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战略下税收风险模型应用研究

2022-03-17 22:31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征管税务机关纳税人

吕 昕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当下,互联网在各行各业中被广泛应用,大数据为人类获取新的认知,创造出新价值,开辟出新途径,改变市场架构和组织机构,甚至改变政府和公众的关系。

一、大数据时代给税收风险管理带来的挑战

税收风险分为两类:一类从纳税人的角度来讲,通常指纳税人在经营活动过程中由于违反税法而受到税务机关处罚,最终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一类从税务机关的角度来讲,指税务机关在征收税款的过程中,由于税制改革等因素,导致实际征收的税额低于应征税额的可能性。本文研究的是第二类。

风险管理是以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风险管理意识已深入到各行各业,作为宏观经济调控重要手段的税收,也不例外。当前,我国的经济已进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也对税收风险管理有了更高的要求。低税负和普遍征税已成为我国目前征税的基本要求,从主要对经济领域征税向全社会征税,税源征管范围不断扩大,纳税人的类型也日趋多元化,不仅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还包括各种类型的私营企业。市场主体多元化和差异化,纳税人的数量多且情况复杂,新问题、新情况在税收征管工作中频现,这些都使涉税数据更加复杂化和专业化,也更具隐蔽性,征纳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不但没有缓解,反而日益加剧,税收征管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另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的经营行为集团化、国际化、信息化的趋势也越发明显,新的税收风险不断出现。

二、大数据战略下税收风险模型的意义

税收风险指标是指用于分析纳税人税收风险的计算公式和各种属性的指标。税收风险模型是识别纳税人税收风险的若干风险指标的集合。税收风险管理在实践中的操作难点主要是发现和识别税收风险点,税务机关在长期征管实践中发现涉税数据之间是有内在逻辑性的,因此在涉税实践中探索出一套指标和模型。及时、准确并全面地识别出税收风险,是科学的税收风险模型应当具备的特征。高效而科学的税收风险模型在构建的过程中离不开对税收风险特征(涉税数据)的有效收集、整理和分析。另外,为了保证识别具有准确性和全面性,还应当根据实际需要设立精确的指标体系。

税收风险主要来源于征纳双方:一是因为纳税人不遵守税法的相关规定,二是因为作为征税一方的税务机关执法不严,不作为。从表现形式上看,税收风险的识别难易程度不同;从危害程度来看,税收风险对征管工作影响有差异。建立起相对完整的税收风险识别指标库是实施税收风险管理的首要任务。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逐渐成熟,使原有的税收风险指标体系已无法满足新形势的需要,数据搜集变得更加便利,数据在量和质两个方面都有前所未有的突破。当下,税收风险管理运用大数据技术仍然存在困境,表现为两点:一是征纳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的局面没有改变,甚至在某些方面有加剧的趋势,银行、保险和医疗等机构由于各种原因,不能与税务机关实现完全的信息共享;二是经济形式不断变化,尤其是会发生难以预测的突发事件,使建立科学先进的风险识别指标和模型库的难度愈来愈大。

三、大数据战略对税收风险模型应用产生的影响

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不断增强,税源管理必然要求更加专业化。要想实现税源管理专业化,税务机关必须树立风险导向意识,将目标设定为对税收风险点的防范与控制上,使税收工作流程标准化,企业税收风险必须得到有效识别、分析和评价,工作流程按照“数据收集—风险识别—排序推送—风险应对—结果反馈”加以确定,确定风险监督和评价方案,以保证税收风险管理专业化。

(一)大数据技术使涉税数据更加丰富,税收风险模型构建基础更加牢固

一般情况下,信息获取困难是涉税信息不对称的根源,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会有效地改变这一局面,虽然相关法律不健全以及部门之间的信息平台不能共享等原因造成目前还不能彻底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但是,相比于传统数据处理方式,无论是获取数据的便利性,还是处理数据的效率,都有了质的飞跃。如果能够在大数据技术日趋成熟的基础之上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打破各部门之间不必要的信息壁垒,必将彻底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二)大数据战略使税收风险管理进入2.0时代

