗出液对机体的影响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以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事物,不只关注其不利的一面,要综合、全面地进行分析,从而得到尽可能全面的结论,规范学生对疾病知识的正确认知。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既学到专业知识,又培养了辩证思维。
(三)将人文关怀与病理学专业知识的传授有机融合
一名合格的医生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还应该具备满足患者心理需求的能力,这就需要加强对医学生人文关怀意识的培养。为此,有必要将人文关怀与病理学专业知识的传授有机融合,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如在讲授创伤愈合之一知识点时,通过临床手术的案例对比分析一期愈合和二期愈合的特点及发生条件,引导学生站在患者的角度换位思考,让他们明白医学不仅仅是治病救人,还要从患者的心理层面和对美的追求方面予以认同,做一名卓越的医生。此外,病理学中一些新概念的提出也体现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比如上皮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的概念,因两者之间的临床症状及对症处理措施相似度极高,为此医学临床将之统称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癌症二字对患者的心理冲击。
三、革新教学方法,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随着教学意识的不断觉醒,大学专业课对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采取了“以教师为中心”的原则,通过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学生借助完成课后练习及测试等方式实现知识吸收。我们建立的课程网络平台中,制作了相当数量的课程视频,对各个章节的课程都有详细的讲解,方便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教师改变了以往教学模式中的绝对主导地位,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注意日常教学的设计工作,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真正成为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者。
为了增加思政教育力度,需对教学方式进行不断创新与改进,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运用翻转课堂及PBL教学法,转变医学生被动接受教学内容的局面,从而将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转化为学生讲、教师听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并积极鼓励学生进行相互讨论,以此促进学生沟通表达、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能力等核心素养的提升。此外,互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情景模拟教学法等都是值得借鉴的教学模式。我们已经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应用于麻醉专业的授课中,其教学效果得到学生的一致肯定。翻转课堂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去探索发现疾病的症状与机制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在课前对学习资料进行研读,能够发现问题所在,然后去查阅资料,并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由于课前的准备,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动力,使他们在课堂上对自己存在疑惑的地方更加认真地聆听,并积极参加讨论,达到自主学习的效果。在翻转课堂中,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及时反映问题,提出自己在课前准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讨论可以对已学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在提高其学习自主性的同时,也可以从中体会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是一种效果显著的教学手段,通过短片、视频与课件相结合的方式来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并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最终实现提升教学效率与效果的教学目的。此外,也可以通过优化考核方式来促进思政教育与病理学课程的融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除了闭卷考试,院方也可对医学生进行团队合作考核,如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PPT、发表演讲或演一场小话剧等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真正做到课程思政与病理学课程教学的高效融合。
我们将课程思政融入翻转课堂和PBL新型教学模式中,改革现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应用新的教学方法。在“自主学习”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查阅与知识相关联的思政内容,引导学生主动查阅思政元素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前辈们在各个领域所做出的贡献离不开他们的科学精神,为祖国的强大而付出的奉献精神。我们还可以结合课程知识点自身的隐性思政要素,并显性呈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培育了学生的综合素养、牢铸了理想信念。思政是“润物细无声”的感染和熏陶,是将专业课知识本身所蕴含的育人元素以深入人心的方式呈现出来,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同时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能体会科学精神,培养人文情怀。
四、結语
近年来,随着课程思政理念在医学院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不断深入融合,教学中的不断总结和积累,逐步形成了更加丰富的课程思政素材库。我们结合运用新型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在专业课程中将知识传授和道德育人有效融合,将育人理念体现于无形中,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医学生心灵的启发、人格的塑造以及价值的引领,力求为国家培养出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务工作者,进一步将“生命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生誓言渗透进日常的学习中,进而为我国医疗事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病理学专业课程体系与课程思政的高度契合,实现了各个专业课程的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之间的互通。在学习过程中,课程思政的融入将医学专业课程的相对单一维度的知识体系由“立德育人”元素这条隐性的线索贯穿起来,形成有温度的、系统的且全面的知识体系。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每门课程中相对孤立的、非此即彼的知识,在“育人”这个最终目标上达到统一、融会贯通。将专业课程中本应该存在并且让学生体会的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达到高度统一。病理学专业课程与思政相互融合可以实现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者的融合统一。
参考文献:
[1]李晓宇,单清,杜华丽,等.课程思政融入病理生理学教学的路径探索[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26):95-98.
[2]史长华,李霞,吴丹,等.病理学融合课程思政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21):56-59.
[3]白雪莲.医学类专业基础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探讨:以《病理学》课程为例[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1(5):118-120.
◎编辑 鲁翠红
2239501186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