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晓彬
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一般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体中。临床针对白内障的治疗有两种方案,即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药物治疗治标不治本,最多能延缓白内障的病程,不能达到症状完全解除的效果。在临床上,白内障主要的解决方式是手术治疗。超声乳化手术是常见的治疗白内障的方法,属于微创手术的一种,创口小、手术时间短、安全系数高。在术后,进行科学护理也就尤为重要。
术后早期护理
术后,患者应尽快回病房休息,保持仰卧姿势,避免过多活动。白内障手术中需要用到麻醉药,当术后麻醉药失效后,创口位置可能会有疼痛感,或是局部出现肿胀,这都是正常情况。如果术后患者感觉疼痛明显,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可通过口服止痛药来缓解。术后创口部位要保持干燥,不得强行拆除纱布;手术当天避免立即使用眼药水和眼药膏等,避免刺激创口;手术当天尽可能不吃硬质食物,防止眼部的周围肌肉出现拉扯。在术后第2天,医生会结合患者的用药情况,制定后续的治疗方案。
生活注意事项
白内障手术后,患者要多休息,保持仰卧位,避免对眼部造成压力。术后三个月时间内,避免剧烈摇晃头部,也不要长时间低头。此外,要避免剧烈咳嗽、剧烈运动等,不要提重物,多休养。
在日常学习、生活以及工作中,要注意眼睛保护,不要用手直接揉,避免对眼部的刺激。白天出门最好佩戴太阳镜,避免日光直射眼睛,睡觉时可以佩戴眼罩。在洗脸、洗头的时候,要保持眼睛部位的干燥,避免眼部进水。日常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避免受到外伤和撞击;如果不小心出现意外,引起眼部的不适和疼痛,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此外,术后要注意用眼适度,可以看手机、电视等,但是要控制时间,避免用眼疲劳以及感染。可以多看看绿色植物,让眼睛得到放松。
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以及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治疗控制病症,避免出现并发症。
滴眼液的正确使用
术后要在医护人员指导下使用滴眼液。因为眼药水的类型多样,作用不一样,有预防感染、扩瞳,以及抗非感染性炎症等;使用频率也可能不一样,或前期使用频率高,后期使用频率减少。使用滴眼液前需要清洗双手,保持头部向上仰,下拉下眼睑后滴入。需要注意不能过度下拉眼睑,防止造成二次伤害。
需要注意的是,抗菌药物一般被用来消除炎症,但并不是对所有类型的炎症都有作用。按照炎症性质,可划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对于非感染性炎症,使用抗菌药并没有作用;对于一些术后出现流感的患者,在治疗中如果使用抗菌药,可能还会有反作用,因为一般流行感冒是病毒引起的。在术后,应该尽量避免使用其他的抗菌药物,防止药物相互作用或影响术后恢复。此外,对于术后需要合并用药的情况,需遵医嘱使用。如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需要结合医生的建议合理使用药物。
做好随诊工作
白内障手术后的一周、一个月、三个月以及半年等时间段,应前往医院进行复查,具体的复查时间与医生协商为准。术后部分患者会出现短期角膜水肿的情况,在揭开纱布时觉得视力没有明显提升。不必過于担心,一般只要手术正常进行,水肿在一段时间后会自动消退。只有少数患者需要治疗,这种情况一般与白内障过熟、晶体核过硬以及年龄大相关。
术后出院后,如果发现眼睛发红、疼痛剧烈或者是视力下降,应及时到医院检查,结合具体原因进行处理。此外,如果需要使用扩瞳药,应在晚上睡前使用,避免白天使用。
饮食禁忌
白内障术后要做到清淡饮食、戒烟戒酒、营养均衡。多数患者认为术后会损伤元气,需要及时补充营养。其实,角膜晶状体没有血管,且白内障手术几乎不出血,或者极少出血;手术又多为局部麻醉,不像其他外科手术一样需要全麻及术前禁食。因此,白内障手术后不需要额外补充营养。但要注意不吃辛辣、刺激类食物,保证充足水分及膳食纤维的摄入,预防便秘。
术后可以多摄入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以补充维生素C及微量元素等;选择优质蛋白质,如鸡蛋、豆浆、蜂蜜、瘦猪肉、鸡胸肉等。如果患者存在对海鲜等食物过敏的情况,要注意避免,以免对创口愈合产生不利影响。术后患者还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这有利康复。
白内障是临床常见的眼科病症,主要原因是随着年龄增长,眼部的晶状体密度在不断增高,浑浊程度加大,进而导致视力模糊,手术治疗白内障主要是通过将浑浊的白内障去除,再植入透明的人工晶体,达到恢复患者视力的效果。术后最重要的是按照医嘱规范用药,避免揉眼和污水入眼,按时复查;术后出现红眼、眼痛、视物模糊、流眼泪等特殊情况,要及时到医院复查,不可以自行调整用药。平时要科学合理用眼,避免长时间接触电子产品,让眼睛得到充分休息;出门时最好佩戴眼镜,避免日光直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