大数据的价值主要指通过他进行活动分析和利用(通常指二次利用),真正的价值需要后续处理才能够真正发挥出来。传统数据处理方式速度慢,造成涉税数据明显滞后和被动,税收风险管理中的事前管理流于形式,多数税收风险管理环节只能事后通过约谈和惩处等方式解决,这实际上违背了税收风险管理的初衷。在大数据战略背景下,数据处理的速度和效率都有了质的飞跃,使涉税信息具有时效性,税务机关能够提前发现税收风险,及时预警,避免税款流失。

四、大数据战略下税收风险模型应用探索

在财税管控过程中,制度、管理、政策和执行等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缺陷或失误,因此,税收风险必然存在。税收风险多数是由于财务风险而出现的,因此,规避财务风险是关键。就税收风险管理而言,纳税人对政策的误读会使税源恶化,这是产生缺陷和失误的原因之一。另外,也可能是税务机关对税源的调节能力减弱,税收增长缓慢,最终影响政府履行职能的财力基础。而对于税收风险管理而言,可能是企业财务信息传递不准确,具有延时性,对经营模式潜在危机未有预警机制,导致企业财务预算执行能力弱,无法规避市场风险等。综上所述,高效的网络化获取涉税信息,在不同部门之间实现涉税信息共享,提高纳税服务质量和执法管理水平,提高纳税人的税收遵从度,是税收风险管理的核心。

(一)促进数据共享,健全税收数据库

目前,税收风险管理的主要特征是信息化和集约化。税收风险管理应以数据库为基础。现代经济规模大,涉税数据庞杂,必须打破信息孤岛现象,建立税务、银行、海关和工商各部门的涉税多方共享的数据技术平台,从横向和纵向保证税收数据完整、统一和规范。

(二)重新规范税收风险控制流程

税务机关应围绕税收风险管理的要求,规范税收整体流程框架,以信息数据在计算机系统中流转的方向和步骤描述业务活动,以受理审批、纳税评估、调查执行、税务检查、事后监管等为流程节点,重新规范业务流程,将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待批文书受理等由办税大厅处理的业务集中归并设计,使政策、法律导向和纳税人的需求导向充分体现,从而强化监控和分析决策能力。

(三)建立税收预警机制,及时规避涉税风险

在大数据时代,税收风险预警机制必不可少。纳税人面临的数据越来越多,数据之间的因果关系链更加完整,税务机关可以通过对纳税人涉税数据的分析全面地了解其在经营中存在的税收风险,为后续的税收管理提供方向。税务管理者必须完成对数据的合理性、可靠性和科学性的甄别,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防止由于误信错误数据导致错误选择。

(四)加强涉税信息体系建设,改变税收征管模式

税收管理员制度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实施管理的基本制度,一般按照地域或者业务种类将纳税人分配给税收管理员,税收管理员需要通过直接通知、联系、辅导、核查等方式完成其负责的税收征管任务,通常对纳税人的税收征缴负有相应的责任。因为责任重大,该制度往往伴随着烦琐的前置审批手续,严重地影响税收征管效率。要想彻底改变现有局面,就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手段,改革现有的行政审批制度,整合原有的征管模式,合并或删除不必要的行政审批,将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彻底转变传统的税收征管模式,提高税收风险管理的效率。

五、结语

大数据战略背景给税收风险模型构建带来了巨大的机会。税务部门与纳税人的信息化水平越来越高,纳税人通过互联网申报的比率大幅提高,为税务机关在大数据战略背景下获取纳税人涉税信息提供了便利,也对税收风险模型构建和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税务机关应实时调整税收风险模型,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猜你喜欢
征管税务机关纳税人
当前个人所得税征管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建议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纳税人隐私权的确立、限制与保护
洞察全球数字税征管体系
信息化背景下税务机关获取自然人涉税信息范围的边界
关于如何规范税务机关执法行为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的相关思考
国地税联合开办2017年第一季度纳税人学堂
服务于纳税人 让纳税人满意
环境保护税征管模式还需进一步完善——基于《环境保护税(草案)》征管模式的思考
税务机关舆论引导的策略