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宝梅
什么是心律失常
正常情况下,心脏会有规律、有节奏地跳动。当心跳不再遵循这些规律和节奏时,即我们常说的心律失常。
大量研究和实验证明,频繁而严重的心律失常会对患者健康产生巨大影响,甚至危及生命安全。下面就心律失常的基础知识,总结出临床心律失常临床护理的措施,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心律失常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心律失常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指人体正常的心跳节律被打破,出现过快、过慢或不规则的症状。心律失常可发生在多个年龄组,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心律失常可单独发生或与其他心血管疾病合并发生。
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特征和临床表现不同。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律失常容易导致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对于冠心病患者,各种心律失常症状可诱发甚至加重心肌缺血症状,主要包括气短、心绞痛、外周血管衰竭、急性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严重情况下还可出现昏迷、惊厥和失语。在肾动脉供血方面,心律失常的发生易引起肾血流减少,出现少尿、蛋白尿、氮质血症等。此外,快速心律失常症状容易导致肠系膜动脉供血不足,使得肠系膜动脉容易痉挛,胃肠道缺血,表现为腹痛、腹泻、溃疡和胃肠道出血。
心律失常临床护理有哪些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内容非常关键,尤其是老年患者,对心理护理需求高。护理人员应向患者普及心率、治疗等相关知识,鼓励家人与患者进行对话,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减少其恐惧和紧张心理。
健康教育
向患者介绍疾病知识,强调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减少生活中各种不良诱发因素对预防疾病恶化的重要性。告知患者治疗过程中需要配合的要点,提高疗效。
病情观察
仔细观察患者是否有呼吸困难症状。吸氧治疗过程中,清洁患者鼻腔分泌物,确保吸氧管畅通。观察患者呼吸频率和深度,是否水肿,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适合患者的输液速度,避免过量输液。详细记录患者24 h液体进出量,每天定期监测和记录患者体重。
饮食指导
建议患者食用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遵循少吃多吃的原则,避免暴饮暴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钾离子,防止便秘;不要吃容易产生气体的食物、浓茶和咖啡、辛辣的食物;不要吸烟或喝酒。肥胖患者应严格限制饮食,根据自身情况确定日食次数。如有必要,应采取口腔护理以减轻患者口渴感。盐的日摄入量一般控制在5 g以下,重度心力衰竭患者钠盐日摄入量控制在1 g以内。此外,有必要控制高钠含量的食品,如腌制产品、调味品、酱油和皮蛋。
排便护理
为了预防便秘,引导患者养成每天规律排便的习惯。告诉患者排便时不要用力过大,以免增加心脏负荷。长期卧床的患者应定期改变姿势,并指导家属为患者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肠道蠕动。如有必要,应给予患者适当的通便药。
休息与运动
充分的休息可以减轻心脏负担。要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病房环境,并调节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长期卧床患者易发生静脉血栓,甚至肺栓塞,还导致消化功能下降和肌肉萎缩。因此,应根据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合理安排休息时间。适当运动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对延缓疾病发展至关重要。
用药指导
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制定针对性的治疗计划。有些患者并不知道这一点,照搬其他患者的经验或建议,并擅自换药或停药,这种行为非常危險,很影响疗效,加重病情。因此,患者必须按照医生的指示服药,并在服药过程中注意各方面的反应,不随意更换药物,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用药。
定期进行检查
定期到医院检查心率,医生会告诉患者当前情况、下次检查的时间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患者应该在日常生活中遵循医生的指示,如果检查后病情比以前更严重,也不必担心,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要积极配合,调整生活习惯,保持愉快的心情,会逐渐康复。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心律失常患者应自觉养成规律的工作、休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如果心律失常患者出现失眠,可以通过适当的锻炼促进睡眠。除了睡眠问题,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以下问题:(1)心律失常患者洗澡时必须注意水温,不要太热;为了避免缺氧或疲劳,洗澡时间不宜过长。(2)饮食方面应该注意少吃多餐,尽量食用低脂、易消化、清淡、营养丰富的食物。(3)心律失常患者应禁止吸烟和饮酒,不应暴饮暴食,尽量不要喝浓茶、浓咖啡和其他刺激性饮料,也不要吃辛辣的食物。(4)对心动过缓的患者,尽量避免屏气,如排便过程中不要过度用力,以免加重相关症状。(5)心律失常患者应选择自己能承受压力的工作,尽量少开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