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读《别了,“不列颠尼亚”》

2022-03-18 21:34李国贵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2年2期
关键词:交接仪式不列颠管治

李国贵

经 典 再 现

别了,“不列颠尼亚”

周 婷    杨 兴

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 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了25任港督的庭院。

4点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别了,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再有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了。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5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军营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临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150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7点45分,广场上灯火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156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宣告终结。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0时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海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选自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有删改)

经 典 赏 读

《别了,“不列颠尼亚”》是记录香港回归瞬间的短新闻作品,在第八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荣获一等奖。作品简短精练,构思巧妙,细品其韵味,氤氲馥郁,细思其表达,含意隽永。

历史与现实勾连

文章抓住四个典型场景,以时间为经,以地点为纬,以人物为点,时空交汇,人物显现。镜头瞄准每一个现实场景的同时,又伸向历史的纵深处。

现实场景① :4点30分,港督府,彭定康,港督告别仪式。

历史背景① :港督府的建成及使用。

末任港督彭定康離开港督府,顺势延伸,讲述港督府的相关情况。同是港督府,走了一任港督又来一任港督,而今随着末任港督的离去,此处已成历史陈迹。

现实场景②:6点15分,广场上,查尔斯王子,皇室告别仪式。

历史背景②:英国国旗于156年前在这里升起。

此时降下的是英国国旗,追溯升起英国国旗的历史。一降一升的对比,让人回味与思索。

现实场景③:子夜时分,香港会议中心,中英代表,政权交接仪式。

现实场景④:0点40分,南海上,王子和港督,正式离开。

历史背景③:“不列颠尼亚”号于1997年底退役。

历史背景④:1841年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岛。

交接仪式结束,英国殖民者即刻离开,不容逗留,所以现实场景③④连着写,他们乘坐的交通工具是“不列颠尼亚”号轮船。“不列颠尼亚”号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这是英国殖民者真正的离开,从而联想到英国远征军何时到来。

采用回顾与穿插,把历史、现实和未来贯穿起来,灰色和彩色交替,悲凉和愉悦并存,增添了作品的厚度。这是追溯也是回忆,这是对比也是铭记,这是自豪也是感伤。

象征与事物同在

本文中所写的事物,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事件,是国家强大的见证。

一、旗帜

旗帜是权力的象征和标志。现实场景中,第一次是降港督旗,象征着港督对香港管理权的结束;第二次是降“米字旗”,象征着英国殖民管治即将结束;第三次降“米字旗”升五星红旗,象征着英国对香港的统治权终结,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三次降升旗,前两次是告别仪式,后一次是交接仪式,旗帜不同,场合不同,意义也就不同。

二、轮船

“不列颠尼亚”号是英国皇家游轮,代表着英国皇权。在文中共出现三次,但同中有异,各有妙处。

“别了,‘不列颠尼亚’”,第一次出现在标题中,作用是统领全文,象征着英国在中国殖民管治的结束。

“‘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第二次出现在文章首段中,此处轮船的撤离,象征着对香港管治权的终结。

“不列颠尼亚”号于“1997年年底退役”,这是在文章的结尾,起深化主题的作用,象征着英国的殖民主义将退出历史舞台。

三、色彩

告别仪式上,“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此处为何要加上“黑色”字样,因为黑色在这里象征着英国殖民扩张的黑暗和非正义。

第二次降旗仪式时,“广场上灯火渐暗”。灯火“渐暗”,既是时间的推移,也是对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心理的烘托,更是殖民统治走向衰亡的象征。

“‘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夜幕”一词,有黑暗之意,象征英国的殖民主义没有光明的未来,已经走向穷途末路。

寻常的事物有着不寻常的意义,仔细一品,就能品出其中滋味。

情感与景象交融

同一景象,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感受。香港回归,政权交接,中方有乐,英方有哀。情景交融,使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同身受。

标题本身就是一个告别的场景,采用倒装句式,先说“别了”,再说对象“不列颠尼亚”,叫一声“别了”,就再也别见了,有迫不及待、盼望已久之意,还有一种一雪前耻的兴奋。

“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港督府历史悠久,已住过25任港督,从此这里不再是英国人发号施令的地方,屈辱的历史已成过去,喜悦之情饱含在冷静的叙述中。

“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和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构成‘日落仪式’的背景。”皇家游轮象征英国,紫荆花象征香港。“日不落帝国”是指那推崇霸权主义的帝国,喻指在他们的领土上,永远都是阳光照耀。英国对香港的管治就如太阳马上落下了,把交出政权的仪式称为“日落仪式”,具有嘲讽意味。

第二次降旗与156年前的升旗是对比,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是对比,这代表着民族的胜利,也是发展的胜利,国家强大,令人自豪。

情以景生,景因情存,抒情写景,贵在立意。本文之意,意在国家强盛,意在民族振兴。文章格调高远,意境雄浑。

阅读《别了,“不列颠尼亚”》,不仅是看一场仪式,更是在读沉甸甸的历史;不仅有收复香港的喜庆,还有世事沧桑的况味。简单的背后是博大丰富,简短的背后是意味深长,简明的背后是含蓄蕴藉。

1838500783331

猜你喜欢
交接仪式不列颠管治
济慈诗歌的不列颠书写与民族共同体建构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八)“不列颠号”的遇难船员
“交接”
从管制走向管治
向日葵
香港办“圆桌会议”推广良好企业管治
寻找正宗的“不列颠”咖喱
大阪举行牛虎交接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